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我国采用较低地震力—较高延性方案,必须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所以抗震设计不仅仅是程序计算,在保证结构延性的方面,构造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前言

某工程为一幢高层住宅建筑,总长93.9m,总宽18.19m,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层高2.9m,建筑高度为34.760m,建筑面积18657m2。住宅标准层平面由四个相同的单元组合而成,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剪力墙结构,工程按7度抗震烈度设防,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5g,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湿陷性黄土地基。

1地基与基础

根据该工程详勘报告,本工程由浅至深的土层分别为填土、黑垆土、黄土1、古土壤1、黄土2、古土壤2、中砂(见表1)。根据剪切波速测试结果,拟建场地20m范围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为262.06m/s,为中硬场地土,且场地覆盖层大于5m,故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地基土的自重湿陷系数、湿陷系数均大于0.015,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均大于70mm,故拟建场地土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高层住宅属乙类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建筑物总重30×104 kN,基底平均压力标准值为200KPa。天然地基不能作为持力层。地基处理采用灰土挤密桩方法,一方面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另一方面保证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KPa以上。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乙类建筑地基处理深度不小于湿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十几年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万栋,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高325米;广州中天广场80层,高322米;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另外在南宁市也建起第一高楼: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即地王大厦共54层,高206.3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一)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二)侧移成为控指标 与低层或多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与建筑高度H的4次方成正比(△=qH4/8EI)。 另外,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的出现、侧向位移的迅速增大,在设计中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否则会产生以下情况: 1.因侧移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尤其是竖向构件,当侧向位移增大时,偏心加剧,当产生的附加内力值超过一定数值时,将会导致房屋侧塌。 2.使居住人员感到不适或惊慌。 3.使填充墙或建筑装饰开裂或损坏,使机电设备管道损坏,使电梯轨道变型造成不能正常运行。 4.使主体结构构件出现大裂缝,甚至损坏。 (三)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四)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高层建筑减轻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昧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地震效应与建筑的重量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办法。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不仅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大,还由于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产生很大的附加轴力,从而造成附加弯矩更大。

(完整版)多层砖混结构住宅设计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设计 中文摘要 本工程为多层砖混民用住宅。建筑层数为六层、建筑高度为20.38m,基底占地面积为574.33㎡、总建筑面积3470.0㎡。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工程±0.00同绝对标高13.38m。 结构设计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计算各楼板和屋面板的恒荷载,同时确定活载值。根据荷载设计值计算出楼面和屋面的配筋。将板上均布荷载传给各墙,然后根据各墙所受荷载及墙体自重,验算墙体抗压承载力。根据抗震设防数据及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出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各墙承担的剪力,并验算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出各段基础上部荷载,并由此确定基础类型和配筋。 经过验算,该结构符合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关键词]:砖混结构、承载力、构造措施、基础设计 Abstract This engineering is a multistory building. It is a brick and concrete mixed structure. The building isⅡ.The structureis designed to use 50 years.The engineering is the second type building,itsrefractory ranks the second grade.The engineering s designed elevation is equal to 13.38 of absolute elevation . Structural design accords to the national special codes: first of all,we calcu--late each floor and roof s dead live of slab,and carry live load at same time.According to computation of design load,we can design the concrete reinforcement of floor and roof. Transfer the uniform loading to each wall,than according to the load that wall suffer and self-weight ,we can check the wall s compressive bearing capacity.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anti-seismic defence and structural representative value of gravity load ,each wall s shear force can be worked out,than we can check the wall s shear bearing capacitypute the load

