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世界历史论坛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因何难以持久

作者: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前后不过150多年,难以持久的原因何在?李德志在《吉林大学学报》今年第2期撰文指出,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政体,它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大量土地从封建君主和贵族的手中转到牛

试论英国都铎王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原文出处】史学集刊

【原刊期号】198304

【原刊页号】63—69

【分类号】K5

【分类名】世界史

【复印期号】198312

【作者】尹曲/李德志封建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东西方大多数封建国家都曾实行过,而其专制本质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国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表现的形式各异。英国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哪些特点?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重商主义政策

东方各国君主专制,以农为本,国家收入主要靠农民交纳的赋税,因此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大都采取闭关自守,重农抑商的政策。英国都铎王朝则相反,从王朝奠基人亨利七世至伊丽莎白女王,都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究其原因:一是王朝收入一半以上来源于工商税,特别是伊丽莎白时代,毛纺业成为英国民族工业,一五六四至一五六五年,呢绒和毛织品的输出竟占出口总额百分之八十一点六;其次,随着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与旧贵族在国会中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因此,都铎王朝的君主为了增加收入,扩大财源和争取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支持,必然要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大力保护工商业的发展。

亨利七世即位之初,便与佛兰德尔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一四九六年双方订立“大通商”条约,此后,英国毛纺业得到迅速发展。据估计,一三五四年出口毛布不到五千匹,到一五○九年就达八万匹。正如培根所说,亨利七世“喜爱财富,不忍商业雕零”。①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亨利七世对造船业实行津贴政策,凡建造百吨以上新船者,每吨可得五先令津贴②,这一政策促进英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在一四○○年以前,英国船只很少一百吨以上,之后不久,布利斯托尔著名商人威廉·坎宁共有船二、八五三吨,内有一只重九○○吨③。亨利七世还积极鼓励海外殖民活动。一四九六年三月,亨利七世曾向约翰·卡波特和他的三个儿子颁发了一份特许状,支持他们对美洲的探险活动。特许状中写到:“他们可以征服、占领和占有他们所发现的任何市镇、城市、城堡和岛屿,作为朕的臣属,他们能够从朕这里获得对上述村庄、市镇、城堡的统治权、财产所有权、司法权……”。他们可以“占有和支配他们航行中所增加的全部收入、利润、货物和商品……从主要收益中扣除五分之一的制品或钱交给朕”

④。亨利七世还号召英国臣民大力支援约翰·卡波特父子,装备他们的船只,供应其所需的物品。

卡波特父子的美洲探险之行,得到亨利七世的赞赏,他赐给卡波特十镑赏钱和二十镑的年金,⑤并且答应卡波特的请求,为他下一次航行装备船只,派给他若干名囚犯。

除此之外,亨利七世还积极支持其他一些人的海外探险活动。1501年亨利七世向布里斯托尔的商人查德·沃德和约翰·托马斯等人颁发了发现、殖民和垄断贸易的特许权,鼓励他们寻找一条到达亚洲的航线。1502年亨利七世又向休·埃利奥特颁发了新的特许权。⑥亨利八世当政后,因袭亨利七世的重商主义政策,继续鼓励海外探险活动。1527年5月,他支持皇家海军的一位船长率船西行,航抵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一带。⑦同时,他还支持另外一些商人在西非沿海地区开展贸易活动。此外,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中没收了大批教会的土地,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至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代,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资本主义商业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首先,伊丽莎白女王不仅支持而且参与海外殖民贸易活动。

1592年8月,英国一只船队在女王和伦敦商人的资助下,从事海上劫掠活动。他们截获一艘葡萄牙船只,船上载货1,600吨,价值大约800,000镑。最后在分配这笔赃款时,伊丽莎白女王净获60,000至90,000镑,而她当初的捐款仅有3,000镑。⑨对于当时著名的海盗霍金斯和德累克,女王更是从支持到重用。1564年,伊丽莎白女王支持霍金斯进行贩奴活动。霍金斯率四条船,赎买了400 名非洲黑奴,他返回英国后,同女王共享赃款⑨。著名海盗德累克的私掠活动同样受到女王的赞助,他在25岁时受女王之命指挥私掠船。1580年,他完成了环球航行返抵普利茅斯,身上携有60万镑的赃款,他把其中25万5千镑奉献于女王。⑩后来这两位海盗均被女王委以重任。1581年3月伊丽莎白在伦敦杰伯福特港“金鹿”号船上对德累克说:“你为大英帝国争得了国威。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重金悬赏要你的脑袋,我今特来赐给你男爵的封号。”(11)1587年女王又授予他海军中将衔并责成他与霍金斯创建英国海军。次年,任霍金斯为英国海军统帅,德累克为海军上将,以便击溃“无敌舰队”的进攻。(12)都铎王朝的这些决策,决非一般封建专制国家所能比的。

其次,伊丽莎白女王积极支持各种海外贸易公司的建立。1579年伊斯特兰公司建成,接着,利凡特公司(1581年)、非洲公司(1588年)、东印度公司(1600年)相继诞生。这些垄断公司,尤其是东印度公司成为“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13),它们都是在都铎朝君主的特许下建立的。

再次,伊丽莎白女王一如既往,继续推进英国呢绒工业发展。例如,女王积极吸收熟练的尼德兰织工避居英国,至1573年,移居英国的尼德兰织呢工达6万余名。(14)1561年,女王下令禁止国内绵羊和羔羊出口以保证本国呢绒工业所需的羊毛。1571年,女王又规定臣民必须戴国产呢帽,违者罚金3先令4便士。(15)这些措施,有利于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至16世纪末,英国各类呢布已源源输往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还远销地中海沿岸及波罗的海地区以及俄罗斯、北非、叙利亚和巴西。(16)

最后,伊丽莎白女王的重商主义还表现在对商人的任用上。如商人汤姆斯·格勒善在伊丽莎白的宫廷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女王的财政顾问,大多数的英国财政政策是他决定的。自1558年至1562年他掌管公债和王室其他财政事务。在此期间他在伦敦中心建起一座相当可观的交易所,伊丽莎白御驾亲临此交易所,女王参观之后,甚感满意。遂令传令官宣布,称此交易大楼为“王家交易所”,今后一律如此称呼,不必另立名称。由于格勒善服务忠诚而受封骑士,他一直服务到1574年。(17)格勒善的父亲和伯父都是伦敦商业区的大资本家,英王还利用他们在大陆上进行一些最微妙的活动。(18)

