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课后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课后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课后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课后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课后题及答案

一、你也许从历史课知道,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想一想,如果你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你将怎样批驳?再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怎样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来直接批驳,又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把握驳论的能力。

第一问。批驳一个错误观点,学生从小起就在生活中不断地遇到,不断地在增长这方面的能力。学生也许没有写过驳论文,但口头实践是不会少的。因此,不妨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第二问。作者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只能指一部分人,不能指全体中国人,因此不能证明论点。这是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作者又提出正面论点,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间接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第三问。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五个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三、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试写片段作文,作一番介绍。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课文。

本题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 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 有等待。程序B 有等待时间段为180rns 至200ms 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3 设有三道程序,按A 、B 、C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UO操作时间由图给出。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1-1 某海洋客船船长L=155m ,船宽B=,吃水d =,排水体积▽=10900m 3,中横剖面面积A M =115m 2,水线面面积A W =1980m 2,试求: (1)方形系数C B ;(2)纵向菱形系数C P ;(3)水线面系数C WP ;(4)中横剖面系数C M ;(5)垂向菱形系数C VP 。 解:(1)550.01 .7*0.18*15510900 ==???=d B L C B (2)612.0155*11510900 ==??=L A C M P (3)710.0155*0.181980 ==?=L B A C W WP (4)900.01 .7*0.18115 ==?=d B A C M M (5)775.01 .7*198010900 ==??= d A C W VP 1-3 某海洋客货轮排水体积▽=9750 m 3,主尺度比为:长宽比L/B=, 宽度吃水比B/d=,船型系数为:C M =,C P =,C VP =,试求:(1)船长L;(2)船宽B ;(3)吃水d ;(4)水线面系数C WP ;(5)方形系数C B ;(6)水线面面积A W 。 解: C B = C P* C M =*= 762.0780 .0594 .0=== VP B WP C C C d B L C B ??? = 又因为 所以:B= L== d=B/= 762.0=WP C C B = 06.187467 .6*780.09750==??= d C A VP W m 2

1-10 设一艘船的某一水线方程为:()?? ? ???-±=225.012L x B y 其中:船长L=60m ,船宽B=,利用下列各种方法计算水线面积: (1) 梯形法(10等分); (2) 辛氏法(10等分) (3) 定积分,并以定积分计算数值为标准,求出其他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 解:()?? ????-±=225.012L x B y 中的“+”表示左舷半宽值,“-”表示右舷半宽值。因此船首尾部对称,故可只画出左舷首部的1/4水线面进行计算。 则:?? ????-=90012.42x y , 将左舷首部分为10等分,则l =30/10=3.0m 。 梯形法:总和∑y i =,修正值(y 0+y 10)/2=,修正后∑`= 辛氏法:面积函数总和∑=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静力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部分习题解答 3-10 AB ,AC 和DE 三杆连接如图所示。杆DE 上有一插销H 套在杆AC 的导槽内。试求在水平杆DE 的一端有一铅垂力F 作用时,杆AB 所受的力。设DE BC HE DH DB AD ===,,,杆重不计。 解: 假设杆AB ,DE 长为2a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右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C M 02=?a F By 0=By F 取杆DE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H M 0=?-?a F a F Dy F F Dy = ∑=0B M 02=?-?a F a F Dx F F Dx 2= 取杆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y F 0=++By Dy Ay F F F F F Ay -=(与假设方向相反) ∑=0A M 02=?+?a F a F Bx Dx F F Bx -=(与假设方向相反) ∑=0B M 02=?-?-a F a F Dx Ax F F Ax -=(与假设方向相反) 3-12AD AC AB ,,和BC 四杆连接如图所示。在水平杆AB 上作用有铅垂向下的力F 。接触面和各铰链均为光滑的,杆重不计,试求证不论力F 的位置如何,杆AC 总是受到大小等于F 的压力。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C M 0=?-?x F b F D F b x F D = F C F C y F D F Cx F Cy F Bx F By F Dx F Dy F Hy F Bx F By F Dy F Dx F Ax F Ay

