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

福建省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

福建省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实施

方案编制大纲

标题:福建省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一、引言

1. 编制目的

2. 编制依据

3. 编制范围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

2. 原则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步骤

四、河道管理范围划定

1. 相关法律法规

2. 考虑因素

3.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原则

4.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法

5.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结果

五、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1. 相关法律法规

2. 考虑因素

3.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原则

4.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方法

5.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结果

六、实施方案编制

1. 任务分工

2. 工作计划

3. 实施步骤

4. 实施时间安排

5. 实施要求

七、预期成果与评估

1. 预期成果

2. 评估指标

八、编制工作进度安排

九、参考文献

附录:相关图表、数据、调研问卷等

河湖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河湖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 为在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明确河道管理范围,明晰河道管理职责,保障河道工程正常运行和行洪安全,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和完善水治理系统,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X﹞42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30号)、《X 省X年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水建管﹝X﹞285号)、《X省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印发X省河湖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通则的通知》(X长办﹝X﹞2号)、《X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X 市水利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水河字﹝X﹞44号)、《X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及相关法规、技术标准、规划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X年年底,完成我市养息X的划界工作。到X年,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涉河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完成全市中小型水库和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完成本地区的水文测站划界工作。 二、划定原则

(一)X市河湖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是指X市行政区域内河道、水库、湖泊及堤防、水闸、泵站、水文测站等涉河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二)河湖划界工作应尊重历史,已经完成河湖划界工作的,不在重新划定,如历史划界界线不清的可重新划界,已批复规划设计文件等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河湖划界工作应以管理任务重、涉水事务多、功能作用突出的河湖为重点,有限实施重点河流及中型水库的划界工作。可同步开展确权工作。 (四)有堤防河道(含已有批准规划、涉及文件)。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山丘区河道,管理范围为设计洪水位与山丘体交线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等;无堤防的平原河道,管理范围为水域、沙洲、滩地及河道主槽岸坎两侧20米之间范围。 无堤防、无规划设计的河道,按照满足河道行洪和管理保护要求,根据自然岸坎线外延20米划定;有重点保护对象的,按其设防标准对应的洪水位划定。 堤防工程管理范围为堤身及防渗导渗工程,堤防临、背水面护堤地,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监测、交通、通信等附属工程设施、护岸工程。

福建省“一河一档一策”编制大纲

福建省河流“一河一档一策” 编制大纲(试行) 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七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闽委办发[2017]8号),根据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的部署要求,编制组经调查研究,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共5章、1个附件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综述、河流台帐信息、河流治理保护对策、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保障措施等。 本大纲批准部门: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 本大纲解释单位:福建省水利厅河务处 本大纲主编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大纲参编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员:吴树延程永隆黄向阳詹冯达刘耀辉洪小筠 陈曦钟明陈轶李帅张玲玲

目录 1 综述 0 2 河流台帐信息 0 2.1 河流自然状况 0 2.2 河长基本信息 0 2.3 经济社会状况 0 2.4 水资源状况 0 2.5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状况 (1) 2.6 水污染状况 (1) 2.7 水环境状况 (1) 2.8 水生态状况 (2) 2.9 河流管护状况 (2) 2.10 相关规划情况 (3) 2.11 问题清单 (3) 3 河流治理保护对策 (4) 3.1 编制依据 (4) 3.2 总体目标 (4) 3.3 分阶段目标 (4) 3.4 主要任务 (4) 3.5 治理保护对策措施 (4) 4 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 (7) 4.1 实施安排 (7) 4.2 预期效果分析 (7) 4.3 综合评价 (7) 5 保障措施 (7) 附件 (7) 附表 (7) 附图 (9)

