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9
什么是生物农药及如何使用生物农药(一)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天然的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自然资源,控制或杀灭农作物的害虫、病害及杂草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保、安全、高效、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中国生物农药的现状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生物农药,经过多年研究发展,目前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防治方式之一。
根据官方数据,我国目前生物农药的使用面积已经超过了2亿亩,其中生物农药的使用在水稻、蔬菜、瓜果等种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国家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生产生物农药企业1270家,年产值超过450亿元人民币,生物农药已经成为我国农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物农药的分类生物农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1、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微生物为原材料、利用人工方法制成的农药。
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农药主要用于土壤消毒和植物病害的防治;真菌农药主要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病毒农药主要用于杀虫和杀草。
2、植物提取物农药植物提取物农药是指以植物为原材料,通过提取和分离工艺制得的农药。
常见的植物提取物农药有金环蚓素、古马林、苦参碱等,可以用于杀虫、杀菌和除草。
3、生物调节剂生物调节剂是指生物体产生的物质,可以调节害虫、病菌、杂草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物学行为,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病菌、杂草的目的。
生物调节剂包括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杂草生长调节剂等。
4、其他生物农药其他生物农药包括肥料菌剂、生物农药制剂等,这些农药主要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作物栽培管理。
三、生物农药的优势1、环保优势:生物农药是由天然产物制成,使用后对环境污染较小,无毒副作用,不会对人和动物产生负面影响。
2、安全优势:生物农药可以被生态环境分解,不会在作物和土壤中积累,适用于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高效优势:生物农药具有特异性,可以针对特定病虫害进行治理,不会影响有益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生物农药是指由天然产生的有害生物、微生物和植物的产品,对农业害虫、杂草、病原微生物等进行防治的一种农药。
相比传统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保、无残留、长效稳定等特点。
但是,生物农药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首先,正确选择生物农药。
农民在选购生物农药时,要确保购买的产品具有合法注册证书。
选择时应根据作物品种、害虫类型和发生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选择适合的生物农药。
同时,还需要注意农药是否适用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农药的影响。
第三,避免使用与生物农药相抵触的农药。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拮抗作用,农民在使用生物农药时要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
如果需要联合使用,应先进行试验,确保两种农药之间没有相互影响,以免降低防效。
第四,掌握正确的农药施用技术。
生物农药的施用技术对其防治效果至关重要。
农民在施药时应注意均匀喷洒或撒播,避免过量或不足,保证药剂能够充分覆盖作物和害虫,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施药机具的清洁和维护,以保证农药能够正常喷洒或撒播。
第五,做好农药使用记录。
农民在使用生物农药时应做好农药使用记录,包括施药时间、剂量、使用情况和防治效果等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及时掌握农药的使用情况,还能为今后的农药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保证农药的安全储存和处置。
生物农药需要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并远离食品、饮用水和饲料等。
农民在使用完农药后,要正确处置残余的农药和包装物,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回收或安全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在使用生物农药时,农民应该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生物农药才能发挥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确保农业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除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来源于生物体内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体农药指用来防除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活体生物,可以工厂化生产,有完善的登记管理方法及质量检测标准,这样的活体生物称为生物体农药。
具体可分为微生物体农药、动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对有害生物有控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该物质若可以人工合成,则合成物结构必须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但允许所含异构体在比例上的差异)。
这类物质开发而成的农药可称为生物化学农药。
二、生物农药的分类从来源上讲,有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
从功能上讲,包括抗生素类、信息素类、激素类、毒蛋白类、生长调节剂类和酶类等。
(一)生物体农药1.微生物体农药微生物体农药指用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活体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微孢子虫等。
2.动物体农药动物体农药主要指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及采用物理方法或生物技术方法改造的昆虫等。
3.植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指具有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功能的活体植物。
目前,仅转基因抗有害生物的活体植物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可称为植物体农药。
(二)生物化学农药1.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毒素,即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有毒杀作用及特异作用(如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驱避、抑制产卵等)的物质;植物内源激素,如乙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芸薹素内酯等;植物源昆虫激素,如早熟素;异株克生物质,即植物体内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的能影响附近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的物质;防卫素,如豌豆素。
2.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指将昆虫产生的激素、毒素、信息素或其他动物产生的毒素经提取或完全仿生合成加工而成的农药,如昆虫保幼激素、性信息素、蜂毒等。
3.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此类农药主要是指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毒蛋白等物质。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体和其代谢产物作为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农作物害虫、病原菌或杂草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农业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目的的一类农药。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一、生物技术在生物农药研发中的应用1.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农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一些具有抵抗性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到农作物中,提高作物自身的抗虫能力。
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开发出针对特定昆虫的生物农药,如研发出专门针对某种害虫的昆虫性信息素,以达到诱杀、监测和防治该害虫的目的。
2.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在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筛选和改良,可以获得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进而开发出高效的生物农药。
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杀虫活性的真菌,如绿僵菌、白僵菌等,用于控制农作物害虫的生长。
二、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进展1. 基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生物活性物质是指具有对害虫、病原菌或杂草有特定毒杀作用的生物化合物,如植物提取物、动物毒液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开发新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从天然资源中获得一些具有高效杀虫、抗菌或除草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农药的研发中。
