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试蓄电池内阻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9
蓄电池内阻与容量关系及测试标准一、蓄电池的内阻及变换原因蓄电池的内阻是指蓄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蓄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一般分为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由于充电电池内阻很小,测直流内阻时由于电极容量极化,产生极化内阻,故无法测出其真实值,而测其交流内阻可免除极化内阻的影响,得出真实的内值。
蓄电池的容量主要是和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有关。
而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铅。
在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其实质就是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和稀硫酸电解液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在这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一种学名叫“硫酸盐化的”负反应,也就是铅和硫酸生成了一种硫酸铅,这种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电池的充放电产生极不好的影响,因为在负极板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可充放电性能越差,负极板上吸收不了正极产生的气体,久而久之电池失效。
二、蓄电池的内阻与容量的关系而且影响铅酸蓄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很多: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极板几何尺寸、电解液浓度等。
电池的内阻:欧姆电阻和极化内阻欧姆电阻: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电阻。
极化内阻:正负极化学反应时引起的内阻两者并不是直接影响的,而是通过影响其他方面来影响对方。
也就是说,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影响对方的制约因素来影响对方。
例如: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电池的电解液和电阻变化。
1)电解液温度升高,扩散速度增加,电阻降低,电动势增加,因此电池容量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2)电解液温度降低大,黏度增大,离子运动受阻,扩散能力降低,电阻增大,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
蓄电池检测内阻已经成为比较流行判断电池好坏的方式.三、影响蓄电池内阻的因素1.蓄电池的内阻由欧姆极化(导体电阻)和电化学极化及浓差极化电阻三个部份组成。
在充放电过程中电阻是变化的,充电过程内阻由大变小,反之内阻增加。
2.温度对蓄电池内阻也颇有影响,低温状态如0℃以下,温度每下降10℃,内阻约增大15%,其中因硫酸溶液粘度变大,而增加了比电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何⽤万⽤表测量电池内阻?
我⽤了两个数字表,⼀个是三位半测电压,⼀个是四位半测电流
⼿边三个3.3欧的电阻,单个⼀个,并联两个,
伏安法测量,电压表直接测电池,电流表串电阻放电,
两次放电电流差不多是0.3⼏A,0.7⼏A,算下来,电池内阻⼤约在30~40毫欧,电池是⽤了多半年的eneloop,2000mAh.
》》》》》》》》》》》》
》》》》》》》》》》》》》》》》》》
举例说明:假定⼀节电池充电充到“1.5V”
第⼀步,把它接⼊装置调整可变电阻使电流读数是“2A”,这时你会发现电压表指出的电压数有所下降记录此时的读数,例,“1.4V”。
第⼆步,再次调整可变电阻使电流达到“10A”这时电压表的读数再次下降,假定“0.8V”。
知道以上数据就可进⾏计算。
10A-2A=8A 1.4V-0.8V=0.6V 0.6/8=0.075欧或等于75毫欧。
假定定第⼆节电池也充电到“1.5V”
第⼀次“2A”电流下测量的电压读数也是“1.4V”⽽第⼆次“10A”电流下测量的读数是“1.0V”,那么这节电池计算的结果是:10A-2A=8A 1.4V-1.0V=0.4V 0.4V/8A=0.05欧或叫50毫欧。
很显然,第⼆节电池的内阻⼩于第⼀节。
这只是测试原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容量电池在⼤电流下电压下降很快,⽽电压的下降⼜会影响到电流。
这样准确的读取数据有困难,因此可⽤下⾯的这个装置进⾏测量,效果会好些。
动力电池内阻测试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动力电池内阻测试方法,这可太重要啦!
你知道吗,就像我们人要定期体检一样,动力电池也需要来个全面“检查”,而内阻测试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呢!比如说,你手机电池用久了是不是感觉续航没那么给力啦?这很大程度上就和内阻有关系呢!
那怎么来测试呢?咱可以用交流注入法呀!这就好比给电池打了个“小信号”,然后看看它怎么反应。
想象一下,电池就像个害羞的小朋友,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试探它的“小情绪”,是不是很有意思?还有直流放电法呢,就像让电池跑一场“短跑比赛”,看看它在瞬间释放能量时的表现。
“嘿,电池呀,快给我使出你的浑身解数!”
