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试论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
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
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谈谈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介绍西方文化背景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联合国的日常工作语言之一。
英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使用,在国际间的经济、文化、学术、军事和政治交流中成为通用的语言。
一项调查表明,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组织中有90%的组织开会时完全用英语。
大多数国际科学组织和体育组织选择英语为通用语言。
在欧洲联盟中,英语已成为各成员国语言互译中的二级传译语言。
另一方面,英国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支配能力也使英语较之其他语种占有优先的地位。
全世界50%至60%的报刊杂志是用英语出版的;60%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的;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写信封地址的;85%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我们中国人接触,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
如果不懂英语就很难和外界沟通。
这样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
二、介绍西方文化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三明治(sandwich)的来源。
三明治的命名是源于18世纪英国贵族第四任三明治伯爵约翰,蒙塔古(john montagu,4th earl of sandwich)。
据说三明治伯爵极喜欢玩桥牌,常常玩得废寝忘食,伯爵夫人为了方便丈夫在玩桥牌时容易取食,特地发明出三明治这种食物。
伯爵的朋友尝后大叫好,由于这种食物没有名字,所以伯爵的朋友就借他的名字给这食物取名,三明治也迅速流行于英国社交界。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英美文学知识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文学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英美文学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更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教材中常见的英美文学作品、作者和文学流派等方面来探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英美文学知识。
一、教材中常见英美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被广泛引用和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
其中,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仅是英国文学的瑰宝,也是国际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另外,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也常常出现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如《傲慢与偏见》、《爱玛》等。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也是常见的教材作品。
二、教材中常见英美文学作者大学英语教材中,介绍了许多英美文学的重要作者,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诵和阐释。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戏剧作品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引领了戏剧创作的潮流。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其生动细腻的描写和社会批判见长,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常常可以看到他的代表作《雾都孤儿》、《远大前程》等。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也常常出现在教材中,以其悬疑离奇的情节和意味深长的寓言式写作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三、教材中常见英美文学流派大学英语教材中,常常会介绍一些英美文学的流派,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浪漫主义是英美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流派,它追求情感和个人内心的表达,强调想象力和意境的塑造,代表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和济慈,以及美国的爱默生和梭罗。
另外,现实主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追求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代表作家包括英国的狄更斯和法国的巴尔扎克。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化学习的几点思考摘要: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因此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针对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了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英语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
学习语言,要充分理解与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语言,不考虑这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就不能保证沟通的顺畅。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语言知识传授,更应该考虑所教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尝试在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修养。
1 注意传授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英语文化修养比如:COUNTRY、NATION、STATE 都是国家的意思,为什么美国就一定要说成是THE UNITED STATES而不是THE UNITED COUNTRY?这是因为COUNTRY是强调领土意义上的国家,NATION 是强调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而STATE则是强调政权意义上的国家。
所以,同为国家的意思,三个词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用法也就大不相同。
为了能将跨文化意识培养融合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除了讲解课文相关的语言点外,还要根据时间和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在讲解“weather”这个词时,代写英语论文可有意识的举这样的例子:“weather the storm”(战胜暴风雨),“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修帆趁天晴),这些都是英语中的习语,学生会觉得比较有兴趣去学习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习语都是和海洋及航海有关的,而且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海洋及航海有关的习语,这样就会启发学生联想已有的地理知识,顿悟原来英国是个岛国,所以英语才有这个特点。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 西方文化传统在英语教学中的渗入 英语已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日趋高涨。但是,在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只传授语言知识、不注重文化因素渗透的倾向;在多数学生思想当中,也存在着只要熟悉语法、背会单词、做做练习就能学好英语的错误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不少,但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严重脱离文化语境,忽视目的语文化,将母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要真正掌握英语,仅懂得语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不了解目的语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所以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重要性更甚于知识文化。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跨文化意识渗透呢? 一、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众多文化因素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一种信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例如“谦虚”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种美德,当我们中国人听到别人表扬时,为表示礼貌,总要客气一番,以委婉的方式对别人的看法加以否定。一位英国人赞扬一位中国人英语学得很好,中国人会连忙答道:“一般一般,还差得很远。”这使那位英国人士感到疑惑不解,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或是认为中国人虚伪自卑。根据英美的习惯,他们在同样情况下并不讲什么“客气”,而是用一句“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对英美人得到赞扬后报以的“谢谢”,常感到英美人缺乏谦虚美德,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谦词和尊称,说“我”时,常用“鄙人”、“不才”等,而对于对方则用尊称,例如“尊姓大名”、“贵姓”,而在英美文化中却没有上述谦词和尊称,第一人称“我”用“I”,而且要大写,第二人称“你”用“you”。中国文化注重互助和依靠,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例如中国谚语有“远亲不如近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表达方式。英美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
