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一单元 牙体组织
- 格式:doc
- 大小:775.36 KB
- 文档页数:12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神经嵴细胞及形成的结构2 •颌面部的发育过程3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4 •腭的发育过程5 •腭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6. 舌的发育过程7 •舌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8. 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9. 名词解释融合,联合,外胚间叶,鳃弓,咽囊,联合突,麦克尔软骨二、牙的发育1. 牙发育的全过程;2. 牙胚的构成及形成的牙体组织;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形态特点及功能;4. 牙胚发育异常形成的牙形态和数目的异常;5. 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6. 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7. 名词解释釉索,釉结,诱导,上皮根鞘,Serres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三、牙体组织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区域的形态功能特点4. 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生理病理学意义;5.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7.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8. 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9. 名词解释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中间牙骨质四、牙周组织1. 牙龈和牙周膜主纤维束及功能;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同牙结合的方式及临床意义;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6•名词解释沙比纤维,牙骨质小体,结合上皮五、口腔粘膜1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形态及排列特点;2 •口腔粘膜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种类、形态、来源及功能;3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区别;4•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5 •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形态结构的差异;6•名词解释味蕾,麦克尔细胞,细胞间桥,基底膜六、涎腺1. 涎腺腺泡的基本结构、腺泡的种类及分泌物的性质;2 •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3. 涎腺导管系统的构成、形态及功能;4. 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异;5. 名词解释闰管,纹管,蓝细胞七、龋病1. 早期釉质龋的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2. 牙本质龋中透明层形成机制及意义;3. 龋病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4. 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超微结构特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题目整理(一)(考研题★★★,本科题★★,类似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01、关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本认识。
1)神经塉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后,形成面部大多数结缔组织、包括釉质以外的牙体组织;2)鳃弓和咽囊将形成大部分颈部组织;3)面部、腭和舌的发育与胚胎期形成的颌面部突起融合或联合有关;4)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来自于间充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5)唾液腺的实质发育自口腔黏膜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然后分化为腺体组织;6)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调控过程。
02、简述胚胎的三个发育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此期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出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形成;3)胎儿期:自受孕后9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03、简述三胚层将来分化成的组织。
1)内胚层:肠腔上皮、消化腺上皮——―内消呼肝胰‖;2)中胚层:骨骼、肌肉、血液、淋巴、结缔组织;3)外胚层:表皮、神经组织——―外表感神腺‖。
04、简述神经塉细胞分化成的组织。
1)神经系统组织;2)内分泌组织;3)结缔组织;4)皮肤组织。
05、试述颌面形成过程和列举一个以上发育缺陷。
★★1.面部的发育过程实质上是面突的分化、联合或融合过程。
1)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了一个凸起称额鼻突。
此时由于迁移的神经塉细胞的增生,在额鼻突两侧的下方出现第1鳃弓,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原口。
原口的上界为额突、下界为心脏膨大、两侧为第一鳃弓。
由于鳃弓向正中腹侧生长,取代了发育中的心脏作为原始口腔下界的位置。
2)胚胎第24天,第1鳃弓上出现另一个突起即上颌突。
此时的原口上界为额突、下界为第1鳃弓(下颌突)、两侧为上颌突。
原口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
3)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相通。
4)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原口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第一单元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1)牙冠: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
