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理论基础第一章作业

通信网理论基础第一章作业

通信网理论基础第一章作业
通信网理论基础第一章作业

通信网理论基础第一章作业

1.1举例说明影响语义透明性的技术因素及解决方案。

答:因素:“语义透明”的意思是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或交互多方之间,不因信息传递而改变发送端的真实意思。对于“0”“1”组成的串,不因为通信传输而发生逻辑变化。

解决方案:误码、丢失、误插,采用流量控制及差错控制解决;编码不透明,用转义控制解决;信息量是核心问题。

1.2分析“出错重传”对时间透明性的影响。

答:“时间透明”是指信息交互的各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收到双方的信息与本地交流或面对面交流一样,没有延时。它的评判标准与具体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主要影响是出错重传会显著增加时延,降低系统透明性。

1.3试述绿地规划与增量规划的目标及约束。

答:规划即以最小成本选择居所。绿地:没有遗留系统约束。增量:保留已有系统资源和规划。

绿地规划是指在给定网络拓扑、不给定边的容量、网络中没有配置任何资源的情况下,求解业务最佳路由,使得在满足给定业务需求的条件下,网络成本(链路光纤代价和节点设备代价)最小化。绿地规划没有系统约束。

增量规划是在绿地规划的基础上,即当网络中已经配置好了一批业务的时候,由于实际运营的一些因素,在此基础上,新增一批业务,而增量规划就是将这些新增的业务配置在当前的网络上,同时在满足

业务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去优化结果。增量规划保留了已有系统资源和规划。

1.4 一万台交换机通过24号AWG 双绞线互连成网状网,计算连接电缆切面的几何尺寸。

答:2×9999×0.511(mm) = 10.218978(m)

1.5 多路径路由对现行TCP 协议的传输性能会产生何种不利影响? 答:

1、 只有一条传输路径时,若TCP 有4个发送窗口,2T 时间内收到

4个应答,会有8个窗口。

2、 2有两条传输路径时,若TCP 有4个发送窗口,3T 时间内收到

4个应答,会有8个窗口。

3、 由此可见,多路径传播时,系统的吞吐性能不能确保增加。而

且,路径延时差别较大时的乱序会减少有效吞吐性能。

1.6 假设误码出现满足泊松分布,计算BER=10-4时64kb/s 信道的ESR 和SESR 。

答:ESR 为误码秒率,SESR 为严重误码秒率。泊松分布k k e λλ!

k}P{X -==。其中,E0信道64kb/s ,即4.6=λ,EFR=P(X=k=0)=0.17%,ESR=1-EFR=99.83%。严重误码为BER>10e -3的second ,对应于64个误码。因此,严重误码秒率为SESR=1-[P(0)+P(1)+P(2)+P(2)+……+P(64)]≈0。

1.7 SDLC/HDLC 的帧标识(Flag )为b01111110,数据装帧时如何保证语义透明?

答:当发送方发送的信息中含有连续五个1的时候,发送方塞入额外一个0,接收方剔除这个额外的0 ,用这种方式来保证语义透明。

1.8相邻交换机局的服务区边界上,实施直连或直达电路,其运营成本有哪些?

答:运营成本主要包括部署成本和管理成本。部署成本包括节点和链路的选择和建设。管理成本包括日常维护、故障清除、事故考核、社会责难等。

1.9电话呼叫占用电路资源的技术因素有哪些?

答:电路资源的使用特点为:信令资源公用,传输电路独占。负载度量包括总呼叫量和电话占用时长。单位是Erl,1Erl表示一条电路被一个用户永久占用,或十条电路被十个用户永久占用,或一条电路被两个用户各占用50%。1Erl是理想状态,一般0.6Erl就会出现拥塞。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为了帮助大家在期末复习中能更全面地掌握书中知识点,并且在以后参加考研考博考试直到工作中,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论参考依据,我们11级自动化二班的同学们在王整风教授的带领下合力编写了这本《现代控制理论习题集》(刘豹第三版),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本辅助工具。 根据老师要求,本次任务分组化,责任到个人。我们班整体分为五大组,每组负责整理一章习题,每个人的任务由组长具体分配,一个人大概分1~2道题,每个人任务虽然不算多,但也给同学们提出了要求:1.写清题号,抄题,画图(用CAD或word画)。2.题解详略得当,老师要求的步骤必须写上。3.遇到一题多解,要尽量写出多种方法。 本习题集贯穿全书,为大家展示了控制理论的基础、性质和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即建模、系统辨识、信号处理、综合控制输入。我们紧贴原课本,强调运用统一、联系的方法分析处理每一道题,将各章节的知识点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力争做到了对控制理论概念阐述明确,给每道题的解析赋予了较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在课后题中出现的本章节重难点部分,我们加上了必要的文字和图例说明,让读者感觉每一题都思路清晰,简单明了,由于我们给习题配以多种解法,更有助于发散大家的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这本书是由11级自动化二班《现代控制理论》授课老师王整风教授全程监管,魏琳琳同学负责分组和发布任务书,由五个小组组组长李卓钰、程俊辉、林玉松、王亚楠、张宝峰负责自己章节的初步审核,然后汇总到胡玉皓同学那里,并由他做最后的总审核工作,绪论是段培龙同学和付博同学共同编写的。 本书耗时两周,在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是二班大家庭里又一份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望大家能够合理使用,如发现错误请及时通知,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2014年6月2日