在实际操作中,可不能马虎哦!咱得像个细心的大夫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
不然,测试结果出错了,那不就糟糕啦!“哎呀,那可不行啊!”我们要确保测试环境稳定,仪器也要精准得很呢。
我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这个测试,结果有个家伙粗心大意,没把仪器校准好,最后得出个乱七八糟的结果,大家那个郁闷哟!“你怎么这么不靠谱呀!”所以呀,做这个事必须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总之,动力电池内阻测试方法很关键,我们可得好好掌握,让电池们都能健康高效地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的各种电子设备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呀!可别小瞧了这个测试哦!。
2V蓄电池内阻标准一、测试条件1. 环境温度:25℃±5℃。
2. 电池充电状态:充满电后静置2小时,以避免因充电状态对内阻测量产生影响。
3. 测试设备:内阻测试仪,具有符合测试要求的精度和稳定性。
4. 测试连接:使用专业的测试线连接电池与测试仪,确保接触良好。
二、测试方法1. 将电池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避免震动和干扰。
2. 使用内阻测试仪进行测量,将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到测试仪的对应端子。
3. 开启测试仪,按照测试仪说明书设置相关参数,如量程、测量模式等。
4. 开始测量,等待测试仪显示稳定后,记录内阻值。
三、测试结果1. 对于2V蓄电池,正常内阻范围通常为10mΩ-200mΩ。
2. 记录每个电池的内阻值,并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四、误差要求1. 测试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如使用专业的测试线以确保连接稳定性。
2. 测试仪的误差应小于±5%,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电池,应重新进行测量,以确定误差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对于误差较大的测量结果,应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误差。
五、注意事项1. 在测试过程中,应避免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操作,以免影响内阻测量结果。
2. 对于充电状态不稳定的电池,应先进行充电或放电操作,待电池状态稳定后再进行内阻测量。
3. 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避免因外界干扰对内阻测量产生影响。
4.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电池,应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证电池的安全和性能。
5. 在测试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六、总结通过对2V蓄电池内阻的测量,可以了解电池的电气性能和健康状况。
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电池,应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证电池的安全和性能。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电池内阻测试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电池内阻及简单的测试方法一、什么是电池内阻以前到商店买电池,营业员都要先用小电珠试一下,如发光正常,则说明电池是好的。
现在电器的从业人员,判断电池新旧好坏的时候,是先测一下开路电压,再快速测一下短路电流。
例如对于普通5号电池,短路电流大于500mA,则就是好的。
以上二个例说明了作为一种能源的电池要求能够输出电流也就是能够输出功率,才能称得上性能良好。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引入电池内阻的概念,简约的说,电池内阻等于开路电压除以短路电流。
当然这仅仅是表明内阻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可能用这个方法测试内阻。
在直流条件下我们可以给出电池的直流等效电路,见图一,以及公式U=E-IR。
此式说明电池内阻R越小,输出的电流时电池电压降就越小,或者说该电池能够在大电流的条件下工作。
二、测试电池内阻的意义1、工厂中出厂检验的项目之一2、组装电池组时,需挑选内阻相近的电池单元组成一组。
3、因电池的容量Ah越大,内阻就越小,因此可以根据内阻大小粗略判断电池容量.4、电池老化和失效后突出的表现为内阻增大,因此测试电池内阻就可以快速判断出电池的老化程度。
5、电池组维护过程中,需要经常测试各电池单元的内阻,以便把内阻增大的单元挑出来,换个好的。
三、电池内阻的直流测量方法1、等效电路(见图一)2、测试标准各种电池的测试标准不完全一样,下面以锂电池为例大体介绍一下测试步骤。
第一步:以0.2C/h的恒定电流充电至规定电压.,例如设电池容量C=6Ah,则0.2C/h=0.2 6Ah/h=1.2A。
第二步:存放1-4小时。
第三步:以0.2C/h的恒定电流I1放电时,测出电池两端电压U1 。
第四步:以1C/h的恒定电流I2放电时,测出电池两端电压U2 。
以上各步骤在20°C±5°C的环境下完成。
电池的直流内阻R dc=U1-U2/I2-I1 。
3、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业余测试方法找一块数字万用表,高位数的较好,可以取得较高的测试灵敏度。
铅酸蓄电池的内阻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蓄电设备,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铅酸蓄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其中内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测量和降低内阻。
