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制剂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甘草酸制剂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分析对转氨酶、PAF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本课题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90例。
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剂量为150mg,并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剂量为250ml,并进行静脉滴注,1天进行1次治疗。
观察组使用硫普罗宁注射液,进行效果对比。
结果:通过对两组别各项指标治疗前后ALT、ALB、TNF-α以及PAF变化进行分析,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情况好转,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来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抗氧化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SH-PX、 MDA、SOD分别为44.26±2.04kkat/L、107.12±22.06ukat/L、2370.30±541.13ukat/L,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在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整体效果较优,肝损伤情况明显减轻。
关键词:甘草酸制剂;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当前临床常见的肝病即为药物性损害,在当前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中,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在治疗过程中,受药物代谢产物的影响,其容易引起肝细胞毒性损害,也称药物性肝炎[1]。
药物性肝炎作为由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作为一种非病毒感染当前来说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同时临床表现多样。
目前经文献表明,多种药物均会引起此种疾病,同时本病发病率相对增高。
本文通过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课题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90例,其中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8例,中草药所致21例,其他11例。
纳入标准:第一,符合地方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
第二,年龄在40-70岁之间。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上市分析一、产品分析1、概述甘草酸二铵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作用,有消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作用,改善临床症状。
临床上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甘草酸二铵与同类产品的比较3、甘草酸二铵与同类产品价格比较分析:上述药品均为肝病辅助药,主要是起到保肝降酶作用,是不能真正意义上治愈肝炎病。
其中甘草酸二铵上市时间早,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降酶效果明显,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但甘草酸二铵属于激素类药物,停药后易反弹。
随着其它同类肝病药的上市,使甘草酸二铵优势逐渐减小。
甘草酸二铵价差不大,作医院操作空间小,甘草酸二铵开始向市场品种转变。
本品更适合作专科医院、区县级医院。
我国肝病患者多,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市场患病率高,形成很大的用药市场。
二、市场分析1、甘草酸二铵上市厂家及上市时间2、甘草酸二铵的生产厂家各区域供货价比较(规格:10ml: 50mg 29.80元/盒,5支/盒)分析:从上述几个地区的销售情况看出,本品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大部分销量都是天晴的,其它厂家并没有真正把这个产品作起来。
本品虽然厂家较多,但是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天晴,天晴的甘利欣覆盖地区广销量好;甘利欣上市时间早,临床推广多年,知名度高,大部分市场被占领。
临床上大部分医生都认可甘利欣,正因为品牌知名度,它的底价比其它厂家都高,可看出其它厂家都是采用低底价的形式占领市场,说明了目前甘草酸二铵各个厂家在打价格战。
虽然价格低是有销量,但最低底价的厂家销量也并不好。
甘草酸二铵目前底价已经很低,考虑成本问题我们在确定底价时不能选择更低,选择适中的价格,根据销量等因素进行返利和促销活动让经销商知道我们的产品,在逐步接受我们的产品。
甘利欣上市早,大部分医院已经被占领,并且甘草酸二铵价格较低,价格上无优势,确定本品在选择市场时,应以专科医院、市场调拨和区县级医院为主,再逐步扩大到周边地级市农村地区。
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分析王彦先【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versus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Methods 90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chronic hepatitis and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5)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6%, which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82.2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addition, the 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can evidently improv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and has remarkabl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thus it should be promoted clinically.%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复方甘草酸苷片的功效与副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植物提取物混合而成。
它具有以下功效:
1. 抗炎作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含有甘草酸苷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的症状和程度,缓解组织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2. 镇痛作用:甘草酸苷具有镇痛作用,可缓解头痛、牙痛、胃痛等疼痛症状。
3. 抗溃疡作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消化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缓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4. 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苷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5. 改善肝功能:复方甘草酸苷片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并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
尽管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 长期大量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导致钠潴留和水潴留,增加血压,引发高血压等问题。
2. 对甘草酸苷过敏者慎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
疹等。
3. 对于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应避免与某些利尿药、抗凝血药、降糖药等合用。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一定的功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甘草酸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摘要:甘草酸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肝脏炎症进展,保护肝细胞,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和肝功能[1]。
同时还有退黄、解毒、调节胆红素代谢作用,并且还有抗过敏、抗病毒、抑制氧化应激水平、中和活性氧化物等作用。
如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等,广泛应用于当前的肝病领域,是用于抗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2]。
随着甘草酸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不断的出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甘草酸类制剂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吧。
关键词:甘草酸制剂;过敏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这是甘草酸类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主要特征有高血压、低血钾、肾衰竭、水肿、肌病引起的肌肉酸痛或麻木等。
该类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长期或者大量使用甘草酸制剂时,激动皮质激素受体,发挥皮质激素样作用[3]。
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发生低血钾时即使大剂量补钾也不能使血钾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是在补钾的同时应立即停止给药。
另外,年龄是假性醛固酮症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老年人应用甘草酸制剂发生假性醛固酮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因此高龄患者在用药期间更应加强监测[2]。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颜面浮肿等。
