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并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带动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1.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脱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企业所需的设计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面向企业。
这样一来,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矛盾在加大。
一方面是学生能力不足,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是市场对设计人才需求庞大。
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
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其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
因此,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具有现实意义。
2.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设计专业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三段式(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教学模式在整体布局上采取了递进的教学计划,从专业基础课慢慢过渡到专业设计课,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专业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学生往往对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相对割裂,学生很难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设计专业教学的需要。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课程体系不合理以及实验实训课教学不规范等。
二、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1.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以“准就业”的形式,采用师徒制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
具体地说:工作室制是在学生通过两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方向工作室学习。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作者:周丽娜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7期[摘要]以完成设计项目为目标,同时融入岗位职责,在专业教师指导的同时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设计能力和沟通技巧,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真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既要面对企业直接交流,也要参与企业的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短时间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设计项目一体化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91-02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呈现普及化的特点,艺术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大,使原来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
鉴于现代设计产业人才需求更注重实际操作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特性,要求高等院校打破现有模式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在如此现实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如何适应市场,并使学生的学识及能力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些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重点考虑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们明确意识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明显脱节,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那么,如何缩小学校与社会的差距,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呢?这个难题是每位专业课教师都急于解决。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蓝华坤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2期摘要: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着重于理论,这难免会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较传统方式相比,能更好的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
然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优化。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完善方法两方面出发,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较以往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常受到限制使其无法顺利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思考,探讨如何更为有效的发挥该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一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艺术设计专业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形成并发展起来,现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学校已经达到一百多个。
艺术设计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素质,以更好的融入社会。
就现在教学状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已初步形成分班、分段的授课模式。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实践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各课程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各学科之间不能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不同教师模块式的授课形式,使得不同模块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衔接,科学性和条理性也得不到保证。
这些年来,虽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创新,但仍无法全面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质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文章主要探讨现代高职教育关于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在对高职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成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和做法,提出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及优化方案,即优化调整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一步加强实训室设备及职场氛围的营造工作,加强专业工作室的学生管理与各阶段衔接,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考核体系等。
[关键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高职高专室内设计在现代高职高专室内设计教育中,有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方式改革的话题越来越多,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
在探讨专业特色、专业办学、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施“工作室制”或“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方向逐步明确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因此,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创造良好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和专业实践标准,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各类高校中层出不穷,实行“工作室制”成为当下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载体,有利于促进专业发展和打造艺术品牌。
一、建立以项目实践为主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1.创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校园实训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将理论教学转换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专业训练为拓展,掌握专业技能为目标,将设计生产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好专业技能本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创新。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利用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根据各个专任教师研究专业领域,整合教学资源,创办若干专业工作室,组建5~6人的教师专业团队,并指定1~2名工作室负责人,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及教学实践活动。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详解1、新兴的的教学模式相对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教学内容、角拾以及实习实践最后达到合二为一的目的,这样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封闭和压抑的形式。
在这种模式之中,重视实践操作和效率,以完成技术项目为目标,在专业老师的主导下,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融合生产环节,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
面对竞争激烈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最需要的能力是:自学研究、良好表达、管理组织、创新等待能力,通过学校这种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学生的上述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实践,这些都得益于工作室模式的自由和开放,进而使学生在自主、自立、自我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2、工作室模式基本特征1)自由开放没有传统教学中教室的压抑,充分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想结合,学生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和项目分析中,可以自由想象,自由自在、自我教育、从而把教学内容与实践进行自由地探究,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内容。
