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卫生与儿童保健学实验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19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儿童的健康”处于首要位置.为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养任务.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密切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学习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能.1.知识目标:获得促进学前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准备.3.情感目标: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对幼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按照保育措施认真工作的态度.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总体要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的认真落实.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课程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相互衔接的关系,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保健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存进学生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确定教学内容和分配课时时,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便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各单元的基本要求:绪论:要求:了解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明确研究的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求:熟悉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功能;能描述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保健要求;能在幼儿园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以维护和促进幼儿的正常发育;能对家长进行初步的幼儿生理保健方面的宣传.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要求:掌握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熟悉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能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教养建议.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要求:掌握与幼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了解婴儿喂养的方法和应注意问题;理解幼儿膳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托幼机构膳食卫生的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促进幼儿、自身及家人的营养健康;能够为幼儿合理搭配膳食,能进行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管理.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要求:掌握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早发现疾病;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及其预防;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要求:了解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能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明确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并能具体实施;掌握幼儿常见意外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能对发生的意外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要求:了解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意义和依据;熟悉并掌握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各项内容;能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运用所学分析评价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施情况.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第一节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述二、幼儿运动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节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概述二、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三节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概述二、幼儿循环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概述二、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概述二、幼儿泌尿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六节感觉器官一、感觉器官概述二、幼儿感觉器官特点及保育第七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概述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八节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概述二、幼儿免疫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九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概述二、幼儿神经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十节生殖系统一、生殖系统概述二、幼儿生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一节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体格发育的测量、评价一、评价幼儿体格发育的指标及测量二、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方法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第一节幼儿的营养需求一、能量二、宏量营养素三、微量营养素四、其它膳食成分第二节幼儿膳食一、婴儿膳食二、幼儿膳食三、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第一节幼儿疾病的早发现一、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二、幼儿疾病症状的初步判断第二节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二、与五官有关的疾病三、消化道疾病四、呼吸道疾病五、皮肤病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一、传染病概述二、以空气飞沫为主传播的传染病三、以消化道为主传播的传染病四、其它传播方式的传染病第四节常用护理方法一、测体温及物理降温法二、数脉搏、观察呼吸频率三、喂药及滴药四、热敷法五、简易通便法选学: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二、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安全一、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第二节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小外伤、鼻出血、异物、烧烫伤、骨折、惊厥、晕厥、脱臼、中暑、冻伤、人工呼吸等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二、预防接种制度三、隔离制度四、消毒制度五、环境卫生制度第二节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制度一、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意义及依据二、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原则三、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选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一、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二、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四、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所以无法开设先修课程.但学生通过初高中生物的学习,已了解了人体生理和营养学基础的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经验,如:预防疾病的一般方法、常见病的基本特点、一般性护理知识及技术、体检的基本项目及方法等.因此具备了学习此门课的知识条件.