一、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池内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阻。
内阻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内阻越低,电池的放电效率越高,能够提供更大的放电电流。
内阻过高时,电池的放电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电池无法正常使用。
二、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电池的化学成分、活性物质的分布、电池容量、温度等。
内阻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活性物质的损耗和铅枝晶的生成。
此外,高温环境也会加速内阻的增加。
三、测量内阻是评估铅酸蓄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内阻测量方法有交流内阻法和直流内阻法。
交流内阻法通过施加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交流信号,测量电池的阻抗来计算内阻。
直流内阻法则是在稳定电压或电流条件下测量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然后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出内阻的值。
四、降低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合理选择电池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温度,避免高温环境的影响。
其次,定期进行电池的维护与保养,包括清洁电极表面、充电、放电等操作,以减少枝晶的生成和活性物质的损耗。
另外,可以采用充电方式的优化,如定期进行慢充或浮充,有利于减少内阻的增加。
最后,注意电池的使用情况,避免频繁的高电流放电,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五、在工业和交通等领域,铅酸蓄电池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了解和掌握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对于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测量和降低内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总之,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通过合理的测量和降低内阻的方法,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重视内阻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六种方法实验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手段,虽然高考是以笔试的形式出现的,但却力图通过考查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充分挖掘出物理教材中实验的探索性因素,不断拓宽探索性实验设置的新路子,努力将已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创造性的运用到新的实验情景中去。
笔者结合习题简略介绍几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一、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流表测量例1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 及内阻r (E 约为V 5.4,r 约为Ω5.1)。
器材:量程为V 3的理想电压表V ,量程为A 5.0的电流表A (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Ω=4R ,滑动变阻器'R ,开关k ,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所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2)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1I 时,电压表读数为1U ;当电流表读数为2I 时,电压表读数为2U ,则可以求出E =___________,r =___________。
(用1I 、2I 、1U 、2U 及R 表示)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r U E +=可知,只要能测出两组路端电压和电流即可,由r I U E 11+=,r I U E 22+=可得:121221I I I U I U E --= (1) 1221I I U U r --= (2) 我们可以用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但需注意的是题给电压表的量程只有V 3,而路端电压的最小值约为V V Ir E U 75.3)5.15.05.4(=⨯-=-=,显然不能直接把电压表接在电源的两端测路端电压。
依题给器材,可以利用固定电阻R 分压(即可以把它和电源本身的内阻r 共同作为电源的等效内阻“r R +”),这样此电源的“路端电压”的最小值约为V V V r R I E U 375.1)5.55.05.4()(<=⨯-=+-=,就可直接用电压表测“路端电压”了,设计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七种方法一.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伏安法)①实验原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测几组不同的I、U值,获得实验数据。
②数据处理:联立方程组用公式法(逐差法)求出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也可以画出关系图象,图线纵截距为电源的电动势E、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图线横截距为短路电流。