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
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
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
(3)牙颈(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
牙的组成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1)牙釉质:构成牙冠表层的、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质: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织。
(3)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
(4)牙髓:充满于髓腔中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牙的分类(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1)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
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功能是切割食物。
牙根为单根。
2)尖牙: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个。
牙冠较厚,在切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
牙根为单根。
3)前磨牙(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左、右共8个。
牙冠呈立方体,(牙合)面一般有两个牙尖,主要是协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
牙根为单根或双根。
4)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
上、下、左、右共12个。
牙体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
牙冠大,(牙合)面大,有4~5个牙尖,结构比较复杂,功能是捣碎、磨细食物。
牙根一般2~3个根。
(2)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类1)乳牙:出生后6~8个月开始陆续萌出,到两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共20个。
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所代替。
2)恒牙: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逐步替代乳牙,成人一般有恒牙28~32个。
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的趋势。
(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1)前牙:位于牙弓的前部(口角之前),包括切牙和尖牙。
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的发生: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二)帽状期: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二、牙乳头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也形成成牙本质细胞三、牙囊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矿化分四期: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
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三、牙髓的形成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四、牙根的形成五、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骨质的形成: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发育(三)牙槽骨的形成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第三章牙体组织第一节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组织(4)-解析1、在牙体与根尖周治疗后,能够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的结构是以下哪一项A、牙本质B、牙釉质C、牙髓D、牙周膜E、牙骨质2、有关牙髓细胞间质包括A、基质B、纤维C、血管D、淋巴管E、以上均包括3、牙髓的增龄性变化中,牙髓血管中的变化中会出现A、胆固醇沉积B、血管扩张C、血管收缩D、血栓形成E、血管坏死4、牙髓内的神经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其反应均表现为A、无感觉B、热感C、冷感D、痛感E、麻木感5、关于牙髓的修复再生能力,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牙髓是结缔组织,修复再生能力非常强大B、受到非感染性的较轻的损伤,预后不良C、新鲜暴露的牙髓,经过治疗,可以形成牙本质桥D、感染发生的炎症,可以完全恢复E、牙髓的修复再生能力不受解剖条件所限制6、外伤露髓的年轻恒牙之所以能够进行活髓切断术,其生理基础在于牙髓中存在A、成牙本质细胞B、成纤维细胞C、成牙骨质细胞D、未分化间叶细胞E、毛细血管细胞7、牙髓增龄性变化,表现在牙髓细胞中,其叙述错误的是A、牙髓组织中的细胞成分减少B、成牙本质细胞由扁平状变为高柱状C、成牙本质细胞凋亡D、成纤维细胞减少,纤维数量增多E、血管出现局部炎症反应8、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使髓腔逐渐减小的物质是A、继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骨质C、成牙骨质细胞D、成牙本质细胞E、成纤维细胞9、牙髓包括A、纤维B、血管C、神经D、淋巴管E、以上均包括10、关于牙髓组织不正确的是A、是疏松的结缔组织B、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C、牙髓神经有定位能力D、有增龄性变化E、随年龄的增长细胞成分减少11、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是A、成牙本质细胞B、成纤维细胞C、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D、组织细胞E、淋巴细胞12、48岁男性,自述牙齿吃冷食酸痛,前来就诊,查牙周状况良好,无附着丧失,全口磨牙区有牙本质敏感的症状,遂进行牙本质敏感的治疗,能够进行治疗的生理基础是A、牙本质小管与牙髓不相通B、牙本质小管不会轻易暴露C、牙本质小管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自我修复D、牙本质小管有渗透性E、牙本质液是不流动的13、A.绞釉B.施雷格线C.无釉柱釉质D.釉小皮E.釉面横纹<1> 、位于牙齿切缘和牙尖处,可以增强釉质抵抗咬合力的结构是A B C D E<2> 、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以使明暗带发生变化,称为A B C D E14、A.