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整合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都匀毛尖营销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都匀毛尖是中国茶叶中的一种名贵绿茶,因产地在贵州省都匀市而得名。
其茶叶外形修长秀丽,汤色翠绿清澈,香气鲜爽持久,滋味甘醇鲜爽,被誉为“碧绿金芽”、“贵州之翡翠”。
然而,在市场上,都匀毛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消费群体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开展营销策划以扩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目标群体定位1. 年龄:20-45岁的茶叶爱好者、消费者;2. 性别:不限;3. 地域:主要面向贵州省及周边省份。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1. 品质:都匀毛尖的品质优秀,茶叶外形美观、茶汤鲜爽、滋味醇厚,颜值和口感兼具;2. 历史文化:都匀毛尖作为中国绿茶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 地域优势:都匀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茶叶生长。
四、市场调研与定位1. 茶叶市场调研:了解茶叶市场发展趋势,掌握消费者偏好和需求;2. 竞争对手分析:调查同类茶叶品牌的市场表现和竞争力,寻找差异化机会;3. 市场定位:确立都匀毛尖的市场定位为高端绿茶,注重品质和文化内涵,以吸引追求品味的消费者。
五、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1. 品牌定位:都匀毛尖作为高端绿茶的代表,注重品质和历史文化传承;2. 品牌理念:以“匠心制茶,传承经典”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品质和传统工艺;3. 标志设计:设计一个具有艺术感和时代感的品牌标志,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都匀毛尖;4. 宣传广告: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品牌宣传,强调都匀毛尖的品质和历史文化;5. 线下活动:举办品鉴会、茶艺表演等活动,让消费者了解都匀毛尖的魅力;6.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品牌故事和产品优势。
六、渠道建设与销售策略1. 渠道建设:与茶叶专卖店、高档酒店、网上商城等渠道合作,将都匀毛尖推向市场;2. 包装设计:设计符合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喜好的包装,提高产品的辨识度;3. 新产品研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和推出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4. 牛奶奶茶、茶饮料开发:结合市场需求,推出牛奶奶茶、茶饮料等多种产品,拓宽消费群体。
1.茶产业中的大数据大数据普遍具有数据规模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数据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精确度高(veracity)和复杂度高(complexity)等基本特征,茶叶大数据具有这些基本特征,但同时茶叶大数据又有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自身特征,数据产生来源广、类型多、结构复杂,是需要多种大数据分析方法处理的数据集合。
从茶叶产业链环看,茶叶产业链主要由茶叶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几个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相应包括了每一个过程都将产生相应的数据。
种植阶段主要应采集的重要数据有土壤数据、育种数据、农药数据、病虫害数据、施肥数据等数据,由于环境信息对茶叶种植影响较大,所以气象信息、地理信息等数据也很重要。
流通阶段主要应采集的重要数据主要是物流数据,销售阶段有市场价格、消费习惯、质量安全追溯、销售数量等数据,所以茶叶全产业链可以产生大量数据,但数据量大不一定有用,需要大数据分析技术把“大”数据“用”起来,大数据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贵州自2013年以来已经成为全国种植茶叶规模最大省份,同时发展大数据是全省的顶层战略。
黔茶产业理所应当通过积极探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大力推动大数据赋能传统茶产业,全面提升茶产业信息化水平,将使茶农、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等茶产业主要环节经营主体受益,并成为贵州传统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典范。
2.大数据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2.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想要提高茶叶大数据能力,首先需要强大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大数据应用,而物联网基础设施既要重建设也要重维护,所需建设资金和运行成本巨大,需要各级专项农业扶持项目或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倾斜,以及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茶叶大数据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没有标准体系规范数据,数据共享没有支撑平台。
虽然现有农业发展信息网站,为农业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资源。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黔南州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优良。
贵州出产的都匀毛尖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名茶之一,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品牌。
国营农业中茶叶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发展茶产业对促进黔南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速度很快。
与此同时,许多问题正在逐渐出现。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黔南茶业的竞争优势,了解到黔南茶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黔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
这篇文章由六部分组成。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研究现状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技术途径。
论文的第二部分包含了行业的概念。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结合“SWTO分析法”,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第五部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解决黔南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 SWTO分析现状对策引言茶业是传统支柱产业,黔南州的特色名产,以及富足和强盛的产业。
都匀毛尖主要是通过新鲜茶叶加工,而夏秋茶的开发和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该公司涉足茶叶、茶饮料、茶健康产品等领域,但深层次的加工和全面利用基本是空的,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产业链的扩展,茶叶资源利用不足,深加工的空间很大。
茶的深加工开发,茶产品类型的追加开发,茶资源的全面利用,茶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及茶农收入问题迫在眉睫。
在此基础上,根据黔南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茶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1绪论1.1研究背景茶叶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消费者。
目前,全世界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茶文化,有60多个经营茶业的国家,其中茶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根据调查世界茶叶产量中81.79%来自中国,非洲位列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5.10%。
中国在茶叶行业集生产、消费、出口,在全世界拥有茶叶文化的国家中几乎是十分罕见的。
Vol.56,No.05. 2022 124作者简介:林晓筱(1990- ),女,侗族,贵州榕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土地生态与旅游规划。