伦敦资产阶级的作用尤其能说明资产阶级在都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中所据有的地位。在16世纪最后形成的伦敦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实际左右了伦敦的政治。在这个时期,“伦敦市长都是从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中选出来的。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敦26个市参议员,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也是从同业联合会的成员中选出的。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这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19)

上述事实表明:都铎王朝的君主尤其是伊丽莎白女王,始终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当然就其主观愿望说来,他们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维护其专制统治,但这种政策的持续推行,在客观上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经济条件,这是那些推行重农抑商的封建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二、政教合一的统治

亨利七世创建的都铎王朝,开始时同欧洲许多封建国家一样,推行的是二元统治。即世俗最高权力归君主,宗教的最高权力归罗马教皇。当时,天主教势力在英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恩格斯说,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20),“教会在每个国家大约占有1/3的土地,它在封建组织内部拥有巨大的权势。”(21)在英国,属于寺院的土地相当多,决不止几十万英亩而是几百万英亩。“据估计,1535年寺院的…纯?收入接近15万镑,这是低于实际数字的估计。”(22)教会中的封建特权阶层形成贵族阶级,恩格斯说,“这些教会显贵或者本身就是帝国诸侯,或者是在其他诸侯的麾下以封建主身分控制着大片土地。”(23)这虽是指德国而言,但在英国其性质也相同。亨利八世当政后,开始对天主教势力实行打击。他自152 9年起,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采取立法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都铎王朝的政教合一的统治。

1529年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剥夺其公民权,没收其财产,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认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元首的称号,从名义上确立了君主对宗教的绝对统治权。

从1536年,英国国会又连续通过法案,没收大批教会土地,从根本上打击了宗教界的封建贵族。在英国确立了封建君主对世俗和宗教的全面专制统治。但亨利八世建立的封建一元化的君主专制并不巩固,亨利八世死后,继位的爱德华六世虽继续通过某些法令,力图维系新建的一元化的封建君主专制,但反叛和骚乱屡有发生。新建的君主专制政体处于危机之中。至玛利继位后,她竟干脆放弃了君主对宗教的最高权力,重新承认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亨利八世建立的一元化君主专制,实际垮台了。

伊丽莎白女王执政以后,承担其父亨利八世未竟的事业,继续进行宗教改革,在英国重新建立了封建君主的一元化统治,并为此奋斗45年,使都铎王朝的政教合一统治达到极盛。

1559年,女王加冕不久,即令国会通过《至尊法》,制订若干条文,在法律上重新确认英国君主对宗教所具有的最高权威。

《至尊法》第七条规定:“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问其属世俗或属宗教,在英王国和英王统辖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废除了。即不得实施,也不得遵从……”(24)在英国排除了包括罗马教皇在内的一切外来权威之后,法律随即规定一切权力归英国君主执掌。《至尊法》第八条写道:“诸如司法权、优惠权、特许权、宗教权以及基督教会权,均由王国陛下统辖。”(25)为防止罗马天主教在英国重新取得宗教的最高权威,《至尊法》对英国的未来也作了规定:“根据本法令,女王陛下的后裔和继承人,即本王国的君主或女王们,也将拥有全权或最高的权威……”。(26)显然,都铎王室决心把封建一元化的君主专制,在英国永远实行下去。1559年的《至尊法》否决了罗马教皇的最高宗教权;肯定了英国君主具有世俗和宗教两方面的最高权威;还对英国的未来,实行君主专制作了明文法律规定,本立法不能不说是全面、具体而又深谋远虑。而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至尊法》竟立下誓词,责令英国臣民和宗教界各层人士就上述各项内容宣誓。誓词要旨如下:“我,某某,仅凭良心发誓,女王陛下是我们王国和王国自治领的最高首脑,当然也是一切宗教或世俗事务的最高权威。……我断然否认和摒弃一切外国的司法权、行政权、优惠权及各种权威。我保证,从此之后,忠实效忠于女王陛下,女王的后裔和女王的合法继承人。竭力扶持并捍卫女王及

其后继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权威……”(27)通过立法让人们宣誓并把誓词也纳入法律

条文之中,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它表明英国的专制君主千方百计地维护其宗教的最高权威。

虽然如此,英国宗教的封建贵族势力,仍不十分驯服。就在1559年《至尊法》颁布后,有些受封圣职的僧侣,依然拒不宣誓,不承认英王的最高宗教权威,女王遂令国会立法规定,限这些僧侣“在40天内离开英国,否则以叛逆罪处死;庇护这类人者将处以绞刑。”(28)156 3年重申:主张罗马教皇在英国有权者,初犯处以无期徒刑,再犯即处死。1573年女王亲自发布诏谕,警告在宗教上另搞一套的人“将招致法令所规定的一切严厉制裁。”(29)1581年国会又立法规定:“改宗天主教者,以叛国罪处罚。任何作弥撒之教士应罚200马克并处一年之徒刑;拒绝参加国教礼拜者每月应付20金镑”(30)据某些著作披露:“这样多的罚款,除了最富有的天主教徒外,任何天主教徒都会因而破产。不能支付罚金者即予拘捕并没收其财产。不久,监牢里面到处都是天主教徒,许多旧城堡遂亦改为监狱使用。”(31)1585年国会又通过法令,继续迫害天主教徒,该法令规定:“一切来自天主教教区的耶稣会士和神学院教士,自本届国会闭会之日起,40天内一律离开英国和女王陛下管辖的自治领。”(32)直至女王陛下统治的晚年,女王仍为自己的一元化君主专制而奋斗。1593年,国会又通过决议:“任何人怀疑女王之最高宗教地位,或继续不参加英国国教礼拜,而参加任何非国教的秘密聚会……应予拘禁,并且——除非保证将来改宗国教礼拜仪式——应永远离开英国,否则处死。”(33)估计,伊丽莎白在位期间共有123名教士和60名俗人被处死刑,另有约200人死于狱中。(34)

