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4.62 KB
- 文档页数:1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2T16:32:44.94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冯京[导读] 随着建筑方式不断更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新型结构,应着重关注其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冯京上海奕荣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建筑方式不断更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新型结构,应着重关注其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本文就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详细阐述工程中混凝土剪力墙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的施工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引言: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施工而成的装配式整体楼板,与现浇施工方式不同的是,装配式结构的不仅能够节省模板,同时其整体性更好,结构强度较大。
但其实际的施工中仍需涉及到多个环节,想要提升整体建筑的质量,需要由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提高建筑施工效果。
1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叠合板是一种装配整体式楼板,其将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在预应力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的楼板,在叠合楼板上部配置一定密度的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将预应力板作为主筋,使整体的立板具有较强的平整性和光滑性,并且具有降低裂纹出现的效果[1]。
通过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来进行施工,能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2工程概况与施工流程2.1工程概况以绍兴市袍江新区洋泾湖22-2号地块二期项目为例,该项目有18栋18-26层和一地下一层车库组成,整体为剪力墙结构,通过装配式建筑来进行设计施工,其总施工面积达达到20.06万平方米,其中单体建筑的预制率在20%以上,预支范围为2楼道顶层,PC构件类型包括预制外墙维护构件、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板、预制空调板、预制阳台。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从施工准备、墙板装配、楼板装配、混凝土浇筑等多方面分析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关键词]: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控制要点abstract:by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wallboard assembly, floor assembly, and concrete cast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ses composite board types and points of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key words] : composite board;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points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剪力墙结构由于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强,承载力容易满足,抗震性能好,室内墙面平整等优点。
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高层住宅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掌握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是十分必要的。
1、施工准备1.1材料准备支撑体系:墙板支撑体系,包括墙体可调支撑、锚固螺栓、膨胀螺栓、塑料垫片;楼板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垂直支撑杆件、四向支撑头、df支撑头、h20木工字梁(3.9m、2.65m)、可折叠三脚架。
安装工具:水准仪、塔尺、水平尺、冲击钻、橡胶垫、专用吊钩、铁锤、撬棍、扳手等。
附加钢筋:现场需要安装的预制板以外的钢筋应提前制作,含墙板附加钢筋、楼板附加钢筋、楼板结构主筋等。
1.2材料选择(1)低用水量和低水胶比。
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要小于0.40,c60~c70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低于0.36,c80以上水胶比一般小于0.30,此时,必须掺入高效减水剂,以保持投拌合物在低用水量时的流动度。
工程中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现代建筑领域,剪力墙一直是高楼大厦、桥梁大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那可真是坚不可摧,硬得很啊。
而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个复杂的高科技玩意儿?细看之下,它的技术和应用并没有那么神秘,反倒有点像是给剪力墙加了“超能力”,让它更强大、更稳定。
相信我,等你了解了其中的奥秘,绝对会觉得这个技术妙得很,既巧妙又实用,真的值得一探究竟。
你想,传统的剪力墙就是在建筑中起到“抗风抗震”的作用,是不是觉得好像在给建筑穿上一件“铠甲”?可问题来了,随着建筑越来越高,墙壁也变得越来越厚重,结构的“负担”就成了个大问题。
想象一下,楼越建越高,墙体也得加得越来越厚,时间一长,整个建筑的“体重”都重得不行。
你说,结构变得这么沉重,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这时候,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这个技术说白了,就是在传统剪力墙的基础上,给它加了一些“纵肋”,就像给大楼加了点“支撑”一样。
你看,普通的剪力墙有时候就是一个“大厚板”,重量沉,空间浪费。
而这种叠合结构的墙体,设计上能让墙体更轻巧、更高效。
这样一来,建筑就能在不牺牲强度的情况下,减少墙体的体积,给其他结构部分腾出更多的空间。
能有这么一个“聪明”的设计,难怪在实际应用中大受欢迎了!你问它到底怎么运作?说白了,就是通过把纵肋和混凝土层叠合在一起,把原本固有的“脆弱”结构变得更加坚固。
每个纵肋就像是铁骨筋脉,给墙体提供强大的支撑。
由于这些肋的作用,墙体的承载力提升了不少,相当于给建筑加了几道保险,不管是大风还是地震,都能稳稳地抵挡住。
这可不是一般的墙体能做到的,得有点“内功”,这就是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的“独门绝技”。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墙体不仅能抗震抗风,它在施工过程中也有不少“黑科技”。
先说说施工速度,大家都知道,建筑工地上,一天不干活就得烧钱,而纵肋叠合剪力墙由于它的结构设计比较巧妙,施工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3卷第3期2021年3月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Vol.3No.3Mar2021智能建筑与设计施工装配式建瞬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分析翟石峰(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直属保障队,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进步,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满足绿色、节能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较为常见的叠合板施工技术优势、要点和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支撑体系中图分类号:TU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903(2021)03-0025-030引言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施工技术重视程度的加深,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
