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3T14:45:03.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2期作者:付华[导读] 随着阅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比重的加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重庆市潼南区柏梓初级中学校 402660

摘要: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随着阅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比重的加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理解、组织、表达等各种能力都能在这一环节得到锻炼提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只靠老师的知识和口才,并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充分利用课堂,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显得特别重要。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考试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改卷时我们发现,一份卷子分数要高,阅读部分得分肯定要高,而阅读部分得分高的学生,在语基和作文方面分数也相应比较高;可是作文得分高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好阅读部分。阅读理解部分要让学生在这里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平时必须让学生喜欢动脑、善于动脑的同时,广泛涉猎,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速读、记忆、判断、理解、联想、想象、组织、表达、审美甚至包括最基本的字音、字形、字义、书写这样的基本技能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都应重视强调,让学生在这几方面意识到自己的进步。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一起成长。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来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看、多读、多练,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地感悟、积累、运用语文知识。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劳多得

对老师来说,满腹经纶、口才超群还不如方法得当、时常创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你会发现,老师在课堂上表演得再怎样让学生五体投地,那都是很短暂的,学生早晚会习以为常。怎么让课堂有不死生命?就在于方法,在于及时创新。老师表演不如让学生来表演;老师分析,不如让学生来分析。

在课堂上,老师能做,学生或许也能做。在课堂上我们不要什么事都想包干,反而喧宾夺主,抢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只是当好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好学生在一节课里充分得到训练提高。我们可以试试,题目学生来做,评改让学生来做,意见让学生来提,经验让学生来总结。老师定什么学习目标,只要撒下什么种子,其它事让学生来做,然后等着收成。学生能在课堂的一举一动中得到提高。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多劳即可多得。

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我国当代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认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青少年的情感尤其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正常的;古语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就充分说明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留下余地。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出许多问题,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老师在课堂上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疑?哪个学生还敢说?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被培养成为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木偶人?所幸的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强调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要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这样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丽孙国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问题分析[J].电子制作,2014,23,142。

[2]徐玉娟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问题成因及化解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36-37。

[3]田忠彦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探讨[J].才智,2016,02,9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