125园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自然资源对保护茶园及茶园周围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绿色有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贵州因为具有适宜的土壤类型,使得绿茶中的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
(2)质量安全优势。
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茶园禁止使用草甘膦和水溶性农药,全省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标准和日本禁限农药标准,在国家禁用60种农药的基础上提高到128种。
(3)种植覆盖面广、产量较高。
全省茶叶种植区域覆盖较广,88个县(市、区、特区)中涉及茶叶种植县78个。
茶叶品种覆盖我国主产的绿茶、红茶、青茶、黑茶和白茶五大类,且品质优良。
2019年贵州省干毛茶总产值和总产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五。
2.2 劣势W(Weaknesses)(1)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低。
贵州高原、丘陵、山地地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
受制于较为严酷的地貌条件,贵州茶叶种植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种植、采摘成本较高,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理念落后。
部分地区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还处在相对粗放的阶段,茶青浪费较大。
(3)品牌化程度不高。
贵州茶品牌建设进度较慢,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与国内其他茶叶主产区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竞争力普遍较弱。
2.3 机会O(Opportunities)(1)政策机会。
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自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与规划积极推动茶产业发展,使得贵州茶产业拥有较好的政策机会。
(2)出口市场需求较大。
贵州绿茶出口全国占比最大,茶叶质量较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迎合了当今世界追求健康养生的主流需求。
(3)互联网营销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茶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为贵州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贵州绿茶的发展以及产业情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中以贵州绿茶的发展和产业情况较为突出。
下面将对贵州绿茶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贵州绿茶的发展历程贵州地势复杂多样,气候湿润,地下资源丰富,这些有利条件为贵州绿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绿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汉代,但真正起步的时间是在1949年以后。
在上世纪50年代初,贵州开始恢复和扩大茶叶生产,1958年贵州绿茶获得全国茶叶评比的重要奖项,从此贵州绿茶成为茶叶业的重要品牌。
二、产业情况贵州绿茶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贵州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茶叶产业中,贵州绿茶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以下是贵州绿茶的产业情况:1.茶园面积广阔:贵州拥有广袤的草地和适宜种植茶叶的土壤,使得茶园面积得以迅速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贵州茶园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种植绿茶的。
2.优质茶叶品种丰富:贵州绿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贵州绿茶的品种主要有贵州毛尖、银针、碧螺春等,这些茶叶品种在市场上有着高度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3.生产工艺先进:贵州绿茶的生产工艺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现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
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保证了贵州绿茶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4.品牌效应明显:贵州绿茶作为贵州农产品的重要品牌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充分扶持和推广。
贵州政府通过组织茶叶展览、举办茶文化节等各种活动,提升了贵州绿茶品牌形象,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对促进茶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大规模出口:贵州绿茶的品质优良,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青睐,而且还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贵州绿茶被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有效扩大了贵州茶叶的出口规模。
三、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虽然贵州绿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贵州绿茶需要不断提升品质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另一方面,贵州绿茶的产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科技投入和培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黔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是贵州省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茶产业在黔南州
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对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现状分析:
1. 产业基础薄弱:黔南州茶产业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2. 市场需求不稳定:茶叶市场需求受季节、地域和消费者口味等因素影响较大,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茶农收入波动较大。
3. 产业链条不完善:黔南州茶产业的产业链条相对薄弱,缺乏完整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品牌推广等环节,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对策分析:
1. 提升茶产业基础设施:加大对茶叶种植基地、茶叶加工设施和茶叶质量检测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 建立稳定的市场渠道:与茶叶企业、商超和电商平台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稳定茶叶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3.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黔南州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发展茶叶深加工:加大对茶叶深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引进,提高茶叶的
附加值,扩大茶叶产业的利润空间。
