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相沉积砂体预测方法研究

河流相沉积砂体预测方法研究

河流相沉积砂体预测方法研究
河流相沉积砂体预测方法研究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 fault subsidence basin 由断层所围限的陷落盆地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 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 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时间界面一般是水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术语解释: 1.对称型:P18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2.单形:P26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3.类质同象:P69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 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同质多象:P67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 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象变体。 5.配位数:P66在晶体结构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直接联系的质点数,称为该质点的配位数。在离 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联系的异号离子或分子数,即该离子的配位数。 6.二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有两个被占据, 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7.三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全被占据,称为 三八面体结构。 8.层理:P70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 层状构造。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9.细层:P70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很小,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小于1毫米,成分常常很均一。 10.岩浆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又称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 石石英等。也包括部分岩浆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他生矿物:多半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分化作用或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新矿物,橄榄石---蛇纹石、伊丁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所谓自然产出是指地球中的矿物都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11.岩浆分异作用:P51分异作用是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 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岩浆分异作用是其中的的一种,这种作用是岩浆结晶之前,仍处在均匀液态的情况下发生的分异作用。它可以发生在地壳深处(即深处分异),也可以发生在岩浆侵入和喷发的过程中(即就地分异)。这种分异是通过熔离、扩散、气运的作用来完成的。12.结构成熟度:又称物理成熟度(physical maturity),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 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砂岩中分选性、磨圆度及粘土(杂基)含量都影响其结构成熟度,他一般随再搬运次数和搬运激励的增加而增加。砂岩的结构成熟度通常与成分成熟度协调一致。终极结构状态是指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的一种状态,应该是碎屑为等大球体,而且还应为颗粒支撑类型的化学胶结物填隙。即结构成熟度的高低应反映在碎屑的分选性的磨圆度上,以及粘土(或杂基)的含量上。 13.矿物成熟度: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 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沉积相部分 -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论述冲积扇的形态及鉴定标志。 答: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扇体的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冲积扇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岩性:岩性差别大,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泥。②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③沉积构造及颜色:冲积扇沉积属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程度较差或中等,扇根显示块状层理或不规则层理,细粒泥质为薄的水平层理,粗粒沉积中有时见不明显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底部常见充填冲刷构造,泥质表面有泥裂、雨痕、流痕等。④生物化石: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⑤C-M图:河床及漫流沉积,C-M图上呈向上弯曲的图形,只有P-Q-R缺RS段,说明悬浮沉积特征,泥石流呈近于与C=M线平行的长条状图形,但分选差得多。⑥沉积相组合:横向上向源区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多与冲积平原相接。 2.论述河流沉积的多阶性及其成因。 答: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河床亚相的底部滞流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构成其下部层序,称为底层沉积,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构成其上部层序,称为顶层沉积,二者的垂向叠置,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的“二元结构”,通常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就形成了河流沉积的多阶性。 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所造成,称为构造多阶,其特征是:分布广,具区域性,韵律和旋回性明显,最低部具明显的冲刷侵蚀界面,韵律间自下而上无粒度由粗变细的总趋势;另一种由于河床在河谷中侧向迁移的结果,称为迁移多阶,其特点是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横向较易变化,韵律间自下而上,粒度具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3.论述辫状河流(粗粒)的沉积特征。 答:辫状河流的沉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辫状河流沉积以砾石和砂为主,局部夹粉砂和粘土,形成所谓“砂包泥”的宏观沉积特征。由于距物源区较近,岩石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低,常为混合砂岩或岩屑砂岩。(2)粒度分布:碎屑的粒度范围变化大,分选较差。典型辫状河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概率图上有三个总体存在,其中牵引总体(占50~70%)和悬浮总体(占30%左右)发育,而跳跃总体只占很少的百分比,斜率低,分选差,由于缺乏跳跃颗粒,粒度分布为明显的双峰型,C-M图主要显示PQR段的图形。(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具多样性,但以在层序底部出现块状或不明显平行层理砾岩,巨型槽状交错层理或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为特征,砾石有时具叠瓦状构造,呈叠瓦状的扁平砾石向上游方向倾斜,其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4)沉积层序:目前尚未概括出一个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序列