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此类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通过合理使用该际能够为施工现场环境、建筑质量提供保障。
1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优势装配式建筑结构本就具有极强的环保意义,而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良好性能,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通过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式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施工成本。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叠合板基本在供应厂商处已经完成了规格等基础项目的施工,无需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处理,直接拼装使用即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而传统工序的省略能够有效避免在施工现场开展模板和支撑等工作,进而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成本支出,同时,工作量的减少使得所需工人数量一同降低,为此,人力成本也会得到有效缩减,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1]o 第二,技术整体较为简单,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提供保障。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混凝土浇筑以及钢筋绑扎等施工作业,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整体操作较为简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一、总则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结构构件、材料独立性强、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
为了确保该结构体系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技术规程。
二、材料选择1.预制混凝土墙板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
2.墙板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HRB400。
3.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件应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螺栓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承重墙柱应采用预制混凝土柱,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
三、施工工艺1.施工前,应进行材料检验和试压,确保质量合格。
2. 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墙板支撑架,墙板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支撑点的间距不得大于500mm。
3.钢筋绑扎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墙板与承重墙柱之间的连通钢筋应进行良好的连接。
4.墙板的吊装应采用专用吊装设备,吊装过程中应平稳,并确保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件正确安装。
5.墙板的安装顺序应从底向上逐层进行,墙板顶部应留有一定的连梁空间。
6.墙板侧面应采用专用填缝材料进行密封,确保墙板与墙板之间的间隙被完全填满。
7.在墙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查,确保墙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8.承重墙柱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连接时应采用螺栓连接。
9.在完成墙板和承重墙柱的安装后,应进行整面墙体的水平度检查,确保未超出设计要求。
四、验收标准1.墙板的强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件牢固可靠。
3.承重墙柱与墙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4.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
5.墙体的密封性良好,无渗漏。
五、施工安全1.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施工过程中应使用安全可靠的吊装设备,并确保墙板吊装平稳。
3.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安全帽、安全绳等个人防护装备。
4.施工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安全,如有需要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六、质量保证1.实行涉及到施工的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熟知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
精心整理目录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工程特点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施工部署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施工准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为十八层内廊式宿舍,底层部分架空自行车库,层高3.3m;建筑总高度59.40m建筑面积为16978.9平方米,占地面积1035.3平方米。
2、本工程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结构形式为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本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4、室内地坪标高为±0.000相对于绝对高程30.50.三、工程特点1、本工程本工程应用叠合板结构体系,地上十八层,为安徽省最高叠合板装配式楼房,施工难度大、值得借鉴的经验较少。
2、本工程为合肥市保障性用房,质量要求高,该工程要求获得“合肥市建设施3123、安全文明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目标:A、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B、因工轻伤率控制在1.5‰以内;C、无消防、治安责任事故。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分析摘要: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思想,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其在建筑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对其建造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着重阐述了叠层构造在装配式房屋结构中的应用,以期对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物的有关配件和构件在厂房中预制,并运往工地进行安装的过程。
