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微课试讲教案模板(共8篇)

小学微课试讲教案模板(共8篇)

小学微课试讲教案模板(共8篇)

第1篇:试讲说课教案二年级下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音阶歌》,音乐是美丽而动听的,其最基本的组成就是音符,如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在短短的40分钟里轻松愉快的学好这节新授课,并能掌握音阶的规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极具童谣体裁的通俗儿歌,C大调曲式,二四拍,歌曲短小、欢快、活波,富有童趣,歌中音阶的反复上下行的出现使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出现的问答演唱形式具有表演性,对学生的想象、创造和创作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①认识目标:学会歌曲《音阶歌》,认识音阶,培养感知。

②能力目标: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创作和表演能力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教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学习,个人提倡快乐学习法难点:3(咪)和4(发)、7(西)和1(多)的半音教学

四、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上采用学生讲解老师补充、多媒体展示、资料视频等手段全方位的展示,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做到:以“音”为本,把“乐”贯穿始终。

五、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揭示课题出示欣赏歌曲《多来咪》,这是一首轻快的曲子,属于二年级新教材的欣赏内容,我放这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节拍练习,提前感知课堂内容的节奏。并及时对学生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课堂激情,师生互动,同时也是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

音乐结束,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说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根据课件,启发学生注意大屏幕上的歌词)我在此处给7个音的唱名加上了颜色,使学生在视觉上能引起注意,并通过试唱或键盘弹奏让学生感受音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出示课题《音阶歌》。2、直观教学讲解难点

把7个音以阶梯的图示出示,让学生观察阶梯,发现并提出问题。 3(咪)和4(发)、7(西)和1(多)这两组音之间的阶梯比其他的阶梯要矮一半。通过课件直观的演示,进行全音、半音认识。学生在理解全音和半音的实值时能一目了然,产生共鸣。

同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7个音符的音名和唱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件的作用在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最有效的,给学生很直观的效果,使复杂的教学问题

简单化。3、读、唱、练、动培养能力

①朗读:把儿歌以童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运用说唱教学法,即让学生初步熟悉了歌词,同时也是一次让学生展示朗读能力的机会,当然,教师别忘了鼓励和表扬。

②演唱: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了较完整的掌握,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多种演唱方式,(如齐唱、个人唱、表演唱、轮唱、小组比赛唱)主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巩固前面的教学。为便于更好的指导学生,我采用钢琴伴奏进行教学。

③练习手势:老师讲—学生练教师先是自己示范(手势和演唱),后学生跟着练、学生自己练、分小组练、个别练……形式多样,反复训练。

课件部分在原谱的基础上加上了颜色,以突出音阶,在轮唱中让学生引起注意,同时加深对这7个基本音的印象。

通过对歌词改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④互动游戏:“找朋友”

方法:请8名学生戴上带有音符

1、

2、

3、

4、

5、

6、

7、i的头饰从左到右按音阶从低到高一字排开,老师拿出8张唱名do、re、mi、fa、sol、la、si、do,让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的“朋友”。然后问其他同学,哪个朋友最高?哪个朋友最低?

六、教学自我评价在本堂课的教学当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体验音乐及感悟音乐的过程,充分利用音乐实践培养他们的能力,学生给予他们自已以评价,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教学启示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本节课的措施须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2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

美丽的花园

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

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

我的书本

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

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

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

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

读得好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

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

了!

八、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3篇:小学美术微课教案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小学美术微课教案

小学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微课名称:剪团花应用目的

圆形最终剪成团花,是团花教学的重点。因此,这个过程用微课的形式使学生能看得更清晰。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团花的特点:外圆、对称、内连。

2、在讨论与尝试剪团花的过程中,掌握团花折与剪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团花美化生活、表达喜庆的艺术魅力,热爱民间艺术。应用模式应用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教学组织形式

□独立学习□协作学习√集体学习

应用过程描述

团花的剪制分为剪圆和剪花纹的两个过程。本视频旨在解决剪花纹的过程。过程大致是2-4分钟。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小学教案模板通用8篇