1 综述 简述河流“一河一档一策”的编制背景、目的意义、编制范围及编制年限,简述河流(段)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措施、实施安排等主要内容。 2 河流台帐信息 2.1 河流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 简述本河流(段)(指“河流(段)单元”,以下同)划分情况,本河流(段)在整个流域(水系)中的位置及在本省所处位置等情况。 2.1.2 水系特征 简述本河流(段)水系形态、流域面积、干支流组成、河流长度、河道汇入点等特征情况。 2.1.3 水文特征 简述本河流(段)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等。 2.2 河长基本信息 简述河长制实施情况,包括河流(段)名称、河流(段)起止位置、所在行政区名称、河流(段)长度、河长姓名及职务等信息。 2.3 经济社会状况 简述河流(段)所在县级、乡镇经济社会状况,包括常住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服务业产值、林地面积、耕地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等信息。 2.4 水资源状况 2.4.1 水功能区及水质现状 简述编制范围内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与水质现状等情况。 2.4.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简述水资源量、供用水情况、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重点用水户名录等。 2.4.3 取水口与水源地保护 简述工业生产与城镇生活用水取水口位置、取水量、供水对象、水源水质、水源保护区划定情况等。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

江苏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 划定技术规定 (试行) 江苏省水利厅 2015年7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开展河湖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切实加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维护河湖综合功能,根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年-2020年)》(苏办发﹝2014﹞39号)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4﹞285号)部署,我省启动实施了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划定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会同省国土厅、财政厅联合部署试点工作,并将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省水利厅工管处牵头,省河道管理局参与,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具体承担,编制了《江苏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技术规定(试行)》,为全省划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依据。本《规定》由水利厅工管处负责解释。

目录

附录A:河道管理范围线、保护范围线示意图 附录B:××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桩(界)测量控制点成果表 附录C:××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桩(界)测量已知点检核表 附录D:河道管理范围线图表示方式 附录E: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界桩、线桩、线牌设计图 附录F: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告示牌设计图 附录G: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管理线牌身份证 附录H: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报告编写提纲附录I: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测量移位界桩点之记附录J:河道、湖泊、水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桩(界)成果表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调查技术方案(20150206定稿于)

附件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调查技术方案 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1总则·1 1.1 调查目的·1 1.2 调查范围及时限·1 1.3 组织形式·1 1.4 作业依据·2 2工作内容·3 2.1 划界调查·3 2.2 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调查·4 2.3 经费测算·4 2.4 填写调查表·4 2.5 编制调查报告·5 3调查技术要求·5 3.1 资料收集·5 3.2 调查分类分级·5 3.3 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确定·5 3.4 面积测量·6 3.5 经费测算·6 3.6 调查报告主要内容·7 3.7 计量单位·7 4总体安排·7 4.1 实施步骤·7 4.2 进度计划·8 5主要调查成果·9 6审核与验收·9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 通知》(水建管〔 2014〕285 号)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河湖及水利工程划 界确权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 (办建管〔 2014〕186 号)要求,为保证河湖管理范 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调查的顺利开展,制订本技术方案。 1总则 1.1 调查目的 (1)统计河湖及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说明划界确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困难、下步开展划界确权工作的打算等。 (2)提出需完成划界、确权的河湖及水利工程清单。 (3)摸清划界、确权涉及的土地、税费等政策及收费标准,测算所需 经费。 1.2 调查范围及时限 流域面积在 50km2及以上的河流,常年水面面积在 1km2及以上的湖泊;完成 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验收)的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水库、堤防和水闸等水利工程,调查时限截至 2014 年 8 月 31 日。 1.3 组织形式 (1)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调查由水利部统 一组织,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会同财务司等有关司局负责具体组织及中央层 面的协调工作。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调 查工作技术指导,组织划界确权调查工作业务培训;成果汇总,起 草《中央直管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调查报告》、《全国国有河湖及 1