通信原理题库

1、模拟调制方式中,可靠性最好的是 ,有效性最好的是 。 2、设0k 为传输常数,d t 为时间延迟,则理想恒参信道等效的线性网络传输特性为()H ω= ,其幅频特性为()H ω= ,相频特性为 ()?ω= , 群延迟为()τω= 。 3、模拟信号采用13折线A 律进行编码,若模拟信号的一个抽样值为-1668△,则对应的PCM 码组为 。 4、假设输入信道的AWGN 功率为N ,信道的带宽为B ,信号功率为S ,则连续信道的容量公式为 。 5、窄带高斯噪声的随机包络服从 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6、采用部分响应技术可以 ,并使冲激响应尾部震荡衰减加快,这是由于 。对输入序列进行预编码是为了防止 。 7、TDM 与FDM 比较, 对信道的线性要求要更严格。 8、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 个错误,同时检测e 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d min 应为 1、 传输和 传输是通信系统中信号传送的两种基本形式。 4、误差函数的定义为()erf x = 。 6、对于常规调幅,已调信号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 倍,设常规调幅的调幅指数为 AM β,则其调制效率AM η= ,其最大值等于 。 1、一个离散信号源每秒发出四种符号中的一个,各相互独立符号出现概率分别为1/8、1/8、1/4、1/2,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平均信息速率为 。 2、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窄带高斯噪声,其包络服从 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4、AM 系统在 情况下会出现门限效应。 5、在简单增量调制系统中,系统的最大跟踪斜率为 。 6、在PCM30/32路系统中,其信息传输速率为 。 7、衡量均衡效果的两个准则是 和 。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提纲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提纲 1.一个基本的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通信终端,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组成。 1.网络节点(交换设备,路由器)主要 功能:1将多个用户的信息复接到骨 干链路上或从骨干链路上分离出用户的信息;2使用户可以降低成本共享 骨干链路,降低成本实现任意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2.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它复 杂分组的转发和为各个分组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 其基本功能:a根据路由表将分组发送到正确的目的点b维持和决定分组传输 路径的路由表。 4 数据传输链路是指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利用一点的传输标准,形成的传输规定速率的数据比特传输通道。 5 数据传输链路分类:a用户到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接入链路):Modem链路,XDSL,ISDN,无线局域网链路 b网络节点到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 网络链路):帧中继,SDH,WDM等 。 SDH(同步数字系统)是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的SONET(光同步数字网)的基础上指定的技术标准。 WDM(光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光的信号的一种技术。 6 数据传输网络的基本功能:通信中的交换机为运载用户业务的分组选择合适的传输链路,从而使这些分组迅速可靠地传送到目的的用户。 7 分组交换网需要完成的三个基本过程:a 分段和重装的过程b 选择传输过程c各网络节点的交换过程。 8 ATM网络:采用全网统一固定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ATM网络中,信元长度为53字节,其中5个字节为 信元头,48个字节用来运载信息。 9 实现全网互联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全网统一偏址;二是路由算法。 10 通信网络协议可按照分层的概念来设计。分层概念的基础是“模块”的概念,模块提供的功能通常称之为“服务”。 11 ISO定义的OSI参考模型: A物理层:关注的物理媒介上比特流的传输,处理接入物理媒介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B数据链路层:为信息跨越物理层链路提供可靠的传输,发送带有必要的同步,查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信息的数据块。C网络层:使搞错的功能独立用来链接网络节点的传输和交换技术,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连接。 D运输层:在两个端点之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运输,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 E会话层:负责控制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为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连接。 F表示层: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向应用程序和终端处理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数据传输转换服务,从而使应用程序与数据表示的差异性无关。 G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接入OSI的环境,并提供分布式信息服务。 12 马尔科夫链:Ftn,t1,t2……..tn- 1(x1,x2,…..,xn-1)=Ftn,tn-1(Xn|Xn- 1),则称x(t)为马尔科夫过程。该过程 的特点是无后效性。 13 独立增量过程:设X(t0)-X(t1)=X(t1-