2. 利用生物体代谢产物的研发生物体代谢产物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对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体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和鉴定其代谢产物,并通过改良代谢过程,获取更高效、更环保的生物农药。
例如,利用昆虫的代谢产物研发出昆虫性信息素农药,可以准确诱杀昆虫,提高防治效果。
三、新型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1. 应用前景新型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生物农药对环境影响小,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物农药的特点和用法根据来源及化学性质,农药可以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农药和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用生物活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加工而成的农药。
目前生产中常见的生物农药有以下几种:Bt 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茶、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主要防治对象是鳞翅目害虫,如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
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吃了以后,能造成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得败血症死亡。
使用时注意要在气温超过15℃,最适合的是20℃时使用,施用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青虫菌用于防治菜青虫。
害虫吃了粘有青虫菌的菜叶,肠壁也会很快穿孔,虫体腐烂死去。
杀螟杆菌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还能防治苍蝇、蚊子、粘虫、松毛虫、白蚂蚁、稻苞虫等害虫。
白僵菌是真菌生物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害虫黑尾叶蝉有特效。
白僵菌靠接触虫体,通过体壁进入害虫体内,很快会萌发菌丝,吸收害虫的体液,使害虫僵死。
井冈霉素系微生物发酵产物,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等丝核菌病害的特效药剂,也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的生物农药。
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有效期长达15~20天。
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放线菌酮链霉素等。
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对瓜、果、蔬菜、花卉、麦类、烟草的白粉病及水稻、麦类的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而言,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相比,具有对植物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原料易获得,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农药,但也不能说所有生物农药都是环保、低毒、绿色和有机的。
它们对人畜的毒性和对环保的安全性还要看药监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检测和评估。
使用生物农药需要格外注意以下两点:由于有些生物农药就是处于休眠阶段或状态的活菌,所以要注意运输和存放的条件,一般要求低温、干燥,防霉、防冻、防晒,少变化。
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及高效施用技术作者:赵桂玲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4期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已逐步被农民认识,在农业生产操作中,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被禁用,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宣传普及工作还不够深入,对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缺乏全面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与应用。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农药就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农药,根据生物农药开发研制所利用的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三类:植物源农药:主要产品有烟碱、苦参碱、川楝素、除虫菊脂等。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农抗120、核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多。
动物源农药:主要有玉米螟性诱剂、棉铃虫性诱剂等。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阿维菌素:由放线菌经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杀虫、杀螨剂。
对昆虫和螨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
但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植物表皮下的害虫,且持效期长,它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导致麻痹、停食,2~3天后死亡2、苦参碱:从苦参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杀虫、杀菌、调节植物生长功能,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拒食、干扰脱皮、麻痹神经中枢系统作用;杀菌机理是抑制菌体生物合成,影响菌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对植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单用活性较弱,常与高效低毒农药复配。
增强其速效性。
3、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荼、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主要防治对象有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
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食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
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得败血症死亡。
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一般以20℃为适宜,施用时间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新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产量、质量和可持续性。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科技,为农业带来了诸多新的应用和突破。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展示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新应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新应用例题1、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对水稻的某个基因进行精确修饰,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病虫害。
原本容易受到稻瘟病侵害的水稻品种,经过基因编辑后,其体内产生了能够抵御病原菌入侵的蛋白质,大大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知识点: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能够针对特定的基因进行精准修改,从而快速实现农作物性状的改良。
这一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2、生物农药的应用例:在一片蔬菜种植基地,遭受了严重的蚜虫侵害。
以往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能够杀死蚜虫,但也会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后来,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
这种生物农药能够特异性地杀死蚜虫,对其他有益昆虫和环境影响较小,有效地控制了蚜虫的危害,保障了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知识点: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具有针对性强、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和昆虫天敌等。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优良种苗例:一家花卉种植企业想要大量繁殖一种珍稀的兰花品种。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兰花的茎尖或叶片等部位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出完整的植株。
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性状一致、品质优良的兰花种苗,满足了市场需求。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该技术不仅能够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还可以用于脱毒苗的培育、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
哈茨木霉菌使用技术明白纸一、产品特点:哈茨木霉菌是微生物类杀菌剂,其本身是一种真菌,作用机制是以菌治菌,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对蔬菜作物安全,无药害,无残留。
不仅能增强作物抗病性,还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品品质,增产增收。
二、防治对象: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如黄瓜、番茄、辣椒等作物霜霉病、灰霉病、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白绢病、疫病,大白菜霜霉病,葡萄灰霉病等。
三、使用要点●该产品可以喷雾、灌根、拌种。