取杆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A M 0=?-?x F b F B F b x F B = 杆AB 为二力杆,假设其受压。取杆AB 和AD 构成的组合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E M 02 )2(2)(=?--?+?+b F x b F b F F AC D B 解得F F AC =,命题得证。 注意:销钉A 和C 联接三个物体。 3-14两块相同的长方板由铰链C 彼此相连接,且由铰链A 及B 固定,如图所示,在每一平板内都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如b a >,忽略板重,试求铰链支座A 及B 的约束力。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平衡条件可知该力系对任一点之矩为零,因此有: ∑=0A M 0)(=+-M M F M B A 即B F 必过A 点,同理可得A F 必过B 点。也就是A F 和 B F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的一对力,如图所示。 取板AC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0C M 045cos 45sin 00=-?-?M b F a F A A 解得:b a M F A -=2(方向如图所示) 3-20如图所示结构由横梁BC AB ,和三根支承杆组成,载荷及尺寸如图所示。试求A 处的约束力及杆1,2,3所受的力。 解: 支撑杆1,2,3为二力杆,假设各杆均受压。选梁BC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其中均布载荷可以向梁的中点简化为一个集中力,大小为2qa ,作用在BC 杆中点。列平衡方程: F ABx F ABy F B F Ex F Ey F AC F B F A F B F Cx F Cy F Bx F By F 3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1 一类操作系统服务提供对用户很有用的函数,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程序执行、I/O操作、文件系统操作、通信、错误检测等。 另一类操作系统函数不是帮助用户而是确保系统本身高效运行,包括资源分配、统计、保护和安全等。 这两类服务的区别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一类是针对用户,另一类是针对系统本身。 2.6 优点:采用同样的系统调用界面,可以使用户的程序代码用相同的方式被写入设备和文件,利于用户程序的开发。还利于设备驱动程序代码,可以支持规范定义的API。 缺点:系统调用为所需要的服务提供最小的系统接口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由于设备和文件读写速度不同,若是同一接口的话可能会处理不过来。 2.9 策略决定做什么,机制决定如何做。他们两个的区分对于灵活性来说很重要。策略可能会随时间或位置而有所改变。在最坏的情况下,每次策略改变都可能需要底层机制的改变。系统更需要通用机制,这样策略的改变只需要重定义一些系统参数,而不需要改变机制,提高了系统灵活性。 3.1、短期调度:从准备执行的进程中选择进程,并为之分配CPU; 中期调度:在分时系统中使用,进程能从内存中移出,之后,进程能被重新调入内存,并从中断处继续执行,采用了交换的方案。 长期调度:从缓冲池中选择进程,并装入内存以准备执行。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执行的频率。短期调度必须频繁地为CPU选择新进程,而长期调度程序执行地并不频繁,只有当进程离开系统后,才可能需要调度长期调度程序。 3.4、当控制返回到父进程时,value值不变,A行将输出:PARENT:value=5。 4.1、对于顺序结构的程序来说,单线程要比多线程的功能好,比如(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2)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将它改为小写字母输出。