二.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伏阻法)实验原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设计如图9所示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得几组不同的R、U值,获得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可以联立方程组,利用公式法和平均值法求出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也可以画出图象,如图10所示,据变形得:。
由图象可得:图线纵截距的倒数为电源的电动势,图线横截距倒数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图象的斜率,即。
三.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安阻法)实验原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设计如图13所示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得几组不同的R、I值,获得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可以联立方程组,利用公式法和平均值法求出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也可以画出图象,如图14所示,据变形得:。
由图象可得:图线斜率为电源的电动势E,纵截距的绝对为电源的内阻r(不计电流表内阻),图线横截距为。
还可以画出图象,如图15所示,由E=I(R+r)变形得:。
由图象可得:图线斜率为电源的电动势E的倒数,纵截距为b=,则r=bE,横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四.利用两只电压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伏伏法)实验原理:测量电路如图22所示,断开S时,测得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再闭合S,测得电压表V1的示数为,获得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联立方程组,利用公式法和平均值法求出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五.利用两只电流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安安法)实验原理:测量电路如图24所示,闭合S时,测得两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测得几组不同的电流值,获得实验数据。
蓄电池测量内阻的流程(中英文实用版)Title: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Battery Internal ResistanceTitle: 蓄电池测量内阻的流程Firstly, ensure the battery is fully charged to obtain accurate resistance values.Next, use an ohmmeter set to the appropriate range for DC measurements.Connect the ohmmeter"s test leads to the battery"s terminals, making sure the connection is secure.首先,确保蓄电池完全充电以获得准确的电阻值。
接下来,使用一个设置为直流测量范围的欧姆表。
将欧姆表的测试引线连接到蓄电池的端子上,确保连接牢固。
ow, with the battery connected to the ohmmeter,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can be measured.The ohmmeter will display the resistance value, which is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现在,当蓄电池连接到欧姆表时,可以测量内阻。
欧姆表将显示电阻值,这就是蓄电池的内阻。
If the measured internal resistance is higher than the specified limit, it indicates that the battery may be faulty or nearing the end of its life.In such cases, it is advisable to replace the battery to prevent potential issues.如果测量的内阻高于规定限制,这表明蓄电池可能存在故障或接近寿命末期。
蓄电池内阻蓄电池的内阻是指蓄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蓄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一般分为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由于充电电池内阻很小,测直流内阻时由于电极容量极化,产生极化内阻,故无法测出其真实值,而测其交流内阻可免除极化内阻的影响,得出真实的内值。
YXD-3006蓄电池的容量主要是和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有关。
而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铅。
在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其实质就是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和稀硫酸电解液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在这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一种学名叫“硫酸盐化的”负反应,也就是铅和硫酸生成了一种硫酸铅,这种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电池的充放电产生极不好的影响,因为在负极板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可充放电性能越差,负极板上吸收不了正极产生的气体,久而久之电池失效。