对建筑构造设计的思考

对建筑构造设计的思考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普及趋势,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充裕,进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对居住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对相关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建筑进行构造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问题,需要设计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为设计出更加舒适、合理的建筑奠定基础。文章主要介绍了建筑构造设计的途径以及方法,希望可以为建筑构造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理论启示,仅供参考。 标签:建筑构造设计;途径;方法;基础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颇为迅速。由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建筑构造设计水平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建筑构造设计主要是指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实体进行设计,其设计过程会涉及到方方面面,设计者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根据建筑实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建筑物实体主要由支撑系统与围护分隔系统组成,且这两大系统本身又包含很多组成系统,使得建筑构造复杂繁琐,进而在极大程度上给建筑构造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 建筑构造设计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的建筑构造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使得建筑实体更具有舒适性、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符合人们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要求。就我国现阶段建筑构造设计而言,其设计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根据事先确定的设计图纸进行设计,直接选择和局部调整已有的标准构造,从而设计出建筑实体。另一种是按照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全新的设计,从而得出最终的设计成果。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对建筑物进行构造设计,首先都必须要熟练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设计宗旨,做好方案设计工作,避免盲目设计现象的出现,为设计出完美的建筑实体夯实设计基础。 2 建筑构造设计的方法 建筑构造设计由于其特殊性,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设计环节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建筑构造设计方法主要指针对某一对象,根据其内在规律提出问题,然后按照设计思路进行解决。 2.1 由设计对象的特定环境,确定构造设计的方向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上部结构)

-结构构件设计与构造 7.1 板设计 7.1.1 除工程建设当地有专门规定外,高层住宅标准层楼板板厚一般取100mm。板的厚度规格一般宜取100、120、140、160、180、200mm,大于200mm时按实际需要取值。 表 7.1.1 住宅最小板厚取值表 以考虑采用CRB550钢筋。 7.1.2电梯厅、加强部位及薄弱连接部位板厚一般取140mm,并设置不小于 10@200的双层双向拉通钢筋。 7.1.3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7.1.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除计算要求外,板配筋不应小于双层双向10@150。当框支转换范围较小时,可仅对框支转换梁相连的板按转换层楼板进行加强,其他部位楼板按实际情况可取120~150mm。转换层楼板不宜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7.1.5 地震设防区跨度L≥1500mm 的楼层悬臂结构,如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梁板式结构。当悬挑跨度L<1500mm且其降板高度未超过相邻板厚或嵌固梁有足够抗扭刚度时,可采用悬臂板式结构,但其根部厚度不应小于L/10 且不小于100mm。悬臂板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25~30(考虑施工时面筋可能被踩低,h0稍取小值),并应验算裂缝和挠度。 7.1.6 标准层楼板宜按弹性板计算,板与剪力墙支座按嵌固端计算;板与边梁按简支边计算;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大于梁宽时按简支边计算;当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小于梁宽时及确认边梁可作为嵌固时可按嵌固计算配筋。对于按简支计算的板支座,可不按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控制,统一取0.18%,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或фR7;板面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悬挑板和较大角板面筋不宜小于0.25%,板底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8%。 7.1.7楼板受力钢筋间距(mm)建议采用100、125、150、175、200,局部附加钢筋后间距不宜小于75mm。除分布钢筋外楼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7.1.8考虑温度收缩的板配筋(如屋面板),可利用原有板的底、面筋拉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分布筋,但必须与原有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造中锚固。当面筋采用拉通筋布置时,其支座实际需要的配筋量不足时可采用另加相同间距的短筋补足。屋面板拉通钢筋不宜小于双层双向8@200且配筋率不小于0.2%。 7.1.9因建筑使用要求而局部降板的较大跨楼板,当板底不要求平整时,可做成折板的形式(如卫生间沉箱不宜拉直梁的情况),并应绘制折板配筋大样,平面上板配筋可以同普通楼板。通跨折板按设梁考虑。当局部降板并要求板底平整时,