五、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训练习与幼儿园见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力争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训练习:采用情景模拟操作法、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园见习:布置给学生见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见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并以文字及视频方式记录,见习返校后对任务进行汇报和讨论;见习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六、考核形式与标准课程考核应该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本课程考核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部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1.过程性评价: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四次考核,理论知识占两次,形式为小测或调查分析报告等,权重为25%,实训项目占两次,形式为模拟操作或提交作品,权重为25%.2.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训项目考核,权重分别为20%和25%.理论考核的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实训项目的考核为学生在给定的项目中自选内容并独立完成,以视频方式提交.3.学习态度的评价:根据学生出勤、听讲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权重为5%.该课程总成绩的组成:平时理论考核25%+实训项目考核25%+期末理论考核20%+实训综合考核25%+学风5%=100分.60分为及格.。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 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2.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3.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4.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二、教学重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三、教学难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四、教学时数: 700分钟, 1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劲、躯干、四肢。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结构(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三、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四、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六、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七、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八、生殖系统幼儿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 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九、视觉器官(眼)(一)眼的结构(二)幼儿眼球的特点(三)眼的卫生保健十、听觉器官(耳)(-)耳的结构(二)幼儿耳的特点(三)耳的卫生保健七、作业:复习所学内容重点复习概念: 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二、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四、教学时数: 200分钟, 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一、概念: 生长、发育、成熟二、幼儿的生长发育的规律:①生长发育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儿童的健康”处于首要位置;为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养任务;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密切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学习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能;1.知识目标:获得促进学前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准备;3.情感目标: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对幼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按照保育措施认真工作的态度;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总体要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的认真落实;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课程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相互衔接的关系,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保健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存进学生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确定教学内容和分配课时时,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便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各单元的基本要求:绪论:要求:了解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明确研究的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求:熟悉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功能;能描述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保健要求;能在幼儿园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以维护和促进幼儿的正常发育;能对家长进行初步的幼儿生理保健方面的宣传;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要求:掌握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熟悉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能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教养建议;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要求:掌握与幼儿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了解婴儿喂养的方法和应注意问题;理解幼儿膳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托幼机构膳食卫生的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促进幼儿、自身及家人的营养健康;能够为幼儿合理搭配膳食,能进行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管理;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要求:掌握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早发现疾病;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及其预防;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要求:了解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能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明确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并能具体实施;掌握幼儿常见意外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能对发生的意外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要求:了解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意义和依据;熟悉并掌握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各项内容;能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运用所学分析评价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施情况;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第一单元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第一节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述二、幼儿运动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节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概述二、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三节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概述二、幼儿循环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概述二、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概述二、幼儿泌尿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六节感觉器官一、感觉器官概述二、幼儿感觉器