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11~20各数;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观察图形等活动中,探索和交流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针对不同层次认知的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古人计数(1)

教材第74页及相关练习题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重点: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

课件、投影仪、小棒、计数器、橡皮筋若干

师: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板书课题:古人计

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课件演示“10只”,在第11只处打问号。)再往下数就是比10大的数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

1.摆一摆,数一数。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的样子利用小棒来摆一摆吧。

课件动态演示,一一呈现从外面回到羊圈的羊的只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要提醒学生古人不会数数,所以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小棒的根数”就是“羊的只数”。

师: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呢?

学生数出小棒的根数,有的1根1根地数,有的可能2根2根地数,数到10根时,师提问:比10多1的数是几?有些学生会说出“是11”。师接着问: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为引出10根1捆打下基础)

2.捆一捆,认一认。

(1)师: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数出11根小棒。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选出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在投影仪下摆一摆。)师: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摆的。(学生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师: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从而得出:10+1=11。

(2)引导学生看小棒图思考: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表示什么?

师:这1捆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作“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这1根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作“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师:“11”这个数还可以用计数器表示。

展示计数器,让学生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引导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用计数器表示“11”。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4)“11”的写法。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20以内其他的数。

3.做一做,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下面两幅图)

师: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先捆出1捆(10根),再数出9根。接着让学生摆20、18、17等数。

师: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让学生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把算式填写完整。拨珠时,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对应着在十位下面写1;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对应着在个位下面写9。用同样的方法拨、写20、18等各数。拨20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

完成教材第75~76页“练一练”相关习题。(第1、2、5、8题通过多种形式表示数,丰富学生对数位概念及数的组成的理解。第6题引导学生一列一列地计算,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算式中蕴藏的规律。)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0~1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做一做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巩固练习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