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

浅析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 摘要:随着民建建筑的多样化,在结构设计中会遇到的各种难题,我们要在遵循各种规范的情况下要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浅析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民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户内组合 abstract: with the diversity of the building with,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blems will meet, we will follow in various standards to solve some flexible structure schem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ltilayer residence structur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authors. keywords: with; multistory buildings; structure design; indoor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多层住宅单元组合 1.1 单元设计的组合层次 单元设计的组合层次一般有三类:即“单元—幢”、“套型—单元—幢”。“基本间—套型—单元—幢”。“单元—幢”的组合层次简单明了,但可能作出的组合体类型受单元尺寸制约,组合变化的灵活性不如其他两种。“套型一单元—幢”的组合方法是以套型为最小组合单位。同一个套型可以在不同的组合单元中重复出现,因而设计几种套型就可能作出多种组合单元。由于这些单元都是在统

住宅户型设计要点大全分析讲解学习

住宅户型设计要点大 全分析

户型基本要求:普通楼盘层高宜为2.8m 1.层高:采用分体空调的普通楼盘层高宜为 2.8m,档次较高的可为 3.0m;若采用中央空调不宜小于3.3m。 2.厨房、卫生间室内净高不小于2.2m;排水横管下皮距楼地面的净高不小于1.9m且不应影响门窗的开启。 3.起居厅开间不宜小于3.4m(净宽),深宽比不宜大于2;应减少开向起居厅的门洞,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不应小于3m;无阳台的起居厅宜设计宽度大于1.8m的低窗台观景凸窗。 4.平面有凹槽的高层住宅,其凹槽的开口宽度不应小于 2.4m(净宽),凹槽的深宽比不应大于4。 5.避免卧室紧靠电梯井道,如无法解决则应采取相应降噪措施:相邻的墙体为隔音墙体;大于2.5m/s井道上部应设高度大于1m的隔声层,隔声层设800×800进出口。 6.复式住宅顶层卫生间设在下层卧室上方时不应采用下排式排水。 7.户内通向所有房间的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000;当走道长度大于2000时,应相应加宽至1100。 8.户内楼梯宽度应注意为净宽;当一面临空时,墙面到楼梯扶手最小宽度应不小于800。 9.门宽大于900的储藏室门宜采用推拉或外开平开门以增加储藏空间。

10.北方地区首层为架空车库时二层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 11.设于底层或靠近外墙的壁柜以及厨房、卫生间储物柜应采取防潮措施。 12.严寒地区居室、起居厅的外窗应设置可开启的气窗以进行定期通风换气,且内门门下空隙不应小于25。 二、玄关:应考虑衣帽镜、柜的设置空间 (编者注:没有玄关为步合格户型) 13.玄关内应考虑衣帽镜、柜的设置空间,净宽宜≥1500。 14.户配电箱应避免与对讲机、开关及门铃一同设置,以免发生冲突;户配电箱所龛入墙面可适当加宽为120;门铃宜采用遥控式门铃;对讲机距门边的距离宜大于100,其下方可设玄关灯开关。 三、厨房:北方地区厨房应进行采暖设计 15.中、高档住宅厨房面积不应小于5m2;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宜小于1.6m, 双排布置时净宽不宜小于2.2m。 16.橱柜布置应遵循洗、切、炒的流线,以间距800、单排布置为宜。炉灶应避开窗口设置;橱柜进深宜550,长度在2000-3000之间,吊柜进深350,净高不小于500;厨房应考虑微波炉、消毒柜的位置,并设相应的插座;电器插座应避免靠近水盆、灶具。