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

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 方案 为做好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促进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 省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是依法保护河道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划界确权,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管好河道和水利工程,有利于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有利于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对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河道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扎实做好河道和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XX 年12 月底前,完成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的编制,报市水利局审查后,由区政府批复实施;XX 年底完成市、区重要河道的确权登记发证,并发布政府公告,埋设界碑界桩;XX 年底,完成流域面积在50 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划界工作;XX 年6 月底前组织区级验收,年底前迎接省市验收。 (二)主要任务。完成市管和区级河道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完成镇、

街道管理的河道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具备条件的进行登记发证;对其他水利工程进行划界登记。已确权登记和划界登记的所有河道和水利工程要明确管理机构,完善管理设施,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确保河道和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 三、范围和标准 (一)划界确权范围:河道、堤防、水库、沟渠。 (二)划界确权标准: 1.河道管理范围 (1)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围。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 行洪区、两岸堤防和护堤地(管理范围线:距背水侧堤角5m ;保护范围线:管理范围 线外距离7m)。 (2)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 平原地区无堤防区级以上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 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5m 的区域;其中重要的行 洪排涝河道,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7m 。 平原地区无堤防镇级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 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2m 的区域。 其它地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2.水利 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 (1)堤防工程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堤身、堤内外戗台、防渗导渗工程及堤内、外 护堤地 (其中堤外护堤地自堤脚外侧5—10m ),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护堤导控工程,水 文、观测等附属工程设施及堤防工程管理单位生产生活用的管理区。在堤防工程背水侧管理范围线以外,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堤防工程保护范围。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河湖管理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1基本情况 1.1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概况 1.2划界确权现状及存在问题 1.3划界确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3目标和任务要求 3.1划界确权围 3.2目标和任务要求 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准 4.1 划界确权依据 4.2 划界确权标准 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 5.1 划界工作

5.2 确权工作 5.3 实施安排 5,4 成果管理 6 经费测算 7 责任分工 8 保障措施 1 基本情况 1.1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概况 根据第_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等,简述所管轄河道、湖泊和水利 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河道、湖泊基本特性,水利工程规模、功能、建成时间,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情况等。 1.2划界确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调查工作成果, 阐述所管指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现状(主要包括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应划界、应确权面积,已划界、已确权面积等),分析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其产生原因。 1.3划界确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贯f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加强河湖 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工程安全,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说明划界确权的必要性;从政策导向、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和已有工作基础等方面说明开展划界确权工作的可行性。 2 指导思报和基本原则

2.1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国 家水安全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及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和加强河湖 管理工作的部署, 针对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实际, 提出开展划界确权 的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按照水建管〔20l4〕285号文提出的依法依规、轻重缓急、先易 后难、因地制宜、分级负责等原则,结合所管椿河湖和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基本原则。 3 目标和任务要求 3.1划界确权围 明确本次实施划界确权的,围, i手细列出需划界、确权的河道、期泊和水利工程名录,河流需注明起止点。 3.2目标和任务要求 按照水建管〔2014〕285号文确定的目标任务、时问节点要求,明确本地、本单位划界确权总体目标任务,并逐条河流、逐座湖泊、逐项工程按划界、确权确定具体日标任务。 4 切界确权依据和标准 4.1划界确权依据 划界、确权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政策文件和工程设计、批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总则、划界标准、划界工作流程、成果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堤防、灌区等六类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其他水利工程可参照本文件类似工程划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SL 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CH/T 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利工程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 3.2 管理范围 management scope 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方便运行管理,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划定的区域。 3.3 保护范围 protected range

为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根据水利工程的重要程度,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在其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线以外划定的区域。 3.4 外缘控制线 outer edge control line 水利工程管理或保护范围的外边线。 3.5 管理范围线 manage scope lines 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外缘控制线。 3.6 保护范围线 protection range line 水利工程保护范围的外缘控制线。 3.7 界桩 boundary stake 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上现场设置的界址标志物。 3.8 告示牌 billboard 说XX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责任并告知警示人们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标牌。 4 总则 4.1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尊重历史、符合实际等原则。 4.2空间参考系统 空间参考系统包括: a)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b)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c)投影方式及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标准中央子午线。 4.3计量方式 长度和面积计量方式采用SI制,要求如下:

