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呕吐
- 格式:pdf
- 大小:151.12 KB
- 文档页数:2
急诊病历记录范文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35岁•就诊日期:2021年10月15日•就诊科室:急诊科主诉患者主诉腹痛、恶心、呕吐。
现病史患者于昨晚开始出现腹痛症状,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位于左上腹部,随活动加重。
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质地,没有血丝。
患者感觉食欲减退,口干,没有发热、腹泻等症状。
未曾就诊,加重或缓解因素不详。
既往史患者无特殊过敏史,无手术史,无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呼吸:正常•心率:正常•血压:正常•体温:正常•腹部:压痛明显,无包块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腹部B超: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增厚初步诊断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处理方案1.给予患者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唑肟。
2.给予患者静脉镇痛药物,如度冷丁。
3.患者禁食,给予静脉输液支持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给予患者胰酶制剂,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5.建议患者住院治疗,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随访计划1.继续观察患者腹痛、呕吐等症状变化。
2.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B超等辅助检查项目。
3.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患者应遵守医嘱,禁食并保持休息。
2.饮食应以流质饮食为主,避免油腻食物。
3.腹痛加重或出现发热、腹泻、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结束语以上是对急诊病历的记录,初步诊断为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
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制定了随访计划。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遵守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
急性肠胃炎应急措施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饮食不当、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
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当急性肠胃炎发作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一、卧床休息在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间,身体会感到极度不适,此时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
卧床可以帮助缓解腹部疼痛和不适感,让身体有更多的精力来应对疾病。
二、补充水分由于呕吐和腹泻会导致身体大量失水,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喝一些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一种专门配制的含有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溶液,能够更好地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如果呕吐较为严重,无法口服补液,可以考虑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过多的含糖饮料或果汁,因为这些饮料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腹泻加重。
三、调整饮食在急性肠胃炎发作的初期,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较弱,此时应适当禁食,让胃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般来说,禁食时间为 4-6 小时,但如果呕吐或腹泻非常严重,禁食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逐渐开始进食。
首先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咖啡、酒精等。
同时,也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坚果、粗粮等。
随着胃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但仍要保持饮食的清淡和易消化。
四、注意饮食卫生在患病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和病毒的再次感染。
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肉等未经加工的食物。
餐具要定期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
五、药物治疗1、止吐药如果呕吐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吐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2、止泻药对于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
腹痛呕吐是什么原因?带你一探究竟!
每个人都出现过腹痛呕吐的情况,有的时候原因很容易就知道,比如有时候吃了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但导致腹痛呕吐的原因还有很多,为了今后出现这种情况能够从容面对,下面一起来学习吧!
1、应该是急性胃肠炎的可能.与饮食不清洁和没有注意煮熟或是变质有关系的。
建议口服藿香冲剂,颠茄片,奥美拉唑和抗炎治疗试试,注意腹泻太剧烈也可能导致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的,严重的有生命危险的,最好是输液抗炎治疗,住院治疗,另外不要吃不消化和油腻的或生冷辛辣食物.吃稀饭最好,饮食要清淡,多喝水,补充充足的水分。
2、肚子痛想吐的症状可能一般是由于胃肠、阑尾或胆囊部
位的炎性反应所引起的,临床上常见会引起肚子痛想吐的疾病主要有: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以及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等等。
如果病情严重一定要去医院就医,确定病因再针对治疗。
3、有肚子痛伴有呕吐的症状呢,考虑是由于急性胃炎或者是肠道感染肠痉挛也有可能是阑尾炎的原因引起的,需要积极检查一下明确诊断以后积极治疗啊
4、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种,要具体看是什么部位,时间、持续时间等。
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腹内脏器疾病所致。
此外,腹腔外其他内脏系统的疾病及全身感染等也可能引起腹痛。
查明具体的病因才好确定治疗方案。
胃炎五大症状急性肠胃炎通常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主要症状有以下五点。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此外,头痛、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少数严重病例,由于频繁呕吐及腹泻,可出现脱水。
急性肠胃炎最怕脱水一旦得了急性肠胃炎,应该尽量卧床休息,并且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
专家指出,脱水是诺如病毒胃肠炎的主要死因,因此,防止脱水是最重要的环节。
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补水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喝白开水。
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如果拼命喝白开水恐怕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不足,引发抽筋现象。
药店里能买到的补液盐也可买回自己冲服。
需要提醒的是,经过初步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急性症状消失,但不意味着消化道功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这时的饮食治疗是相当重要。
如急性肠胃炎初愈后就开始正常饮食,甚至进食油腻及辛辣食物或饮酒,尚未恢复功能的胃肠道就会不堪重负,出现腹胀等不适,有些还会转为慢性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一般在急性肠胃炎后5~7天内,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即戒烟、酒、浓茶、咖啡等。
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
其次,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不主张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负担。
一般先进食比较清淡的流质、半流质,如米汤、粥、新鲜果汁,逐渐增加一些蛋白质食物,但忌油腻、油炸食品,并且在开始进食宜少量,等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才开始正常饮食,并注意休息,保养肠胃的真的很重要。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腹部而被误诊为上消化道疾病,轻则延误加重病情,重则危及生命突发猝死,引发医疗纠纷。
现附3例病病例1患者男,68岁,于发病前食用海鲜并饮啤酒约1300ml,2小时后出现上腹痛,伴腹泻2次,为黄色浠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伴恶心,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以上腹为重,为钝痛,排便后腹痛稍减轻。