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思考

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思考 发表时间:2019-07-09T14:36:02.7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廖芳鲜 [导读] 整体质量以及工程造价。因此,结合笔者工作实践,阐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整体质量以及工程造价。因此,结合笔者工作实践,阐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 关键词:建筑;房屋结构;结构设计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朝着外部结构美观化,内部结构实用性、安全稳定性方向发展。但是,高质量的建筑结构设计应在保证上述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施工便捷性,节省建筑成本,这就需要对房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是基于房屋建筑使用状况,通过精确计算,设计出最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切实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的同时,兼顾其造价成本的经济合理性。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指的是根据建筑要求与相关规范的要求,经过相应的计算,确保建筑结构重量、刚度、造价等指标符合最优化的建筑设计要求。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现今建筑领域的结构设计主流趋势,更是契合与现代建筑行业规范要求的可行性方案,优化设计要在“安全可行性”中找出“最优”。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既能提高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安全性、耐久性,更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较低成本打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是建筑企业的诉求,其中结构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是实现低价优质的保障,因此,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对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乃至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房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路径 2.1建构模型 2.1.1确定设计变量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在建构模型上建立影响变量的参数,进行有针对性地计算,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变量参数的选择基于参数对建筑结构整体的影响强弱而定,选择影响因素少的参数,降低计算难度。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参数我们通常称之为设计变量,损失期望C2、结构参数C1为目标控制参数,结构可靠度PS为约束控制参数,对于影响较小、变化幅度小的参数,可由预定参数表示,由此减少计算与编制的工作量。 2.1.2确定目标函数 确定目标函数,可基于重要性划分参数属性,通过选择一些影响较小的参数,有效控制函数模型计算量。目标函数确定后,基于相应条件进行最优解计算,针对建筑对结构强度、应力等约束条件开展结构优化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2.1.3确定约束条件 在房屋结构设计优化上,为提高结构可靠性,应从确定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着手,其中约束条件主要为裂缝宽度、结构尺寸、结构强度、结构体系、应力约束等,结构设计上,在分析对比目标约束条件与实际约束条件,保证各个约束条件皆与建筑结构要求相符,由此实现最优设计。 2.2设定计算方案 房屋结构设计上,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有着极为复杂的多变量,且约束条件较多,非线性问题突出,因此,在对其进行计算时,应把约束性问题向无约束性的问题进行转化而求解,常用计算方法为:Powell、复合形法等。 2.3设计程序 在房屋结构优化设计上,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形式及功能,在当前主流普遍使用的模拟计算软件中选用合适的计算程序,确定科学的计算方法,建立正确的模拟计算程序。 2.4分析结果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案的制定,应在分析比较相关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多角度分析问题,切实保证结构的美观性、合理性、实用性、耐久性等。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既需要尽可能的节省造价,更需要确保技术上可靠性,确保两者兼具。 3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的实践应用 3.1概念设计 房屋结构设计优化在缺少量化数值的情况下,可利用概念设计进行结构设计,处理好建筑构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概念设计,是基于地震震害形成的设计方法,在地震烈度设防上,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找到于之相契合的计算方式,此时,就可以以概念设计方法,将相关数值作为设计参考依据。概念设计以建筑结构强度、延性等为方案设计主导,无需进行数值计算,特别是对于难以进行精确计算的问题,可根据结构整体与分支之间的联系,地震危害、工程经验、结构损害机理等进行设计。因此,概念设计是基于整体角度控制抗震细部结构,由此确定建筑整体布置。利用概念设计,可在建筑设计时有效构思结构体系,这种设计方案概念更为明确清晰,并能准确定性,为后期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概念设计上应秉持刚柔并济理念,设置多道防线,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尤其是确保受力与传力结构设计更为简单明了,譬如,建筑竖向抗侧力刚度应尽可能连续均匀,防止发生侧位移角,避免传力路径的突然变化;使结构平面正交抗侧力刚心接近于建筑荷载中心,减少地震损坏。 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薄弱部位的事先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承载力调整,以增强或削弱某部位的荷载力,基于弹塑性计算进行校核,基于对结构材料性能的充分了解,在不减弱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前提下节约造价。 3.2 案例分析 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思路为:由于纵向刚度有余,依据层间位移,将内部剪力墙取消,由于对抗扭刚度小,难以有效对抗水平力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见解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见解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建筑是越建越高,至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就越发的复杂,建筑的结构体系、建筑的类型,建筑的风险计算都成为设计的要点。本文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出发,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框架结构;荷载;抗震设计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出现和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给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或10层以上或者房屋高度超过28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物。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 2.1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较方便。由于框架梁柱截面较小,抗震性能较差,刚度较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剪切型变形,即层间侧移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框架结构主要用于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中。在考虑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应用不多;高度一般控制在70m以下。 2.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墙体承受全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要求也容易满足;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缺点:主要是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大空间使用要求。此外,结构自重往往也较大。当剪力墙的高宽比较大时,是一个受弯为主的悬臂墙,侧向变形是弯曲型,即层间侧移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及旅馆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这种剪力墙结构适合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部现浇的剪力墙;全部用预制墙板装配而成的剪力墙;