谈如何把英美文化渗透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田翠娥#承德职业学院河北承德$%&$$$’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应把英美文化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并谈了几点具体做法)即(让学生知道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不要陷入文化学习的误区*从词汇学习+听说训练和阅读几个方面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开设英美文化选修课进行渗透,关键词(英语教学*英美文化*渗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12/&34#/$$%’$.2$$.32$/56789:;8(<=>?@A B>C D E@F@D G H E?B=EI A E?E F B?>B J@B>K FK FC K D D E L E M F L D>?=B E@C=>F L)@F NB=E O A>B E A B=>F P?B=@B O E?=K J D NQ@P EB=EM F L D>?=R0Q E A>C@FC J D B J A E>F S>D B A@B E>F B KB=EC K D D E L EM F L D>?=B E@C=>F L T U KB=EO A>B E AI J B? S K A O@A N@S E O O@G?B K?K D V E>B T<=E G@A E@?B=ES K D D K O>F L(D E B B=E?B J N E F BP F K O B=E>Q I K A B@F C EK S?B J N GB=E C J D B J A E?*?E B J IB=E缺乏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具体运作.+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由于各个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增设符合实际的民族传统体育课)一般以地域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这样可以较好地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和弘扬)在原有的武术+乒乓球+游泳等课目上)增设羽毛球+毽球+珍珠球+摔跤和棋球等项目,/+在所有的体育课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在准备活动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量适度+身体活动范围广+趣味性强)例如踢毽+跳绳等,穿插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之中)可以有效地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兴奋性)所以是理想的准备活动内容,#/’在专项素质训练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专项素质训练中)增设一些强度大+训练范围广的运动项目)例如爬杆是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配合的理想项目)远比在单杠上进行的引体向上要有趣)锻炼效果也比其好得多*踢毽可以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准确性和控制能力*多人跳绳可以发展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感)发展弹跳力)提高快速起动的奔跑能力,这些远比蛙跳+折返跑要好得多,#1’在技术教学的过度阶段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在长时间体育专项技术的学习中)必然会感到身心的疲劳)例如武术课的教学)在一个教学自然段结束以后)留给学生几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其它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改善学生求知欲,#W’在放松活动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剧烈的运动后)带学生跳一些民族舞蹈,比如扭秧歌)在节奏鲜明+清新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大家随同教师一起迈着轻快的步子)扭动着身躯,在放松身体的同时)还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参考文献(X.Y亦西T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意味T中国民族X Z Y T/$$/ #&’X/Y赵玉婷T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T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X[Y T/$$1T4收稿日期(/$$32./2$4作者简介(景风东#.\%W2’)讲师)承德职业学院体育组,!"#$%&’()*’)#+(,-(+.’/0,-,’12**$-’,’&+()*’)#2*3’)04+##,-+,)35,-+6(2##4,-’&+()*’)#2*$-1$*’#2’$,-74’&+8,#0 3’)04/*$3’+-$-%2-03.+29$-%’#2$-2-0#+20$-%6,.+-’&+:-%*$3&;<=+#$(2-()*’)#++*+(’$>+(,)#3+2-03,,-?@A B C D E F G H:-%*$3&’+2(&$-%6:-%*$3&;<=+#$(2-()*’)#+6$-1$*’#2’$,-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急速发展/学英语用英语的人日益增多I而学英语不仅仅是学语言/而是要学习一种文化I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英语所包涵的文化信息不是很清楚/因此除出现语法错误外/还经常出现文化错误/从而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I文化所包涵的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历史J社会风俗习惯J文学艺术J 饮食等等I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英美等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学作品等/是进行语言学习J语言交流J国际交往的必备条件I那么/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呢K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I一J让学生知道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性/提高认识I如今/多数在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很高/但他们对英美文化学习认识不足/甚至存有偏见/从而影响了知识的获得和深入I具体讲/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影响阅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文章大意I生活中同样的手势因文化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中国人叫某人L过来M用手心朝下来回挥动表示6而英美人则认为这种动作是叫他们的宠物I生活中因缺乏文化了解而引起的麻烦很多/有的人多年悉心钻研英语/但一旦直接与英语国家的人打交道/仍然会言不达意/造成对方的误解或反感I这种交流的失败会引起一种心理上的语言不安全感/在与对方打交道时更觉得没有把握I不少闯过L托福M考试难关的学生/跨上美国国土后/仍然难以经受文化冲击/感到无所适从I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缺乏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I整天只背与考试有关的词汇/做与考试有关的训练/实际交往时往往会犯错误或出笑话I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对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及兴趣/提高认识I 二J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要陷入文化学习的误区I文化水平观在教学渗透中很重要/教师应在讲授文化知识时/肯定西方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同时还要指出其中一种应当予以否定的东西/课文中能体现的东西方社会文化J 政治等/应结合中国文化加以对比阐述/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N大学英语O第一册第三课P&+ Q#+3+-’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在八十岁生日那天/满怀期望地等着自己当市长太太的女儿回来/或寄来一件她喜欢的礼物/结果盼来的却是邮差送来的女儿和她的市长丈夫寄来的一个小贺卡和一张支票/贺卡上写着H L R)4 S,)#3+*1T,=+’&$-%U$(+V$’&’&+W&+(9?M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的个人价值J至少原则J人性世态冷淡时/将其与中国社会自古流传下来的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亲情加以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学习文化差异的同时/又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I三J从词汇学习J听说训练和阅读几个方面进行文化渗透I在学习词汇时要注意文化内涵不同的词I例如/L$-’+**+(’)2*M一词/它在美国中指高等教授和与大学教授具有同等地位或取得相当学术成就的人/但有时它有明显的贬义/如H L X,-Y’%,1,#$-’+**+(’)2*8&,9-,83-,’&$-%7)’’8,0,**2#38,#03M Z别去找那些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几个大词的知识分子[I而汉语中的L知识分子M包括的范围比英语中的要广泛得多/它泛指L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M/如科学工作者J教师J医生J工程师等I再如/年龄在英美等国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人们避免用L,*0M来称呼上了年纪的人/而汉语中L老王M J L老李M则含有尊敬的意思I上听说课时利用多媒体J\W X等让学生领略英美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如手势语J体态语及各种不同表情等I让学生学会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如何到朋友家做客/知道怎么付小费/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话才得体等等I 通过阅读题材广泛J内容各异的文章与书籍/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相关国家的政治J经济J历史J宗教J习俗J风俗J风土人情等I这些也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I例如/讲授N大学英语O第三册第六课L<X24Y3V2$’M一文时/首先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如中国人家喻户晓的N老人与海O Z P&+]*0^2-2-0T+3[/了解海明威及其他作品中塑造的L硬汉M形象/重点分析文中为什么会出现打猎场景/这个看似与文中人物无关的情节/恰恰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这些背景知识的积累/为学习者以后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化素质I四J通过开设英美文化选修课进行渗透I教学中/教师可能随时进行了讲解/但不够系统/加之用英语讲解/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学生大多数似懂非懂I所以由有一定造诣的教师授课/加入汉语说明/以便保持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英语过多J听懂的内容少/会使学生丧失信心I另外适当选材/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电化手段/可以放映一些光盘/英文字幕汉语发音/或汉语字幕英文发音/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习了文化与语言/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活跃了气氛I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英语教学中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I收稿日期H_‘‘a bc_bc d作者简介H田翠娥Z c e f d b[/河北河间市人/_‘‘‘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高级讲师/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I!"。
164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8年6月第6期丽蒸蒹甍溺蘸黼蘸嚣矧甍绷蘸臻餮甍蒙甍臻黧潍蘸蒹舞舞瓢餮臻烈蕊蠹蓦鬟蕉弧惹舞蘸甍蒹燕矧蘸糍英美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武巍(北京市廷庆县委党校北京102100)【摘要】语言和文化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英美文化知识能更好的学好英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渗透。
【关键词】英美文化知识;英语教学;渗透语言和文化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渗透。
1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一定离不开对英美文化的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单纯地教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其教学重点是语法和词汇。
当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但是正确的英美文化意识才是具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英语的学习是为了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而了解英美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与英语国家人民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中国加入W T O以后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加深。
要使双方交流顺利、合作成功,除了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还得具备深厚的英美文化知识,因为所有的人与人的交往,归根到底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所以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更多地去了解英美文化。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型,应用型的语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该与英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跨文化交流时,若对英美文化不甚了解,不仅会造成交际中断,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以至冲突。
2英美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1通过词语教学渗透英美文化知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文化特征都能在词汇中找到痕迹,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我们教授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要把词汇所蕴涵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引导他们挖掘和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词汇的深层含义,恰当地使用词汇。
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明显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
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文化交流;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35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这套教材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精神和物质产品的加速流通,将世界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国际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各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国际交往的顺利实现,除了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这些外语技能外,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对渗透在外语中的外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作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线教师,要想让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将来能够顺利完成其交际活动,就必须增强文化思维的观念,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必然会造成日后交际上的重大失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
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1. 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2. 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3. 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和贡献等。