而且影响铅酸蓄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很多: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极板几何尺寸、电解液浓度等。
电池的内阻:欧姆电阻和极化内阻欧姆电阻: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电阻。
YXD-3006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极化内阻:正负极化学反应时引起的内阻两者并不是直接影响的,而是通过影响其他方面来影响对方。
也就是说,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影响对方的制约因素来影响对方。
例如: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电池的电解液和电阻变化。
1)电解液温度升高,扩散速度增加,电阻降低,电动势增加,因此电池容量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2)电解液温度降低大,黏度增大,离子运动受阻,扩散能力降低,电阻增大,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
蓄电池检测内阻已经成为比较流行判断电池好坏的方式.影响蓄电池内阻的因素1.蓄电池的内阻由欧姆极化(导体电阻)和电化学极化及浓差极化电阻三个部份组成。
在充放电过程中电阻是变化的,充电过程内阻由大变小,反之内阻增加。
2.温度对蓄电池内阻也颇有影响,低温状态如0℃以下,温度每下降10℃,内阻约增大15%,其中因硫酸溶液粘度变大,而增加了比电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怎样测试蓄电池内阻 蓄电池的容量与蓄电池内阻有极大的关系,内阻大小基本可以判断蓄电池的好坏!这里我们用派司德的BSB-616内阻测试仪,讲得是用于电力、通讯和UPS电源蓄电池检测的蓄电池测试。
蓄电池内阻测试设备的种类很多,他们的主要区别的测试蓄电池的种类不一样,测试的蓄电池的容量和端电压不一样,一般都使用交流注入法进行测试。
1贮备设备2检查蓄电池表面温度,检查蓄电池是最好先摸一摸蓄电池的温度,防止在测试时出现爆炸的事故,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使用红外测温仪和热像仪来检测温度3按蓄电池排序测试,发生内阻异常时,要同时检测连接电阻值,必要时紧固后重新测试
当充电系统纹波过大时,可暂时关闭逆变模块后,在进行测试4存储测试结果5分析测试结果6在不干胶标签上做好标记7打印测试报告并存档
注意事项 测试前的准备 1,给测试仪充满电,检查测试仪正常 2,准备一些必要的维护工具和防护工具,比如绝缘紧固的工具 3,查看被测试蓄电池的历史记录,可能很多单位没有这方面的记录,连蓄电池是什么时候安装投入使用的都不清楚,但你一定要做一些功课,把它搞清楚
4,准备一些不干胶的标签,有条件的在标签上打上型号、内阻值、测试日期、标号 5,带上一个温度计记录下测试时的环境温度,有测温计的,要带上 6,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下测试时一些意外情况和心得测试的频率 实际上蓄电池变坏的周期是以周为单位的,换句话说蓄电池的性能的突变是在14天内完成的,从这个特点来讲,我们应该每周做一次内阻检测,但对电力和通讯行业,这种强度是不能实现的,我建议至少要每个季度测试一次,美国的维护规范也是这样要求的,最低的也要一年检测一次,对重要的系统,不容许发生任何断电的单位,我还是建议使用在线检测系统。
有的工程师同我辩论说,我们局这么多年没有执行规程,也没有出什么大事故,我告诉他,不是蓄电池一旦没有电,一定会发生火烧联营的大事故,或者烧主变,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一定会发生大事故。这是个逻辑问题,我不在这都讨论。
测试是容易出现的问题几个理论误区 1,关于标准值问题 蓄电池没有和容量对应的标准的内阻值,我们测试时比较变化的基准是初始值,很多业内老大花了很多时间来求证标准内阻值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在1996年以后已不再讨论这个问题。
2,关于测试结果不准确问题 测试不准确是只把好的蓄电池判成坏的蓄电池,把坏的蓄电池判成好的蓄电池,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用没用充电状态补偿功能的仪器测试充电不足的限制电池,然后在用25°下的满充电的内阻值来比较,电池的内阻值随着蓄电池容量的减少而升高,放到80%容量时内阻会增加一倍以上,用容量的内阻值去比较,自然会的处错误的结论
测试设备测试值有很大偏差,尽管不同测试设备的测试仪对同一节测试蓄电池的测试结果会有轻微的不同,但如果测试仪如果测得的值偏差很大,你的设备的性能存在问题,你要更换了。
3,关于不同的设备测试的阻值不一样的问题 同样原理的测试仪测得内阻仪是有一些几个微欧差别,但不会影响对技术状态判断的结论,
电池保养常识: 1 记忆效应镍氢充电电池上常见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如果长期不充满电就开始使用电池的话,电池的电量就会明显下降,就算以后想充满也充不满了。所以保养镍氢电池的重要方式就是:电必须用完了才能开始充电,充满了电了才允许投入使用。现在常用的锂电池的记忆效应是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2
完全充电,完全放电 是针对锂电池来说的。 完全放电就是指把用电智能设备,如手机,调整到最低功率状态耗去电量直到手机自动关机的过程。
完全充电就是指把完全放电的用电智能设备,如手机,接到充电器上直到手机上提示“充满”的过程。3 过度放电 是针对锂电池来说的。 完全放电后锂电池内部还会留有少量电量,但这部分电量对于锂电池的活性和寿命至关重要。
过度放电:完全放电后,如果继续采用其它方式,如:强行再次开启手机、电池接小灯泡耗费残留电量的话,这叫过度放电,