操作系统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 1 .设计现代OS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 .OS 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7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2 .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 1 )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 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 .OS 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船舶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Exercise Statics of the Ship 响砂山月牙泉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船舶静力学研究哪些容? 2.在船舶静力学计算中,坐标系统是怎样选取的?3.作图说明船体的主尺度是怎样定义的?其尺度比的 主要物理意义如何? 4.作图说明船形系数是怎样定义的?其物理意义如 何?试举一例说明其间的关系。 5.对船体近似计算方法有何要求?试说明船舶静力学 计算中常用的近似计算法有哪几种?其基本原理、适用围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复习思考题 6.提高数值积分精确度的办法有哪些?并作图说明梯 形法、辛浦生法对曲线端点曲率变化较大时如何处理?以求面积为例,写出其数值积分公式。 7.分别写出按梯形法,辛浦拉法计算水线面面积的积 分公式,以及它们的数值积分公式和表格计算方法。(5,8,-1) 法、(3,10,-1)法的适用围。 8.写出计算水线面面积的漂心位置和水线面面积对x 轴y轴的惯性矩的积分公式。并应用求面积的原理写出其数值积分公式和表格计算方法。 复习思考题 9.如何应用乞贝雪夫法?试以九个乞贝雪夫坐标,写出求船舶排水体积的具体步骤。 10.说明积分曲线、重积分曲线与原曲线的关系.并以水线面面积曲线为例说明积分曲线、重积分曲线的应用。Exercise 1-1 已知: L=155m,B=18m,d=7.1m,V=10900m 3 ,Am=115m 2 , Aw=1980m 2 求:Cb=V/LBd=10900/(155*18*7.1)=0.550 Cp=V/Lam=10900/(155*115)=0.62 Cw=Aw/BL=19800/(18*155)=0.710 Cm=Am/Bd=115/(18*7.1)=0.900 Cvp=V/Awd=10900/(1980*7.1)=0.775 某海洋客船L=155m,B=18m,d=7.1m,V=10900m3,Am=115m 2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一、填空题 1~5 BCABA 6~8BCB 、填空题 处理机管理 计算机硬件 分时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 、简答题 1. 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思想 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 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使它 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运行。 基本思想:在计算机的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当某道程序因 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候,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 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处理机及外设尽量处于忙碌状态, 从而大大 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特征: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 多个作业成批送入 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2. 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应用于哪些方面? 批处 理系统得特征: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 互能力。适用于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大作业。 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适合进行各种事务处 理,并为进行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实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实时性;可靠性;交互性。适合对随机发生 的外部事件能做出及时地响应和处理的系统, 如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处理系 统。1、 2、 存储器管理 设备管理 计算机软件 实时系统 批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 文件管理

第二章进程管理 一、填空题 1~6 CBABBB 7 ① A ② C ③ B ④ D 8 ① D ② B 9 ~10 CA 11~15 CBBDB 16~18 DDC 20~21 BB 22 ① B ② D ③ F 25 B 26~30 BDACB 31~32 AD 二、填空题 1、动态性并发性 2、可用资源的数量等待使用资源的进程数 3、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4、执行态就绪态等待态 5、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 &同步关系 7、等待 8、进程控制块 9、P V 11、同步互斥同步互斥 12、P V P V P V 13、封闭性 14、-(m-1)~1 15、② 16、动静 17、4 0 18、s-1<0 19、①③ 三、简答题 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进程和程序的关系? 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程序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的需要,使得系统的工作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而程序作为机器指令集合,这一静态概念已经不能如实反映程序并发执行过程的动态性,因此,引入进程的概念来描述程序的动态执行过程。这对于我们理解、描述和设计操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进程和程序关系类似生活中的炒菜与菜谱。菜谱相同,而各人炒出来的菜的味道却差别很大。原因是菜谱基本上是一种静态描述,它不可能把所有执行的动态过程中,涉及的时空、环境等因素一一用指令描述清楚。 2.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动态性: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动态性是进程的基本特征。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其本身不具有动态的含义,因而是静态的。 并发性: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使其进程实体能和其他进程实体并发执行,而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独立性:进程的独立性表现在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而程序不能做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与运行。 3.何谓进程,进程由哪些部分组成?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操作系统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就是什么? 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与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什么 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就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关键问题就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就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就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