官特点及保育第七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概述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八节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概述二、幼儿免疫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九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概述二、幼儿神经系统特点及保育第十节生殖系统一、生殖系统概述二、幼儿生殖系统特点及保育第二单元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一节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体格发育的测量、评价一、评价幼儿体格发育的指标及测量二、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及方法第三单元幼儿的营养及膳食第一节幼儿的营养需求一、能量二、宏量营养素三、微量营养素四、其它膳食成分第二节幼儿膳食一、婴儿膳食二、幼儿膳食三、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第四单元幼儿疾病的预防第一节幼儿疾病的早发现一、幼儿疾病的早期症状二、幼儿疾病症状的初步判断第二节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二、与五官有关的疾病三、消化道疾病四、呼吸道疾病五、皮肤病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一、传染病概述二、以空气飞沫为主传播的传染病三、以消化道为主传播的传染病四、其它传播方式的传染病第四节常用护理方法一、测体温及物理降温法二、数脉搏、观察呼吸频率三、喂药及滴药四、热敷法五、简易通便法选学: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二、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第五单元幼儿的安全与急救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安全一、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第二节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小外伤、鼻出血、异物、烧烫伤、骨折、惊厥、晕厥、脱臼、中暑、冻伤、人工呼吸等第六单元幼儿集体卫生保健第一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二、预防接种制度三、隔离制度四、消毒制度五、环境卫生制度第二节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制度一、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意义及依据二、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原则三、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选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一、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二、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四、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所以无法开设先修课程;但学生通过初高中生物的学习,已了解了人体生理和营养学基础的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经验,如:预防疾病的一般方法、常见病的基本特点、一般性护理知识及技术、体检的基本项目及方法等;因此具备了学习此门课的知识条件;五、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训练习与幼儿园见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力争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训练习:采用情景模拟操作法、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园见习:布置给学生见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见习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并以文字及视频方式记录,见习返校后对任务进行汇报和讨论;见习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六、考核形式与标准课程考核应该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本课程考核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部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1.过程性评价: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四次考核,理论知识占两次,形式为小测或调查分析报告等,权重为25%,实训项目占两次,形式为模拟操作或提交作品,权重为25%;2.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训项目考核,权重分别为20%和25%;理论考核的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实训项目的考核为学生在给定的项目中自选内容并独立完成,以视频方式提交;3.学习态度的评价:根据学生出勤、听讲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权重为5%;该课程总成绩的组成:平时理论考核25%+实训项目考核25%+期末理论考核20%+实训综合考核25%+学风5%=100分;60分为及格;。
《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授课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数和学分:总学时数为45(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5学时),3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儿童少年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为预防系学生所必修。
它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提出相应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
本课程通过课堂授课、实验操作和讨论、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预防医学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一、掌握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
二、熟悉儿童少年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了解儿少卫生学学科发展历程和儿童少年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儿童少年生物学特征。
二、重点讲解儿童少年社会学特征。
三、重点讲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一般介绍儿童少年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目的要求】一、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体系的内容。
二、熟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三、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生长、发育的概念、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
二、重点讲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三、一般介绍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特点。
二、熟悉健康相关体能的内容、体能发育的特点、体力活动的定义和作用。
三、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大脑发育的特点。
四、了解体格体能发育与心理行为发育的相关性。
“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是学前教化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化学等原理为指导,探讨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它不仅留意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留意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留意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化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该学科所涉及的学问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其次学期开设。
(二)任务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行规律、心理卫生、营养、环境创设、疾病预防等基本保健学问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驾驭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升在工作中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成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技能技巧,以便有效开展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等工作。
二.和相关课程的连接、协作、分工本课程重在介绍儿童卫生和保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担当着培育学生职业核心实力的重任,对于后续课程具有指导性、基础性。