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探索

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探索 建筑標准化设计是建筑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标准化则是批量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构件越标准,越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此外标准化设计能有效地保证构件质量,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加快设计速度,有利于节约建设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标签: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 1 工程概况 文化中心主楼平面呈L形,长61.5m,宽48m,地上5层,地下1层,高23m,建筑面积为10000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V类,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各层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属于平面凹凸不规则;建筑在二层至屋顶4轴~7轴楼板均开洞,且个别楼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楼板层典型宽度的50%,属楼板局部不连续。建筑在顶层F轴~J轴为影剧院,跨度为24.3m。 2 如何将住宅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做好 2.1 标准化设计的内容 (1)产品的定位:景观、建筑以及室内。(2)标准定位:涵盖营销、投资、采购、设计、工程以及成本等多个部门产品标准方面的要求。(3)专业定位:结构、建筑、暖通、室内、给排水、电气以及消防。(4)内容的编制:首先是建筑方面:规划设计、产品的定位、户型的设计与详细剖析、门窗模块、立面模块、雨棚模块以及栏杆模块等。然后是室内方面:公共空间、产品的定位、空间模块以及户型模块等。最后是景观方面:景观分级的原则、产品定位以及景观要素的控制等。 2.2 标准化设计的准备工作 ①对业主单位有关产品的标准入库方面要求与思路进行了解。对于项目产品实施优化工作,涵盖平面、户型、外立面还有主要的材料等(和当前规范中有冲突的位置)。②使得建筑专业的各个标准模块方面设计数据信息还有项目所需要用到的材料部件设计方面的需要能够实现。③与业主单位配合将本产品的建筑专业把控指标内容方面设计进行完善,其内容涵盖了建造标准、地下室的控制指标以及结构控制的指标等,其中建造标准是业主单位已经研究完的成果。 2.3 标准化设计难点 标准化设计进程当中最大技术要点为不一样地域的控制性方面差异比较大,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思考 韩伟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思考韩伟 发表时间:2018-10-30T16:15:01.8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韩伟 [导读] 因此如果想防止出现建筑裂缝现象就要学会由导致裂缝的原因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新疆绿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中相对重要的部分,墙体和楼板的裂缝现象又是结构设计中的重点治理部分。一般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诱因非常多,从而导致需要更加严格的结构设计方案,因此如果想防止出现建筑裂缝现象就要学会由导致裂缝的原因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措施 1简要介绍裂缝的特征 很大一部分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是垂直产生的,建筑工程结构裂纹尺寸与墙的实际高度相同,建筑结构裂缝的实际形状为中间向二边扩展直至消失;大部分的结构裂缝宽度通常小于0.3毫米,只有少数的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3毫米;结构裂缝的位置很大的概率出现在墙体的中部,只有少数的结构裂缝出现在墙的两端;拆除模板后结构裂缝出现的概率更大,这意味着结构的裂缝和温度的快速变化有很大关系;时间的变化后,裂缝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发展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但实际结构裂缝的宽度通常不会改变;挡土墙的回填过程中,结构裂缝一般出现松弛的现象,但实际并不特别严重的泄漏问题。 2建筑设计中裂缝的危害 按照裂纹产生的不同危害,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表面裂纹、深度裂纹和穿透裂纹。裂缝出现的越多,对建筑工程的破坏也会越来越大。一般来说,施工中最严重的裂纹是穿透裂纹,这对建筑施工来说也是最有害的。建筑工程会被裂缝所破坏,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即使深层裂缝不会给建筑物带来重大破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的质量。表面裂缝与其他几种类型做比较,它所造成的损伤是最小的,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表面的裂纹,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也会逐渐变成深层裂纹,最终将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损伤。 