北京邮电大学宁连举的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邮电大学宁连举的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考博 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收博士生31人,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为30个方向,分别是周宏仁的产业组织与管理创新;吕廷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唐守廉的政府规制、服务科学;彭龙的金融创新、管理研究;曾剑秋的竞争力、企业成长、服务质量提高途径;金永生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朱高峰的产业政策及管理;吴洪的农村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张彬的信息化测评与管理;苑春荟的产业经济、信息化、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孙启明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茶洪旺的产业组织与管理创新;李钢的网络与公共信息管理、虚拟社会管理;赵玲的复杂性科学与管理;陈岩的企业国际化、战略绩效与创新;艾文宝的最优化及其在信息科学及金融数学中的应用;齐佳音的社交网络与客户关系的管理;王长峰的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大型项目集成与控制;闫强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电信运营管理;宁连举的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潘煜的神经管理学;杨天剑的电信供应链管理、电信节能;陈慧的人力资源管理;彭惠的风险管理、区域经济政策;杨学成的社会化营销、社会网络分析;赵秀娟的金融市场分析、风险管理、评价理论与方法;何瑛的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管理会计;谢雪梅的信息技术与服务科学、项目管理理论与务实;张晓航的数据挖掘、商务智能、复杂网络;杨毅刚的企业战略管理。 二、考试的科目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8经济管理学院31 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备注 20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管理宁连举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7数理统计④3305通信网理论基础⑤3315通信经 济与管理理论②③选一④⑤选一 三、导师介绍 宁连举: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教学研究和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科委项目、基金项目等评审专家、中国电信高管人才选拔评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审稿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近20项;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 第一章 1.如果能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都建立一条物理传输通道,就可以解决相互通信问题,但共需要N 2条物理传输通道,(N 为通信的用户数)。 2.一个基本的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通信终端,物理传输链路(通道)和链路的汇聚点(网络节点)组成。 3.根据用户类型(移动或固定),业务的种类(电话、多媒体、计算机数据)传输链路或媒介(有线、光纤、无线),节点采用的技术体制(A TM 交换体制、电路交换体制、分组交换体制)。 4.数据传输链路是指在物理传输媒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传输系统、卫星传输电路等)上利用一定的传输标准(它通常规定了电气接口,调制解调的方法,数据编码的方式,比特同步,帧格式和复分接的方式等)形成的传输规定速率(和格式)的数据比特传输通道。 5.数据传输链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户到网络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简称接入链路);另一类是网络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到网络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简称网络链路)。 6.典型的数据传输网络有分组交换网和A TM 网。 7.分组交换网需要完成三个基本的过程:○ 1分段和重装的过程;○2选择传输路径(确定路由的过程);○ 3各网络节点的交换过程。 虚电路:分组交换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方式。即两个用户之间完成一次数据通信的全过程。类似电话通信。 数据报:类似于电报处理过程的一种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方式。 8.ATM 网络中,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为信元头,48个字节用来运载信息。 9.分层:○ 1OSI 协议的体系结构模型分为七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功能: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接入OSI 的环境,并提供分布式的信息服务;表示层,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向应用程序和终端处理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数据转换服务,从而使应用程序与数据表示的差异性无关;会话层:负责控制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为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连接(回话);运输层,在两个端点之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传输,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网络层,高层的功能独立于用来连接网络节点的传输和交换技术,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连接;数据链路层,为信息跨越物理链路提供可靠的传输,发送带有必要的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信息的数据块(帧);物理层,关注在物理媒介上(非结构化)比特流的传输, 处理接入物理媒介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2TCP/IP 协议分五层,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网络接入层:解决与硬件相关的功能,向互联网层提供标准接口。 互联网层:是数据穿过多个互联的网络正确地传输。 10.对于一个任意小的区间δ≥0,将Poisson 分布用Taylor 级数展开,即利用e λδ-=1-λδ+()22λδ-...可得P ()(){}()δλδδ010+-==A -+A t t (1-18) ()(){}()δλδδ01+==A -+A P t t (1-19);()(){}()δδ02=≥A -+A P t t (1-20) 含义:在一个充分小的时间间隔内,没有用户到达的概率为λδ-1;在一个充分小的时