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化专业老师教化方向专业必修课《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化》、《儿童.发展问题的询问和辅导》、《儿童家庭教化指导》和专业选修课《学前儿童健康和体育活动专题》、《学前特别儿童教化》,都是本课程在各详细或特地领域的拓展和应用。
因此,《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的教和学必需留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学问的融会贯穿,避开和后续课程的简洁重复。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学问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员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驾驭相关儿童保健学问,还要实际运用,能够在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
详细要求如下:1.依据科学、简明、好用的要求,讲授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基础学问,使学员熟识和了解有关学问概念,明确事实,获得开展学前儿童保健和教化工作的必要储备。
《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儿童保健学是最具有特色的儿科亚专业学科之一,它既是儿科学的基础,又与儿科很多亚专业有学科交叉,它主要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环境健康、卫生信息管理等的综合性学科。
儿童保健学将着重介绍正常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疾病预防措施,同时将近年来在国内外飞速发展的发育行为儿科学的新理论、新进展融入其中,既有传统的促进儿童体格生长、保障心理健康,又注重环境和社会行为问题造成的疾病谱的变化,希望医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形成关心、关爱儿童的新理念,保证儿童体格、心理、智能和社会应对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
Child Health Care is a unique specialty in Pediatrics, not only because it is the basis of all other pediatric specialties, but also it has many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specialties in Pediatrics. It will focus on the discipline 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utrition, disease prevention, health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health,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rom fetus to puberty.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normal children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hildren nutrition and nutritional diseases. We will introduce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knowledge, but also the new theory, advance technology, et al. The aim of this curriculum is to deliver the most advance knowledge in child health care, as well as to improve students’ love and kindness to all of the children.This syllabus of pediatrics is designed for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gram for clinical medicine.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儿童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专业词汇。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授课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数:45(理论课30h,实验课15h)学分:2.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为预防系学生所必修。
它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提出相应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
本课程通过课堂授课、实验操作和讨论、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预防医学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绪言(0.5h)了解儿少卫生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熟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其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5h)~第二章儿童少年身体发育(1 h)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机体各方面的发育变化。
学习要求:第一章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第一节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熟悉生长发育的指标体系第二节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程序性和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的协调第三节了解生长发育理论观及其研究进展第二章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第一节掌握体格发育的阶段变化、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熟悉身体比例变化;了解体型发育第二节熟悉功能、体质与运动能力发育;第三节熟悉体成分的性别变化差异第四节了解儿童少年脑发育第三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的发展(2h)学习目的:通过学习1.掌握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主要概念。
2.熟悉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3.了解与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
学习要求第一节掌握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熟悉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了解想象力的发展。
《小孩少年卫生学》教课纲领长治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二O一二年九月《小孩少年卫生学》教课纲领《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课程编号:课程种类:选修总学时: 18 学时合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简介:小孩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使小孩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经过本门课程教课,使学生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有关理论(包含生长发育规律、影响要素以及童年期和青春期小孩心理卫生等)、以及教育过程卫生、教课环境的基本卫生要求、小孩的健康情况监测及常有病的预防等内容,为未来解决小孩少年卫生、妇幼保健以及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实质问题确立必需的基础。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s that specialt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which focuses on the health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inorder to protect and promote and maintain health and prevent disease, disability.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growth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ich includes the rules of growth, effec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introduces the mental health, the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disease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health, the hygiene of education process, th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fatigue, the hygiene of school architecture and equipments,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the school health supervision. Those theories are the important base for resolve the question in the child health andschool hygiene work.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小孩少年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五年制预防专业用)前言儿童保健学是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 研究通过保护、增强和预防措施,使胎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全的医学科学。