偶有发热,严重可导致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发生机制可能与甘草酸制剂的抗原性和患者的特异性体质有关[3]。
消化系统反应:最常见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为多见。
一般对治疗无影响,停药后好转。
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甘草酸类制剂有兴奋中枢的作用,临床表现为兴奋、无故发笑、不能自主。
个别可诱发精神病,有癫痫病史的儿童易引起复发[4]。
内分泌紊乱:甘草酸类制剂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泌乳、血糖升高等症状。
其他:甘草酸类制剂还可能会诱发肝性腹水及肝昏迷、视乳头水肿和双侧腮腺肿大,大剂量长期使用还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持续性呃逆等不良反应[3-4]。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 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郑晓会 (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1700)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疲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应用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治疗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肝损害;药物性;常规保肝疗法;异甘草酸镁;治疗疗效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和毒物经其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1]。
若肝脏出现病理改变,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引发不良症状,造成肝损伤。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抗结核、中草药物均可损伤肝脏,形成药物性肝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会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常规的保肝疗法主要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氨基酸类、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缓解时间慢、不良反应多,治疗安全性较低。
异甘草酸镁是第4代甘草酸制剂,有研究显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恢复[2]。
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
复方甘草酸苷的作用与功效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甘草酸苷和其他草药组成。
甘草酸苷是黄豆中的一种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复方甘草酸苷的作用与功效。
一、抗氧化作用甘草酸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
研究发现,甘草酸苷能够提高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减少DNA氧化损伤,并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二、抗炎作用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甘草酸苷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和程度。
研究还发现,甘草酸苷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
三、抗菌作用甘草酸苷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苷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膜和核酸,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甘草酸苷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增强身体对外界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四、抗肿瘤作用甘草酸苷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酸苷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转移。
甘草酸苷还可以调节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五、调节内分泌功能甘草酸苷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可以模拟体内雌激素的作用,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雌激素缺乏症状。
研究发现,甘草酸苷可以促进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结合,增加子宫和阴道黏膜的厚度和湿润度,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症状。
六、保护胃黏膜甘草酸苷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和胃酸的腐蚀作用,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
研究还发现,甘草酸苷可以抑制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的活性,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七、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甘草酸苷具有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作用,可以降低血脂的含量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肝功能异常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作治疗对象,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每日滴注1次,疗程为1月,并与34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80mL1/日病人作对照。
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IBiL)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2.3%、87.2%、80.6%;对照组为79.4%、73.5%、71.4%,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ALT、AST、IBiL平均复常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退黄、改善肝功能作用,并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异甘草酸镁是一种含98%以上18a-甘草酸的新型甘草酸制剂,动物试验证明保肝作用优于其他甘草酸制剂[1],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现已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
我院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2月至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轻~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7例,诊断符合全国第10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并符合以下条件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肝功能异常ALT> 2xULN,持续3个月。
(2)分组:治疗组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8-57岁,病程8-18月。
临床分型:轻度型14例,中度型19例,重度6例。
对照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7-50岁,病程9-12月。
临床分型:轻度型11例,中度型16例,重度型7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IBiL)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随着其使用的普及也逐渐体现出来。
本文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311-02中药甘草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由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所构成。
甘草的功效为补心脾气、止咳祛痰平喘、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等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为其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因为有甜味而被又名甘草甜素[1]。
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是甘草酸在体内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而成。
由于类固醇的代谢酶( △4-5-β 还原酶) 存在于肝脏中,甘草次酸与其亲和力比类固醇要大,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灭活能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明显的皮质激素样效应在使用后能产生,这其中所包含的抗炎、抗过敏及保护细胞膜结构,有着增强自然杀伤性细胞活性的功能;能够将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促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对肝胶原纤维增生抑制以及对脂肪性变预防和促进胆红素代谢等作用[2]。
这些甘草酸类制剂主要有强力新、强力宁、复方甘草甜素片、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甘草酸二胺胶囊、复方甘草合剂、复方甘草片等等。
已经广泛应用临床中[3]:广泛用于肝病领域的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症的治疗;也广泛在银屑病、疱疹病毒感染,过敏性紫癜、各类皮炎、荨麻疹、斑秃、白癜风的皮肤病领域应用,也在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化疗等进行了应用。