沉积岩石学论述题总结

沉积岩石学论述题总结 1、试论述沉积岩的基本类型及划分依据?(2001,第一章,P4) 答:⑴根据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的来源,首先把沉积岩分为三类: a 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 b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c 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土。 ⑵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和其搬运沉积作用的不同(机械的和化学的),把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分为:①碎屑岩②化学岩其次,根据主要的结构特征即粒度,把碎屑岩分为:①砾岩②砂岩③粉砂岩④粘土岩根据主要成分特征,把化学岩分为:①碳酸盐岩②硫酸盐岩③卤化物 ④硅岩⑤其它化学岩 ⑶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沉积岩为火山碎屑岩。 ⑷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生物岩,根据其是否可燃分为:①可燃生物岩,如煤 ②非可燃有机岩,如珊瑚礁 2、试论述白云岩形成机理(2001,第十三章,P176) 答:⑴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三种: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和混合白云化作用 ⑵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发生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陆上沉积的是疏松的文石层,由于蒸发作用强烈,粒间水向上运动,海水借助毛细管作用对其进行补充,使粒间水含盐度增高。石膏首先沉淀,从而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提高20:1,高镁粒间水中文石被交代,发生白云化作用。这种作用时间是准同生的。 ⑶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Mg/Ca比率的盐水对表层沉积物白云化完成时,向下回流、渗透,穿过潮上带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对它们进行白云化作。这种作用处于成岩期。 ⑷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它只是发生陆表海陆棚等缺乏蒸发环境的地带,大气水与海水混合后发生的白云化作用。混合水中,当方解石欠饱和溶解,而白云石过饱和溶解时,即发生白云石交代方解石的白云化作用。 △试从岩性特征、形成机理、形成时间及环境等方面说明毛细管浓缩作用和回流渗透作用形成的白云岩两者之间的异同?(2003、2005) 相同点:高镁钙比率的盐水所引起的白云化作用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岩石学复习纲要答案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①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②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③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④宇宙源物质—陨石 3.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石英(quartz)>长石(feldspar)(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云母(mica)(白云母>黑云母) 5.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各种硫酸盐矿物 重矿物(heavy mineral):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 6.最易转移元素:CI,Br,I,S 易转移元素:Ca,Mg,Na,K 可转移元素:Mn,Si(硅酸盐),P ,Cu 略可转移元素:Fe,Al,Ti, 基本不转移元素:Si(石英) 7.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 (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2)饱和硅铝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8.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 9.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0.雷诺数(ReyonoldsNumbers):雷诺数(Re)= 惯性力/ 粘滞力 Re = 1时,流动呈层流 Re = 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 Re > 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涡流) 佛罗德数(FroudeNumbers)数: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 11.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1

