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教育

Vol.28No.5

M ay 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下)

2012年5月所谓的感恩,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心怀感念,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立存在的,是生活在社会关系当中的,个人接受他人、社会的馈赠、援助、支持等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应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民的美德,是社会中每个人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也是人知常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不少人出现了不懂得感恩、

忘恩、感情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一位早年曾在黄继光所在部队服役的一名战士他叫高建民,20多年来自己艰苦朴素,尽个人所能先后资助过130多名学生上学,可是这些学生毕业后主动与他联系并表示感谢的还不到10%,另据对上海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调查:该班学生在家任性爱发脾气的占50%,对家长没有礼貌不会用文明语言的占36%,这些孩子只知道叫别人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所有此类现象都反映了当今社会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因此,深入开展对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有效的教育及实施途径,在当今社会更显得异常重要与紧迫.1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之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诸多方面.虽然说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有些共性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就其感恩意识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做事

情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平时比较任性、自私、不懂得体谅父母的幸苦,花钱大手大脚,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父母的溺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恩、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冷漠一代”.1.1家庭教育的不足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他们只注重对子女的智力开发,希望子女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却忽略了对子女进行做人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80后90后出生的,独生子占多数,其中相当一部分从小就娇生惯养,过着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不仅为他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还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的幸福,父母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根本不求回报,“啃老族”就是一个例子,一些好高骛远,沾轻怕重而不愿就业的年轻人,吃住靠父母,结婚靠父母,房贷靠父母,养孩子还要靠父母,有的孩子都工作几年了没有积蓄,最后还是靠父母,感恩之心严重缺失,使本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感情,却成为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

“单边行动”,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由长辈代替包办了,使孩子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

鲁胜凤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当代大学生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感情冷漠等现象,其根源及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缺失的原因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为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208-03

2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