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教材《布贴画制作》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布贴画制作》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布贴画制作》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布贴画制作》教学设计

校本教材《布贴画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布贴作品的制作,掌握其制作的技能。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做布贴的乐趣和成功感。

3、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养成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

二、重点难点

1、掌握布贴画的制作技能。

2、不同机理及色彩的布的搭配表现。

三、活动准备

1、布贴画范作、范画。

2、材料准备:卡纸、色彩鲜艳的废布数块、剪刀、胶水、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样品各种不同动物,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制成的吗,你们想不想做一件更漂亮的作品呢?

2、介绍布贴:制作布贴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布料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巧妙的剪和贴表现形象。布贴画的原料随手可得,如被我们淘汰的一些款式不会穿的衣服,上面会漂亮的图案、花边等。还有各种毛线、丝线,还可到布料店、布艺店收集人家不用的碎布。布料收集以后就可以发挥你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剪贴出你喜欢的布贴画了。

(二)学生作业

1.学生自己构思,分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准备做什么品,用哪几种颜色的布料。

2.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

3.进行点评归纳

(1)展示作品。

(2)同学互相观摩、取长补短。

(三)总结拓展延伸

作品制作后可用彩色水笔勾勒、点缀,制成更漂亮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做学习主人,使他们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乐于动手创作是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构思是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分小组进行制作重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好风尚。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颜色,视所要表现的内容而定。布贴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和丝绸剪贴画相近似仅原料有别。

学生进行布贴画,老师先示范制作一件布贴画,然后一步一步的示范,并让学生跟着做。这里的指导受布贴画工艺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制作的工艺性,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他们的童心童趣被忽略了,天性被抹杀了,他们缺乏一种创新意识。因此,儿童布贴画课中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开放性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在布贴画教学的实践中,开放性教学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呢。

(一)剪贴中得到宣泄

儿童选择布料和剪贴图画能充分表达儿童

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

人类原始的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如:布贴画

课上可以看到儿童因为喜欢的布料,而在那儿随

意地剪贴,那些成形的并不一定是工艺品,但却

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在儿童布贴画的领域

里,很少有理性、逻辑的成分,更多的是他们的

直觉表现。回想成人对儿童的指指点点,恰恰是

对他们创造潜能的抹杀。儿童拙朴的造型之所以

让人心动,正是因为其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

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感情,展示了他们积极的创作本能。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法、知识用来创造自己的美,鼓励孩子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要真诚地同学生

交心,交朋友,交流意见,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学生。如:我让学生先拿一块布,让他们通过联想这布像什么?然后在这块布的基础上构思一幅作品,想好以后把它做成一幅布贴画作品。创作时,可以讨论,但要独立完成。这一下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开始做“游戏”。最后,学生的作品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比较拘谨的作品变得更夸张、更大胆,有了更多抽象的表现。可见,开放性教学有助于保持儿童健康的情绪状态。

(二)观察中得到发现

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

现才能创造美。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

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

照框架,以便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精确复杂。要

做到这一点只有向儿童提供更多的仔细观察的

机会,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

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知道他们画画是达

不到目的的。”这是罗恩菲德在美术教学中提出

的一个革命性的观点,他把激发更多的创作思想

做为教学目标,把发展观念和观察能力做为教学目的,他表明了用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和目的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在布贴画课的欣赏和认知部分,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充分扩大教学空间。如在做动物画面的活动中,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有动物、风景、人物等,这些活动使儿童感受到形状和色彩。于是,他们努力的创作出动物的各种花纹,动作、神态等,可见,开放性教学激发了他们广泛的活动兴趣。

(三)合作中发挥特长

布贴画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学生有差异的问题。

而合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良机,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有效

尝试。布贴画中的合作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创作

完成作品。马克思说过:“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

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资源。”学生在发展中存在

差异并不可怕,合作学习能把这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

源。如果教师能把这种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就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各展所长,达到“1+1>2”的效果。如:我让四位学生一组合作完成《小女孩与猫》这一作品时,擅长选布的选择了做布料搭配,擅长造形的设计制作人与猫的造形,擅长构图的负责摆放粘贴。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而且共同的作品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可见,开放性教学有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四)评价中得到自信

儿童是天真的,纯洁的,和艺术一样爱“真

话”,“心里话”。所以儿童的布贴画作品可被视

为“表象主义”的。对他们的艺术游戏加以简单

评定优与劣是不负责任的。布贴画作品不像数、

理、化练习题只有唯一答案,它难有标准答案。

欣赏一件布贴画作品,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

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表达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时,也是“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在参加布贴画活动时,每个学生都会

根据自己的不同的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做自己的作品。虽然每个学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因此,我在孩子的作品中发现他们每一次不同的见解,都予以肯定;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我提供的都应是参考性的辅助性的材料,目的是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如:我在布贴画课上,有学生把一块蓝色的布贴在纸上,看到我时,他会自豪的说,“老师,这是我贴的大海,好看吗?”当我回答说:“真好看!你想想看,海上还有什么?”“有鱼,还有船┅┅”这个孩子非常高兴的回答我,然后拿起布说,“我要剪小鱼了!”我的肯定给了孩子自信,我的提示给了孩子启发。可见,开放性教学有助于保持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

通过布贴画教学中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增强了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使他们融入了集体,发挥了特长,自信心得到增强,促进了心理健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