小学教案模板通用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模板精选6篇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模板精选6篇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鞠躬) 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题目)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以围绕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表达了。 其中,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对课文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还不足,仍需在教师的带领下对重点词句、写作手法加以点播。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___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个生字,重点指导等字的书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运用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段,学习手法,并进行小练笔。

其中,教学重点是:通过精读分析课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学会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朗读感悟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会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在谈话中引出今天的课题。 (板书课题) 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应在点点滴滴。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这样设置悬念,既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又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以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1、边读课文,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不正确的读音我会及时进行矫正,特别注意的读音,并针对字进行范写。

小学英语微课教案(优秀8篇)

小学英语微课教案(优秀8篇) 高一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篇一 1、 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 To help the Ss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by skimming for main ideas and car eful-reading for details with the teacher’s guidance.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some key words such as witness, abandon, yell, drag, flee and so on. 2、 Learning ability goals 学能目标 To enable the Ss to talk about animals under the sea. To help the Ss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s.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Help the Ss know more about animals under the sea as well as the animals’ loyalty and help to human bein g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1、 Help the Ss get the main idea and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by fast-reading and careful-reading. 2、 Help the Ss tell apart fro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in the story.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 Talk about animals under the sea. 1、 Have you ever seen some marine animals? 2、 What have you seen, and where have you seen them? I have seen a/some/many…… in/on/from…… amazing marine animals: seal, turtle, dolphin, sea-horse, sea-star, shark, angelfish, jellyfish, lobster, coral Step2. Fast-reading: 1、 Find ou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story : writer, career, writing

一年级微课教案模板(共11篇)

一年级微课教案模板(共11篇) 《一分钟》第一课时模拟上课稿 东风路小学 樊青霞 课题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不同的识字方法,依托文本随文认读“钟、表、零、闹”等9个生字。 2、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等方法,正确书写“闹、钟” 这两个字。 3、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等形式正确朗读课文。目标制定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

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基于教材特点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本课时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读生字,从而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懂得珍惜时间。 3、基于学生实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能够借助拼音读简短的文章,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因而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尽量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应更多地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随文识字能够借助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分散了集中识字的难度,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 评价任务: 1、运用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加一加、换偏旁、猜谜以及区分形近字等多种不同的识字方法,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认读本课“钟、表、零、闹”等9个生字。完成目标1。 2、运用多种方法如: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笔画所占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正确书写“闹、钟” 这两个生字。完成目标2的教学。 3、充分利用随文识字教学,把识字与读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齐读等读书形式达到正确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珍惜时间。完成目标3。

小学微课试讲教案模板(共8篇)

小学微课试讲教案模板(共8篇) 第1篇:试讲说课教案二年级下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音阶歌》,音乐是美丽而动听的,其最基本的组成就是音符,如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在短短的40分钟里轻松愉快的学好这节新授课,并能掌握音阶的规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极具童谣体裁的通俗儿歌,C大调曲式,二四拍,歌曲短小、欢快、活波,富有童趣,歌中音阶的反复上下行的出现使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出现的问答演唱形式具有表演性,对学生的想象、创造和创作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①认识目标:学会歌曲《音阶歌》,认识音阶,培养感知。 ②能力目标: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创作和表演能力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教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学习,个人提倡快乐学习法难点:3(咪)和4(发)、7(西)和1(多)的半音教学 四、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上采用学生讲解老师补充、多媒体展示、资料视频等手段全方位的展示,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做到:以“音”为本,把“乐”贯穿始终。 五、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揭示课题出示欣赏歌曲《多来咪》,这是一首轻快的曲子,属于二年级新教材的欣赏内容,我放这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节拍练习,提前感知课堂内容的节奏。并及时对学生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课堂激情,师生互动,同时也是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 音乐结束,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说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根据课件,启发学生注意大屏幕上的歌词)我在此处给7个音的唱名加上了颜色,使学生在视觉上能引起注意,并通过试唱或键盘弹奏让学生感受音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出示课题《音阶歌》。2、直观教学讲解难点 把7个音以阶梯的图示出示,让学生观察阶梯,发现并提出问题。 3(咪)和4(发)、7(西)和1(多)这两组音之间的阶梯比其他的阶梯要矮一半。通过课件直观的演示,进行全音、半音认识。学生在理解全音和半音的实值时能一目了然,产生共鸣。 同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7个音符的音名和唱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件的作用在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最有效的,给学生很直观的效果,使复杂的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一:优秀微教案 扩句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 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 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 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标准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无视展开教学,标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 美丽的花园 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 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 我的书本 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 快乐地写 甜甜地笑 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 消极地答复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 读得好 玩得快乐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小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8篇)