儿童保健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童体格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儿童营养和喂养知识,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及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原则。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儿童保健的组织和信息管理,了解社会环境与儿童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今后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大纲共分十章,根据教学计划,讲授30学时,见习6学时。
总计36学时,讲授与见习之比为5:1。
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主导下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㈠了解儿童保健工作意义及目的。
㈡熟悉儿童保健工作的对象(包括年龄分期)及范围。
㈢熟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成就与发展。
㈣了解国外儿童保健工作的动态。
二、教学内容㈠讲解儿童保健工作意义及日的。
㈡讲解儿童保健工作的对象(包活年龄分期)及范围。
㈢讲解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成就与发展。
㈣介绍国外儿童保健工作的动态。
三、教学时数㈠理论课:1学时。
第二章生长发育一、目的要求㈠掌握生长发育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
㈡掌握体格生长规律及评价。
㈢掌握神经和心理发育规律及评价。
㈣掌握生长发育调查及监测。
二、教学内容㈠讲解生长发育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
㈡重点讲解体村生长规律(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臂围等)以及骨骼、牙齿、淋巴、生殖系统等发育。
㈢重点讲解体格生长的评价(意义、指标、测量、及评价方法)。
㈣讲解神经系统及心理的发育规律,结合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的发育,阐述运动、感知、语言、思维等的发育。
㈤讲解小儿心理行为的评价,介绍常用的发育量表测定的基本知识及方法,重点讲解一种筛查方法及评价,如DDST。
《少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少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心和基础课程之一。
《少儿园教育指导纲领(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小孩的健康”处于首要地点。
为了保护和促使少儿的健康,少儿教师一定要掌握必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
《少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育任务。
它主要研究学前小孩的生理解剖特色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样要素,提出各样卫生保健要乞降举措。
经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使少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本课程内容波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它与学前小孩心理学、学前小孩教育学、少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亲密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供给了科学依照、确立了学习基础。
(二)课程教课目的:总目标:学生经过学习《少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少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少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术。
1.知识目标:获取促使学前小孩保健的有关知识以及认识少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技术办理学前小孩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样卫生保健问题,未来在实质工作中可以确实作到保护和增进小孩的健康。
2.能力目标:学生经过学习,可以运用《少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剖析和解决少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样问题,为未来在实质工作中能确实保护和促使少儿的健康做好准备。
3.感情目标:提升对少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少儿优秀卫生习惯的养成,提升对少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依照保育举措仔细工作的态度。
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整体要求:教课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感情目标的仔细落实。
为确实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课中要增强学生的实训练习,踊跃研究理论与实践联合的有效方法。
儿童少年卫生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60501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48/2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适用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目:季成叶主编,《现代儿少卫生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张欣,庞淑兰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科学出版社,近几年《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中国校医》等刊物。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机体及其与遗传、教育、教养、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和健康的各种内外因素,利用和改善外界环境的有利条件,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积极的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为成年期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规律,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方法,了解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及其学习、生活环境条件下的特殊卫生问题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和在预防医学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能力要求:具有调查、监测和分析归纳疾病、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诊断公共卫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公共卫生干预计划及评估干预效果的基本能力。
具备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能力。
具有发现、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初步掌握公共卫生检测常用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自主设计实验以帮助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初步能力。
素质要求:恪守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健康观念,能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履行维护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
《儿童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722301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学分:3分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先修课程:儿科学、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后续课程:临床实习选用教材: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二、课程教学目标儿童保健学是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 研究通过保护、增强和预防措施,使胎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全的医学科学。
儿童保健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童体格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儿童营养和喂养知识,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及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原则。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儿童保健的组织和信息管理,了解社会环境与儿童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今后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大纲共分十二章,根据教学计划,讲授40学时,见习8学时,总计48学时。