无细胞无纤维牙骨质B.有细胞固有纤维牙骨质C.无细胞固有纤维牙骨质D.有细胞混合性分层牙骨质E.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1> 、含牙周膜穿通纤维的牙骨质是A B C D E<2> 、无牙周膜纤维插入的牙骨质A B C D E<3> 、覆盖釉质的牙骨质,无功能A B C D E15、A.成纤维细胞B.成牙本质细胞C.树突状细胞D.T淋巴细胞E.巨噬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1> 、细胞体位于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连处的是A B C D E<2> 、常有3个以上的胞质突起,在功能上属抗原呈递细胞的是A B C D E<3> 、能够在牙髓成纤维细胞更新时吞噬死亡细胞的是A B C D E<4> 、细胞呈星形,有胞质突起相互连接的是A B C D E<5> 、正常牙髓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包括有CD4和CD8阳性细胞的是A B C D E答案1、【答案】 E【解析】当牙髓和根尖周治疗后,牙骨质能够新生并且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
2018年【金牌试题】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习题:牙体组织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一、A11、代表来自于上皮和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的矿化组织的交界面的结构是A、牙本质牙骨质界B、釉质牙本质界C、釉质牙骨质界D、上皮根鞘E、牙囊2、最初形成釉质的矿化中心可能是下列哪种结构中的蛋白质A、牙本质牙骨质界B、釉梭C、釉质牙骨质界D、釉丛E、釉质牙本质界3、关于釉牙本质界处的小弧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牙釉质B、位于牙本质C、凹面向着牙釉质D、凹面向着牙本质E、小凹线间的嵴在冠部不明显4、龋损的釉质形成潜行性破坏,并且临床上能够看见牙齿表面的蓝白色外观,证明龋损达到A、釉质表面B、釉质牙本质界C、牙骨质D、釉质牙骨质界E、牙本质牙骨质界5、可以降低釉质行驶功能时的剪切力,并且此处的釉质晶体和牙本质晶体混杂排列的结构是A、釉质牙骨质界B、釉质牙本质界C、牙本质牙骨质界D、牙颈部E、绞釉6、构成釉质的基本结构是A、釉柱B、釉梭C、釉板D、牙本质小管E、釉丛7、电镜观察,釉柱是由何种形状的晶体所组成A、正方形晶体B、长方形晶体C、圆柱形晶体D、扁六棱形晶体E、鱼鳞形晶体8、关于釉柱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呈细长形柱状结构B、起自釉牙本质界,到达牙表面C、窝沟处釉柱呈放射状D、近牙颈部呈水平状排列E、直径在深部较表面为大9、全身各种矿化组织中晶体最大的是A、釉质中的晶体B、骨皮质中的晶体C、骨松质中的晶体D、软骨中的晶体E、牙本质中的晶体10、在牙齿牙釉质的常规磨片当中,人为的造成的裂隙可能被误认为是下列哪种结构A、釉牙本质界B、釉质牙骨质界C、牙本质牙骨质界D、釉板E、生长线11、釉质中的有机物组成成分为A、蛋白和多肽B、蛋白质和脂类C、蛋白质和糖类D、羟磷灰石和脂类E、碳磷灰石和糖类12、人体中最硬的组织是A、骨组织B、牙釉质C、牙本质D、牙骨质E、固有牙槽骨13、在牙体纵剖面观察到的组织中,呈透明白色、高度钙化的组织是A、牙髓B、牙本质C、牙骨质D、牙釉质E、以上都不是14、牙釉质表面的主要无机物是A、铁和锌B、钙和磷C、镁和钠D、氟和氯E、碳酸盐15、釉质中有机质占总重量的1%,其中基质蛋白主要包括A、白蛋白和成釉蛋白B、球蛋白和釉丛蛋白C、白蛋白和釉丛蛋白D、球蛋白和釉原蛋白E、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16、釉质中无机物占总重量的A、94%~95%B、95%~96%C、96%~97%D、97%~98%E、99%17、牙釉质晶体形成时,最初形成的矿化物是A、氯化铅B、碳酸盐C、碳酸钠D、氯化铁E、羟磷灰石18、关于釉柱的排列方向的临床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绞釉排列可增强抗剪切程度B、治疗龋洞时,不能保留悬空釉柱C、劈裂釉质时需要按照釉柱的排列方向进行D、平滑面龋呈尖端向釉牙本质界的三角形E、根面龋的形态与平滑面龋同为三角形19、在纵向磨片中,观察到在牙尖部分的釉质生长线呈A、树丛形B、环形C、线形D、直线形E、水波形20、一般来说,釉质生长线代表釉质沉积的时间段约为A、7~8天B、5~6天C、6~8天D、4~7天E、5~10天21、下列哪项不是芮氏线与埃布纳线的区别的是A、位于牙齿的位置不同B、代表牙齿硬组织的沉积性周期不同C、可观察到新生线D、两种生长线的朝向不同E、两种生长线的镜下表现不同22、与成釉细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有关,并可代表每天釉质形成速度的是A、芮氏线B、新生线C、横纹的形成D、埃布纳生长线E、欧文线23、当牙齿轻度脱矿时以下哪种结构较明显A、牙面平行线B、芮氏线C、生长线D、绞釉E、釉牙本质界24、可呈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是A、釉板B、釉丛C、釉梭D、牙面平行线(釉质横纹)E、生长线25、钙化程度低,窄而细长,数量较釉丛少,在釉质横断片中容易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的是A、釉板B、釉丛C、绞釉D、釉质横纹E、芮氏线26、若釉板的成因是由于釉柱成熟不足,则其中的哪种物质含量较高A、胶原纤维B、釉原蛋白C、钙化小球D、非釉原蛋白E、釉原蛋白酶27、位于牙齿邻面或者窝沟底部的哪项结构被认为是龋病发展的有利通道A、芮氏线B、欧文线C、釉小皮D、釉质横纹E、釉板28、以下结构由于釉柱成熟不全而成为龋病进展途径的结构是A、牙本质小管B、窝沟C、釉板D、生长线E、牙周膜纤维29、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是A、成牙本质细胞B、成纤维细胞C、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D、组织细胞E、淋巴细胞30、关于牙髓组织不正确的是A、是疏松的结缔组织B、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C、牙髓神经有定位能力D、有增龄性变化E、随年龄的增长细胞成分减少31、牙髓包括A、纤维B、血管C、神经D、淋巴管E、以上均包括32、有关牙髓细胞间质包括A、基质B、纤维C、血管D、淋巴管E、以上均包括33、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使髓腔逐渐减小的物质是A、继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骨质C、成牙骨质细胞D、成牙本质细胞E、成纤维细胞34、牙髓增龄性变化,表现在牙髓细胞中,其叙述错误的是A、牙髓组织中的细胞成分减少B、成牙本质细胞由扁平状变为高柱状C、部分成牙本质细胞凋亡D、成纤维细胞减少,纤维数量增多E、血管出现局部炎症反应35、外伤露髓的年轻恒牙之所以能够进行活髓切断术,其生理基础在于牙髓中存在A、成牙本质细胞B、成纤维细胞C、成牙骨质细胞D、未分化间叶细胞E、毛细血管细胞36、关于牙髓的修复再生能力,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牙髓是结缔组织,修复再生能力非常强大B、受到非感染性的较轻的损伤,预后不良C、新鲜暴露的牙髓,经过治疗,可以形成牙本质桥D、感染发生的炎症,可以完全恢复E、牙髓的修复再生能力不受解剖条件所限制37、牙髓内的神经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其反应均表现为A、无感觉B、热感C、冷感D、痛感E、麻木感38、牙髓的增龄性变化中,牙髓血管中的变化中会出现A、胆固醇沉积B、血管扩张C、血管收缩D、血栓形成E、血管坏死39、正常生理情况下,牙骨质比牙槽骨具有更强的A、吸收能力B、改建能力C、重塑能力D、抗吸收能力E、抗骨折能力40、在临床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的基础,除了有牙槽骨的不断重塑和吸收,还有牙骨质的A、重塑B、吸收C、抗吸收D、脱落E、骨折。