相对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
在当前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加强对其建造工艺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将传统建设模式下的大量现场工作搬至工厂,在那里制造出建筑用配件、构件,再将其运往工地,通过可靠的连接方法进行组装安装。
它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各类结构件可以在工厂里进行加工制造,只需要在工地上进行安装即可,大大减少了工地建设的周期;二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中,大部分都要采用 BIM技术,这样才能对结构的质量进行检验,防止在工程中出现返工。
三是对环境的污染少,只需要在工地上组装和安装,就可以减少噪音、灰尘、废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1]。
二、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一)施工流程在施工之前,对结构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分析,对组合件进行合理的分解,对层板的厚度进行科学的计算,并对锚固筋进行设计。
在此基础上,对预制件进行吊装,并进行模架支承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最后进行层板的浇筑。
(二)施工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叠合板和装配式楼梯的施工工艺要点。
第一,是对组合件进行合理的分解。
本项目拟采用组合剪力墙结构形式,对楼层面板、楼梯等进行分项设计。
为防止板材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因尺寸过大造成的损伤,每件板材的长度应控制在5 m以内。
目次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次 .. (1)Contents (3)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2)3 基本规定 (1)4 材料 (2)4.1 混凝土 (2)4.2 钢筋、钢材及连接材料 (2)4.3 钢筋桁架 (2)4.4 保温及其他材料 (4)5 建筑与设备管线设计 (5)5.1 建筑设计 (5)5.2 设备管线设计 (5)6 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6)6.1 一般规定 (6)6.2 结构布置 (7)6.3 作用及作用组合 (8)6.4 结构分析 (8)6.5 预制构件设计 (9)7 高层双面叠合剪力墙设计 (11)7.1 一般规定 (11)7.2 构件设计 (12)7.3 连接设计 (13)8 多层双面叠合剪力墙设计 (20)8.1 一般规定 (20)8.2 连接设计 (20)9 楼盖设计 (24)9.1 一般规定 (24)9.2 叠合楼板设计及构造 (24)9.3 连接设计及构造 (27)10 构件制作与运输 (30)10.1 一般规定 (30)10.2 原材料及配件 (30)10.3 设备与模具 (31)10.4 钢筋及预埋件 (33)10.5 成型、养护及脱模 (34)10.6 预制构件检验 (35)10.7 存放、吊运及防护 (39)11 施工 (41)11.1 一般规定 (41)11.2 施工现场预制构件的吊运及堆放 (41)11.3 预制构件安装 (42)11.4 后浇混凝土施工 (43)12 质量检验 (44)12.1 一般规定 (44)12.2 预制构件 (44)12.3 安装与连接 (45)附录A 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最大临时支撑间距表 (48)本规程用词说明 (54)引用标准名录 (55)条文说明 (56)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2)3 Basic Requirements (6)4 Materials (7)4.1 Concrete (7)4.2 Reinforcing Bar,Steel and Connection Materials (7)4.3 Steelbars Truss (7)4.4 Insulating and Other Materials (9)5 Architectural and Facility Pipeline System Design (10)5.1 Architectural Design (10)5.2 Facility Pipeline System Design (10)6 Structural Design (11)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6.2 Structural Plan Layout and Vertical Arrangement (12)6.3 Actions and Action Combination (14)6.4 Structural Analysis (14)6.5 Component Design (14)7 Tall DoubleWall Precast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Design (16)7.1 General Requirements (16)7.2 Structural Design (17)7.3 Component Design (23)8 Multi-story Precast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Design (26)8.1 General Requirements (26)8.2 Connection Design (26)9 Slab Design (31)9.1 General Requirements (31)9.2 Composite Floor Slab Structural Design and Detailing (31)9.3 Connection Design and Detailing (34)10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37)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37)10.2 Raw Materials and Fitting (37)10.3 Equipment and Moulds (40)10.4 Reinforcement and Embeded Parts (41)10.5 Concrete molding、curing and demoulding (43)10.6 Precast Component Testing (43)10.7 Storage,Transportation and Protection (46)11 Construction (47)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47)11.2 Lifting and Storage of Precast Components On Site (47)11.3 Erection of Precast Components (48)11.4 Castinplace Concrete (49)12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50)12.1 General Requirements (50)12.2 Precest Component (50)12.3 Erection and Connection (51)Appendix A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lab with SteelBars Truss (54)Appendix B Internal Forces Calcul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lab Under the Temporary Condition (54)Appendix C Maximum Temporary Support Distance of Precast Composite Floor Slab (5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6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62)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63)1 总则1.0.1 为在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制定本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