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主导下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绪论教学要求:(1)理解儿童保健学的定义及范围,掌握儿童保健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其早期发展(2)了解儿童保健发展史(3)掌握儿童保健学生物学指标及工作指标,了解国内外儿童保健状况(4)了解儿童保健学展望和目标(5)掌握儿童年龄分期教学内容:(1)儿童保健学的范围和任务(2)儿童保健学发展史(3)儿童保健评价指标及国内外现状(4)国际儿童健康发展趋势、医学模式转变及其与儿童保健发展的关系、儿童保健医生的作用(5)儿童年龄分期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儿童保健发展史;国内外儿童保健状况;儿童保健学展望和目标理解:儿童保健学的定义及范围掌握:儿童保健学生物学指标及工作指标;儿童保健学的研究内容;儿童年龄分期2.体格生长发育教学要求:(1)掌握体格生长的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掌握各年龄段体格生长规律,了解常用体格测量方法(3)掌握骨骼发育规律,了解肌肉及皮下脂肪生长发育,掌握神经系统发育(4)掌握早产儿体格生长的特点,理解早产儿体格生长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1)体格生长的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各年龄段体格生长规律、体格测量方法(3)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4)早产儿体格生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常用体格测量方法;肌肉及皮下脂肪生长发育理解:早产儿体格生长的影响因素掌握:体格生长的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各年龄段体格生长规律;神经系统发育;早产儿体格生长的特点3.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教学要求:(1)了解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理解感知觉发育、运动发育及语言发育,了解个人-社会能力发育、认知发育(3)理解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4)掌握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解儿童教养方法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心理与行为发育(3)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4)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儿童教养方法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个人-社会能力发育、认知发育理解:感知觉发育、运动发育及语言发育;儿童教养方法掌握: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4.生长发育评价教学要求:(1)了解体格发育调查,理解体格发育评价及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早产儿体格生长评价(2)了解发育和智能测验方法,理解适应性行为评定(3)理解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掌握发育和智能测验方法教学内容:(1)体格发育调查、体格发育评价、体格发育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早产儿体格生长评价(2)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发育和智能测验方法、适应性行为评定(3)心理行为发育评价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体格发育调查;发育和智能测验方法理解:体格发育评价及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适应性行为评定;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掌握:早产儿体格生长评价;发育和智能测验方法5.生长发育偏离教学要求:(1)掌握体格生长偏离与鉴别(2)了解常见心理和行为发育障碍,掌握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喂养与进食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学内容:(1)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率调查,体格生长偏离与鉴别(2)心理和行为发育障碍: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喂养与进食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虐待与忽视、儿童性虐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睡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发育迟缓、青春期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常见心理和行为发育障碍掌握:体格生长偏离与鉴别;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喂养与进食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6.儿童营养教学要求:(1)掌握能量代谢特点,了解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理解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2)掌握人乳营养成分与配方奶营养成分区别(3)掌握母乳喂养优点,了解培养奶喂养方法,理解不同年龄段婴儿喂养建议(4)了解幼儿进食特点(5)了解个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估、群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估,了解膳食调查方法教学内容:(1)能量代谢特点,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2)婴儿期食物:液体食物、半固体食物与固体食物(3)婴儿喂养方式,婴儿喂养建议,常见应为喂养问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4)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5)营养状况评价原则:个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估、群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估、膳食调查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幼儿进食特点;个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估、群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估;膳食调查方法;理解: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不同年龄段婴儿喂养建议掌握:能量代谢特点;人乳营养成分与配方奶营养成分区别;母乳喂养优点7.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教学要求:(1)掌握营养素缺乏的分类(2)掌握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铁缺乏症、碘缺乏症(3)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4)理解营养素过多常见疾病(5)理解超重的定义及诊断教学内容:(1)营养素缺乏的分类:Ⅰ型营养素、Ⅱ型营养素(2)Ⅰ型营养素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铁缺乏症、碘缺乏症(3)Ⅱ型营养素缺乏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锌缺乏症(4)营养素过多:维生素A过多、维生素D过多(5)超重与肥胖的判断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营养素过多常见疾病理解:超重的定义及诊断掌握:营养素缺乏的分类;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铁缺乏症、碘缺乏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8.食物不良反应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食物致敏原、食物过敏发病机制、高危因素(2)掌握食物过敏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3)理解食物不耐受定义及临床表现(4)掌握乳糖不耐受临床表现及治疗教学内容:(1)常见食物致敏原,食物过敏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饮食管理及治疗(2)食物不耐受临床表现及诊断;乳糖不耐受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常见食物致敏原、食物过敏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理解:食物不耐受定义及临床表现掌握:食物过敏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乳糖不耐受临床表现及治疗9.