4.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5. 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 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 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9. 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 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与此相适应,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运用实践性方面有了明显的延伸和拓展。
试题内容更贴近生活,反映着当前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各种新问题和新内容。
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
高考命题的走势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英美文化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学习英语不能不注意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文化,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常常发现毫元恶意的语言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则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
如果了解了这些不同的英美文化背景,就不会产生这些误会了。
英美文化除了对口语教学及交际至关重要外,对英语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如听力、阅读及翻译写作也有影响。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上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成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英美文化了解太少。
如与英美文化有关的材料,即使内容简单,有时也只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不能了解真正的内涵。
英美文化在英语阅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同样也会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
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典故和名人名句。
中国人的典故多出自《论语》、《孟子》、唐宋诗词、四大名著及民间传说等等。
而英美人用典故也多源于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及《圣经》、莎士比亚、名人演讲等等。
例如,这句话:“When I met her again a few days later,it happened to me that she didn’t know me from the Adam.”这里有一个习语:“not know someone from Adam”.字面上看是说:“不知道某人与亚当有何区别”,实际上这个习语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亚当是人类之祖,无人见过,所以它的意思是说“完全不知道”。
了解了这个习语的来历,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英语阅读中这样的问题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了英美文化深层次的内涵,才会真正理解类似的句子和文章。
翻译及写作能力同样离不开英美文化知识。
比如,汉语常说“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气壮如牛”,而英语则说“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用“马”代替了“牛”。
原因是中国人向来用牛耕地劳作,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为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好帮手。
由此可见,若想确切地学好翻译及写作,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知识。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法1. 在口语训练中渗透文化教育在日常交际中,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
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
对中国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情境有针对性地介绍其中包涵的文化因素,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向教师问候说:“Good morning, teacher!”在汉语中可以把“教师”当作一种称呼,但是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
因此,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教师为Sir,Madame或Mr.,Mrs.,Miss,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当我们称赞一个外籍朋友“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时,他总是笑着回答:“Oh,thank you!”其实他只会说一点极简单的汉语;而当我们称赞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他不管心里多高兴,嘴里却会说:“No,no,my English is not goodenough.”其实,他英语说得真得不错。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当别人夸你时应回答“Thank you”或“I’m glad to hear that”。
2.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作主观评价。
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以“dog”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没有区别,但在两个文化群体里,它的文化意义却相差甚远。
“dog”一词在中国人看来除了忠诚的含义之外还有贬义,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
但是英语国家的人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
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3.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就教材教教材,给学生讲知识点、讲语法、讲考点,期望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
这样的做法,学生可能考试没有问题,但是削弱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交际功能,又因为纯粹语言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应该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渗透文化教育,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英语的能力。
如:有一篇中学课文,以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主题为假期计划,以计划假期活动为主要话题。
其中有一个活动;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going to Hawaii for vacation.知识点就是句型:你打算去哪里度假?我准备到夏威夷度假。
为了掌握句型,我们会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谈论去某地度假。
这能收到必要的效果。
但是夏威夷这个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本单元出现,如果只是当作一个地名,就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应该介绍夏威夷美丽的海滩,正好可以用上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单词和句型:be famous for Hawaii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beaches. Many people go to Hawaii for vacation. You can enjoy the sunshine, swim and play beach volleyball.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练习使用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实现了在学中用,用中学。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还包括英美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教学。
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是全面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才是全面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 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