2)项目制这类教学,不再以理论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以知识的实用性、连贯性、针对性为主。
教师不再对教学起主导的作用,仅仅是指导性的作用,重心转移到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上。
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探究,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3)教师与学生充分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之中,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学校相应地成立各类导师工作室,导师组成学术骨干,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同时对导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资金辅助,解决一部分教学经费支出。
4)加快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以工作室为借鉴平台,学生直接参加与社会企业的生产,实现在校融入社会,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达到无缝隙衔接。
5)因材施教的团队教学工作室学习的学生通常限定在6-15人,实现小团队的教学,进而实现因人施教的目的,改变传统大班级教学中无法实现个性化培养。
42艺术家The artists平结合起来,是艺术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支撑。
当时,包豪斯设计学院就有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也称为“工厂学徒制”,前期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后期由“师傅”带领着在不同工作坊实践学习,这种模式更贴合艺术设计专业实际情况,教学成果收获喜人。
而在我国,如今已有不少学府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工作室,由教师主要负责,对有关学生实施以工作室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先基础后专业,分项目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大体上传承了包豪斯时期的教学理念,但这种模式目前来说并没有大面积普及,很多院校依旧是主持人型教学模式,且目前来看,工作室模式本身在适应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诸多制约,如教学时段问题等。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体系建设(一)构建全新课程模式在推进工作室教学模式时,必须分析其与当下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所在,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对已有课程设置进行更改,构建全新的课程模式。
也可在前期基础课程教学时段依旧按照传统模式,后期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分配不同课程内容,解化工作室工作流程,由不同教师在项目工作中进行教学指导。
(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室教学模式一旦被确认,配套的教学设施也要建设完善,这是工作室教学中的现实保障条件。
良好的工作室环境一方面可以更贴近现实工作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准备硬件设备的同时,最好也要在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上尽量靠近现实企业模式,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具有推动力的教学环境。
(三)组建新型教师队伍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原有的教师团队在新环境下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情况之下,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而分化教师的教学阶段也是一种选择,理论阶段教学不变,实践阶段可以适当聘请行业更专业的人才进行教授,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实践(一)教学设计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制定项目工作规则等,按照教学内容、引进项目、职位分工、讨论计划、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完成、评价和展出的教学设计步骤进行。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摘要:从创业型工作室教学的组织形式、创业型工作室教学的建议两个方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
关键词:高职;电脑艺术设计;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施全民创业教育。
创业,即以市场为导向,借助专业的知识或者技能,独立地创造价值的劳动。
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创业主要通过设计上的创新、设计成果的创造等表现出来。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最近颇受关注与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工作室为依托,将课程、实践、教室等融合在一起,以教师为主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文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创造型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工作室教学,即以“准就业”的形式,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给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将封闭的教学改为开放型、实践型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根据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将他们应当具备的素质分为通识能力、专业方向、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对应有一定的核心课程。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
制度,通过工作室的实践与运行,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一)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组织形式
1.工作室的功能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教学模式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有足够广阔的空间与足够的自主权,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进行。
各工作室专业以及方向各不相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长等进行选择。
工作室是理论与实践接轨的教学单位,工作室的目标是培养出实践能力过硬的社会所需的人才。
2.工作室整体规划
工作室创业教育模式将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整合与分工,成立工作室,分工的依据是教师各自所研究的专业的领域,每个工作室有1名负责人,工作室的专业方向和导师所研究的方向一致。
为了保持工作室的实用性,每一个工作室应当至少有一家企业作为支撑,加强企业与工作室的联系,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3.师资结构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必须有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且实践
经验充足,这样才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实践课题的指导工作。
当然,像这样的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比例非常少,考虑到这一点,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同时,能提升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4.管理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打破了常规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也可以在车间进行现场教学。
在管理上,工作室负责的导师管理学生的教学常规。
学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工作室也可以推选出责任心强的学生负责本工作室的学习、出勤等工作。
5.教学组织
工作室制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朋友,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组织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多加引导,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造能力,注重教学相长。
学生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之中,在师生合作、交流之中既收获了知识,也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二)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议
1.加强教学中实践内容的渗透
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织创业型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以便相应地调整专业方向,打牢基础;同时,学校应当根据社会对岗位的需求,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分配,相应地增加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工作室模式教学的质量。
2.工作室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互惠互利
工作室除了常规教学之外,应该适当地承接外界的设计任
务,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很好的科研活动项目,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以工作室为平台,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避免了教师一味地纸上谈兵的乏味的问题,同时也让企业受惠,各种充满创意的作品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拓了企业从业人员的思维。
当前是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打破陈规,寻找最优的教学模式,摆脱定势思维,寻找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
创业型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的广泛推广与实施还必须借助过硬的师资力量,也需要社会建立创业型人才市场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林芳.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
[2]张力克.关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
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
(作者单位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