3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 3.1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就是建筑自重对承重结构造成的压力下,经年累月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逐渐出现了裂缝。与非荷载裂缝相比,更强调了裂缝所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突出了该结构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在相应建筑标注制定的过程中,曾经广泛的借鉴了西方建筑行业的经验。实际上,建筑荷载预估值通常都比较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又比较高。这样的偏差下,就令行业标准难以真正的指导实际建设,荷载裂缝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企业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质检一味的对行业标注进行生搬硬套,忽略了我国的具体国情。最终就导致了建筑结构抗裂性不足,这个问题在一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最为多见。 3.2温度应力裂缝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国土受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其表现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在巨大的湿热差下,热胀冷缩现象就更加明显。在项目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过程中,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就很难把控其中的参数。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大量水分流失就会造成建筑裂缝的自身。如果在内外部温度、湿度差异过大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表层就会率先团结,内部则相对滞后,这种情况也会造成裂缝,并且会沿着结构线不断的延伸。 3.3塑性沉降裂缝 塑性沉降也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这种现象造成的质量问题也往往更加严重。在混凝土的现场浇筑过程中,骨料和砂石需要充分的搅拌均匀以分摊自重应力。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含水率的问题,使内部颗粒团结沉降,内部的水分受到压力之后不断排出,最终形成了坍缩的问题。同时,部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骨料的大小和质量把好关,从而使浇筑过程中出现了自然沉降。 4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4.1结构的平面布置 应当确保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避免平面布置形状出现突变的情况。在平面存在凹口时,应当在凹口部位的边缘设置拉梁,凹口周边的楼板应当适当的加厚并且对配筋进行强化,楼板的负筋应当拉通。此外还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建筑结构的长度进行控制,在建筑结构的长度超过相关规范规定的数值时,地下部位设置后浇带,地上应设置膨胀加强带。后浇带通常设置在梁和楼板的1/3宽的位置,宽度应当在800-1000mm范围内。加强带宽度一般为2000mm,带两侧布置密孔钢丝网,以此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隔开,钢丝网垂直布置于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并用钢筋加固。膨胀加强带带内增设15%水平温度钢筋,水平温度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内掺12%的膨胀混凝土后,且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后浇带及加强带的设置应当将梁、墙和板完全的分开,钢筋仍然应该连续的配置。在房屋长度超过规定的的数值比较大的情况下,应当进行变形缝的设置。在建筑物群房和主楼的高度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在主楼和群房之间进行沉降缝或者是后浇带的设置,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因为基础沉降而导致的裂缝的产生。 4.2混凝土构件厚度 由于钢筋锚固和耐久性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对现浇构件的最小厚度进行合理的限制,对于现浇楼板的厚度应当选择≥L/30-L/40(L为板的计算跨度),通常民用建筑不应当低于100mm,根据实际发现,楼板的厚度在比较薄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收缩裂缝,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其最小厚度进行科学的限制。 4.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建筑结构通常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梁和楼板的混凝土强度应当保持一致,宜选用中级。在建筑结构的墙和柱的混凝土等级高于梁和板时,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的等级应当与柱和墙保持一致。现浇梁与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当保持一致性。在柱和墙的混

