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考试说明及样题

地理考试说明及样题

地理考试说明及样题
地理考试说明及样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

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及样卷(语文)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高考语文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言文字运用

初中二年级地理结业考试说明

初中二年级结业考试说明 地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 初中地理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参考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相关 学科知识的学习潜能的测试,考试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依据 (一)遵循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2016届毕业生实际所用教材。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书面笔答;地理学科满分为100分,与生物学科同堂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内容的占分比例:七年级约占40%;八年级约占60% 。其中: 地球与地图约 10% 世界地理约 35% 中国地理约 50% 乡土地理约5% 3、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 试卷分为第一卷(Ⅰ)和第二卷(Ⅱ)两部分。其中第一卷(Ⅰ)均为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卷(Ⅱ)为综合题,主要以填空、读图、绘图、材料分析、简答、填表、思考与探究等形式出现,共40分。 预估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其中10%的难度题中须有2-4分的有一定梯度、灵活性强的综合性试题。) 预估整卷试题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四、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商务星球版,共四册) 具体章节如下: 1.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地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3节地球的自转 第4节地球的公转 第二章地图 第1节地图基本要素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钓鱼岛自古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于大陆岛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受黑潮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D.周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李某乘车在邯郸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普遍比上游地区少 B.宁夏落后农田灌溉方式造成人均用水量大 C.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效率比上游地区要低 D.万元GDP耗水量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11.有专家建议以市场配置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你认为,该措施将有利于黄河下游地区( )。 A.退耕还林还草 B.获得经济补偿 C.扩大水田面积 D.增强节水意识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 A.西南区、西北区、南方区、北方区 B.西北区、南方区、西南区、北方区 C.西南区、北方区、西北区、南方区 D.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 读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我国总抚养比呈持续上升的时间段是( )。 A.2000~2020年 B.2020~2040年 C.2040~2060年 D.2060~2080年 20.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年内,我国( )。 A.青少儿抚养比升高,教育资源浪费 B.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养老负担加重 C.总抚养比先升后降,利于经济发展 D.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社会负担加重

广东中考语文考试考纲

重磅重磅重磅:2019最新考纲按课程标准按2011课程标准推荐篇目7?9年级(60篇)即2019年考纲范围(初定)1关雎 (关关雎鸠)《诗经》 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 府 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 昂 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 花落尽子规啼) 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髙风怒号)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婉地)刘禹锡 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 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

安石 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劳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李白 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42曹刿论战《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48出师表诸葛亮 49桃花源记陶潜 50与谢中书书陶弘景51三峡郦道元 52杂说泗)韩愈 53陋室铭刘禹锡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 年苏州市初中结业考试 地理2017.06 试卷说明:整卷满分为100 分,开卷,考试时间为60 分钟。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请.将.所.选.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基础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40°N 的小明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1)。读图回答1~2 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C. 这一天14 点太阳升得最高 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 2.次日,地球将运行在图2 公转轨道上的哪一段? A. 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3 等高线图,完成3~5 题。 图3 1

3. 已知B 点的温度为16℃,那么A 点的温度约为 A .14.8℃ B .15.4℃ C .16.6℃ D .17.2℃ 4. 一般来讲,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 A 地 B .B 地 C . C 地 D .D 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为山谷 B .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 1600 米 C .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 . 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图4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陆地,读图回答6~7题。 6.某大洋是指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7.图中哪两块陆地轮廓相似,启发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 移学说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图5表示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科考站分布和泰山站的外观,读图回答8~9题。 8. 四个科考站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泰山站主楼 图 5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9.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 利于防寒保暖 B .通风防暴雪堆堵 C .便于天文观测 D .防紫外线辐射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图6)回答10~11题。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重庆市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7 至9 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 有机联系,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为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 其中,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约占全卷总分的20%,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17%,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27%,写作约占全卷总分的36%。名著阅读、语文综合综合性学习在“语 文基础知识与运用”中考查。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20%,主观题约为80%。基本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写作题。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 1. 能认识3500 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 个左右会写;掌握课标字表二(附录2)汉字的音、形、义。 2. 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的词语。 3.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语境 中的表达效果。 4. 能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 5.(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删除)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 年版) 和教材所推荐的文学名著《朝花夕拾》《昆虫记》的内容(重点),熟悉其主要情节和内容,体会 写法,感知语言风格。(新增考察点)

6. 在综合性学习中,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理解材料、筛选信息、提出问题: 能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进行实践性探究(强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究,避免出现与非连续性文本文本探究 ,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混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和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古诗词。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能够学以致用(删除)在情境中运用(新增考察点)。 2.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段)。 3. 能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探究(新增考察点)。 (三)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体会其作用。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4.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能对文章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 材料组合而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写作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 .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孝感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题

孝感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考试说明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语文学业考试)是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一级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水平;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响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命题原则 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教材的理念,以“三味语文”为目标,体现命题的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改变不重视阅读、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语文学习现状,摈弃以刷题代替阅读的不良现象,促进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阅读理解 分别为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和名著阅读理解。 现代文分别是叙事类、说明类、议论类共三篇。 1.现代文阅读理解 叙事类考查的内容:考查学生解读文题、感知内容、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拓展思维的能力。按需随文设题,题型不固化。可随文按需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题。 说明类现代文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的理解与把握。议论类现代文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或态度、论述内容、论述方法等的理解与把握。 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 2.古诗文阅读理解 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古诗词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1)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以强化理解运用为原则,在保持全卷总分值不低于6分的基础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现代文阅读中随文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 (2)古诗词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理解按照新教材“1+x”学习理念,以两篇或三篇类文的方式呈现,以考查联读能力。 (3)古诗词阅读采取教读诗词与教材内“课外古诗词诵读”各一篇的方式呈现(不回避小学教材篇目),主要考查对内容、情感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 (4)文言文阅读采取课内外文言文各一段(篇)的方式呈现,主要考查文言语句断句、常用实词和虚词识记、句子翻译、文章内容情感与作者思想理解、文章特色领悟和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同时注重考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等。 3.名著阅读理解 考查教材导读篇目,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面、阅读量及阅读品味,考查对整本书的主要人物、事件和主题等阅读理解情况。 (二)综合运用