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习题解答

2.2 求M/M/m (n )中,等待时间w 的概率密度函数。 解: M/M/m (n )的概率分布为: 1 101 0011!)(! )(--=--? ?????--+=∑m r m n m k m m p k m p ρρρρ ??? ?? ??>≤≤-≤≤=n k n k m p k m m k p k m p k m k k 0!10!)(00 ρρ 假定n>m ,n ≥0,现在来计算概率P{w>x},既等待时间大于x 的概率。 ∑ =>?= >n j j j x w P p x w P 0 }{}{ 其中,P j {w>x}的概率为: n j m x w P n j m i x m e x w P m j x w P j m j i i x m j j ≤≤=>-≤≤? = >-≤≤=>∑-=-1 }{1! )(}{1 00 }{0 μμ 可得: x m m n n i m m n i i x m m n m j n m j i i x m j m n n m j m j i i x m j e m m P x w P 则若n P i x m e P m m i x m e P m m P i x m e P x w P )(01 1 01 ! )(1}{1!)(! ! )(!! )(}{λμμμμρρ ρ ρ ρμρμρμ--+--=--=-=--=-=-?-= >∞→+--? =? ? ????+? ? =+? ?= >∑ ∑∑ ∑∑ 特别的,新到顾客需等待的概率为: ! )(1}0{0m m P W P m ρρ ?-=>

] )! 1() ()! 1() (!)() ([) 1(!)(而 1 2 1 0--------= ----=---∑ m n m m m n x m i x m e m P m x f m n n m n i m n m i m x m m w μλμρ λμρ λλμρ ρμ n m k k x m m m w P w P P w P 注: e m m P m x f 在n =∞== =--= ∞→∑-=--}{}0{)() 1(!)(1 )(0λμλμρ ρ 2.4求M/D/1排队问题中等待时间W 的一、二、三阶矩m 1、m 2、m 3,D 表示服务时间为定值b ,到达率为λ。 解: ) ()1()(S B s s s G λλρ+--= 其中 sb st e dt e b t s B -∞ -=-= ? )()(δ 从而 sb e s s s G -+--= λλρ)1()( 又 ∑∞ == )(i i i s g s G )1(!)(00 ρλλ-=??? ? ? ? -?+-??? ??∴∑∑∞ =∞=s j sb s s g j j i i i b g λρ--= 110 2 2 1) 1(2)1(b b g λρλ---= 34 2 3 2) 1(12) 2)(1(b b b g λλλρ-+-= 3 4332 3 222 114 4 3) 1(4)21(6)0() 1(6)2(2)0()1(2)0() () 1(24)1)(21(ρλρρλρρλρλλλρλ-+= ?='''-=-+= ?=''=-= -='-==--+-= b g G m b g G m b g G m b b b b g 2.5 求M/B/1,B/M/1和B/B/1排队问题的平均等待时间W ,其中B 是二阶指数分布: 1 00 ,)1()(212121<<>-+=--αλλλααλλλt t e e t f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A卷及答案

即 112442k g k f M L M ML θθθ??=-+++ ??? && 212 44k k g M M L θθθ??=-+ ??? && (2)定义状态变量 11x θ=,21x θ=&,32 x θ=,42x θ=& 则 一.(本题满分10分) 如图所示为一个摆杆系统,两摆杆长度均为L ,摆杆的质量忽略不计,摆杆末端两个质量块(质量均为M )视为质点,两摆杆中点处连接一条弹簧,1θ与2θ分别为两摆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当12θθ=时,弹簧没有伸长和压缩。水平向右的外力()f t 作用在左杆中点处,假设摆杆与支点之间没有摩擦与阻尼,而且位移足够小,满足近似式sin θθ=,cos 1θ=。 (1)写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写出系统的状态方程。 【解】 (1)对左边的质量块,有 ()2111211 cos sin sin cos sin 222 L L L ML f k MgL θθθθθθ=?-?-?-&& 对右边的质量块,有 ()221222 sin sin cos sin 22 L L ML k MgL θθθθθ=?-?-&& 在位移足够小的条件下,近似写成: ()1121 24f kL ML Mg θθθθ=---&& ()2122 4kL ML Mg θθθθ=--&&

2 / 7 1221 334413 44244x x k g k f x x x M L M ML x x k k g x x x M M L =?? ???=-+++ ???? ? =????=-+? ????? &&&& 或写成 11 223 34401 000014420001000044x x k g k x x M L M f ML x x x x k k g M M L ? ? ?? ?????????? ??-+???? ???????????=+???? ????? ??????????????????? ????-+?? ? ? ?????? ? &&&& 二.(本题满分10分) 设一个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为=x Ax &,其中22R ?∈A 。 若1(0)1?? =??-??x 时,状态响应为22()t t e t e --??=??-?? x ;2(0)1??=??-??x 时,状态响应为 2()t t e t e --?? =??-?? x 。试求当1(0)3??=????x 时的状态响应()t x 。 【解答】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为()t t e =A Φ,根据题意有 221()1t t t e t e e --????==????--???? A x 22()1t t t e t e e --????==????--???? A x 合并得 2212211t t t t t e e e e e ----????=????----?? ??A 求得状态转移矩阵为 1 22221212221111t t t t t t t t t e e e e e e e e e -----------?????? ?? ==????????------???? ????A 22222222t t t t t t t t e e e e e e e e --------?? -+-+=??--??