【工程】混合结构多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3) 第一节基础工程 (3) 第二节结构工程 (3) 第三节防水工程 (6) 第四节抄平放线 (6) 第五节装修工程 (7) 第六节水、暖、电、卫工程 (8) 第七节冬雨期施工措施 (8)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8) 第四章施工平面图 (9) 第五章施工准备 (10) 第六章工具、机械、设备计划 (13) 第七章质量、安全、技术节约措施 (14) 第一节质量措施 (14) 第二节安全措施 (14) 第三节技术节约措施 (15)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五层三单元混合结构住宅楼,长65.04m,宽9.54m,总建筑面积为3264.4m2。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土壤为Ⅰ级湿陷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t/m2。现场地下水位较低,在地表下7.7-8 m,故施工时基础底部不会出现地下水,可不考虑排水措施。基础持力层为Ⅰ级湿陷性黄土,为不使基础发生沉陷,应注意地坪处排水,以防水下渗入基础。 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砖基础墙,20mm厚掺防水剂的水泥沙浆防潮层。建筑物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结构为砖墙承重,外墙2400mm,内墙240mm,隔断墙120mm,单元四个大角、楼梯间、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两侧墙均设抗震组合柱。每层设置圈梁。楼板为预应力圆孔板,屋顶板为加气混凝土屋面板,预制混凝土挑檐板,卷材屋面为二毡三油防水作法。底层地面为灰土垫层,细石混凝土面层。外墙水泥沙浆抹灰,涂刷外墙涂料。内墙石灰沙浆抹灰,纸筋灰罩面,涂刷内墙涂料。 设备有上、下水,暖气、照明,每个单元配水、电表各一个。室外管线均接通至小区干线。 建筑场地东、北两侧为城市主要道路,西南两侧均有已建成建筑物。现场以拟建建筑物为准一定区域内场地可以利用。东15m,南15m,西20m,北18m。

某高层住宅7#楼施工组织设计 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毕业设计论文 某高层住宅7#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108113410018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校西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建筑工程活动起着统筹全程的积极作用,是安排各施工活动的指导性纲领文件。施工组织设计要合理的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以承包合同和设计图纸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秉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使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能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达到工程要求,使各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本设计将以现实施工条件为出发点,从项目管理组织形式、施工工艺、场区平面布置、材料及半成品进出场计划、流水施工、劳动力分阶段投入计划、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方面进行全面论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及优势,节约能耗,保护环境。其编写原则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结合实际、先进合理、语言简练。 施工组织设计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空间与时间、质量与数量、工艺与设备、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等各种矛盾,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与安排,如果将工地上的工人、设备、机械、材料组织好,就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否则就会互相牵制,互相干扰,造成现场混乱,进度缓慢,材料浪费,成本增高,质量低劣。因此,必须在组织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卷编制依据 1.1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某人防设计院设计的地下人防图纸。 1.2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勘察测绘院提供的《住宅小区勘察报告》,编号09141. 1.3主要图集、标准、规程、规范、法律法规: 1.3.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1-1、 -2;04G101-3 1.3.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构造》L06G125 1.3.3《钢筋混凝土过梁》L03G303 1.3.4《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详图》L03G323 1.3.5《建筑工程做法》L06J002 1.3.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3.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10《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1.3.1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70207-2002 1.3.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3.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3.14《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1.3.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1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3.17《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1.3.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3 1.3.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3.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3.2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3.22《劳务队伍管理办法》 1.3.23《钢筋砼高层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3.24《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4—90 1.3.25《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4与本工程有关的文件。 1.5施工现场实地勘察。 1.6集团公司ISO-9001程序文件质量保证手册,

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刍议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建筑师开展设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其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很更重要的位置。本文将通过对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对此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is a long and complicated process, also is the architect in the key work of design and the difficulty, its structure in each major professional plays very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will be through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make the brief analysi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cheme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宝贵,所以要求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高层建筑因为其有效的解决了土地高效利用问题,加之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中广泛的利用,所以高层建筑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发展迅速,数量与日剧增;