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1、出生前的发育可人为的分成三个阶段:(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及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受孕后第3-8周,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3)胎儿期——受孕后第九周至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2、神经嵴的分化胚胎3W- 4W :三胚层胚盘——外胚层——神经板——神经嵴——神经嵴细胞——外胚间叶——头面部大部分结缔组织神经嵴细胞的的分化对头颈部的正常发育特别重要。
3、神经嵴的分化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头面部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充质或外间充质。
神经嵴细胞迁移开始的标志: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转化为H-钙粘蛋白结合部4、影响神经嵴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因素、多种信号分子:维甲酸、FGF、内皮素、Wnt家族基因:HOX、Msx、Otx、Pax、AP-2。
环境因素:服用过量的维甲酸—造成神经嵴细胞的死亡。
酒精中毒—影响神经嵴细胞黏附分子L1的表达。
本阶段可出现的异常维甲酸综合征:13-顺-维甲酸的过量摄入DiGeorge综合征:酒精中毒、22q11.2缺失半侧面部过小畸形:多因性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神经嵴细胞吞噬了邻近死亡的细胞而导致。
5、鳃弓及咽囊的发育3W时:前脑、额鼻突形成4W时:腮弓(6对)及鳃沟、咽囊的形成第1对—下颌弓:生长特别迅速,参与面部的发育。
第2对—舌弓:其尾侧的突起生长较快,与舌的发育有关。
第3对—舌咽弓第4、5、6对无特别的名称,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为鳃沟;在咽侧者称咽囊。
6、鳃弓软骨的发育⏹第1鳃弓软骨又称Meckel软骨或下颌软骨⏹第2鳃弓软骨又称Reichert软骨:其背侧部分发育成镫骨和颞骨茎突;腹侧发生骨化形成舌骨小角和舌骨体上部。
⏹第3鳃弓软骨形成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下部⏹第4鳃弓软骨形成甲状软骨⏹第5鳃弓软骨形成环状软骨7、颈窦的形成:第二鳃弓迅速生长,覆盖了2.3.4鳃沟和3.4.5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形成一个暂时由外胚层覆盖的腔叫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神经沟:神经板在发育中,起柱状细胞变炜上窄下宽的楔形,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
神经褶:神经板外侧缘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脊(neural crest):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
称神经脊。
外胚间叶组织(ectomesenchyme):又称外间充质,头面部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神经脊细胞,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脊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成为外胚间叶组织。
腮弓(branchialarch):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腮弓。
腮沟(branchialgoove):相邻腮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
咽囊(pharyngreal pouch):与腮沟相对应的腮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腮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颈窦(cervical):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颈窦。
口咽膜(orapharyngeal membrane):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一薄膜。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的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
鼻板/嗅板(nasal placode/olfactory placode):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鼻板或嗅板。
鼻凹(nasal pit)/嗅窝:鼻板由于细胞增生,边缘隆起,特别是在其外侧缘,隆起更明显,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面突联合(merge):随面部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就会随着面突的生长变浅、消失,称面突联合。
面突融合(fuse):面部突起与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鼻鳍(nasal fin):上颌突和球状突融合处开始时为两个突起上皮的接触,形成的结构称鼻鳍。
第一单元牙体组织牙体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矿化的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所构成。
一、釉质釉质来源于外胚层,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来源于外胚间叶组织。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骨质则覆盖在牙根的表面。
(一)釉质理化特性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
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质无机物主要由含钙(Ca2+)、磷(P3-)离子的磷灰石晶体和少量的其他磷酸盐晶体等组成,是含有较多HC03-根的生物磷灰石晶体。
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
