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师生情谊类文章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02 KB
- 文档页数:11
《师生情》教案示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师生情》。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师生情》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以及探讨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情谊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尊敬老师,关爱同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师生情谊的内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细腻的情感,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PPT、教学录音、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师生情的歌曲,引发学生对师生情的思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仿写一段表达师生情的文字。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师生情的感悟。
7.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身边的师生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师生情》2. 重点词汇:关爱、尊敬、情谊、传递3. 情感线:课文情感起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情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感悟师生情谊的珍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需针对课文《师生情》的特点进行准确设定。
第5课第2课时珍惜师生情谊2022年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和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道德修养: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团结友爱的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职业道德理解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做未来的好建设者。
健全人格:理性平和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活动一:珍惜师生情谊设问1:①说一说他们师徒的关系是怎么样的?②说说你的青春回忆中和老师发生过哪些可爱的故事?③概括你心目中师生交往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设问2:正确与老师交往1.主动_______________老师。
2.真诚接受老师的_______________。
善于从老师的教诲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老师交流。
3.正确对待老师的_______________。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_______________,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
老师的批评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_______________。
4.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问题一:珍惜师生情谊【典例】下面是某校教师的“花式催作业”。
物理老师:“作业千万条,物理第一条;《卷七》放一旁,亲人泪两行。
《师生情》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人间真情”主题下的《师生情》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师生情谊。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主旨、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难点:情感体验、写作技巧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师生情的思考。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学习。
3. 课文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体验师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师生情》2. 内容:生字词文章结构修辞手法情感体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师生情的作文。
名词解释:师生情2. 答案:学生作文答案因人而异,教师批改后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生情:特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尊重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如《我的老师》、《难忘的校园时光》等,加深学生对师生情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师生情事例,提升情感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2. 文章结构分析3. 修辞手法的运用4. 情感体验的引导5. 写作技巧的提升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1. 制作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生情的内涵,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2.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学会用文字描绘师生间的温馨瞬间。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技能。
教学重点:1. 理解师生情的内涵。
2. 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师生情。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师生情的内涵。
2.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师生情的图片、视频或故事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师生情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师生情?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师生情的内涵。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师生情的具体表现,如: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尊敬、共同成长的经历等。
2.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师生情,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师生情。
三、写作实践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师生情”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0字。
2.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文评析1. 学生自评: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
2. 同桌互评: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3.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师生情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师生情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能的提高。
课后作业:1. 学生阅读有关师生情的书籍或文章,收集更多素材。
2. 学生继续练习写作,每周提交一篇以“师生情”为主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师生情的内涵,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年师生情的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师生情》。
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师生情》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表达与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师生情谊,学会尊敬老师,珍惜师生之间的美好时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深厚的师生情谊,并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师生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文章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师生情》2. 内容:① 生字词② 课文结构③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
(3)以《我心中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1)略(2)本文通过讲述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示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真实师生情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讲解课文难点时,要注意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师生情的名言警句、故事等,下节课分享,进一步深化对师生情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师生情》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师生情》。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掌握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课文结构,学会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培养尊敬师长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难点: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师生情的真实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生词、短语。
3. 讲解生词、短语:教师讲解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段落,掌握文章脉络。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具体事例,讲解如何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个关于师生情的具体事例,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具体事例,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师生情》2. 生词、短语:3. 课文结构:4. 写作方法: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关于师生情的作文。
2. 答案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老师的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师生情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情感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4.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写作方法展示。
5.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要求。
《师生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师生情》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尊重和理解教师的辛苦付出。
(2)培养学生珍惜师生情,乐于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师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师生情》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师生情的理解,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师生情》。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分析课文:(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师生情的短文。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师生情》。
2. 运用课中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小作文。