然而对其不良反应的报道还不是很多,研究的普遍观点是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不多。
相比较传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确实很小,可从近几年文献报道来看,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随着其使用的普及也逐渐体现出来。
[4]所以,对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要加以重视,使用这类药品才能更安全有效。
[5]下面对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作一下表述。
低,IL-4水平升高。
两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均显著升高,IL-4均显著降低,说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急性湿疹免疫功能,且观察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温经燥湿汤对急性湿疹的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Th1细胞分泌IL-2,抑制Th2细胞分泌IL-4,介导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因子及炎症细胞迁移有关,与本研究中观察组EASI、皮肤敏感度及瘙痒程度改善情况一致。
本研究对温经燥湿汤进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温经燥湿汤中的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糖浓度,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16],黄芪、苍术可诱导产生趋化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从而促进炎性皮肤修复,达到修复受损皮肤屏障的功能。
综上所述,温经燥湿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急性湿疹患者具有较好的美肤效果,可显著降低湿疹严重程度和皮损面积,缓解瘙痒,改善血清IL-2、IL-4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专家共识(2015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3):151-153.[2]Cork MJ,Britton J,Butler L,et parison of parent knowledge,therapyutilization and severity of atopic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explan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topical therapies by a specialist dermatology nurse[J].Br J Dermatol,2015,149(3):582-589.[3]朱相贡.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881-883.[4]龚致平,罗周慧,谢文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90例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4):367-370.[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6-147.[6]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26-730.[7]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 37(1):3-4.[8]张慧敏,唐苏为.瘙痒的客观评价方法[C].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3:185.[9]Harris JM,Cullinan P,Williams HC,et al.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with eczema in early life[J].Br J Dermatol,2015,144(4):795-802. [10]Schram ME,Spuls PI,Leeflang MM,et al.EASI,(objective) SCORADand POEM for atopic eczema:responsiveness and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J].Allergy,2012,67(1):99-106.[11]杨丽莉.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1):14.[12]窦海忠,周桂林,李卫平.湿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J].中医学报,2015,30(6):905-907.[13]杨素清,赵海艳,张晴,等.温经燥湿汤联合火针治疗寒湿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1):46-48.[14]王京军,杨薛朝,孙占学.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4):611-613.[15]樊蔷薇.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12(3):596-599. [16]唐苏为,谢韶琼,汪青良,等.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84-886.[收稿日期]2018-11-19 [修回日期]2019-01-02编辑/贾敏本文引用格式:张庆田,贺迎霞,赵敏,等.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温经燥湿汤对急性湿疹患者美肤效果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2):70-73.•论 著•雷公藤多苷与复方甘草酸苷配合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对比张丽霞,王 倩,赵 蓓,卢 葳,段西凌(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与甘草酸制剂分别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
药物性肝损伤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肝功能改善效果分析邱阚;甄萍;苏云;姜玉荣;张希军;王文娟;尹长恒【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 2014年12月8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药物治疗)与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 (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 (31/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17)005【总页数】2页(P399-400)【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作者】邱阚;甄萍;苏云;姜玉荣;张希军;王文娟;尹长恒【作者单位】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胃肠腺体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主要是指患者服用药物后导致其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所致的疾病。
目前,临床引发该病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物、中草药及抗生素等。
对结核患者来说,其在接受治疗后,化学药物将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最终导致患者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和变性,损害肝功能,但目前该病发生率大约为3%~9%[1]。
甘草酸制剂
甘草酸制剂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18α、18β2种异构体。由于位阻效应,α
体的亲脂性大于后者,在体内容易与受体蛋白结合;二铵盐水溶性大,在体内易扩散分布,
抗毒抗炎作用大于β及单铵盐。
盐酸半胱氨酸在体内可转换为蛋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可合成胆碱和肌酸。胆
碱是一种抗脂肪肝物质,对由砷剂、巴比妥类药物、四氯化碳等有机物质引起的中毒性肝炎,
蛋氨酸有治疗和保护肝功能作用。甘氨酸能明显减轻LPS所致的肝损害。甘氨酸及盐酸半胱
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
固酮症状。
(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形成)
药理作用:
1. 抗过敏;
2. 类固醇样作用:对类固醇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抑制类固醇在肝内的失活,从而增强类固
醇的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T细胞活化和干扰素诱发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和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
化增强作用;
4. 增殖、灭活病毒作用:抑制牛痘病毒与疱疹病毒增殖;
5. 保护肝细胞作用: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药代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响。Tmax:8~12h,具有肝肠循环。与蛋白结合力强,结合率受血
浆蛋白浓度影响。静脉注射92%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平均滞留时间为8小时。肺、肝、肾分
布量最高。主要通过胆汁经粪便排出,2%以原型从尿排出。
注意:监测血压、血清钾钠。
分代 药品 商品名 成分 溶媒 禁忌
第一代 甘草甜素(现已不用)
第二代 甘草酸单铵为β体单铵盐类
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②限(11.4/21.7) 美能、迈能 甘草酸单铵、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蛋氨酸 5%GS或NS 醛固酮症患者,肌
病患者,低钾、高
钠血症和肾衰患
者禁用
第三代 甘草酸二铵②限(2.48) 甘利欣 α体为主 、αβ体混合二铵盐 150mg+10%GS 250ml,1/日 严重低钾血症、高
钠血症、高血压、
心衰、肾衰患者禁
用。
第四代 异甘草酸镁②限(41.1) 天晴甘美 纯α体 100mg+10%GS 250ml,1/日 严重低钾血症、高
钠血症、高血压、
心衰、肾衰患者禁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