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与资源共享等服务。(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就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什么?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与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并发性。 14、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与处理机调度 (1)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2)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3)进程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4)处理机调度:①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她们分配运行所需的资源,首选就是分配内存②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15、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与内存扩充。 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船舶静力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初稳性 习题解 3-3 某巡洋舰的排水量△=10200t ,船长L=200m ,当尾倾为1.3m 时,水线面面积的纵向惯性矩I L =420*104m 4,重心的纵向坐标x G =-4.23m ,浮心的纵向坐标x B =-4.25m ,水的重量密度3/025.1m t =ω。 3-13 某船长L=100m ,首吃水d F =4.2m ,尾吃水d A =4.8m ,每厘米吃水吨数TPC=80t/cm ,每厘米纵倾力矩MTC=75tm ,漂心纵向坐标x F =4.0m 。今在船上装载120t 的货物。问货物装在何处才能使船的首吃水和尾吃水相等。 解:按题意要求最终的首尾吃水应相等,即'='A F d d 设货物应装在(x,y,z)处,则装货后首尾吃水应满足: A A F F d d d d d d δδδδ++=++,即A A F F d d d d δδ+=+ (1)

??? ??????? ??+-=??? ??-=θδθδtg x L d tg x L d F A F F 22 (2) () L F GM x x P tg ??-=θ (3) L GM MTC L 100??= M T C L GM L ?=??∴100 (4) 将式(2)、(3)、(4)代入式(1)中得: ()()MTC L x x P x L d MTC L x x P x L d F F A F F F ?-??? ??+-=?-??? ??-+10021002 代入数值得: ()()75*100*1000.4*1200.420.1008.475*100*1000.4*1200.420.1002.4-?? ? ??+-=-??? ??-+x x 解得: x=41.5m 答:应将货物放在(41.5,0,z )处。 3-14 已知某长方形船的船长L=100m ,船宽B=12m ,吃水d =6m ,重心垂向坐标z G =3.6m ,该船的中纵剖面两边各有一淡水舱,其尺度为:长l =10m ,宽b=6m ,深a=4m 。在初始状态两舱都装满了淡水。试求:(1)在一个舱内的水耗去一半时船的横倾角; (2)如果消去横倾,那们船上x=8m ,y=-4m 处的60t 货物应移至何处? 解: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5.1为什么对调度程序而言,区分CPU约束程序和I/O约束程序很重要? 答:在运行I/O操作前,I/0限制的程序只运行很少数量的计算机操作。而CPU约束程序一般来说不会使用很多的CPU。另一方面,CPU约束程序会利用整个时间片,且不做任何阻碍I/O操作的工作。因此,通过给I/O约束程序优先权和允许在CPU 约束程序之前运行,可以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资源。 5.3考虑用于预测下一个CPU区间长度的指数平均公式。将下面的值赋给算法中的参数的含义是什么? A.a=0 且t0=100 ms B.a=0.99 且t0=10 ms 答:当a=0且t0=100ms时,公式总是会预测下一次的CPU区间为100毫秒。当a=0.99且t0=10毫秒时,进程将给予更高的重量以便能和过去相比。因此,调度算法几乎是无记忆的,且简单预测未来区间的长度为下一次的CPU执行的时间片。 5.4考虑下面一组进程,进程占用的CPU区间长度以毫秒来计算: 进程区间时间优先级 P110 3 P2 1 1 P3 2 3 P4 1 4 P5 5 2 假设在0时刻进程以P1、P2、P3、P4、P5的顺序到达。 a.画出4 个Gantt 图分别演示用FCFS、SJF、非抢占优先级(数字小代表优先级高)和RR(时间片=1)算法调度时进程的执行过程。 b.每个进程在每种调度算法下的周转时间是多少? c.每个进程在每种调度算法下的等待时间是多少? d.哪一种调度算法的平均等待时间最小? 答a.

FCFS: SJF: 非抢占优先级: RR: b.周转时间: c.等待时间: d.从上表中可以看出SJF的等待时间最小。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 A、康有为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孙中山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C)。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8.前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在(D)的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A.贺龙叶挺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刘伯承 D.毛泽东朱德 9.“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C)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1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2.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 A )。 A.乡村工作B.城市工作C.调查工作D.土地革命 15.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