小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8篇〕 第1篇:三峡微课教案设计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详细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这篇课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峡一年四季风味不同的景致。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近及远,以动破静,寥寥几笔便挥洒出了一副动态的春冬山水画。文段中有多处留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脱离文本,在脑海中复原出这样一副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图景。 二、说目的。根据本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的。 1、学生能抓住文段中虚笔描写的点,初步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能结适宜当的想像,复原出内容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三、说重难点。 1、重点。学习捕获文中留白,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难点。脱离文本,想象三峡冬春美景丰富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打破难点。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完美统一的效果。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良种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表达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老师引导,想象感悟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化。让学生在脑海中复原出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五、说过程 1、前情回忆,导入新课。抓住上节课所提到的“清荣峻茂”这个点,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小组合作,捕获空白。本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能表达“清荣峻茂”的句子。然后抓住“茂”在文本中没能被表达这个点,启发学生去捕获诗词文章中的留白之处。

语文微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

语文微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 语文微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微课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微课教案篇1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范例 那我们就可以在语音上做文章了: 1.通过微课课件工具实现波浪、孩子的笑声等,增加趣味性。 2、象声词。拟声词出现在这篇文章中。比如:woo woo woo,那我们可以把它延伸出来,风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下雨是什么声音?让他们先发挥想象力,然后通过课件工具将这些声音展示给孩子们。 3、海洋动物。海浪给我带来了虾和贝壳,那么海里还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也可以通过微课工具进行扩展,通过动画展示给孩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如何写微课表 1.初步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矛和盾的时候,学会用一只手攻击对方,用另一只手拿着盾保护自己。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3、让孩子知道如何玩安全的游戏,进一步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对自制玩具长矛和盾牌。 2、音乐磁带《中国功夫》;《雪花雨滴》,录音机。

小学中文小班示范稿? 小学语文微课示范稿如下: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验本文的写法,把握场景特点,多角度描述。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骄傲,努力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景描写和精美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把握场景特点,多角度描述场景。 [课表]一课时 [教学过程] I.热情介绍 同学们看到涨潮的壮观景象了吗?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天下奇观”的“钱江潮”(课件展示了“钱江潮”和观潮的盛况)。 同学们,从海宁看,黔江潮是最壮观的。每年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水立于墙顶,波涛汹涌,气势如万马奔腾;双龙相扑“遇潮”、白莲横江“一线潮”、蛟龙解锁“归潮”、月影银桃“午夜潮”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感受一下黔江的潮水吧!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范文模板设计例文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范文模板设计例文 在教学背景分析中,要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对学情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储备之间的适切性问题,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先前知识与本课时学习内容的关系。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2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设计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2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设计例文1 教学思路: 本课的识字教学以文中分散识字为主,在依次讲解课文中相机识字,然后再集中巩固。课文理解以边讲边画图为主,再对照所画的图学习相关 段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花丛中,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你们知道这个小英雄是谁吗?(蜜蜂)教师范写“蜂”注意与“峰”区别。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蜜蜂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教师相机板书。 教师指题问“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引导学生评价。 3、同桌互读本课生字,纠正字音。 4、游戏检查认字情况。(一起来做摘苹果游戏,把生字组词,然后放进句子里让大家找一找) A、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C、往常派去请他的那个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D、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问列宁。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蜜蜂为列宁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教师相机介绍关于列宁的一些资料。(列宁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组织和建立了_的共产党,领导了举世闻名的_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那我们再去看看蜜蜂是怎样帮助列宁引路的? 换此练习,常常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经常) 齐读1、2自然段。反馈练习: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都看见了什么? 我们根据课文来画一画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好吗? 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案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案设计模板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案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开火车。 2、读词 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 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

微课教案模板百度文档(多篇)