初中地理会考范围说明

2012年成都市初中结业考试说明(试行) 地理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地理结业考试的性质属于水平考试,安排在八年级进行,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二、考试依据 地理学科结业考试,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下册)。 三、考试范围 以八年级学习的内容为主,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考查七年级所学内容,各部分内容比例大致如下: 地球地图约10% 世界地理约15% 中国地理约75% 四、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满分100分,分第Ⅰ卷(40分)和第Ⅱ卷(6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主要有填空题;读图填图提;填表;材料分析题。 3、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稍难题、中难题的比例大约为7:2:1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地球地图 1、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知道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3、知道经纬线的划分,记住特殊的经纬线,知道它们的地理意义(0o纬线、南北回归 线、南北极圈;0o经线、20oW、160oE)。 3、通过经纬线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4、知道地图三要素。 5、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世界地理 1、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主要特点。 2、知道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能读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4、知道板块学说以及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5、能读图指出世界几个主要的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美国、巴西。 (三)中国地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濒临的海洋。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主要邻国。 3、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并能在图上识别它们的位置。 4、记住我国的人口总数,民族数。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学习笔记 (2018年1月)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为考试范围,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见附录二)为考试范围。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见附录三)为考试范围。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作品(见附录三)为考试范围。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见附录三)和人教版、河大版、语文版三个版本共有的4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为考试范围,

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选取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材料。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 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 表达。 四、考试内容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考点1】认识并会写3500个常用字(《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古诗文篇目忠的汉字不受此限制)(见附录一)。 【考点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体会书法的 审美价值。 【考点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 字方法。 【考点4】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 和代表作。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大纲(重点中的重点)

广安市2016年初中二年级结业考试说明 地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 初中地理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参考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相关 学科知识的学习潜能的测试,考试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依据 (一)遵循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2016届毕业生实际所用教材。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书面笔答;地理学科满分为100分,与生物学科同堂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内容的占分比例:七年级约占40%;八年级约占60% 。其中: 地球与地图约 10% 世界地理约 35% 中国地理约 50% 乡土地理约5% 3、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 试卷分为第一卷(Ⅰ)和第二卷(Ⅱ)两部分。其中第一卷(Ⅰ)均为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卷(Ⅱ)为综合题,主要以填空、读图、绘图、材料分析、简答、填表、思考与探究等形式出现,共40分。 预估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其中10%的难度题中须有2-4分的有一定梯度、灵活性强的综合性试题。) 预估整卷试题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四、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商务星球版,共四册) 具体章节如下: 1.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地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3节地球的自转 第4节地球的公转 第二章地图 第1节地图基本要素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2019中考语文大纲

2019年盘锦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内容范围和学习程度的要求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命题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4.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 5.试题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及适当的选拔性。 二、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另一部分来自课外。考查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记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辨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修辞方法。 4.掌握《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建议阅读的课外诗歌散文作品及作者;长篇文学名著及作者。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规范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案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案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案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段),3个选择 题,共6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记叙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复),共计24分左右。 ②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 ③写作40分(二选一,任选一题作文)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古文翻译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卷难度 较易题60%;中难题30%;较难题10%。预估整卷试卷难度系数在0.6~0.65之间。 4.试卷篇幅

2017年广州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说明

2017年广州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时间: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下午16:00—17:00 二、考试依据:新课标,新教材,学业评价标准 三、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广州地理 四、试卷结构: 八年级结业考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4道题,共40分;(包括图表分析题、资料分析题、填图绘图题、计算题和简答题等)试题按其难度区分为容易题、较易题、中等题、较难题四个层次。难度分布采用易、中、难为7:2:1。 五、各章节分值分布: 1.地球与地图约占 20 % 2.世界地理约占 30 % 3.中国地理约占 40 % 4.乡土地理约占 10 % 六、考试评卷工作: 本次考试的评卷工作由各区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 七、学业成绩构成: 学生学业总成绩的构成,是由纸笔测试成绩、非纸笔测试成绩、日常学业评价成绩(平时学习过程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纸笔测试占70%、开放式考查占20%、日常学业评价成绩占10%。 1. 纸笔测试方式:占70% ,6 月23日考试成绩 2.非纸笔测试方式:采用绘制本校“校园平面图”的开放式考查方式,占 20% ,6月10日前完成 3.日常学业评价方式占 10% ,6 月10日前完成 各学校和各区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必须按以下要求做好学业考查成绩登记。 1.各区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将本次纸笔测试成绩(包括折算后成绩)、非纸笔成绩、日常学业评价成绩、学生学业等级按照下表以考生号顺序做好登记。凡因故缺考的考生,缺考科目的成绩以“缺考”记录。并于7月5日将学业等级划分及时反馈到各中学和市教研院地理科。 2.学业等级由各区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负责统一划分。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的比例分别为:A(25%)、B(35%)、C(25%)、D(10%)、E(5%)。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

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说明及样题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说明及样题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初中语文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掌握字义。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具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形、辨字义与词义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中。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盾) 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积累课内(文体、文化、阅读)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等。 1.现代文阅读 重点: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鉴赏水平。 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 文意把握。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地理2018年6月学考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2017版) 地理 (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考试的对象是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中就读的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 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地理II、地理III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 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doc

2012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www.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

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www.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