河道治理新建堤防、加固堤防、新建护岸、加固护岸-新建排水涵工程监理大纲49页

本次对6300米长河道进行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标准,保护两岸农田。主要工程建设内容为:两岸新建堤防、加固堤防、新建护岸、加固护岸,新建排水涵2座,拆除重建生产桥4座。

第1章监理工程概况 (3) 第2章监理范围和服务内容,监理依据 (4) 第3章监理机构设置(框图)、组成人员名单,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7) 第4章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 (14) 第5章监理人员进场工作计划 (17) 第6章质量、安全、资金、进度、环境控制措施 (18) 第7章合同、信息管理方案 (37) 第8章组织协调内容及措施 (47) 第9章监理工作重点与难点分析对策 (48) 第10章拟投入的监理设施、设备及配置计划 (49)

第1章监理工程概况 因此本次对6300米长河道进行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标准,保护两岸农田。主要工程建设内容为:两岸新建堤防、加固堤防、新建护岸、加固护岸,新建排水涵2座,拆除重建生产桥4座。

第2章监理范围和服务内容,监理依据 6.2.1监理范围 监理服务范围为:***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及保修期的全部监理内容。 6.2.2服务内容 本合同监理服务内容:(施工期和保修期所有工程施工内容) (一)设计方面 l、核查并签发施工图,发现问题向委托人反映,重大问题向委托人做专题报告。 2、主持或与委托人联合主持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编写会议纪要。 3、协助委托人会同设计人对重大技术问题和优化设计进行专题讨论。 4、审核承包人对施工图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委托人会同设计人进行研究。 5、其他相关业务。 (二)采购方面 1、协助委托人进行采购招标。 2、协助委托人对进场的永久工程设备进行质量检验与到货验收。 3、其他相关业务。 (三)施工方面 1、协助委托人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2、全面管理工程施工合同。 3、督促委托人按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落实必须提供的施工条件;检查承包人的开工准备工作。 4、审核按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约定应由承包人提交的设计文件。 5、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措施计划;审核工艺试验成果等。 6、进度控制。协助委托人编制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审批承包人编制

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 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21.05.31 •【文号】水运管〔2021〕164号 •【施行日期】2021.05.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 正文 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 知 水运管〔2021〕1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是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是依法对水利工程开展安全监管,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发挥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虽然取得了显着进展,但还有一些地方工作明显滞后,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协同不畅、经费落实困难、推动力度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依法监管的突出短板。为做好“十四五”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以下简称划定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水利行业管理的水库、水闸和堤防等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其中,2021年底前优先完成具有防洪任务的国有大中

型水库、水闸和3级以上堤防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23年底前完成具有防洪任务以及涉及防洪安全的所有国有水库、水闸和堤防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25年底前完成其他国有水库、水闸和堤防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二、工作安排 (一)开展划定情况排查,建立未划定工程名录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工程管理单位,全面排查核实已建成国有水库、水闸和堤防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情况。对尚未完成划定的工程,工程管理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逐级分类建立待划定工程名录。 (二)编制“十四五”划定工作总体方案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划定情况排查结果和工作实际,按照“十四五”划定工作目标任务,组织编制“十四五”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总体方案(编制提纲见附件1),明确水库、水闸、堤防等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根据各省划定总体方案,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汇总编制“十四五”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总体方案。 (三)组织实施 省、市、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省级总体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划定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划定界线要以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工程立项审批文件为依据,按照节约利用土地、符合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划定原则和标准。划定成果应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并通过通知公告、网站、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告,与国土“一张图”实现数据共享。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界桩和公告牌等标志。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主体 根据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由县级以上

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xx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 定工作 实 施 方 案 目录 1基木情况........................................................... 1.1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概况......................................... 1.2划界确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划界确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1必要性 (5) 1.3.2可行性.........................................................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3目标和任务要求..................................................... 3.1划界确权范围..................................................... 3.1.1河道、湖泊..................................................... 3.1.2水利工程....................................................... 3.2目标和任务要求................................................... 4划界确权依据和标准................................................. 4.1划界确权依据..................................................... 4.2划界确权标准..................................................... 4.2.1管理范围划定................................................... 4.2.2保护范围划定................................................... 5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 5.1划界工作......................................................... 5.2确权工作.........................................................