就这样,都铎朝君主终于牢固地控制了英国宗教的最高权力,进一步加强了封建的专制统治。现在,都铎朝君主已非凡人,而是代表上帝在英国施政。伊丽莎白女王在整个当政期间,始终强调英国君主的神圣性。1559年1月20日,在她举行加冕典礼之后的第一次演说中,女王就强调说:“由于我是上帝所创,注定要服从它的决定,我决尽力去做,由衷地希望现在所给我的任务能得到上帝的帮助,而我成为天意的执行人。”(35)40多年以后,女王在对国会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讲即著名的“黄金讲话”中,仍然强调自己是上帝的代表:“上帝让我成为一个君王,成为人民极端感谢的帝王,成为上帝指引下保护与维持人民安宁的帝王”。(36)平时,女王也总是不忘提醒人们:她代表上帝在英国施政。例如,每逢国会会议结束,议长拜见女王时总要谈到“英王国是在我们神圣而威严的女王的巨手庇护之下”。女王总是打断他:“不!议长先生,是在上帝巨手的庇护之下。”(37)女王还不时向国会强调:“朕是你们的神权帝王。”女王发布敕谕和各类文告,开头也总是写上“借上帝的恩宠”之类的言辞。英国君主把他们的统治罩上圣灵的光环,是为了取得臣民的顶礼膜拜,以便更顺利地施行其统治。伊丽莎白女王在1598年的一个礼拜天,去格林威治一教堂,当时有位罕茨诺先生,记述了女王受到的尊崇:“不管谁对女王讲话均得跪拜;女王不时抬手示意下跪的人免礼平身。女王行走时,无论走到何处,迎面的人均双膝跪下。一些极美丽苗条的宫女尾随其旁,她们多着白装;女王两边还有50名手持金色战斧的侍卫。在教堂旁边的大厅里,女王亲切地接见了我们这些祈祷者,这激起了…伊丽莎白女王万岁?的欢呼声……。”(38)都铎王朝的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是当时欧洲各封建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都铎朝君主集世俗和宗教的最高权力于一身,若仅从短期看,确实强化了英国的封建中央集权。

三、都铎王朝的统治机构

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通常都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和一套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官僚机构。英国都铎王朝却不然,它既无庞大的常备军又无上下严密的官僚机构。都铎朝君主的专制统治主要靠他们一手控制下的议会、枢密院、星宫法庭和地方治安官来维系。

英国的议会最早出现于十三世纪。至都铎王朝它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在封建制度下,议会是从属于国王的一种等级代议制机构。“从1343年起,议院分成了上下两院:上议院由僧俗贵族组成,下议院由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两院制是英国议会区别于当时其他国家等

级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39)从理论上看,议会权力是至上的。1589年,托马·史密司爵士写道:“英国至上而绝对的权力在议会……议会废止旧法律,制定新法律,……”(40)但实际上,都铎朝君主基本上控制着议会。在都铎王朝时期,议会并非常设机构,仅逢要事才聚会,比如:君王就位、国家政策的变更、战争、批准拨款等。(41)议会的立法,也只是根据君王的建议来制订。(42)所以,都铎王朝的立法权实际操在君王之手。议会不过是君王的工具。甚至对那些稍有不驯服的议员,君主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惩治。1576年2月8日国会议员温特沃思在议会上曾对伊丽莎白女王有所指责,他说:“无人没有错误,……高贵的女王亦不例外,女王陛下有错误,而且对她说来甚至是危险的错误。我纵使赤诚地忠于女王,也不能隐匿其错误而使之处于危险之中。相反,揭露这些错误,定会使女王安然无恙……”。

(43)结果便被关进了伦敦塔。可见,都铎朝君主对议会的控制很严,不容许议会的独立发展。伊丽莎白女王的一段话再明白不过地揭示了这种实质。在1593年议会开会期间,她指令下议院议长转告下议院说:“只有我才有权召开国会,我有权叫国会休会或解散,我有权同意或否定国会的一切决议。”(44)

当然,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强大,国会同女王的矛盾日益尖锐,国会也变得愈来愈不驯服,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女王早期的国会高贵大方地顺从她;中期的国会愤怒地服从她,晚期的国会却几乎要起来革命。”(45)但整个说来,都铎朝君主基本上控制着国会,凭此,他们来制订自己所需要的各项法律。

都铎王朝的日常行政工作由枢密院负责。

枢密院正式成立于1540年,在此之前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利用谘议会作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成立之后,国家的日常政务就由这个机构承担。最初,枢密院由17—20人组成,后来只有8—10人参加。从形式上看,它类似现代的内阁,实际上有根本区别。伊丽莎白女王当政四十五年,从未出席过枢密院会议,但都铎朝君主对枢密院的控制十分严格。枢密院是贯彻都铎朝君主的方针大计的得力机构。因为,第一,“枢密院不对国会而对国王负责,而且国王还不一定征求或采纳它的意见。”(46)第二,枢密院的官员不代表任何党派来工作,他们都是君王的部下,所以他们能共同协作,为君王陛下同心协力,尽职尽责。由于这两条,君王便控制了整个国家的行政大权。在都铎朝君主专制鼎盛时期的伊丽莎白时代“政府的实际工作依靠枢密院及其主要官员。但一切方针大计均取决于女王”,(47)枢密院的官员多为君王的心腹,一般说来,他们能贯彻君王的意图,一旦他们与君王意见分歧,若君王坚持己见,枢密院决难改变。例如,在对待尼德兰问题上就是这种情况。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反对尼德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枢密院的大臣一致反对女王的意见。枢密大臣塞西尔甚至以辞职来要挟,但还是不能改变女王的主张。(48)可见,都铎朝君主也握有行政大权,枢密院不过根据君王的旨意作实际工作。有人在谈到伊丽莎白女王的权力时说:“和平与战争这类重大问题取决于她,选择大臣取决于她,内政、军事乃至宗教等方面的一切重要任命也取决于她……她还极其关注外交政策、对外关系以及大使们的缔约与谈判活动。”(49)

都铎王朝地方行政工作由治安官充任,这是一个不拿薪俸的特殊的文官阶层,这些人多属乡绅。至少在爱德华三世(一三二七——一三七七年)统治时期已存在此阶层。到都铎王朝时期,治安官已成为君王在地方的得力助手。因此,伊丽莎白女王亲自过问地方治安官的任命。在她所发布的“任命状”中,具体规定了治安官的职责,要他们“维持郡的安定,要维护所颁布的各项法律和政令……”(50)枢密院负责对地方治安官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不断地向他们发出指示。地方治安官的权限很广,“除了举行开庭外,他们还要规定工资,征收救贫税,执行救贫法,修理大路和调整工商业。”(51)因此,他们曾被人称为“都铎王朝的杂役女佣”。这些“杂役女佣”实际上成为政府统治机构的一部分,但由于他们不领政府的俸给,我们才说都铎王朝没有一套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官僚机构。虽如此,这并不妨碍都铎朝君主的专

制统治,同其他专制国家相比,都铎朝君王所享有的权威和权限并无逊色。

至于司法方面,君主也大权在握,伊丽莎白把最高法院看作行使王权职能的重要工具。她曾指出,审判权是上帝赋予国王的。

1563年2月7日她给卡德琳·麦迪奇写道:“请你回忆一下,当上帝吩咐我们建立法院时是把什么重担托付给我们这些君王的。”(52)因此,在女王时代往往“未经审判及不宣告原因,即以她的意志拘禁人犯”(53)