应在阴天或下午喷雾,避免施药后阳光直晒导致药效减弱。
根据病情和药效,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施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灌根可用于防治根腐病、白绢病等根部病害。
施药时,为防止阳光直射造成菌体活力降低,使药液与根部接触、吸附土壤,可先在病株周围挖穴,药液渗入后及时覆土。
●拌种可用于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白绢病、根腐病、疫病等。
常用药量一般是种子重量的5%-10%。
为了增加药剂在种子上的附着,可先向种子喷少量水再搅拌均匀,使每粒种子都湿润,然后倒入药粉,再均匀搅拌,使种子表面都附着上药粉,然后播种。
如果是催了芽的种子,因本身湿度大,附着药粉性能更好。
●不能与碱性农药(如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混用。
配药时要充分搅拌均匀。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和光线照射。
四、登记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具体使用剂量以实际产品为准)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技术明白纸一、产品特点:枯草芽孢杆菌是微生物制剂,其本身是一种细菌,主要用于白粉病、灰霉病、枯萎病、软腐病等病害的防治。
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喷洒在作物叶片上后,其活芽孢利用叶片上的营养和水分在叶片上繁殖,迅速占领整个叶片表面,同时分泌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达到有效排斥、抑制和杀灭病菌的作用。
二、使用要点:➢在病害初期或发病前施药,使用前要充分摇匀,施药时注意使药液均匀喷施至作物各部位。
➢请勿在强阳光下喷雾,晴天傍晚或阴天全天用药效果好。
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不施药。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农田、园林、森林、果园、畜牧业、水产养殖等领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增强自然界的生物控制能力,改变病虫害的生态平衡,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防治的原理生物防治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天敌、寄生生物、病原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对病虫害生物进行控制。
这些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寄生、拮抗等方式,降低病虫害的种群密度,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1. 天敌天敌是指主动寻找寄主并发动攻击的生物,如蜘蛛、捕蝇草等。
它们通过捕食病虫害,控制害虫的数量,并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
2. 寄生生物寄生生物是指以其他生物为宿主并从中获得养分的生物,如寄生蜂、寄生线虫等。
它们通过寄生在害虫体内,利用害虫的营养资源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3.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病害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通过感染病虫害,破坏害虫的生理机能,导致害虫死亡或降低繁殖能力。
4.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如植物精油、植物提取物等。
它们可以通过杀灭病虫害或改变病虫害的行为习性等方式,达到防治目的。
二、生物防治的优势1. 环境友好相比较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的污染更为轻微。
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和水体等环境的污染风险。
2. 高效可持续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生物控制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降低农作物和植物的损失。
同时,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防治效果。
3. 食品安全由于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降低食物中化学残留物的含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对于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而言,生物防治技术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三、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田、园林、森林、果园、畜牧业、水产养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它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农药使用。
以下将从菌剂的选择、施用时间和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说明。
首先,在选择农业微生物菌剂时,应根据农作物品种、生长季节、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病虫害情况进行鉴定和选择。
不同的菌剂对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菌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施用农业微生物菌剂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施用。
一般来说,农业微生物菌剂最好是在农作物播种前或生长早期进行施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菌剂的作用。
施用方法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包括根部浸种、土壤施用、喷雾等。
另外,在使用农业微生物菌剂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菌剂质量的保证,选择正规的产品,并遵循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
其次,要注意菌剂与农药的使用间隔,避免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和对微生物的杀伤。
另外,要注意菌剂的保存和保鲜问题,避免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失去活性。
此外,要注意施用菌剂的数量和浓度,以免浪费资源或者对土壤和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农作物的农药使用,保护农作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使用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农业微生物菌剂的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于这一技术,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的相关内容。
农业微生物菌剂使用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抵抗病虫害等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在菌剂的选择方面,应根据具体的农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菌剂。
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中的使用技术摘要分析了生物农药使用的重要性,介绍了生物农药的概念、种类,重点分析提出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农药;蔬菜生产;种类;使用技术蔬菜生产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普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对无公害蔬菜的要求愈加迫切。
因此,运用生物农药已成为大势所趋[1]。
1 生物农药使用的重要性自20世纪40年代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过分依赖农药的作用,造成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以及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等副作用,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社会公害。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农产品的出口特别是蔬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2 生物农药的概念生物农药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其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
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是对特定害虫有特效性,不在环境中累积,安全性高,病虫抗药性产生慢[2-3]。
3 生物农药种类从来源上讲,有植物源农药(如烟碱、楝素、除虫菊素等)、动物源农药(利用动物中的寄生性和扑食性,通过人工助迁或室内培养繁殖,用于防治害虫,如利用草蛉防治棉蚜、白粉虱,利用瓢虫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以及低龄鳞翅目幼虫等)、微生物源农药(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
4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4.1 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品种生物农药具有特定的目标病虫害。
因此,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要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如防治鳞翅目幼虫可选择苏云金杆菌(Bt),防治菜青虫可选择苦参碱[4],防治蚜虫可选择楝素。
4.2 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一方面,害虫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生物农药的抵抗力有差异,一般来说,低龄幼虫期对药物较为敏感,应充分掌握这一防治适期,以达到“治小、治早、治了”的目的。
另一方面,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杀虫的药效发挥较慢,因而施药时间应适当提前,一般以幼虫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用药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