福建省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试行)

福建省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试行)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 【公布日期】1985.02.12 【实施日期】1985.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福建省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试行) (1985年2月12日福建省第六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水体和水质的保护 第三章防洪与水电 第四章发展航运 第五章水产资源的保护 第六章水土保持与森林保护 第七章奖惩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多目标地开发利用闽江水系(简称闽江,下同)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令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范围的闽江流域内从事与水资源有关的任何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委员会和地、市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机构(简称省和地、市闽江委员会,下同),由同级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是保护和开发利用闽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 省闽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督促本流域内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本条例的实施;编制本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并下达任务;审查各有关部门的规划成果,统一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规划方案;协同省计委安排本流域内开发治理的年度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对地、市闽江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第四条闽江流域内县以上人民政府的环保、水利水电、交通、卫生、水产、林业、水土保持等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协同同级闽江委员会,共同实施本条例,做好闽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二章水体和水质的保护 第五条凡直接或间接向闽江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并依法进行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向闽江排放污染物;经批准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标准排污,除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外,并负责治理。因排污倾废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的,当地环保部门应报请同级政府决定,责其限期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报告编制提纲、成果验收鉴定书(格式)、界桩(牌)制作与标注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报告编制提纲、成果验收鉴定书(格式)、界桩(牌)制作与标注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划界实施报告编制提纲(格式) A.1 划界实施报告封面贵州省( _____ _____ _____行政名称)(省/市/县)管河道( _____ _____ _____河流名称)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报告(划界单位名称)年月日 A.2 划界实施报告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1.1.1 工程名称及位置 1.1.2 任务由来(内容包括:工程投标过程、合同签订等) 1.1.3 合同概述 1.1.4 工程任务 1.1.5 主要建设内容 1.2 划界河道基本情况 1.2.1 河道概况(内容包括:流域概况、流域水系图)划界河段河道概况等) 1.2.2 河道管理规划情况 1.2.3 涉河建设工程现状(附图:梯级开发纵剖面图) 1.2.4 河道管理情况 1.3 划界依据及标准 1.3.1 划界依据 1.3.2 划界要求(内容包括:各种不同情况下河道管理范围线确定标准) 1.4 划界实施范围 1.5 划界技术路线 1.6 划界完成情况 1.6.1 划界完成工作量 1.6.2 划界成果内容 1.7 工程实施现实性意义 1.8 工程参建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实施单位等 2 划界实施规划 2.1 合同工期 2.2 项目组织机构及资配置 2.2.1 项目组织机构 2.2.2 人力资配置 2.2. 3 仪器设备资(含软件)配置 2.3 实施总体布置方案 2.3.1 施工总体布置方案概述(附图:施工总布置图) 2.3.2 划界测绘实施方案概述 2.3.3 水文分析^p 计算实施方案概述 2.3. 4 管理范围划界设计实施方案概述 2.3. 5 界桩(牌)和公告牌制作安装实施方案概述(包括制作、运输、埋设、安装) 2.3. 6 视频监控安装实施方案概述(若有) 2.3. 7 信息化与数据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概述(若有) 2.4 质量管理措施 2.4.1 项目质量目标 2.4.2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2.4.3 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5 进度保障措施 2.5.1 项目进度控制目标 2.5.2 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2.6 安全管理措施 2.6.1 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2.6.2 项目危险调查 2.6.3 项目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措施 2.6.4 项目安全作业管