可见,都铎王朝虽没有庞大的常备军和庞大严密的官僚机构,但是都铎王朝君主,凭借手中控制的国会、枢密院、地方治安官和星宫法庭等,顺利地实现了他们在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的专制统治。因此,人们说“都铎王朝的专制政体是一种最特殊的专制政体,即受到许可的专制政体。”(54)这种政体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都铎朝君主“以各阶级势力的暂时平衡为基础,由于这种平衡,他们得到强大而进步的各阶级的一致支持,尤其是商人和乡绅地主的支持。乡绅们甘愿充当治安法官。富豪们能使政府渡过最紧急的财政危机。”(55)而进步的阶级之所以支持都铎朝君主的专制统治,是因为这种统治能平定叛乱,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便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发展。因此他们相互利用,相互支持,摧毁了天主教会和旧贵族的离心势力,使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逐步达到鼎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羽翼也变得丰满起来,所以都铎王朝君主专制才呈现出上述一些特点。但其本质是封建的,一旦资产阶级势力壮大起来,双方相互利用,相互支持的关系便宣告破裂。资产阶级决不甘心永远屈居封建专制的权力之下,因此,在伊丽莎白女王逝世不到半个世纪,英国便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注释:

①②③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第138页;139页;125页。

④理查·哈克卢伊特:《英民族的主要航海、旅行、交通和发现》第5卷第83页转引自尤书蛟:《英国在美洲的早期探险活动》第2页。

⑤《剑桥英帝国史》第一卷1929年版第26页转引自尤书蛟上文。

⑥⑦见尤书蛟文第5页;第8页。

⑧J·B·Black:《The Reign of Elizabeth》1558—1603 Oxford 1952第359页。

⑨⑩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21卷,第42页。

(11)(12)朱国强:《掠夺有功海盗当贵族》载“外国史知识”1982年4期。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258页。

(14)(15)(16)利普逊前揭书第二卷伦敦1931年版第186—187页,转引自陈勇:《从呢绒工业看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成长的有利条件》第9页;第10页;第8页。

(17)(18)(19)施脱克马尔:《十六世纪英国简史》第86页;第65—66页。

(20)(21)《马恩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390页。

(22)同(17)第43页。

(23)同(20)第7卷391页。

(24)(25)(26)(27)《Statutes of the Realm》Ⅳ·第350页。

(28)Neale:《Queen Elizabeth》第265页。

(29)T·S·Millward:《Sixteenth Centurv》第83页。

(30)Lingard:《History of England》Ⅵ第165页。

(31)同⑨第9页。

(32)同(24)第706页。

(33)《Cambridge Modern History》Ⅳ第289页。

(34)同⑨第28页。

(35)Proude:《Reign of Elizabeth》第11页。

(36)Somers Tracts(1809)Ⅰ第244页。

(37)A·L·Rowse:《The England of Elizabeth》第309页。

(38)P·lfentzner:《A journey into England》第31页。

(39)程西筠:《英国议会制度的演变》载《外国史知识》1981年第3期。

(40)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40页。

(41)同(37)第266页。

(42)Lord Bacon:《History of king Henry Ⅶ》第15页。

(43)Prothero:《Statutes and Constitutional Documenfs 1558—1625》第120页。

(44)契内:《英国史》第二卷,1962年版第275页,转引自施脱克马尔:《十六世纪英国简史》第82页。

(45)同⑨第8页。

(46)同(40)第141页。

(47)同③第271页。

(48)同(37)第273页。

(49)同(37)第271页。

(50)W·Lawbad:《Eirenarcha》1641第35页。

(51)同(40)第141页。

(52)同(17)第82页。

(53)同(30)第165页。

(54)(55)同(40)第179页。

试析都铎王朝重商政策之利弊

【原文出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大连

【原刊期号】198905

【原刊页号】83~88

【分类号】K5

【分类名】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003

【作者】魏蕴华/翟云瑞

【责任编辑】陆军

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1485—1603年)正值西欧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面对着严竣的内外形势的压力,都铎王朝的统治者意识到,迅速地发展工商业“是使国家富强,使自己显赫的必要条件”,①因而毫不迟疑地奉行了重商政策。这一政策尽管遭到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种种批判,但它在英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所起的重大的积极的历史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一、振兴了民族工业,创造了资本主义工业腾飞的前提条件

英国是一个偏离欧洲大陆的岛国,都铎王朝建立之前,仍处于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欧洲“农业附庸国”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羊毛和粮食的输出占有重要地位。毛纺织业虽然有

所发展,但也远落后于佛兰德尔、尼德兰和佛罗伦萨。都铎统治者在推行重商政策时,着力发展民族工商业,首先利用英国盛产羊毛的优越条件,扶植、鼓励发展呢绒制造业,以出口呢绒换取硬币。为保证原料供应,国家三番五次地通过法令禁止优质羊毛及半成品的呢绒出口,1561年伊丽莎白女王又下令禁止国内绵羊和羔羊出口。与此同时,对国外的呢绒及其制品则禁止进口。这些措施保护了呢绒及其制品的国内市场。为了鼓励呢绒生产和出口,国家对呢绒成品课税极低,呢绒出口的关税也远远低于羊毛出口。为提高呢绒业生产水平,政府多方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招徕技术人才。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曾招募法德两国受迫害的新教有技术的毛纺工移居英国。1543年又从法国引进了先进的制帽技术,从尼德兰引进了罗拉索斜纹呢的纺织技术。伊丽莎白时代,乘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之机,大力吸引佛兰德尔熟练的呢绒纺织及染呢工人到英国定居,到1573年已有6 万余名织呢工匠避居英国。这些工人为英国带来了纺织细毛织品的新技术、新品种,从而大大地充实了英国的技术力量,促进了英国呢绒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末,呢绒工业已成为普及城乡的“全国性的工业”,从事呢绒工业的人口达200万,占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呢绒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呢绒手工工场雇工达200名以上。生产技术也日益提高,在生产中普遍地采用了脚蹬式纺车,起毛机和威廉·李发明针织机,能生产出各种规格的细呢和针织品,仅毛织品就有20多种。呢绒出口量获得空前的发展,都铎王朝建立之前,1481—1482年呢绒出口量为6695 5匹,到1534—1539 年增加到年平均出口额为102647 匹,1554 年又增加到160000匹,到17世纪上半期年均出口额竟达250000匹,呢绒出口已占全国总出口额的90%。英国呢绒不仅打入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尼德兰,而且远销到波罗的海、俄国以及亚非等地区。英国人当时自豪地说,它的呢绒已“衣披半个欧洲”,“全欧洲因穿英国的呢服而几乎成为英国的仆人”。②毛纺织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英国民族工业,成为英国民族经济向前不断发展的首要因素。