5.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茶叶产区和茶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促进茶叶产业的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黔南州茶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发展深加工和加强合作与交流等对策,可以促进黔南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单一产业结构,以烟草、茶叶等为主,缺乏多元化经营;其次是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农田退化和水土流失;再者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影响农业的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提高农业产业的多样性,加强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来维护生态环境,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促进贵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贵州的农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对策,多元化经营,资源保护,农业现代化,贵州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湿润,土地资源丰富。
农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农业产业结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以种植业为主导,缺乏多元化经营,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土地劣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推行多元化经营,发展畜牧业、水产业等多样化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要加强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建立农田水利、肥料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制度,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贵州农业产业结构将得以调整和优化,农民收入将得到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得到保障。
展望未来,贵州农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贵州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研究目的,可以深入了解当前贵州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陈勇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 贵州省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是我国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树以及栽培茶树的省份之一,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出产的高品质绿茶闻名全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近年来,由于生产方式不规范、经营手段不科学、市场开发不深入、产业结构不完善、各方面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根据客观发展特点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 茶产业贵州省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13-01引言:茶产业是贵州省优势产业,享誉国内外,有“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美誉。
根据省委制定并下发的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条文规定,为了推动全省差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提升农民收益,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调整贵州茶产业资源的结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贵州茶产业的整体形象。
一、贵州省差产业发现的现状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目前贵州茶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茶园面积逐渐扩大,整体产业水平稳步上升,初步实现了茶园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种植区遍布遵义、铜仁、黔西南、黔东南等几十个县,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推出了以龙井系列、金观音系列为主要代表的优良茶品种,初步形成了营销网络,建立了专业化人才队伍。
但是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整体发展进度,降低了农民的收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改正调整。
二、贵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对茶产业的发展比较重视,但是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的认识水平,与当前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使得部分茶叶主要产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完善,有些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只有少部分县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主要有茶叶办事处、茶叶局等,没有建立茶叶机构的县还占大多数,一般由农业局兼顾管理,使茶产业的管理比较混乱,没有章法,缺乏统筹规划、合理的布局、统一的协调管理和生产经营。
贵州茶产业整合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降低并购成本,防范因目标企业估值过高带来的风险,规
定目标企业以剥离的优良资产评估作价入股,我方以现金方式出
资并持股51%以上,分别组建茶叶生产和销售公司。
(二)资产评估
鉴于目标企业部分房产、茶园未及时办理房产证、林权证、
土地承包经营许可证、有机茶园证等权属证书,对应产权过户尚
需一段时间,先将产权完成的厂房、土地、设备评估作价入股,
组建茶叶生产公司,待目标企业将房产证、林权证、土地承包经
营许可证、有机茶园证等权属证书办齐后,再通过增资扩股的方
式,将前期未注入资产纳入茶叶生产公司。
(三)公司组建
由于时间紧迫,为确保今年春茶的生产销售顺利进行,我方
先行在贵阳出资3000万成立贵州贵天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同
时在都匀出资7000万与目标企业评估作价资产组建茶叶生产公
司,目标企业资产评估初评值 万元,我方出资额可分两期到
位,前期到账5000万元,待目标企业后期资产注入时(包括有
机茶园、厂房、直营店等),我方再将另外2000万资金到位。茶
叶生产公司再对贵州贵天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注资2000万,从
而形成初期的生产和销售公司股权基本结构。
茶叶生产公司负责茶青收购、茶叶的加工生产,贵州贵天下
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贵天下”品牌塑造、产业标准制定
与检测、渠道建设与运营、高端人才引进与输送、茶文化内涵挖
掘及大型茶事策划、拓展茶产业幅、延伸茶产业链。
由于联想集团的介入,湄潭目标企业对并购价格期望值过
高。其中兰馨公司评估机构给出的净资产评估值为3300万元,
该公司年净利润600万元,而公司报价超过6000万元,按成本
法算,该收购价格溢价超过80%,按收益法算,该收购价格的PE
超过10倍;盛兴公司评估机构给出的净资产评估值为450万元,
该公司年净利润150万元,而公司报价超过2600万元,按成本
法算,该收购价格溢价超过300%,按收益法算,该收购价格的
PE也超过10倍,如按原计划进行收购,我方的并购成本过高。
因此,我方暂缓对湄潭相关茶企业的并购。
(四)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设立梯度目标,逐步实现终极目标:通过打造中国最贵
的茶叶,树立“贵天下”的品牌形象;通过建设中国规模最大的
茶叶终端销售渠道,提升“贵天下”的终端品牌影响力;通过“贵
天下”的终端品牌弹性和张力,将“贵天下”打造成中国某一品
类茶叶的第一;以某一品类茶叶第一为切入点,逐步实现中国本
土茶叶第一的品牌。具体细分领域目标有:
1、开启“复兴贵州茶文化,振兴贵州茶产业”的新征程,
要在茶叶的产品质量、规模、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组织化与管
理、茶叶标准化和茶文化内涵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2、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将整合的产业集团发展成为一家
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连锁、出口为一体的大型茶叶企业。
3、努力拓展茶产业全产业链整合,积极发展茶叶加工销售
以外的泡茶水、茶文化主题餐厅、茶具、茶食品销售等细分产业。
推行产品本土化,吸收各地的优质名牌产品,提升“贵天下”的
品牌形象。
4、进军中国茶叶行业五强,力争在“十二五”末期达到年
销售收入20亿元,“十三五”末期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
5、力争在2016年成功培育一家茶业类上市公司,为做大做
强做优全省茶产业提供雄厚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