变频调速理论基础-复习及习题解答

三、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理论基础 问题3-1:在电动机调速时,为什么要保持每极磁通量为额定值不变?对直流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分别采用什么方法使电机每极的磁通恒定? 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E g=4.44f1N1k N1Φm 如果使Eg/f1=K气隙磁链保持不变,要保持直流电机的磁通恒定,因为其励磁 系统是独立的,只要对电枢反应的补偿合适,容易做到保持磁通恒定。要保持交流异步电机的磁通恒定,必须采用恒压频比控制。 问题3-2: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恒压频比控制有哪三种方式?试就其实现难易程度、机械特性等方面 进行比较。 Eg/f1=K,气隙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输入频率为恒值,机械特性非线性,难实现,加定子电压补偿的目标,改善低速性能。T max, n m与频率无关,机械特性平行,硬度相同,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降压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 U1/f1=K,定子相电压/输入频率为恒值,U1定子相电压,机械特性非线性,易实现。f1接近额定频率时,T max变化不大,f1的降低,T max变化较大,在低速时甚至拖不动负载。 实际上U1/f1=常数,由于频率很低时定子电阻损耗相对较大, 不可忽略,故必须进行定子电压补偿。 E2/f1=K,转子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输入频率 为恒值,E2转子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 (忽略转子电阻损耗)转子磁链恒值,机械特性线性, 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好,最难实现。 这是矢量控制追求的目标。 问题3-3: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在基速以上和基速以下分别采用什么控 恒磁通调速(基频以下)U1/f1= 恒功率调速(基频以上)升高电源电压时不允许的, 在频率上调时,只能保持电压不变。 频率越大,磁通就越小,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弱磁增速。 问题3-4:正弦波恒流供电时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有何特点? ①与恒压频比控制的机械特性相似,有空载转矩点和最大转矩点, f1 Φm =K E g 0 f T f 带定子电压补 偿的U1/f1=K

通信系统概论第一章

1.通信:将内容转换成文字、声音、标识,通过某种装置变成电磁信号,通过光纤、铜线、无线等传送方式(信道),从地球的某个角落传送到另一角落。 2.点到点通信系统模型结构 信源:负责产生信息,信源可以是人或机器; 发送设备: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分有线信道、无线信道。 接收设备:将经过信道传输的信号(混杂噪声和干扰)还原为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信宿:信息的最终接收者。 噪声源:是信道中的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他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示,分加性噪声、乘性噪声 3.通信的传输方式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单工通信 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工作方式。 单工通信的例子很多,如广播、遥控、无线寻呼等。这里,信号(消息)只从广播发射台、遥控器和无线寻呼中心分别传到收音机、遥控对象和 BP 机上。 半双工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双方都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很明显,全双工通信的信道必须是双向信道。 生活中全双工通信的例子非常多,如普通电话、手机等。 信源 信宿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信道噪声和干扰(发送端)(接收端)发端 信道 收端 终端A 终端B 信道 发 收 发 收 终端A 终端B 信道 发 收 发 收 终端A 终 端B 发 收 发 收 信道1 信道2