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二)釉质组织结构1.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齿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
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
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2.釉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结构(1)釉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
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与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例题】釉牙本质界的形态特点是()。
A.直接相连接B.小弧形线相连C.指状镶嵌D.桥粒连接E.曲线相连[答疑编号700297010101]【正确答案】B(2)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它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的末端膨大。
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3)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其高度约等于釉质厚度的1/3,呈草丛状。
(4)釉板: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质牙本质界。
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釉板钙化程度低、窄而细长,数目较釉丛少,在釉质横断面容易观察。
3.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1)横纹:光镜下釉柱纵断面可见有规律的横纹。
横纹之间的距离为4μm。
这可能与釉质发育期间基质节律性地沉积有关,其间的距离为基质每天形成的量。
横纹处钙化程度稍低,故当牙齿脱矿时较明显。
(2)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在低倍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
在纵磨片中,线条自釉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在横磨片中,线条呈同心环状排列,其宽度和距离不等。
当生长线达到牙表面时即为釉面横纹。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明显的间歇线,称为新生线。
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
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分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形成一条加重的生长线,特称为新生线。
【例题】磨片中可见到新生线的牙是()。
A.上中切牙B.下中切牙C.上第一磨牙D.下第二磨牙E.智牙[答疑编号700297010102]【正确答案】C4.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1)绞釉: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齿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绞釉的排列方式可增强釉质对抗剪切力的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2)施雷格线:用落射光观察牙齿纵切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板。
这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的改变而产生的。
5.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釉柱的横断面在电镜下观察呈球拍样,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
釉柱的头部相当于纵断面的釉柱,尾部相当于柱间质。
由许多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
体宽约60~70nm,厚约25~30nm,晶体很长,最长者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
【例题】A.绞釉B.釉丛C.釉梭D.釉柱横纹E.釉质生长线1.成牙本质细胞的胞浆突形成[答疑编号700297010103]【正确答案】C2.釉质基质节律沉积形成[答疑编号700297010104]【正确答案】D3.釉柱内2/3弯曲形成[答疑编号700297010105]【正确答案】A二、牙本质(一)组织结构牙本质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及细胞间质构成。
1.牙本质小管贯通整个牙本质,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在牙尖部及根尖部小管较直,而在牙颈部则弯曲呈“~”形,称为初级弯曲,近牙髓端的凸弯向着根尖方向。
小管近牙髓一端较粗,其直径约为2.5μm,越向表面越细;近表面处约为1μm,且排列稀疏。
因此,牙本质在近髓端和近表面每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约为2.5:1。
牙本质小管自牙髓端伸向表面,沿途分出许多侧支,并与邻近小管的侧支互相吻合。
2.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该细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内侧,排列呈一排。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在其整个行程中分出细的小支伸入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
成牙本质细胞突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
间隙内含组织液和少量有机物,为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3.细胞间质牙本质的间质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很细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胶原。
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表面平行而与牙本质小管垂直,彼此交织成网状。
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且与表面垂直,矿化均匀,镜下呈现不同的外观,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厚约10~15μm;在根部者称透明层。
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以内的牙本质称髓周牙本质。