环境污染性疾病教学要求:(1)了解铅中毒高危因素、铅的危害,掌握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预防(2)掌握汞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3)掌握氟中毒高危因素及治疗(4)了解常见室内外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理解其对儿童健康影响,掌握干预措施教学内容:(1)铅中毒高危因素,铅的危害,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预防(2)汞中毒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3)氟中毒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4)室内外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对儿童健康影响、干预措施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铅中毒高危因素、铅的危害;常见室内外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理解:常见室内外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掌握: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预防;汞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氟中毒高危因素及治疗10.疾病预防措施教学要求:(1)了解疾病预防措施(2)掌握中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3)了解常规疫苗使用(4)了解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等接种方法及禁忌症(5)掌握疫苗常见接种后反应(6)了解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培养内涵及意义(7)理解体格锻炼对儿童健康的作用(8)了解定期体检意义及时间(9)了解儿童伤害的分类,掌握儿童伤害的控制原则教学内容:(1)疾病预防措施:护理,合理营养,免疫规划(2)中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3)常规疫苗的使用(4)其他疫苗的使用(5)疫苗接种后反应(6)免疫接种的风险(7)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培养(8)体格锻炼对儿童健康的作用;体格锻炼的内容与方法(9)定期健康检查的时间及内容(10)儿童伤害的分类及控制原则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疾病预防措施;常规疫苗使用;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等接种方法及禁忌症;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培养内涵及意义;定期体检意义及时间;儿童伤害的分类理解:体格锻炼对儿童健康的作用掌握:中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疫苗常见接种后反应;儿童伤害的控制原则11.疾病早期筛查与生长发育病史教学要求:(1)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原则、筛查系统,掌握筛查注意事项及内容(2)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病史特点(3)掌握儿童生长发育体格检查教学内容:(1)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原则、筛查系统、注意事项、内容(2)生长发育病史特点、体格检查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原则、筛查系统掌握:筛查注意事项及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病史特点;儿童生长发育体格检查12.儿童保健工作内容教学要求:(1)掌握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内容教学内容:(1)儿童保健工作内容总论(2)各年龄期保健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儿童保健工作内容总论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内容五、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教学选用《儿童保健学》第三版,由毛萌、李廷玉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卫生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儿少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英文名称: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开课学期:8学时:54(其中实习学时:18学时)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开课专业:预防医学本科生选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主编:季成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1月第6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儿童少年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是高等预防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学科的任务是研究儿童少年的机体与其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找出影响儿童少年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使儿童少年能良好地发育和健康地成长,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儿少卫生学基本理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尽可能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为将来解决学校卫生实际工作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儿少卫生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有中国特色的儿少卫生工作基本任务有全面认识。
2、全面了解我国学校儿少卫生工作的主要环节。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与儿少卫生工作有关的基本技能。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课间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学校卫生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理论课(36学时)绪论(2学时)1、儿少卫生学的研究目的和对象2、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儿少卫生学的正确学习技能和方法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全面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青春期发育、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概念和内容。
第一节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3、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和统一协调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第二节青春期发育1、青春期的基本概念2、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3、形态、功能和运动能力发育4、性发育5、生长和发育的特殊表现第三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1、大脑发育2、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4学时)教学要求:要求全面掌握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新疆医科大学 儿少卫生与儿童保健学实验大纲
(供预防医学专业用) 编 者:阿斯木古丽 审 阅:邵 红,吐尔逊江
儿少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 2008年12月 2
附表1 实验目录
学院名称 公共卫生学院 科室名称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课程代码 1020330 课程名称 儿少卫生与儿童保健学 课程总学时 72 实验总学时 24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实验报告 开设总数 8 适用专业 预防医学
成绩记载 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实验成绩20%,实验报告10% 平时成绩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儿童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
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儿童保健学是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促进性和预防性措施,使胎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医学学科。本学科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童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的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及疾病的防治。了解遗传、环境与儿童少年卫生、儿童保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从事儿童少年卫生和儿童保健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在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的环境及遗传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教育、教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和改善环境条件,挖掘其潜力,以达到保护、促进儿童少年健康的最终目的。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测量方法。 2、熟悉儿童青少年骨龄的评定方法。 3、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4、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测量方法。 5、熟悉小儿母乳喂养的原则,优越性。 6、熟悉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原则。 7、了解体育锻炼卫生调查方法。 8、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发病特点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3