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 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14.08.25 •【文号】水建管[2014]285号 •【施行日期】2014.08.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水电 正文 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 定工作的通知 (水建管〔2014〕285号2014年8月25日) 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效益,按照《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4〕48号)、《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4〕76号)以及《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水规计〔2014〕113号)要求,经研究,我部决定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水法》《土地管理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为依据,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有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并依法依规逐步确定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其中,2015年底前完成中央直管河湖管理范围划定;2016年底前完成中央直管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17年底前完成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的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其他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要设立界桩。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要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三、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以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和工程立项审批文件为依据,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2.轻重缓急。区分轻重缓急,以管理任务重、涉水事务多、地位和作用较为重要的河湖和水利工程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 3.先易后难。先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后确定管理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属(简称先划界、后确权)。具备条件的可同步划界、确权,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可先划界。 4.因地制宜。按照节约利用土地、符合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实际的要求,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因地制宜确定划界原则和标准。 5.分级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中央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由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地方予以支持配合;地方管理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部和流域机构予以指导督促。 四、工作安排

福建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39454

福建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 (2015年11月27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保护管理,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道生态环境,发挥河道综合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河道(包括江河入海河口、水库库区、湖泊、行洪区、蓄滞洪区)的规划、保护、整治、利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有关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河道保护管理应当遵循全面规划、保护优先、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并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河道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河道规划、保护、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河道保护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河道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保护、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河道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做好本行

政区域内河道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的保洁和清淤疏浚工作。 村(居)民会议可以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自觉维护河道整洁。 第七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依据国家等级标准划分为五级,并按照下列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一)一级河道闽江(南平至入海口)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二)二级河道沙溪(永安市西门桥至南平西溪口)、九龙江下游(北溪从浦南水文站至入海口、西溪从郑店水文站至汇流口)、晋江(双溪口至晋江口)、富屯溪(光泽东西溪汇合口至富屯溪口)、建溪干流(南浦溪、崇阳溪汇合口至南平东溪口)以及三级河道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三)四级河道、五级河道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三级、四级、五级河道具体名录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公布。河道名录,应当包括河道名称、起止点、河段长度以及流域面积等内容。 第八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出资、捐资、科学研究、环保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河道保护与治理。 对在河道保护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破坏河道的行为。

全县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全县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确权划界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县决定开展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确权划界登记工作。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确保确权划界登记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流程设计 1、组织准备:成立确权划界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2、宣传动员: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确权划界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现场勘查:组织专业人员对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实际情况,为后续的确权划界工作提供依据。 4、权籍调查:对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的权属、面积、位置等进行详细调查,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登记发证:根据权籍调查结果,对符合登记要求的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进行登记,并颁发相应的产权证书。 6、资料归档:对确权划界登记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登记信息的可追溯性。 7、监督检查:对确权划界登记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标准依据 确权划界登记工作应遵循以下标准和依据: 1、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法规,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河湖管理条例》等; 2、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如《水利工程测量规范》、《水利工程制图规范》等; 3、我县实际情况和需求,如《XX县河湖水域岸线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登记管理办法》等。 四、权籍调查 权籍调查是确权划界登记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建设资料、产权证明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江苏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 (试行) 江苏省水利厅 2015年7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开展河湖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切实加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维护河湖综合功能,根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年-2020年)》(苏办发﹝2014﹞39号)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4﹞285号)部署,我省启动实施了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划定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会同省国土厅、财政厅联合部署试点工作,并将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省水利厅工管处牵头,省河道管理局参与,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具体承担,编制了《江苏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技术规定(试行)》,为全省划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依据。本《规定》由水利厅工管处负责解释。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23293049" 1 总则 PAGEREF _Toc423293049 \h 4 HYPERLINK \l "_Toc423293064" 2 术语 PAGEREF _Toc423293064 \h 6 HYPERLINK \l "_Toc423293065" 2.1 河口线 PAGEREF _Toc423293065 \h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