4.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表达形式,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信号大部分是电信号或光信号. 模拟信号:承载信息的参量在时间上连续,在取值上也连续。 数字信号:承载信息的参量在时间上离散,且取值为有限多个。 模拟系统 数字系统 模拟特点:模拟通信系统传输连续的模拟信号、占用带宽少、抗干扰能力较弱、不适与远距离传输、系统和设备庞大,不利于集成化。 数字特点:传输离散的数字信号、占用带宽较大、抗干扰能力强、实现远距离高质量传输、实现综合业务数字化、易于加密,安全性强、通信设备集成化。 5.传输介质 传输方式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 双绞线优点:便宜,易于安装 缺点:串音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抗干扰能力差,带宽一般较低,传输距离较近。 同轴电缆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于双绞线,适合于高频宽带传输 缺点: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 光纤特点:(1)大容量。 (2) 体积小、重量轻。 (3) 低衰减、抗干扰能力强,本身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 光纤分类: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6.通信网的定义及结构 定义: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约定信令和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构成要素 软件设施: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 硬件设施:终端节点 交换节点 业务节点 传输系统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 信息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受信者噪声源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试卷及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题(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 一.填空题(共27分,每空分) 1.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的系统分析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是系统松弛时,输出量、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3.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是指系统___________时的状态方程。 4.推导离散化系统方程时在被控对象上串接一个开关,该开关以T为周期进 行开和关。这个开关称为_______。 5.离散系统的能______和能______是有条件的等价。 6.在所有可能的实现中,维数最小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也称为__________。 7.构造一个与系统状态x有关的标量函数V(x, t)来表征系统的广义能量, V(x, t)称为___________。8." 9.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其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的所有 极点具有______。 10.控制系统的综合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综合保证系统稳定,有满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和较强的_________。 11.所谓系统镇定问题就是一个李亚普诺夫意义下非渐近稳定的系统通过引入_______,以实现系统在李亚普诺夫意义下渐近稳定的问题。 12.实际的物理系统中,控制向量总是受到限制的,只能在r维控制空间中某一个控制域内取值,这个控制域称为_______。 13.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两个相并行的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重要方法。二.判断题(共20分,每空2分) 1.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数目和选取都是惟一的。(×) 2.传递函数矩阵的描述与状态变量选择无关。(√) 3.状态方程是矩阵代数方程,输出方程是矩阵微分方程。(×) 4.对于任意的初始状态) ( t x和输入向量)(t u,系统状态方程的解存在并且惟一。(√) 5.( 6.传递函数矩阵也能描述系统方程中能控不能观测部分的特性。(×) 7.BIBO 稳定的系统是平衡状态渐近稳定。(×)

通信网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

通信网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 1. 请选择正确答案。(30分) (1) 在通信网中,无环的链称为: a. 链 b. 环 c. √径 d. 路 e. 树 f. 圈 (2) 若图Gc 是去掉图Ga 和Gb 所共有的端和边、仅保留图Gb 所特有的端和 边、并保留边的关联端所得出的一个新图,则图Gc 是: a. Ga ∪Gb b. Ga~Gb c. Ga –Gb d.(Ga ∪Gb)~(Ga ∩Gb) e. Ga ∩Gb f. √Gb~Ga g. Gb-Ga h. Ga Gb i. Ga~(Ga ∩Gb) j. √Gb~(Ga ∩Gb) (3) n 端无向全联结网的边数为: a. )2)(1(21--n n b. )2)(1(--n n c. 2)1(21-n d. )1(2 1 -n n √ (4) 右图是一个: 。 a. 非联结图 b. √联结图 c. √不可分图 d. 尤拉图 e.√M 图 f. 全联结图 g. 正则图 h. 树 i.√平面图 j.√H 图 (5) 源宿端间的割量取决于: a. 正向边和反向边上的流量 b. 正向边的容量√ c. 正向边和反向边的容量 d. 正向边的容量与反向边的流量 (6) 实际通信网平均运行寿命的指标一般取: a. 寿命 b. √无故障时间 c. 平均修复时间 d. 故障率 (7) 一个拥有m 条线路(m > 1)的通信系统,空闲概率为P 0,m 条线路均被 占用的概率为P m ,则系统效率为 a. 1- P 0 b. P 0 c. 1- P m d. P m e. √其他值 注:单窗口时系统效率为:1- P 0。

(8) 右图的联结度和结合度分别为: 。 a. 1,1 b. 2,1 c. 2,3 d. √3,3 e. 4,4 f. 1,2 g. 2,2 h. 3,2 i. 3,4 j. 其它 (9) n 端非联结图G 有k 个部分,则图G 的阶是: 。 a. n-k-1 b. √ n-k c. n-k+1 d. n-k+2 e. n-k-2 (10) 对于n 个端m 条边的图,其环阵是一个 的矩阵。 a. n n b. (m-n+1) (n-1) c. (m-n+1) (m-n+1) d. (n-1) (n-1) e. (n-m-1) (n-1) e. √(n-m+1) m f. n m g. (n-1) m h. (n-1) (m-n+1) (11) 一个顾客流,在时间t 内到达的顾客数k 服从泊松分布:t k k e k t t P λλ-?=! )()(,则相邻到达的顾客的间隔时间T 服从: a. 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 b. 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 c. 正态分布 d. k 阶爱尔朗分布 e. √参数为λ的负指数分布 f. 确定型分布 g. 参数为λ的均匀分布 (12) m 个用户公用m 条线路,采用即时拒绝方式,则该系统 a. 有呼损,有阻塞 b. 无呼损,有阻塞√ c. 有呼损,无阻塞 d. 无呼损,无阻塞 注:当系统处于拒绝状态时,系统是阻塞的。 (13) 爱尔朗分布族可以描述: a.√负指数分布 b.√泊松分布 c.√正态分布 d.√确定型分布 e. 二项分布 f.√贝努力分布 g. 均匀分布 h. √瑞利分布 2. 简述我国电话通信网的分级结构、各级的名称及其与长途区号的对应关系, 并画图表示。(10分) 答:我国电话通信网为五级结构,分别是: (1) 一级C1:大区中心,或省间中心。使用两位长途区号。 (2) 二级C2:省中心。 使用三位长途区号。 (3) 三级C3:县间中心。 使用三位长途区号。 (4) 四级C4:县中心。 使用四位长途区号。