微课教案模板百度文档(多篇) 一课时。 教材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祖父•后园•我。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谢生活中有你”。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用天真而纯朴的文字,描写了作者萧红小时候在故乡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生活的经历。课文节选的这一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非常生动。该文以第一人称“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回忆了“我”与祖父在后园的种种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人情美及自由和天性的向往。 童年的快乐是童叟不分的,“我”给祖父戴花帽,那笑声中的日子多甜美。文章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快乐、自由、温馨的童年生活的赞美,用一颗童心去感觉自然美、人情美,必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从写作特点上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细读全文,就不难体会全文的“神”,这篇文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关于“祖父、后园和我”的哪些内容。2.结合作者幼年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描写的祖父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的场面,体会他们之间的亲密感情。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留意课文题目的特点,学习文章细腻的笔法,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二)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本课写人叙事富有表现力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2.品味感悟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感受祖孙深情,体会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这篇文章较长,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结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哪些可以规划为一个大层,总共讲了几件事情,哪个是重点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叙事方法。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重点让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和课文片断,领会其对表达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语气朗读来体会蕴含其中的感情色彩。同时让学生积累优美的状物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课后布置小练笔,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思路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3、细读课文。 4、拓展延伸。 5、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过著名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精美的语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背诵给大家(指名背诵)。师:《火烧云》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现在,我们再来学习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 篇1:微型课教案】 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以及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2.学会6个生字,并掌握相应的词语。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以及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之前研究过《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

界,不仅仅是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虫子的家,感受这份快乐。那么,虫子的家在哪里呢?(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准确流畅,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发音。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正确性,反馈预情况。 3.默读全文,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可简单谈论,可以使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 到了什么,画一画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领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 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为什么作者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领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 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领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下第四自然段,听听山泉的回答。 四、研读重点,片段仿写。 1.课文使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让读者感觉像在与人对话, 更加亲切自然。 2.第五自然段中,“你好!”是典型的第二人称,可以通过 选择不同的称呼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你好!高大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篇) 20X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20X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范文-小学数学,上海华图本文分享20X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 有趣的拼搭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上海华图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

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上海华图 这时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引导学生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得好,从而体会到曲面的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多篇)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多篇) 第1篇:小学数学微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 1、通过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不用测量如何求第三个内角 2、从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让学生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用量角器量一量、计算得出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4、用撕拼的方法得出各种三角形的内角。 5、用拼折的方法得出各三角形的内角和 6、预习自测 7、小结预习成果 符宁舟20XX年-10-2 第2篇: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篇1:四年级下册数学微格课教案】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出示本节课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展示出本节课3个复习目标,并提出要求。 (二)复习(5分钟)1、复习除法的性质:2、复习乘法交换律:3、复习乘法结合律:

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5、课堂练习= 3900 = 900 (三)、及时训练、学生口答。(1分钟) 根据运算律,在 里填适当的数。42= 67 (四)、老师小结简便运算的方法。(1分钟)1、解题四步骤:(一看)看数据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 (二想)想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三算)巧算、妙算; (四查)检计算是否正确。 2、养成自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习惯。 (五)开放与探究(2分钟) (六)想一想(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七)、拓展延伸。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 (八)、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植物园里有松树和柏树,每行松树有43棵,柏树每行37棵,两种树都是125行。柏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2、师傅和徒弟合作生产一批零件,师傅每天生产75个,比徒弟每天多生产25个,两人合作8天刚好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篇2:微格数学教学教案】 学生微格教学教案 说明:

小学劳动教育微课教案(精选10篇)

小学劳动教育微课教案(精选10篇) 小学劳动教育微课教案1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二、能力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录相带、电化教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针、线、纽扣、卡纸、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观察能力强?(自由答) 师:那就让我们帮他把扣子钉上。(学生操作)(出示课题) 2、激发学生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扣子?(自由答)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都收集到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师:好,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些扣子,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能说出衣服上为什么钉扣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实物) 师:纽扣有这么多的作用,谁来说一说钉扣子需要什么工具?(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针,哪位同学到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收集到的针。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学们准备好的线,请大家把它举起来。 (学生展示)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 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 2、分析^p 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应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老师板书) 5、比拟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老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