曾在当地胃肠治疗,腹痛无好转,转至上级综合医科以急性胃肠炎收住消化科。
入院后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血压96/50mmHg,心率109次/分钟,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软,弹性差,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6×109/L,血红蛋白(HG)116g/L。
肌钙蛋白I4.2ng/ml,CK812IU/L,CK-MB93IU/L。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导联QRS波呈Qr型,Q波深、宽,ST段抬高0.2mV,Ⅱ导联QRS波呈qRs型,ST段抬高0.1mV,Ⅰ、aVL导联ST段压低0.1mV,T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极化液静脉滴注,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立即口服。
观察病情稳定,血压升至120/78mmHg,奇霉素对地高辛浓度的影响更明显,患者一般在联用以上药物5天后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可达50%。
本例患者符药物相互作用可表现为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除了阿奇霉素,地高辛与以下几类药物同用能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或致地高辛中毒,这需要我们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提高警惕:1.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剂如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而致地高辛中毒。
2.与抗心律失常药、可卡因、泮库溴胺、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3.与奎尼丁同用,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提高约一倍,提高程度与奎尼丁用量相关,甚至可达到中毒浓度,即使停用地高辛,其血药浓度仍继续上升,这是奎尼丁从组织结合处置换出地高辛,减少其分布容积之故。
孩子肚子疼呕吐是什么原因呢
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身体出现任何的异常状况,都是令他们担忧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正在发育这个阶段,任何的疾病可能给他们产生的影响和危害都比较大,所以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孩子肚子疼而且有呕吐现象,如何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治疗缓解。
小儿经常肚子痛可由多种原因而致,要根据其腹痛的部位、程度、加重与减轻的诱因综合分析:1、若腹上区阵发性隐痛,食后加重伴轻度恶心食欲不振者,多为慢性胃炎所致。
2、若食不洁食品后,致阵发性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品,或泻粘液便者,多为食物中毒性腹泻。
3、上腹偏右侧阵发性绞痛伴呕吐,呕吐出胆汁(即黄苦水)、蛔虫老,腹痛重,腹部体征多不明显,并随时可痛止如常人者,多为胆道蛔虫性腹痛。
4、若以脐周围疼痛并无固定位置,有时可摸到肠管痉挛性包块或蛔虫条索状物,查口腔可出现蛔虫斑点者,多为肠蛔虫症。
5、若右腹下区始则隐痛,渐加重伴发热,局部按压则加重者,多为阑尾炎。
6、若每因寒冷及饮食不当,活动后而致腹部胀痛者多为肠痉挛而致。
7、剧烈性腹痛伴呕吐,无大便及无气者,腹部可触及包块,外观可看到肠型者,多为肠梗阻、肠套叠。
8、有些体征不明显,突然发作呈剧烈腹痛,又迅速缓解,时发时止,并有典型癫痫脑电图改变者,多为腹型癫痫。
什么情况会引起小儿腹痛呕吐孩子的身体是恩脆弱的,抵抗力也不是很高,也会很容易被一些细菌病毒侵袭,您的孩子在平时应该出现过腹痛,呕吐的现象,很多的家长很着急,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引起的,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家应该及时的去找到原因,这是有很复杂的病因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会引起小儿腹痛呕吐。
腹痛病因(一)儿内科疾病。
1.腹内疾病:急性胃炎、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痉挛性绞痛、肠及胆道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各种胰腺炎、各种腹膜炎、肝脓肿、膈下脓肿、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腹外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瘢、荨麻疹、哮喘)、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腹型癫痫)、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症、尿毒症、卟啉病)、传染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败血症、带状疱疹、铅中毒等。
(二)儿外科疾病。
急性阑尾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机械性肠梗阻、肠套叠、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肠扭转、回肠憩室炎并发穿孔,梗阻、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嵌顿性腹股沟疝、泌尿道结石、肾盂积水、肝破裂、脾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睾丸蒂扭转、髂窝脓肿等。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可分为: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胃、肠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3.身体功能异常:如果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谢障碍等情况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中毒症状.4.脑神经系统疾病:如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能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呕吐前并不恶心,但伴有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其他神经性症状.5.中毒: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呕吐.什么情况会引起小儿腹痛呕吐,现在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对于这样的情况着急,害怕是没有用的,及时的去医院很重要,家长在平时孩子的饮食起居方面应该照顾的更仔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胃穿孔的病历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55岁就诊日期:2021年9月15日主诉:腹痛、呕吐、发热现病史:李先生因腹痛、呕吐、发热于2021年9月15日来院就诊。
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腹痛症状,初时为上腹不适,随后逐渐加重,伴有呕吐。
患者于3天前开始发热,最高体温达到38.5摄氏度,同时腹痛与呕吐症状加重。
患者因疼痛难忍,来院寻求治疗。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否认过去腹部手术史或消化系统疾病史。
个人史:平时饮食有节制,无暴饮暴食史,不吸烟、不喝酒。
否认过去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温度偏高,心率10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呼吸20次/分钟,排尿正常,查体发现腹部压痛明显,腹肌紧张,反跳痛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80%);C-反应蛋白升高(40mg/L);血生化:白蛋白水平下降(35g/L);腹部CT检查:胃穿孔。
初步诊断:急性胃穿孔并发腹膜炎。
处理过程:患者就诊后,首先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并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同时给予胃肠减压、抑酸、止痛、改善全身状况的支持性治疗。
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随后评估外科手术适应症。
患者配合下,于2021年9月18日进行了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出院情况:入院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术后恢复良好,饮食及排便恢复正常。
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生化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患者于2021年9月25日出院。
随访情况: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生活作息规律,饮食清淡,间断使用抗酸药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术后6个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未出现胃穿孔的复发。
建议患者继续随访并定期体检。
讨论与总结: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由于消化性溃疡、外伤、药物等原因所致。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表现为上腹不适、呕吐,进展后可出现发热、腹肌紧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