为了发展海外商业,都铎的历代君主都十分注重造船业。15世纪以前,英国所建造的船只很少有百吨以上的。亨利七世为扩大远航贸易,奖励船主建造大船,规定凡建造出百吨以上的新船者,每吨给5先令的津贴,这一办法为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所沿用。政府还采取了深挖港口、保护木材资源、建造船坞、设置灯塔等措施以利造船业的发展。其结果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船业的发展,百吨以上的大船数目迅速增加,1439年英国政府用来运兵的船只表中仅有11只200—360 吨的船,到1588年百吨以上的船已增长为183只,17世纪初已达350只,为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大量的工具。

在重商政策下采矿业也发展起来,1568年成立了英国皇家矿业公司及金属器具公司,该公司的一些矿山雇佣了几十乃至百余名工人劳动。16世纪后半叶,英国煤矿里的工人平均为150—200人,一组矿坑的工人总数达3500至5000人。17世纪初煤矿工人已达3万余人。采煤技术也有很大进步,煤矿中出现了穿过岩层的轨道,有了抽水机和通风设备。煤的产量增长得很快,16世纪中叶年产量约20万吨。到17世纪中叶则增至300万吨,增长了13倍,其产量可谓全欧之冠。同一时期铁的开采增加了两倍,锡、铅、铜和盐的开采增加了6至8倍。

在纺织、造船、矿产等行业的需求和带动下,各种金属工具制造、制针、制绳、制革、制皂、染料、火药、玻璃等行业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锁反应的形式,兴盛起来。加之在重商政策下,国内外市场的急剧扩大;海外贸易、殖民掠夺、海盗、走私所积累的财富一部分转入工业,加强了工业资本;圈地运动把大量廉价劳动力抛向工业市场——所有这些不仅使英国民族工业获得惊人的发展,而且为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资本的、技术的、劳动力的前提。正如英国的历史学家莫尔顿所说的:“由于1540—1640年第一次产业革命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英国才能在1760年以后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居于前列。”③都铎王朝卓有成效的重商政策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对重商政策的这种作用,英国的经济史学

家埃里克·罗尔一语道破,他说:“在《国富论》发表以前的一百年里,全国规模的工业与商业管制逐步加强的真实意义在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④

二、揭开了英国衣业革命的序幕

在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农业革命”发生最早的是英国。从15世纪最后30年开始的“圈地运动”——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的重大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经营方式和耕作方法的改变,便是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而这一切自始至终与都铎王朝的重商政策密切相联,如果说圈地运动是农业革命的序幕,那么揭开这一幕的便是重商政策。

首先,都铎王朝的重商政策是圈地运动发起的主要原动力。如前所述,重商政策推动了毛纺织突飞猛进,因此对羊毛需求量猛增,造成羊毛价格节节上涨,养羊业成了一本万利的事业。贵族和乡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便掀起了养羊圈地运动,许多在封建制掩护下的古老的公有地——“敞地”被圈占,变成了雇工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牧场,这就是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发端。

第二,重商政策加速了寺院土地所有制的崩溃。寺院土地占有制是中世纪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宗教改革前,基督教会占全国土地三分之一以上,除对耕种其土地的农民征收封建贡赋外,还向所有信徒征收什一税,他们利用各种宗教特权,巧取豪夺,聚敛了大量财富。都铎王朝重商政策的宗旨是千方百计地积累货币财富,掠夺教产是重商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亨利八世借宗教改革之机,不断地颁布法令,不仅截留了英国上缴罗马教皇的年贡、税款等,而且于1536年指使国会通过《查封寺院的第一道法令》将年收予在200镑以下的376所修道院封闭,其财产收归国王。1539年又通过《查封修道院第二道法案》,封闭一切修道院,其全部财产收归国王。亨利八世在位时共有645处寺院、90个神学院和110个教会医院的领地被没收,约占寺院不动产的五分之三。这些被没收的教会土地,除一部分赏赐给宠臣外,绝大部分出售给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仅在1543—1547年间,亨利八世就把没收的1593英亩寺院土地中的1527亩出售或变相出售。寺院土地还俗,摆脱了许多封建性的限制,农业资本主义自由地、空前地发展起来了。马克思精辟的指出:“教会所有权是古老的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宗教堡垒,随着这一堡的倾覆,这些关系也就不能维持了。”⑤寺院土地占有制的废除是英国农业革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一环。

第三,重商政策瓦解了贵族的封建领地所有制。在重商政策下,一方面是高度繁荣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引诱,使封建贵族不惜重金购买供享乐的昂贵商品;另一方面是“价格革命”所造成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使靠固定地租生活的封建贵族实际收入下降。结果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陷入破产的境地。16世纪末,曾靠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分地而显赫一时的38家贵族,其直接继承人就有22家负债累累陷入无法偿还的困境。一些贵族不得不采取先质押而后变卖土地的办法来还债。这样贵族庄园的数量不断减少,1559年底还有3390座,到162 0年底就下降到2220座,占有庄园40座以上的大贵族从39家减少到19家,封建贵族领地制急剧没落。重商政策把“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关系……凡是同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相矛盾或不相适应的,都毫不怜惜地一扫而光”。⑥

第四,重商政策导致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都铎王朝的重商政策使土地日趋商品化。土地自由买卖与转让具有了广泛性,不仅王室不断地公开地大量出售土地,而且土地进了商品交易所,成了投机商倒买倒卖的商品。有些商人组织了土地经营公司,专以买卖土地而赢利,使土地频易其主,加速了土地所有权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土地大都落到新贵族和自耕农手中,如1625—1634年间,在英国出卖土地的总额值234437镑。而新贵族仅13 3人就购买了其中半数以上的土地。1561—1640年间王室领地减少了四分之三,大封建贵族的领地减少了二分之一以上,但新贵族的土地在同一时期却增加了五分之一。他们在全国所占土地的比例从15世纪的四分之一增到二分之一左右。17世纪中叶以后,土地面积在1

00亩以下的农场不断减少,而3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显著增加。正如马克思所说:“地产的买卖,地产之转化为商品,意味着旧贵族的彻底汉落和金钱贵族的最终形成。”⑦新贵族、自耕农上层及租地农场主是英国最初一代农业企业家,他们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生产新的原料作物,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由于他们与资产阶级利益休戚与共,因此与资产阶级一道,推动中世纪英国向资本主义过渡。