控制理论基础试卷及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燕山大学(威县函授点) 2016级第三学期《控制理论基础》考试试卷 姓名 专业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 15分) 1、自动控制系统由 、 、 、 、 、 和 、 组成。 2、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 、 。 3、在框图运算中,若有n 个环节串联连接,则总传递函数为各环节传递函数的 ,若有n 个环节并联,则总的传递函数为各环节传递函数的 。 4、按有无反馈划分,控制系统可分为 和 。 5、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奈氏判据及其辅助函数 F(s)= 1 + G(s)H(s),错误的说法是 ( ) A 、 F(s)的零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B 、 F(s)的极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C 、 F(s)的零点数与极点数相同 D 、 F(s)的零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2、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21 ()6100s G s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A 、261000s s ++= B 、 2(6100)(21)0s s s ++++= C 、2 610010s s +++=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3、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 平面原点,则 ( ) 。 A 、准确度越高 B 、准确度越低 C 、响应速度越快 D 、响应速度越慢 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0 (0.11)(5)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 100 B 、1000 C 、20 D 、不能确定 5、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 A 、闭环零点和极点 B 、开环零点 C 、闭环极点 D 、阶跃响应 6、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 )。 A 、 1011s s ++ B 、1010.11s s ++ C 、210.51s s ++ D 、0.11101s s ++ 7、关于P I 控制器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 、 可使系统开环传函的型别提高,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 B 、 积分部分主要是用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 C 、 比例系数无论正负、大小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D 、 只要应用P I 控制规律,系统的稳态误差就为零。 8、关于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 、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正数; B 、 无论是开环极点或是闭环极点处于右半S 平面,系统不稳定; C 、 如果系统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某项系数为负数,系统不稳定; D 、 当系统的相角裕度大于零,幅值裕度大于1时,系统不稳定。 9、关于系统频域校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 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相角裕度应为45度左右; B 、 开环频率特性,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20/dB dec -;

通信网理论基础答案

通信网理论基础 第二章习题 求M/M/m (n )中,等待时间w 的概率密度函数。 解: M/M/m (n )的概率分布为: 假定n>m ,n ≥0,现在来计算概率P{w>x},既等待时间大于x 的概率。 其中,P j {w>x}的概率为: 可得: 特别的,新到顾客需等待的概率为: 求M/D/1排队问题中等待时间W 的一、二、三阶矩m 1、m 2、m 3,D 表示服务时间为定值b ,到达率为λ。 解: ) () 1()(S B s s s G λλρ+--= 其中 sb st e dt e b t s B -∞ -=-=?0 )() (δ 从而 sb e s s s G -+--= λλρ) 1()( 又 ∑∞ ==0 ) (i i i s g s G 求M/B/1,B/M/1和B/B/1排队问题的平均等待时间W ,其中B 是二阶指数分布: 100 ,)1()(212121<<>-+=--αλλλααλλλt t e e t f 解:M/B/1 B/M/1 B/B/1 设到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t t e e t f 2121)1()(λλλααλ---+= 设离去的概率密度函数为t t e e t f 4343)1()(λλλααλ---+= 假设423 121 λλλλααα====

()[] []2 1222 2122212221212121' 021210 2121212142221214 22 212221 2211 22112211 )1(2)2()1())1(()()()())(()() ()()(lim ) )(()()() )(()()() )()()(())()()(()1(1)1()1(1)()()1()()(λλααλααλαλαα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ααλλλ λλαλαλλλαλαλλλαλαλ---+-=-+-+= +-= -=+++= Φ= =Φ=---= Φ+++= Φ++---=++----+-+= -??? ? ??+-++???? ??--+-=--+-++= ==++→-+t 其中 t t s S w s t s s k s S s k s w t s s k s s s t s s s s s t s s 取 s s s s s s t s s s s s s s s s s s B s A s s s B s A s w w s 在D/D/1排队问题中,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为a ,服务时间为b ,均为恒定值,且a>b , 求:稳定状态时系统的队列长度为k 的概率p k ,顾客到达时队列的长度为k 的概率v k ,顾客离去时队列的长度d k ,以及平均等待时间,并用G/G/1上界公式求出此时的平均等待时间,评论计算结果,并讨论a ≤b 的情况。 解: 由于是D/D/1问题,故子系统运行情况完全确定,第一个顾客到达后,系统无顾客,经过b 后,服务完毕,顾客离去,再经过a-b 后,下一个顾客到达。 此时有: 顾客不等待时 0=w G/G/1上界公式 ) 1(20 ) ()() ()() 1(22 22 222=∴=-+≤∴==∴-=-=-+≤ w t w b t t p a p t w t t t r ρσσσσδτδτρσσττΘ 当aτ ,将造成呼损,t ≤τ时无呼损。 在优先级别队列中,A 队为优先级,不拒绝,B 队为非优先级,只准一人排队等待(不计在服务中的),且当A 队无人时才能被服务,求各状态概率,A 队的平均等待时间和B 队的拒绝概率。 解: 说明: 0状态代表系统中无顾客状态; i ,j 状态代表系统中正在服务且A 队中有i 个顾客,B 队列中有j 个顾客排队的状态。