沉积岩石学考题及答案

勘资 2000沉积岩石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l.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及沉积后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2.母岩是地壳表层的先存岩石,能够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3.底形在河床或水槽中,流水沿着河床上非粘性沉积物(如砂、粉砂)的床面上流动时,在沉积物表面所铸造的几何形态就称之为底形。 4.平行层理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为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平行层理主要产出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具平行层理的砂岩沿层面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沉积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共生。 5.启动流速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启动流速或开始搬运流速 6.重力流这是一种高密度流体,这种流体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流动。 7.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2-0.25mm),很象鱼子(即鲕),故得名。常见的鲕粒为粗砂级(1-0.5mm),大于2mm和小于0.25mm的鲕粒较少见。粒径超过2mm者称豆粒 8.波痕指数波痕长度与波痕的高度之比。 9.杂基是指与碎屑颗粒同时以机械方式沉积在颗粒间的细小碎屑物质,粒度 <0.03mm,成份主要是粘土矿物及少量石英、长石。 10.粘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粒度小于0.005mm的碎屑,二是指蒙脱石、伊利石、 高岭石等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 30分) l . 简述水流流速、颗粒大小与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与沉积的关系。 答案要点:①碎屑颗粒的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不同;②不同粒径颗粒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及其差值;③不同粒径颗粒搬运与沉积特点、搬运难易程度不同。 2.简述陆源颗粒大小与颗粒成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①砾级颗粒主要为岩屑;②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③粉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④泥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云母。 3.简述长石砂岩特征及成因。 答案要点: ①长石砂岩特征(颗粒成分、填隙物成分、胶结类型、沉积构造、重矿物等); ②长石砂岩成因(母岩条件、风化条件、大地构造、改造历史、沉积环境)。 4 .简述白云岩形成的回流渗透作用。 一种机制是在潮上地带(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对表层沉积物的白云化基本完成后,多余的高镁盐水在地表就无“用武之地”了,它必然会向下回流。一个原因是高镁盐水的相对密度较大,当在地表无出路时,在本身重力以及风暴的潮水涌到潮上带而施加的压力下,便会向下回流渗透。当高镁盐水穿过下面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就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另一种机制是在蒸发泻湖里重的超盐度卤水由于石膏先沉积而引起镁离子富集,并沿着湖底向下渗透并向海方向流去,一直到达可能是由文石和高镁方解石组成的渗透带。这种卤水可以透过这些沉积物,并给白云化作用提供镁离子来源,同时还带走置换出来的钙离子。 概念题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学第一章概论分析

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沉积岩及沉积相授课班级:资源专1201-1202 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2

教案 第一章沉积岩的概述 导入新课: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地壳表面约有75%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而在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占77.3%,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沉积岩,掌握其特征,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 第一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定义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特征: 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 4、一类岩石----结果 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在化学成分上,沉积岩中Fe2O3多于FeO,K2O多于Na2O,岩浆岩则与此相反。因为地表环境富含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沉积岩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比岩浆岩中的高。 矿物成分的特征: 1.高温矿物罕见: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及基性斜长石不出现/甚少。 2.低温矿物富集: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在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在地表的常温、常压并富含O2、CO2、H2O的条件下生成,又称为自生矿物。 三、沉积岩的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色素(染色物质)。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1、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如长石砂岩呈红色是继承了母岩中红色长石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由自生矿物造成的,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所具有。 2、次生色是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次生变化而产生的,如在露头上海绿石砂岩常被风化成黄褐色、褐红色等。研究沉积岩要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常沿裂隙、孔洞和破碎带分布,呈斑点状。原生色分布均匀、稳定,且与岩层的界线一致。原生色常能指示沉积环境。一般来说,粒度越细、越潮湿,观察面越阴暗,颜色越深;反之则浅。因此,描述颜色必须观察岩石的新鲜面,并说明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观测的。 四、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 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 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时间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时平行或基本平行。环境分布: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泛滥平原。

沉积相及划分

相类型亚相微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地震相冲 积扇旱扇、湿扇 扇根块状混杂砾岩~叠瓦状砾岩 电位、GR呈箱状、钟状扇中砂岩~含砾砂岩 扇缘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煤电位、GR在箱状、钟状背景 河流相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砾石为主,砂、粉砂 “泥包砂”正韵律,地震属性显 示曲流河 边滩砂岩(低成熟),正韵律 堤岸亚相 天然堤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砂岩、粉砂岩 河漫亚相 (泛滥盆地) 河漫滩粉砂岩、粘土 河漫湖泊粘土为主,粉砂 河漫沼泽粘土、泥炭 牛轭湖 辫状河 河床滞留砂砾岩 “砂包泥”正韵律,泛滥平原不 发育 心滩、河道砂岩 泛滥平原粉砂岩、泥岩互层 湖泊相断陷型、坳陷型、前 陆型 湖成三角洲 滨湖砾、砂、泥、泥炭电位、GR齿状 浅湖粘土、粉砂 电位、GR平直半深湖粘土(富有机质) 深湖泥岩、页岩、泥灰岩、油页岩