间质中的矿化并不是均匀的,在下列不同区域其钙化程度不同:(1)小管周牙本质: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的环形的透明带,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称为管周牙本质。
管周牙本质钙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少。
(2)小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
其中胶原纤维较多,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3)前期牙本质:牙本质的形成是持续性的,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4)小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的钙化是由许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的。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此未钙化的区域称为小球间牙本质。
小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不规则,其边缘多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例题】牙本质钙化过程中,钙化团之间遗留的钙化区是()。
A.原发性牙本质B.罩牙本质C.前期牙本质D.硬化牙本质E.球间牙本质[答疑编号700297010201]【正确答案】E(5)生长线:牙本质形成时,原发性牙本质的节律性沉淀速率约为每天4μm,称为短时生长线。
牙本质中还有与该短时生长线相重叠的、约每隔5天的周期生长线,其中的胶原纤维方向的改变更加明显,称为长期生长线或5天生长线。
上述两种生长线均与牙本质小管成直角,是牙本质节律性、线性朝向根方沉积的标准。
5天生长线容易在常规切片和磨片中观察,线与线之间的间隔约20μm,也称埃布纳生长线。
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
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牙本质在出生前和出生后形成的牙本质之间也有一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6)托姆斯颗粒层:在牙齿纵剖磨片中,可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
磨片下为不透光的黑色区。
(7)继发性牙本质:当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时,牙发育即完成,至此以前形成的牙本质称原发性牙本质。
但此后牙本质仍在一生中不断形成,这种牙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即继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走行方向较原发性者有较大的变异,小管也更不规则。
(二)反应性变化1.修复性牙本质也称反应性牙本质或第三期牙本质。
发生变性的细胞可由牙髓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取代,形成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处形成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常常被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此后这些细胞变性,遗留一个空隙,很像骨组织,此时称为骨样牙本质。
2.透明牙本质也称硬化性牙本质。
当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后,除形成上述的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然后有矿物盐沉着而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
此部分矿化的牙本质中,小管和周围的间质的折光性差别不大,在磨片上呈透明状,称为透明牙本质。
3.死区是牙齿因磨损、酸蚀或龋导致的牙本质小管暴露,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显微镜透射光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死区。
此区的敏感度较低。
这种改变常见于狭窄的髓角。
因该处成牙本质细胞拥挤。
死区的近髓端常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例题】A.小管周牙本质B.小管间牙本质C.小球间牙本质D.前期牙本质E.骨样牙本质1.小管数量少而弯曲、内含细胞的牙本质是[答疑编号700297010202]【正确答案】E2.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本质是[答疑编号700297010203]【正确答案】D3.矿化程度最高的牙本质是[答疑编号700297010204]【正确答案】A三、牙髓(一)牙髓组织结构牙髓是疏松结缔组织,它包含有细胞、纤维、神经、血管、淋巴管和其他细胞外基质。
1:牙本质 2:前期牙本质 3:成牙本质细胞层4:乏细胞层 5:多细胞层 B:血管1.细胞(1)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故又称为牙髓细胞。
细胞呈星形,有胞质突起相互连接,核染色深,胞质淡染、均匀。
成纤维细胞在牙髓组织内的分布不均匀,在牙冠部成牙本质细胞的内侧约25μm的区域内缺乏成纤维细胞,而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该层称为魏尔(Weil)层或乏细胞层。
在该层内侧,细胞密集,称为多细胞层。
自此区以内细胞分布比较均匀称为髓核。
成纤维细胞在创伤修复机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成牙本质细胞细胞体位于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连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细胞呈柱状,核卵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细胞顶端有一长的突起,位于牙本质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
电镜下可见在靠近胞核的基底部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而顶部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3)巨噬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这些细胞通常位于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
巨噬细胞较大,椭圆形或梭形,胞核染色深。
活体染色可见其胞质内储有染料颗粒。
电镜下胞质含酶体。
在非活动时期很难与成纤维细胞相鉴别。
巨噬细胞在牙髓成纤维细胞更新时能吞噬死亡细胞,也在炎症时发挥作用。
(4)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牙髓中央区的血管周围和牙髓的外周区如成牙本质细胞周围。
此细胞常有3个以上的胞质突起,在功能上属抗原呈递细胞,是牙髓免疫防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