3. 思考并回答:你如何看待师生关系?你认为师生情对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影响?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提问积极性,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师生情》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师生情》。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对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剖析,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师生情谊的深刻内涵,探讨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分析和欣赏优美的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师生情的温暖,培养尊重老师、关爱同伴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师生情的深刻内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师生情的实际意义,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身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师生温馨故事,引发学生对师生情的思考。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讲解词语和句子的用法,深入剖析文章主题。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相关练习题目,指导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师生情2. 关键词语:尊重、理解、关爱、温馨3. 课文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师生情”的作文。
2. 答案示例:作文应围绕课文主题,描述自己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温馨时刻,表达对师生情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师生情,参加学校组织的师生交流活动,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课、课文解析和小组讨论。
3.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展示。
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示例。
只有会学,才能学会!②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夹着课本进教室,发现室内乱成一锅粥:一个瘦长的男生举着根布拖把当长剑,将同学们撵得像燕儿飞。
平日他也令我有些头痛,不是上课打呼噜,就是将纸团冒充小白鼠塞进同座的衣领里,吓得同学哇哇大哭。
③这一回,我不再放过他。
大家都各就其位之后,我生气地请他站起来,接着像老师惯常做的那样,让他放学后请他的父亲到学校来。
他一听请家长,倔强地昂起头“我没有父亲。
” “那就叫你的母亲来。
”我依然不饶他。
他低下头不吭气,半晌,有个同学轻声地说:“老师,他也没有母亲”。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同学们仿佛为我打气,纷纷举手一他还有个叔叔!”’我终于可以下台了:“那好,让你叔叔来一趟”。
④下午放学了,学校很快静如空巢。
我独自留在办公室等他的家人。
黄昏将临的时候,还未见他的人影,我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正欲下楼的时候,却震惊地发现他背着一个老太太艰难地登上了办公室所在的四楼。
⑤“她是我的奶奶。
”他吃力地放下背上的老人后,抹着满头的汗水喃喃地介绍。
我赶紧将老人扶到椅子上,递上一杯热水。
还未等我开口,老人就哭了,告诉我,他的父母自他刚会学说话就离婚了,谁也不肯要他,一直跟着叔叔和她过日子。
他叔叔是习武之人,担心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受人欺侮,便教他拳脚功夫,平日下手那个狠,谁见谁怕。
如果让他叔叔知道了他在学校不听话,又难逃过一阵暴打。
所以,奶奶代他叔来见老师。
我开始后悔自己随意请家长的轻率。
⑥老人说,他功课不行,但是孝顺老人却在邻里是出名的,担心她这双小脚行走不便,先是用三轮车载她走,又硬要背着她上楼,也不怕人见了笑话。
我被感动了,那个黄昏,我们仨坐在办公室聊起了家常,我也谈起了我的姥姥。
后来,我们仨都流泪了。
他更是哭得象个娃娃。
⑦从那之后,他渐渐变了。
虽然学习成绩还是不如人意,但上课的眼神却是专注的。
我知道他在尽力。
有一天他miǎn t iǎn地走近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炒黄豆塞到我的手里,然后飞快地跑了。
握着这把尚带有体温的黄豆,刹那间,我热泪盈眶!⑧就在新学年即将开始的时候,我接到了刚复刊的《武汉晚报》发来的录用通知。
办完调动手续的那天是个雨天,正在上课,操场上空无一人。
我撑着伞缓缓经过草坪,向校门走去,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⑨突然楼上的走廊传来一阵喧哗声,不少学生竟从教室里冲出来,纷纷跑下楼,向我奔过来,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纷纷地冲出教师,劝止他们的狂奔。
我与其说感动,不如说被这一幕惊骇了。
我焦急地挥着双手大声地劝他们返回教室,他们不听。
学生们的这种送行方式自然太出格,经我的央求还有校园门卫的干预,他们最终返回了教室。
从教室传来的训斥声,我知道他们在这节课的命运。
⑩多年之后,我看了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善良的教师怎样用音乐的力量感化了一群顽皮的学生的故事,剧情是在那个教师离开学校的时候结束的:他走出校门的那天,孩子们正在上课,当他怅然若失地提着那口简陋的皮箱拐过教学楼的时候,忽然从窗口里飞出阵阵天籁般的歌声。
我的眼睛和那位男教师一起湿润了。
2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miǎn t iǎn ( )23、第②段画线句“一个瘦长的男生举着根布拖把当长剑,将同学们撵得像燕儿飞”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文中与之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4分)24、阅读全文,请用文中的词语表现“我”在教育瘦长男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分)→→→感动25、第⑨段当年“我”怅然若失地离开学校,看到狂奔而出的学生,“我惊骇”是因为;第⑩段多年后“我”看到影片中那位老师怅然若失地拐过教学楼,教室里飞出歌声的时候,“我”眼睛“湿润”的原因。
(4分)26、从全文看,对标题“梦里花落知多少”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语出孟浩然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富有诗意。
B、体现了作者回忆一年的教书生活而涌现的淡淡哀愁及无限遐想。
C、诗化地表达了作者难以忘怀已经流逝的在教书时与学生建立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D、富有诗意地体现了作者在教书时与学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就像落花一样纯洁。
27、第⑦段“握着这把尚带有体温的黄豆,刹那间,我热泪盈眶”,请在此处补写一段关于“我”的心理描写。
(80字左右)(8分)【延伸练习】练习1:老师,请您记住我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
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
明早带来。
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
“哎哟。
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
她吹了吹手指。
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
“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
“知道了,妈。
”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
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
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
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
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
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
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
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
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
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
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
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
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
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
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
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 [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
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⑦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
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
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
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
[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
“冬梅同学: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地激动。
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原文有删改)12.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2分) 13.本文的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段⑦中的画线句分析。
(3分)14.段④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供工整整地绣了“冬梅”两个字?清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练习2:敬爱的“号兵”琦君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
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
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们公民课。
在普遍重视语数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对于教公民课的老师,自然又是“另眼相看”。
可是因为他是训导主任,大家都有所顾忌。
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
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
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
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
他开口说话前先点名,点一个名字抬头看一眼,仿佛看这一眼就把你牢牢记住似的。
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
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
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
沈先生打开课本又合上,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
你们经过一星期的新生辅导,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来很民主的样子。
沈琪马上就举起手来说:“我有问题。
”沈先生点点头,沈琪站起来大声说:“请问沈先生,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沈先生却微笑[面对学生故意刁难的问题,老师却能够平静微笑回答。
]地说:“我来解释一下。
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
但学校为了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
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可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不出话来反驳了。
可是沈琪又说话了:“在一个课堂里上课,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齐嘛。
”“如果住校同学愿意天天穿制服,当然再好没有,只要能保持整洁。
沈琪,因为你是走读的,才会这样想。
如果你是住校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样的通融是很合理的。
”‖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
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
我们顿时觉得他很是名副其实的“号兵”。
有一次他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啰。
”[得知我们给他起绰号,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开玩笑让我们听他号令。
]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号声之中;吹出来的调子即使单调,却有振奋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
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
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
‖初三时,沈先生不再教我们课了,但因他是训导主任,我们仍常常和他接触,那就是犯了过错被请进去“吃大菜”(受训斥的意思),可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营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