湖湾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层云岩电位、GR平直少量齿 三角洲相河控(辫状河)三角 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辫状)砂岩 退积型三角洲为正韵律,电 位、GR呈钟状;进积型三角 洲为反韵律,电位、GR呈漏 斗、反钟形,地震相为叠瓦状 前积构造 陆上天然堤细、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粉砂岩 沼泽粘土、泥炭、褐煤夹粉砂 淡水湖泊暗色有机粘土夹砂岩透镜体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砂、粉砂 水下天然堤极细粒砂和粉砂 支流间湾粘土,含少量粉砂、细砂 分支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粉砂 远砂坝粉砂,少量粘土、细砂 前缘席状砂分选好的细砂、粉砂(仅见于退积型三角洲) 前三角洲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电位、GR平直 扇三角洲(分旱扇、 湿扇,属灾变性沉 积) 扇三角洲平原 泥石流厚层~块状砾岩,砾石磨园低、分选差、基质高60% 电位、GR韵律与上同,地震 相杂乱 河道充填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成熟度低,正韵律 漫滩薄层状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 扇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类似泥石流,由分选差的砾石、不等粒砂、泥岩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含砾中、粗粒砂岩 支流间湾灰色细砂、粉砂夹灰绿泥岩 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中砂 远砂坝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前扇三角洲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电位、GR平直

沉积岩石学考题及答案

勘资2000沉积岩石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l、沉积岩就就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及沉积后成岩作用所形成得一类岩石。?2、母岩就就是地壳表层得先存岩石,能够为沉积岩得形成提供物质来源。?3、底形在河床或水槽中,流水沿着河床上非粘性沉积物(如砂、粉砂)得床面上流动时,在沉积物表面所铸造得几何形态就称之为底形。 4、平行层理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为相似,它们得区别在于平行层理主要产出于砂岩中,就就是在较强得水动力条件下形成得,具平行层理得砂岩沿层面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得沉积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共生。? 5、启动流速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得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得流速叫做启动流速或开始搬运流速? 6、重力流这就就是一种高密度流体,这种流体就就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流动。? 7、鲕粒就就是具有核心与同心层结构得球状颗粒(2-0、25mm),很象鱼子(即鲕),故得名。常见得鲕粒为粗砂级(1-0、5mm),大于2mm与小于0、25mm得鲕粒较少见。粒径超过2mm者称豆粒 8、波痕指数波痕长度与波痕得高度之比。 9、杂基就就是指与碎屑颗粒同时以机械方式沉积在颗粒间得细小碎屑物质,粒度 <0、03mm,成份主要就就是粘土矿物及少量石英、长石。 10、粘土有两层含义,一就就是指粒度小于0、005mm得碎屑,二就就是指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 30分)?l 、简述水流流速、颗粒大小与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与沉积得关系。?答案要点:①碎屑颗粒得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不同;②不同粒径颗粒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及其差值;③不同粒径颗粒搬运与沉积特点、搬运难易程度不同。?2、简述陆源颗粒大小与颗粒成分得关系。 答案要点: ①砾级颗粒主要为岩屑;②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③粉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④泥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云母。?3、简述长石砂岩特征及成因。?答案要点: ①长石砂岩特征(颗粒成分、填隙物成分、胶结类型、沉积构造、重矿物等); ②长石砂岩成因(母岩条件、风化条件、大地构造、改造历史、沉积环境)。?4、简述白云岩形成得回流渗透作用。 一种机制就就是在潮上地带(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得高镁粒间盐水,当对表层沉积物得白云化基本完成后,多余得高镁盐水在地表就无“用武之地”了,它必然会向下回流。一个原因就就是高镁盐水得相对密度较大,当在地表无出路时,在本身重力以及风暴得潮水涌到潮上带而施加得压力下,便会向下回流渗透。当高镁盐水穿过下面得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就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得石灰岩。?另一种机制就就是在蒸发泻湖里重得超盐度卤水由于石膏先沉积而引起镁离子富集,并沿着湖底向下渗透并向海方向流去,一直到达可能就就是由文石与高镁方解石组成得渗透带。这种卤水可以透过这些沉积物,并给白云化作用提供镁离子来源,同时还带走置换出来得钙离子。 概念题?1、沉积岩:就就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得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得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得岩石。?2、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得岩浆岩、变质岩、以及较老得沉积岩。?3、物源区:母岩得物质来源区。 4、沉积圈:也就就就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相互重叠得范围。? 5、表生带:也就就是沉积圈,就就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重叠得范围。该带具有富含H2O,O2,CO2以及低