教材及参考书:儿童少年卫生学(案例版),第一版,张欣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六版,季成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 儿童保健学,石淑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月
实验指导及讲义: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六版,季成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 4 NO 实验项目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适用层次 每组人数 开设方式 01 生长发育测量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2 骨龄评定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3 生长发育评价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4 心理卫生调查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5 小儿母乳喂养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6 小儿常见病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7 体育锻炼卫生调查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08 儿童医院参观 3 验证型 本科 3 必开 5
附表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01 项目名称 生长发育测量 实验类型 验证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3 开设类型 必开 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 2.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准方法。
实验内容:1.生长发育研究中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 形态指标及方法: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盆宽、皮褶厚度、上臂 围、腿围等。 机能指标及方法:肺活量、握力、背肌力、血压、脉率等。 2.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准方法。 3.青少年常用的性发育检查和调查方法。
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操作(互相测量)。 3.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1.所用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器械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2.被测者在裸露条件下,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按照规定的测量点和测量方法进行操作。 3.统一测量时间、统一记录方法,一般要求测至cm或kg后一位小数。 6
NO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购置日期 身高坐高计 TZG 2 100.00 200.00 2005.12 体重秤 RGZ-160 2 198.90 397.80 1988.03 胸围尺 * * * * *
马尔丁测径器 * * * * *
皮褶厚度计 * 4 780.00 3120.00 2001.04 电子肺活量计 FJ-2 2 480.00 960.00 2001.03 握力计 WLJ-1型 2 320.00 640.00 2001.04 电子背肌力计 BCS-400型 2 980.00 1960.00 2002.01 血压计 * 2 * * *
秒表 * 2 * * *
主要实验耗材 NO 耗材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无水乙醇 AR500ml 1 7.00 7.00 棉球 脱脂棉 7
附表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04 项目名称 骨龄的评定 实验类型 验证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3 开设类型 必开 目的要求:1.掌握骨龄评价的意义。 2.掌握骨龄评定的百分计数法
实验内容:1.骨龄的实际意义。 2.骨龄的计算。 3.判定骨龄的方法。 4.儿童骨龄评定的具体步骤。
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读片,计算儿童手腕骨骨龄。 3.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1.通常在骨发育的开始阶段和接近成熟时,分期标志较单纯,易掌握。中间阶段 较复杂。原因是发育顺序可出现不同组合,故在读片判别分期时应全面考虑。 2.判定读片结果准确度检验时统计4次读片中误差情况,一般95%相差应在2个 月内,故发育分期误差小于1.5期。若超出该限度,说明尚未完全掌握该方法的 判断要领,应继续读片训练。 3.为更有效的评定骨发育的真实水平,应着手制定中国人新的骨龄标准。 8
主要仪器设备 NO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购置日期 观片灯 双联GC-2型 6 273.00 1638.00 1992.09 手腕骨X光片 2张/人 标准骨龄片 2套
主要实验耗材 NO 耗材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9
附表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05 项目名称 生长发育评价 实验类型 验证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3 开设类型 必开 目的要求:1.了解生长发育评价的内容。 2.掌握对个体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对生长发育水平的评价。 2.对生长发育速度的评价。 3.匀称度的评价。 4.营养状况评价。
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评价内容及方法。 2.学生根据儿童体格发育标准绘制标准曲线,再对个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3.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1.测量用具及方法要准确、统一,才能反映体格发育的真实情况。 2.评价时不能仅凭一次测量结果下结论,而应定期作体格测量,进行动态观察,才能 客观、准确地反映生长发育趋势和速率。 3.根据选择样本的特点,可用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 现状标准:要求不是很严格,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间的儿童体格发育水平。 理想标准:WHO推荐的儿童体格发育标准。 10
主要仪器设备 NO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购置日期 个体儿童形态机能发育卡片 1张/人 儿童生长发育正常植标准 1份/人
主要实验耗材 NO 耗材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算术坐标纸 1张/人 11
附表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04 项目名称 心理卫生调查 实验类型 验证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3 开设类型 必开 目的要求:1、了解心理测验的种类、实施原则和技术要求 2、熟悉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
3、掌握艾森克个性问卷
实验内容:1.心理测验的内容:定义、种类和适用范围。 2.智力测验:有关概念及方法,常用量表(Wechsler scale6-16岁,combined raven`s test )。 3. 艾森克个性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计分方法及其评价。
实验步骤:1.教师讲解常用心理测验方法和量表种类 2.示教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3.示教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4.学生做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对其进行评价 5.书写实验报告及老师进行总结
注意事项: 评价时不能仅根据一种测验结果而是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12
主要仪器设备 NO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购置日期 韦氏智力量表专用箱 6-16岁专用 1箱 北师大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量表 北师大艾森克人格问卷 初中以上 1份/人
主要实验耗材 NO 耗材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13
附表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05 项目名称 小儿母乳喂养 实验类型 验证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3 开设类型 必开 目的要求:1.掌握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原则 2.熟悉辅食添加的原则。 3.了解科学育儿的综合措施
实验内容:1. 母乳喂养与生长发育 2. 科学育儿
实验步骤:1.观看教学片《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和《科学育儿婴儿篇》 2.学生分组讨论及各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4.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讨论时保证每人都参与,各组代表重点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