“伴随土地所有权关系革命而来的,是耕作方法的改进,协作的扩大,生产资料的积累等等。”⑧新的土地占有者都加入了商品生产的行列,为了从土地上攫取最大利润无论是地主还是租地农场主都有改良农牧业的要求,从16世纪后半期开始,在英国出现了吸引外资大兴水利工程,扩大土地面积,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之风。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和荷兰人联合投资以合股方式在英国东部林肯、北安普顿、杭廷顿、诺福克、萨福克和剑桥六郡之间方圆40万英亩的“大沼泽”,进行大规模的排沼工程,将荒芜的沼泽变成了肥沃的农场。17世纪英国通过排沼工程扩大耕地面积约达50多万亩。应农业技术改革之需要,16—17世纪出版了许多农技专著,据统计仅16世纪就出版了34种农学著作,17世纪就更多。在先进科学技术指导下,农业生产品种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大幅度的提高,如小麦从1 466年到1612年每英亩的平均产量从8—8.5蒲式耳增加为11蒲式耳,而最高产量则从14. 6蒲式耳增加为35.4蒲式耳。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增长。正象马克思精辟概括的那样:“从亨利七世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曾如此无情地处置过传统的农业关系,都没有创造出如此适合自己的条件,并使这些条件如此服从自己支配。”⑨都铎王朝的重商政策使英国农村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是一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⑩这一序幕之后,便在英国广阔的农村舞台上,演出了波澜壮阔的农业革命的剧目。

三、推动了英国经济走向世界

都铎王朝的统治者也与其他早期重商主义者一样,视金银货币为国家真正的财富,把对外贸易掠取金银看成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因此所实行的重商政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放眼世界,积极地从岛国移足于遥远的海外。1497年,亨利七世向约翰·卡波特颁发了远洋探险特许状,希望他沿着西北方向寻找到东方的航路,当卡波特意外地发现了纽芬兰等地后,亨利七世立即赐予厚赏,并授予“海军上将”的称号,自此英国步入美洲,在纽芬兰岛建立了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渔业区。1584年华尔脱·拉莱又在弗吉尼亚建立垦殖区,先后成立了弗吉尼亚、哈得逊、普利茅斯、新苏格兰等贸易公司,从这里获取英国工业发展的原料和商品推销市场。1553年维洛比——张斯勒远征队在亨利八世支持下,向东北方向航行,绕斯堪的那维亚半岛,通过白海到达阿尔汉格尔,与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贸易关系,并为英国商人谋取了极有利的贸易优惠权。翌年英国商人组成“莫斯科公司”专营俄国、中亚、波斯一带贸易。他们在这些地区廉价收购珍贵原料,如俄国的油脂、皮货、鱼油、大麻、绳缆等,而向这些地区推销呢绒、棉织品、纸张、食糖等。1579年英国商人又创办了“东方公司”,专营波罗的海沿岸贸易,迫使长期垄断该地区贸易的汉萨同盟分权让利。

与此同时,英国也插进北非、西亚贸易圈。亨利八世的宠臣威廉·霍金斯于1530至153 2年间三次在几内亚与巴西之间进行贸易。1551年、1552年温德姆率领英国船队先后到达摩洛哥的重要港口城市扎菲亚和加那利群岛的圣克鲁斯,进行大规模的贸易。1553年他又开始了几内亚——贝宁之间的航行,与葡萄牙人展开了激烈竞争,接着约翰·洛克威廉·托尔森的船队相继去几内亚,不仅为英国销售了相当数量的呢绒、亚麻及其他工业品,而且从非洲获得大量的黄金、象牙、胡椒等。伊丽莎白女王上台后,英国在非洲及西亚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和扩大了,1581年成立利凡特公司,专营地中海东岸的贸易,1585年成立摩洛哥公司,1588年建立几内亚公司,1592年女王又把去塞拉勒嵩内进行贸易的特许权赐予汤顿的商人。英国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西北非洲、西亚进行不平等的贸易掠夺,乃至贩运黑奴。

16世纪60年代,英国殖民贸易的触角伸向东方的印度。1600年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的

支持下成立了有名的“东印度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英国商业远征队每次出征都获巨利,有时利润甚至高达320%。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在东方殖民活动的主要基地和最有收入的“英国王冠上的珍珠”。到17世纪,英国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空第地突破了封建农本经济的闭塞状态,将英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尽管他们是以强盗的身分,暴力掠夺的方式进行贸易,但所开辟的广阔市场以及所获得大量廉价原料、金银财富,流入母国变成资本,又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迅速地跃居为世界经济强国之首。

此外,都铎王朝的重商政策对统一的英吉利民族国家的最后形成,对培育封建主义的掘墓人,对加速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都起了重要作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重商政策的种种弊端

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具有双重性或多重性,重商主义政策也不例外,在论及它的重大历史作用时,也要看到另一面。我们且不说重商主义在理论上只考察了流通领域,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是错误的,也不说它在时空上的局限性——到17世纪中叶,当工业资本超过商业资本的时候,重商的理论,特别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垄断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阻碍了竞争和资本的正常流动,以及工业资本无限度的自由发展。这些早就被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特别是18世纪晚期亚当·斯密等人批判得体无完肤。这里只想谈谈重商政策给当时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

(一)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都铎王朝的重商政策是以对外贸易,在顺差贸易中积累货币为其主要宗旨的,认为国内的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必须服从外贸出口的需要。因此对那些在国外可以高价销售的商品生产部门加以特殊的保护和扶植,这就造成国民经济中不同生产部门发展的倚重倚轻的现象。如16世纪末,英国的毛纺业在欧洲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冶金业的技术水平还很低,远不如德国、捷克和瑞典,铁的质量很差,只好靠从外国进口来弥补不足。在农业方面,肆意发展养羊业,16世纪后期英国农村四分之三的土地变成了牧场,造成农牧业比例失调,大批农业人口流离失所,农田荒芜,农业生产一度萎缩。在亨利七世统治后期不得不颁布一些企图规定耕地和牧场比例的法规,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仍使牧场的数目有增无减。1534年亨利八世颁布法令惊呼:“耕地荒芜,教堂和房屋被毁,无力养家糊口的人多得惊人。”(11)要求重建那些被荒废了的农场,制定耕地和牧地的比例,以保障农业生产。但在重商政策下,这些法令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农业经济的一度衰落,对英国经济全面持续的高涨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是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对原料、粮食的需求,又出现了大量牧场改为农场的现象,重新调整了农、牧业的比例关系。