沉积相(特征)简述

简述题 1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2试比较边滩与心滩的沉积特征。10分 答: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石、岩屑砂岩等。②粒度特征:变化大,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一般由下至上,由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几十米~几十公里。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 心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比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大,比边滩更粗,具正韵律。③层理构造:以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面。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一般缺少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⑤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 3试比较粗、细边滩的沉积特征。 答:粗、细边滩的沉积特点见下表: 4试比较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

答: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见下表: 5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河流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第一,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从以上曲流河与网状河的沉积特征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点是:①网状河的沉积物粒度更细,泥质沉积物所占比例更高,很少出现粗砂以上的颗粒。②泥炭沉积较曲流河更为普遍发育。 ③网状河的“二元结构”中底层沉积更少,而顶层沉积更为发育。 7试比较曲流河中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沉积的一般特征。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完整word版)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

第一篇绪论 一、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1. 概念 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的基本特点: 1) 岩石多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 2) 岩石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 3) 岩石一般指天然产出的固体物质,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工业岩石。 2、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①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面以下或喷出地表 后冷却、凝结的产物。占地壳体积的66%。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凝固成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 ② 沉积岩: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表面积的70%、地壳体积的8%。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 混积岩:☆化学及生物风化→ 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 化学沉积(岩); ☆剥蚀及机械破碎→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 碎屑岩; ③ 变质岩: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 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 互相过渡: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 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 互相转换: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 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3楼 第二篇火成岩(Igneous rocks) 二、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 1、岩浆的定义: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有以下两层含义: 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 2)岩浆的基本特点: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2、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包括→成分、粘度、挥发分、温度、压力) 2.1 岩浆的成分 △SiO2、Al2O3、Cr2O3含量高,岩浆粘度增加; △Ca、Mg、Fe、K、Na、OH-含量高,粘度低。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第一章沉积物的来源 1. 沉积岩石学研究的主要任务?P3 (2000) 第二章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 以花岗岩为例说明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及其与沉积岩的关系?P16 (2010,2009,2008,2005,2003) 2. 沉积物的来源有哪些?P8 (2010,2008,2007,2006,2001) 3. 鲍马提出浊流形成和运动的阶段是什么?P33 (2011,2000) 第四章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 1. 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区别?P67 (2009,2005) 第六章 1. 底砾岩与层间砾岩?(2010) 2. 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P92 (2011,2009,2008,2006,2005,2004L,2000) 3. 碎屑的碎屑结构包括哪些内容?P97 (2007) 4. 碎屑岩的主要胶结类型及成因?P104 (2011,2009,2007,2006) 5. 砾岩(角砾岩)的研究方法和地质意义?P111 (2001) 6. 砂岩的分类?P112 (2001) 7. 试述长石砂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意义?P115 (2010,2008,2007,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8. 石英砂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P115 (2011,2009) 长石石英砂岩的地质意义?P115 (2001) 9. 粒屑结构和碎屑结构在构成上的异同?(2010,2006) 第九章 1. 碳酸盐岩中粒屑结构中颗粒类型主要有哪些?P161 (2001,2000) 2. 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P165 (2011,2008,2006,2005,2000) 3. 威尔逊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中区分出哪几个标准相?(2000) 第十章 1. 硅质岩的一般特征?P190 (2010,2009(及成因类型L),2004) 第十二章 1. 沉积相/环境的识别标志?P220 (2011,2008,2007,2006,2005,2003,2001,2000)试述识别古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P220 (2010) 2. 沉积环境的划分?P221 (2008,2005) 3. 河流相的鉴别标志?P221 (2004) 4. 河流环境沉积的一般特征?(2010,2008,2007,2001,2000(及亚相、微相的划分)) 5. 冲积扇的沉积特点?P225 (2002,2001) 6. 三角洲类型有哪些及三角洲亚相划分?P229 (2011,2005,2002,2001(微相),2000) 7. 浊积岩的一般特征?P237 (2004,2002,2001L) 8. 试述陆源碎屑浊积岩的识别标志?P237 (2009,2006) 9. 陆表海与陆缘海?P240 (2002) 10. 海相碳酸盐沉积环境特点?P240 (2001) 岩浆岩石学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1.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特征?P11 (2009)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 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 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 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 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石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 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石、磁铁矿物及玻璃质 8. 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9.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 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