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思考参考文本

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思考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思考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当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与结构安全度无关 20世纪50年代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现在近似,当时 所用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只有110~140号,比现在的C15 还低。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工手段也很落后,混凝土用 体积配合比,人工搅拌,没有振捣器……而当时施工发生安 全事故的较少。有一些建筑物使用至今近50年,因此可以 说,现在的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是没有连带关系 的。只要施工质量保证,设计不出错误,安全程度已能满 足要求。所以不必作出全面的变更,个别地方有不够的, 则可作局部修补。规范对安全度的要求只是最低值,设计 人员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对象,必要时采用高于规范

规定的数值。 2结构设计,提倡节约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还是要尽量提倡节约,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并非都比外国低。有的已经超过。外国大企业在北京买了按我国规范设计的大楼,说明我国规范不是进不了国际市场。现在对安全度进行讨论,应注意不要引起误导,千万不要误解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建筑物就安全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人认为现行规范安全度与国际相比虽然偏低,但使用十年来已成功建成约10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实践已经证明,现行规范安全度是可以接受的,这是重要的经验,不能轻易放弃。但考虑到客观形势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住宅制度改革现状,可以将现行设计可靠度水平适当提高一点,这样投入不大,却对国家总体和长远利益有利。 3我国现行规范中的构造规定,并非都比别国低

专升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试卷_答案

专升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一、(共75题,共150分) 1. 将高层建筑等效为固定在地面上的竖向悬臂结构,则水平位移与高度的()次方成正比。(2分)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D 2. 下列关于剪力墙结构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构件为剪力墙 B.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弯曲型 C.结构设计时,剪力墙构件即可抵抗平面内荷载,也可抵抗平面外荷载 D.短肢剪力墙受力性能不如普通剪力墙 .标准答案:C 3. 由密柱深梁框架围成的结构体系称为()(2分)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框筒结构 .标准答案:D 4. 为了减轻结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结构缝为()。(2分) A.防震缝 B.伸缩缝 C.沉降缝 D.以上均不对 .标准答案:B 5. 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为()。(2分) A.小震 B.中震 C.大震 D.强震 .标准答案:B 6.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2分) A.5 B.10 C.15 D.12 .标准答案:C 7. 底部剪力法中,考虑高振型对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分布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是()。(2分) A.在顶部附加水平作用力ΔFn B.对计算结果乘以大于1的增大系数 C.提高抗震等级 D.提高重力荷载代表值 .标准答案:A 8. 在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应进行结构()变形验算。(2分)A.弹性 B.塑性 C.弹塑性 D.重力二阶效应 .标准答案:A 9. 一般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2分) A.特殊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标准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标准答案:C 10. 延性指屈服后强度或承载力没有显著降低时的()变形能力。(2分) A.弹性 B.塑性 C.线性 D.以上均不对 .标准答案:B 11.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45m(丙类建筑),7度设防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为()级。(2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C 12. 下列关于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假定,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指在侧向力作用下,楼板只发生刚体平移或转动 B.当楼板开洞口较大时,仍可采用平面内无限刚度假定 C.各个抗侧力构件之间通过楼板相互联系并协调工作 D.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标准答案:B 13. 大型博物馆,幼儿园、中小学宿舍的抗震设防类别是()(2分) A.特殊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标准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标准答案:B 14. 柱抗侧刚度D值的定义为()(2分) A.使柱端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 B.使柱端产生单位水平推力所需施加的水平位移 C.柱抗弯刚度与柱长度的比值 D.EIc/h .标准答案:A 15. 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下述概念哪一个是正确的()(2分) A.框架结构变形大、延性好、抗侧刚度小,因此考虑经济合理,其建造高度比剪力墙结构低 B.框架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好,只要加大柱承载能力,其建造高度可以无限制 C.剪力墙结构延性小,因此建造高度也受到限制 D.框架结构必定是延性结构,剪力墙结构是脆性或低延性结构 .标准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