(二)拜金主义盛行,世风日下。

在重商政策下,商品货币经济空前繁荣,使商品流通中的媒介物——货币的地位破天荒地上升到统治地位,“金钱成了16世纪英国的真正统治者”,是“一切权力的权力”。(12)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追逐金钱,拜倒在金钱的脚下。在这种追逐金钱的狂热中,社会道德败坏,为了金钱人们明争暗抢,干着各种冒险、投机、诈骗、偷窃、强抢等丧天害理的勾当。

在金钱的诱使下,各级政府机构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之事屡见不鲜。威廉斯在《都铎政制》中列举了各种官吏贪赃枉法的手段,诸如法官们以伪造证据,收卖假证人或拖延审判过程等手段谋取私利,财务官以伪造或涂改账目大盗公款;其他官员或“近水楼台”或假公济私,饱肥中囊。关于贪官污吏的名字,都铎史书也不乏记载,如监护法院总收税官约翰·包蒙贪污了两万英镑,相当于当时伦敦3000多名熟练技工最高年资的总和。金钱冲昏了人们的头脑,都铎王朝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犯罪率最高的时期。

(三)币制贬值,通货膨胀。

都铎王朝时期物价飞涨,固然有多种因素,但重商政策不能不说是促进物价持续不断高涨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在重商政策的刺激下,手工工场和城市人口猛增,使原料和粮食等常常供不应求。其次,统治者为了聚敛钱财,弥补财政赤字,多次改铸低质货币,这种措施造成了币制的贬值。再加上对外掠夺贸易,使大量廉价的金银流入英国,遂导致通货膨胀。16世纪是都铎王朝重商政策达到高峰的一个世纪,也是英国人民怨声载道的一个世纪。重商政策直接地或间接地使无数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使城市贫民忍受着物价昂贵和饥饿的折磨。

重商政策是应时代变革的要求而出现的,它加速了时代变革的进程。剧烈的变革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常规,使人们感到惶惑、痛苦、多灾多难。但如果没有这场痛苦的变革,就不会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迅速到来,就不会在英国最先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就不会使一个偏居的岛国跃居为近代欧洲列强之首。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意识到这些,包括象莫尔那样一些有识之士对政策与变革也不断地发出责难与诅咒。今天,当我们冷静地、客观地、历史唯物主义地来衡量都铎重商政策的利弊时,总该认识到都铎重商政策所带来的苦难只是新婴儿诞生前的阵痛,而迎来的却是光明的,令人振奋的未来。

注释:①⑤⑥⑧⑨⑩(11)(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41页;第23卷,第7 90页;第26卷,第2册,第263页;第23卷,第814页;第26卷,第二册,第263页;第23卷,第786、787、786页

②利普逊:《英国经济史》,第2卷,伦敦1931年版,第187—188页。

③莫尔顿:《人民英国史》中译本,三联1976年版,第218页。

④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1981年版,第84页。

⑦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人民1979年版,第38页。

英国留学高中生申请条件解析

英国留学高中生申请条件解析 英国的教育水平是全世界知名的,随着留学的低龄化影响,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区英国留学,如果有很好的英国A-level成绩可直接申请英国本科名校的机会就比国内学生会大一些,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选择去英国读高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高中生去英国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下面留学专家为您介绍英国高中留学的优势和条件。 英国高中留学条件 一、学生素质。准备留学英国的高中生是否是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能否独立生活,心智是否成熟,这些都是保证高中生在国外健康成长和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自理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更适应留学。 二、长远规划。学生和家长需要从学习状况、职业规划、英国教育资源的优劣等方面综合考虑,然后再做决定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留学。 三、经济实力。家庭现有及未来几年的经济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孩子留学所需的基本费用,包括英国的学费及英国的生活费等,这应成为家长决定是否送孩子去英国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英国留学会有很重的负担,这将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国外留学的成本在增加,家长在为孩子报名时一定要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 英国读高中的优势 1. 教学质量牢靠,名校升学率高

英国教育以其高教育质量闻名,高中教育中以私立寄宿高中尤为突出。私立寄宿制高中一直保持极高升学率,英国正规的寄宿中学基本都有95%以上的大学升学率,多数毕业生进入英国排名前20的大学,其中一半学生进入排名前10位的大学,包括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 2. 课程安排灵活,学生更易把握 英国的高中没有必修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并且最有把握获得好成绩的课程,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身情况,而且对于学生今后报考大学时选择专业也做好了早期的铺垫,更是为今后的择业奠定基础。 3. 多次考试机会,不再一考定位 英国的教育制度允许学生从12年级开始参加A-level考试,每年两次,学生可以选择成绩较好的一次作为保留记录,到13年级结束时一共有四次考试机会,因此,学生不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与志愿学校失之交臂。 留学专家提示各位,将孩子送往英国读高中,还是需要参考下以上总结,并且结合自己家庭的优势来进行实际的选择。

qe英国高中好不好

qe英国高中好不好? 伊莎伯格女皇学院(QE)是英国北方顶级的男女同校寄宿制学校,名列全英办学质量最优寄宿制学校第七。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伊莎伯格女皇学院优秀的办学传统在近几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A级(A-Level)考试通过率连续打破该校记录。两个高中部的总体通过率达到100%;UCAS 平均成绩达491分,93%学生的成绩为A* 到 B之间;同时职业专科学生达到455分,学生A* 到 B之间的通过率为78%。该校始终位于全英顶级私立学校之列。 爱索伯格女王学院Queen Ethelburga’s College创建于1912年,位于中部约克,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全日制私立寄宿学院。它坐落在英国东部风光秀丽的约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全英国一流的,被《金融时报》评为英国高中开始成绩最好的学校之一。全部高中学生都能进入高校深造,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进入牛津,剑桥的名校学习。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声望,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事业有成的父母们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其中包括国际商人,外交官,皇室成员,国家元首,联合国官员及军界的高级官员等等,这将给学生们今后的生活带来深远的良性影响。 伊莎伯格皇后学院的教学方法独特,质量骄人。学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艺术方面,学生可以在校内学习乐器,戏剧,舞蹈,艺术设计,并参加学校的考核。在体育方面,学校开设网球,足球,曲棍球,马术等课程,学校具有最现代化和相当奢华的室内和室外体育场地。学校拥有巨大的超市豪华的马术中心是任何其它私立学校无法比拟的,学校允许学生自己携带马匹入校。 QE在英国孩子和国外孩子数量之间做好平衡,国内学生一般控制在3/4,国外1/4。某些年级可能是一半本地孩子对一半国外孩子,这样能够使国外孩子更好的和英国的环境结合,同时,避免国际学生出现孤立的感觉。