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 里特曼指数:S = ( K2O+Na2O ) 2/ (SiO2 -43) (wt% )3 <3.3 者 称为钙碱性岩,S =3.3-9者为碱性岩,S >9者为过碱性岩。 11. 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 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 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 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 14. 包橄结构:橄榄辉石岩中,常见到大的辉石晶体内,包含有许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石颗粒 15. 文象结构: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 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 16. 环带结构:常见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石最常见(图 3-4) 。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 示不同的消光位。可出现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正环带,也可出现反向变化的反环带及交替变化的韵律环带。 17. 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 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_图文(精)

第七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二节洪积相 第三节河流相 第四节湖泊相 第五节三角洲相 第六节海岸沉积相 第七节碳酸盐岩相 沉积相研究意义及工作思路 沉积学是地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矿产领域,尤其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几个事实: a.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油气,99.9%储存在沉积岩中,当然,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受控于沉积相。 b. 盆地或区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可掌握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预测有利探区。 c. 我国经50年勘探,在老区易找大中型构造油藏的基本已找到,

现在多为难找的、复杂的隐蔽油气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在哪里?—→都直接取决于岩性的分布、规模、特征等→受控于沉积相。 d. 用现有资料,作出相对最好的预测: 如第一口探井钻遇5.6m油砂(图 非地质人员眼中:仅仅是5.6m油砂 沉积学工作者眼中:① 5.6m油砂;②是河流相-曲流河砂体;③油层呈条带状;④油层宽度约800-1500m;⑤砂体可能呈北东向延伸;⑥下口探井应在该井北东向1.5km 处。 沉积相工作方法 ?野外剖面观察 ?钻井岩心观察 ?室内单井沉积相剖面分析 ?室内井间沉积相对比 ?室内地震相分析 ?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有利储集区带预测 “将今论古”的原则和比较地质学研究方法 一、相标志 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岩石的成分、结构

2、岩石的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条件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水平岩层:岩层倾角小于5度左右的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位于较老岩层之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水平岩层上、下层面出露界限之间的水平距离(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岩层厚度等于顶底面标高之差;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岩层厚度相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坡度越缓,岩层出露越少,与坡度成正比;岩层厚度相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坡度越缓,岩层出露越大,与坡度成反比;坡度、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倾角,倾角与宽度成反比。 倾斜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水平岩层的产状可以发生改变,形

成和水平岩层面有一定交角并朝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 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成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有老到新排列;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直线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V字形法则:1.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2.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3。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第二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整合接触特征:1岩层层面相互平行排列;2上下岩层的时代是连续的;3在海相沉积中,上下岩层的岩性往往是递变的。 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