南邮通信网概论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新

华裔科学家________ 被称为“光纤之父”,他曾提出的玻璃纤维损耗率低于 ___________dB/km时,远距离光纤通信成为可能。 通信的任务是在和之间建立一个,实现信息的传输。 通信系统的统一模型可以概括为、、、、和这几个部分。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已知某十六进制数据流符号速率为5MBAUD,则该数据流的信息速率是 ____________。 若传输四进制数字序列,每传输一个码元需时间T i=250×10-6s,其传信率为 __________,码元速率为__________。 某通信系统采用八进制数字序列传输方式,其码元速率为9600B,其传信率为__________,若传输5s,检测到48个码元误码,其误码率为__________。 若传输一个二进制不归零码序列,每传一个码元,需要时间T=417×10-6s,其传输速率为__________;若变为八电平传输时,其传输码元速率为__________。 八进制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10-5,系统的传输速率为600b/s,接收端在 __________小时内能接收到144个错误码元。 已知某四进制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信息速率为2400b/s,接收端在半个小时内共接收到216个错误码元,该系统误码率P e为__________。 已知某八进制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在5分钟共传送6×104个码元,其码元速率为__________,信息速率为__________。 一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等概)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比特信息量;在(不等概)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小于比特。

热噪声、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都属于__________噪声。 根据山农信道容量公式,信道频带宽度可以和__________互换,无限增加信道带宽,能否增加信道容量?__________。 信道容量是指。 在高斯信道中,当传输系统的信号噪声功率比下降时,为保持信道容量不变,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办法,这是基于__________理论得出的。 信号的一般特征可以表现为和。 高斯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斯白噪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方式按照传输方向划分,可以分为单工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 衡量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量可靠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 在数字通信中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可采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采用。 信源编码是__________的编码,以提高通信的__________;信道差错控制编码是__________的编码,以提高通信的__________。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差错控制编码的目的是__________。 ISO中英文全称 ITU中英文全称 通信网中网状网如果点点相连,N个节点,需要多少条传输链路? 水平观点的通信网络结构包括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B卷及答案

一.(本题满分10分) 请写出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其中状态变量的设置如图所示,系统的输出变量为流经电感2L 的电流强度。 【解答】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 1113222332 1L x Rx x u L x Rx x Cx x x ++=?? +=??+=? 改写为1 13111 223 22 31 211111R x x x u L L L R x x x L L x x x C C ? =--+?? ? =-+???=-?? ,输出方程为2y x = 写成矩阵形式为

[]11 111222 2 331231011000110010R L L x x L R x x u L L x x C C x y x x ??? -- ???????????????? ???????=-+???? ??????? ??????????????? ? ???-?????? ? ? ??? ?? ?=??? ?????? 二.(本题满分10分) 单输入单输出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5(1)3()(1)2()y k y k y k r k r k ++++=++ 回答下列问题: (1)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2)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取状态变量为1()()x k y k = ,21()(1)()x k x k r k =+-,求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4)分析系统的状态能观性。 【解答】 (1)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z 变换有: ()()253()2()z z Y z z R z ++=+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2()2 ()53 Y z z R z z z +=++ (2)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530D z z z =++= 特征根为1 4.3z =-,20.7z =-,11z >,所以离散系统不稳定。 (3)由1()()x k y k =,21()(1)()x k x k r k =+-,可以得到 21(1)(2)(1)(2)(1)x k x k r k y k r k +=+-+=+-+ 由已知得 (2)(1)2()5(1)3()y k r k r k y k y k +-+=-+-112()5(1)3()r k x k x k =-+- []212()5()()3()r k x k r k x k =-+-123()5()3()x k x k r k =--- 于是有: 212(1)3()5()3()x k x k x k r k +=--- 又因为 12(1)()()x k x k r k +=+ 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