会对锂电池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4 保护芯片 锂电池对充放电时对接入的电流电压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护电池不因为外界电环境失常而损坏,电池本体内部会设置管理电池状态的芯片。这个芯片同时还有记录电池容量,校正电池容量的功能。现在,就算是山寨手机电池也是不会节省这个关键的保护芯片的,不然山寨手机电池根本不可能用很久。5
过冲过放保护电路 用电智能设备内置的全面管理电池的芯片及电路。 比如手机上,就有这样的电路,大概功能如下:6 电时,提供最合适的电压电流给电池。在合适的时机停止充电。7 充电时,时刻检查电池残留电量,在合适的时机命令手机关机,防止过度放电。8 开机时,检查电池是否已被完全放电,如果已被完全放电,则提示用户充电,然后关机。9 避免电池或充电线电力异常,发现异常时断开电路,保护手机。10 过度充电: 是针对锂电池来说的。 正常情况下,锂电池充到一定电压(也就是充满)就会被上级电路截断充电电流,但由于某些设备内置的过冲过放保护电路的电压电流参数不同(如手机电池座充),导致虽已充满,但还未停止充电的现象。
过度充电也会导致电池性能伤害。11 激活 锂电池长期(三个月以上)不使用,会产生电极材料钝化,电池性能下降,可以采用三次完全充电、完全放电来解除纯化,发挥出电池的最高性能。二、常见错误观点:
1 首先使用必须进行完全放电,然后进行完全充电,重复三次,以便于激活电池。否则电池就永远都不好用了!!解答:如果实在闲的没事做,这么做可以,但不是必须的,因为激活操作不是必须放在第一次使用就做的。只要随着不断的使用,电极钝化无需刻意激活也可以慢慢消失。
2 ,充电时不要使用手机,对电池有害,也会产生超大量辐射伤害人体。 解答:充电时使用手机是否对电池有害要根据情况来说(本文后会说明),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充电时使用手机绝对不会产生比平时使用手机多的辐射。 锂电池在寿命周期内只能充放电XXX次,所以每次用就尽量用到自动关机,每次充就尽量充到满电。
第一个子句是对的,后面是错的。 这个次数中的每一次,都是指完整的一次,比如从20%充电到30%停止充电,这个只算是1/10次,从80%放电到60%,只能算是1/5次。
前三次充电必须达到12小时,否则就影响电池性能。 如果是为了激活电池,只需要手机提示充满电就已经足够,一般手机,都会在5小时内提示充满,完成后如果继续接着充电器,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会截断手机的充电电流。之后电池就处于不状态,和充满后马上拨除充电线的效果是一样的。
前三次充电必须达到12小时是针对镍氢充电电池来说的,结果被很多厂家习惯性地、无知地写在锂电池用户手册上,没文化真可怕。国际大厂,如戴尔,联想,华硕,apple的产品上是绝对不会出现“12小时”这样的文字的。而且对于锂电池来说,这是共性,也是原理的一部分,不可能有的厂家生产的需要12小时,有的厂家的不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座充,由于绝大部分座充达不到官方线充的最高电流,充电时间可能会超过6小时,但只要充满电,坐充也会自动断电,和用线充是一样的。
充满电了就最好马上拨除充电线,防止过充。 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不是吃素的,OK!!!如果发生过充,多半是因为过冲过放保护电路损坏,但以现在的电子产品工艺和抗压能力来说,这概率实在低到不行,不必提心吊胆。
手机一旦开始提示用户充电,就一定要马上充电,或者马上关机,避免过放。 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不是吃素的,OK!!!这个电路会在必要的时候(也就是过放之前)强制关机,不会损坏电池的。手机的提示是为了让用户提前知道,以提前做好处理或者心理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机已经自动关机就千万不能为了打个电话而强行开机了,因为很有可能造成过放,而且由于保护的存在,开机未完成前多半会被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强行断电。三、正确地使用
1 新出厂的电池:无需任何处理,如激活等,可直接投入正常使用。2 闲置不长时间的电池(三个月内):无需任何处理(如激活等),可直接投入正常使用。3
置较长时间的电池(三个月以上):可做激活处理,使得电池活性达到最高,也可不做,使其随着正常使用自然恢复到最高活性。4
子产品的评测人员,为了保证对电池续航时间的正确统计,有必要在测试前进行激活处理。5
锂电池正常充电方法: 随时充电,并可随时停止充电,不要有所顾忌。这点是锂电池的重要优点----无记忆效应决定的,请正视这个优点,并让您的锂电尽量展现它的这个重要优点。四、中的锂电池最怕什么
1 100℃以上高温 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储电能力,并可能成造成电池熔化,或爆炸。所以,请让锂电池远离火源及其它热源。2
5℃到100℃高温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35℃开始(人体温一般为36.2℃-37.2℃)电池寿命就开始被温度明显影响,温度越高,影响越大。
锂电池的设计寿命最少也有400次完全充放电,按手机平均每三天充一次电来算,一块电池应该至少能用三年半。但绝大多数电池都没有能活那么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电池被人的体温影响,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手机其它芯片发热所影响。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为怎么总感觉没有手机的耐用,那是因为:其一、笔记本电脑发热比手机多的多,电脑芯片的热量很容易传导到电池上,超过40℃轻轻松。其二、为了更快的充电,笔记本充电电流一般较高,电池容量大,充电放电电池本身也会发热。其三、电池一般位于下面板处,更不容易散热。
再,如果您的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更大的热量,如手机长时间打电话,手机玩大型游戏,笔记本电脑玩游戏,并且这个热量会传导到电池上,加上充电时电池本身的发热,虽然不会产生安全风险,但也会影响到电池。
所以如果,发现充电使用中的设备发热明显(如iphone手机边充电边玩3D游戏),则可以考虑先等充满电了,再连着充电线玩。3
-40℃低温以下 会到达冰点彻底冻坏。4 10℃到-40℃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