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特点

英国文学7个时期 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文学7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古英语文学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早期的凯尔特等部族 及5世纪入侵的盎格鲁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 于肯特国王阿瑟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 比德所著《英国人民宗教史》最有历史和文学价值。9世纪,威塞克斯国 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并倡导以 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其中包括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的 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诗、方言诗、谜语和宗教诗、宗教记述文、布道词。 中古英语文学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 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 艺术价值。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 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一般认为是教会人员朗兰德所写,以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探讨人间善恶,讽刺社会丑行,表达对贫苦农 民的深切同情。此时期国王查理第二当政,宫廷开始用盎格鲁-诺曼法语,王 室贵族兴起赞助文人之风。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 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15 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 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开 始文艺复兴运动。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法国学术、文学名著并自行 著述,以托马斯·莫尔(1477~1535)的《乌托邦》最有价值。英国文艺 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西德尼(1554~1586)的十四行诗、斯宾 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 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还擅写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稍晚的本·琼森(1572~1637)擅写社

美国高中生活 私立寄宿学校费用一览表

美国高中生活私立寄宿学校费用一览表 美国高中生活,美国高中留学生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生活 说到美国高中留学,很多人都想了解美国高中生活。由于美国公立高中留学时长的限制,很多家长和学生便将目标锁定在美国私立寄宿高中。那么,你知道美国私立寄宿学校一年要花费多少钱吗?今天,天道留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就读美国私立寄宿中学一般住在学校或校外公寓,费用成本大体可分为三类:行前成本、留学学费、留学生活费费用。 行前成本包括申请费用、额外英语辅导费用、签证材料准备及培训费用、机票费用、报名费用、接机服务等。 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留学学费中是包括住宿费,大概占学费的20%-30%。 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生活费包括杂费、保险费、书本费、饮食费以及个人开支,个人开支包含交通费、手机费、购物费。天道留学提示,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留 学生活费用不会像学费那么多,大约在一千美金左右,如果是在纽约、旧金山、波士顿这些繁华的城市,费用会相对高一些。如果在路易斯安那这样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生活费大概在六百到七百美金左右。如果经常逛超市或者商场,费用也会相对高出一些。 不同地区的学校费用不尽相同,同一地区,教学质量不同的学校费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美国私立寄宿中学花费每年大概在2-4万美金不等。 部分私立寄宿高中留学一年费用 以下数据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花费因为各学校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韦伯中学(The Webb Schools) $46690加利福尼亚州 威利斯顿·诺塞普顿中学(The Williston Northampton School) $46600马萨诸塞州 史蒂文森中学(Stevenson School) $46600加利福尼亚州 珊帝泉友高中(Sandy Spring Friends School) $47100马里兰州 伍斯特学院(Worcester Academy) $47070马萨诸塞州 普洛克学院(Proctor Academy) $46950新罕布什尔州 梳士巴利男子学校(Salisbury School) $46800康涅狄格州 菲斯登中学(The Fessenden School) $46250马萨诸塞州

白金汉宫简介

白金汉宫简介 ?白金汉宫旅游简介 ?门票 ?开放时间 白金汉宫旅游简介 白金汉宫概况 白金汉宫,位于圣詹姆士宫与Victoria火车站之间,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兴建,1863年始成为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是英皇权力的中心地。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 1762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1821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1837)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整个白金汉宫用铁栏杆围着,对着白金汉宫主建筑物的铁栏杆外,有一个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维多利亚镀金雕像纪念碑,它的四周有四组石雕群。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185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1953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1962年起对公众开放。 建筑风格 白金汉宫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路线,5层高的建筑其中2层为附属层,是服务人员专用,因此高度较低,外观的建筑材料为巴斯石灰岩,內部则以人造大理石和青金石为主、其他建材为辅,打造出专属白金汉宫的华丽堂皇;白金汉宫正门的广场有铁栏是皇家禁卫军换岗典礼的场所,因此常常吸引民众在此聚集,而在广场外有一座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手持权杖有天使的象徵;正门东北方经过林荫路即可到达特拉法尔加广场。

英国文学复习

英国文学考试复习 题型: 一、名词解释(3*5’) 二、判断正误(5*2’) 三、单项选择(20*1’) 四、材料题(2*10’) 五、简答题(3*6’) 六、论述题17’ 一、名词解释 1.Enlightenment: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whole,was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then progressive class of bourgeoisie against feudalism. The enlighteners fought against class inequality,stagnation,prejudices and other survivals of feudalism. They attempted to place all branches of science at the service of mankind by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actual d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 2.Romanticism: Romanticism is an artistic and intellectual originating in Europe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characterized by a heightened interest in nature,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s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forms of classicism,and rebellion against established social rules and conventions. The romantic period began in 1798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and en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3.Naturalism: Naturalism is a higher form of realism. People should give up the religious and remote world and to embrace the present,real world in which we lived. 4.Conceit: Conceit is a far-fetched metaphor or simile. Originally a “concept”or “idea”,the conceit came to mean a striking parallel between two highly dissimilar things. 5.Dramatic Monologue: Dramatic Monologue is main artistic feature of Robert Browning’s poem. In his poem,he always chooses a dramatic moment or a crisis,in which his characters are made to talk about their lives,and about their mind and hearts. In “listening”to those one-sided talk readers confirm their own opinion and judgments about the speaker’s personality and about what has happened. A dramatic monologue is a piece of performed writing that offers great insight into the feelings of the speaker.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a soliloquy in a play (which the character speaking speaks to themselves), dramatic monologues suggest an auditor or auditors. The dramatic monologue is now understood to include short pieces of prose written for performance.

英国的教育制度

英国的教育制度 英国重视教育。在英国不仅云集了世界上最、最古老的学校、及大学,而且不乏有全新式以及最富创新院校。教育是公众讨论的永久性话题——-教育不仅是一个令老师反复思索的问题,而且也令家长以及学生们倍加关注。 教育规定 在英国,所有的人在五岁至十六岁期间均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学生上学的最短期限。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在三、四岁时上幼儿园,而年满十六岁的青少年继续求学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教育机构的数目随之骤增,以满足众求的需求。 在英国本土的所有四个地区,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外国留学生均受欢迎。这四个地区教育结构与院校种类基本相同,但是苏格兰的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则与其他地区有较大不同。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在英国学校体系实行双轨制:公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一般由家长负担学费。在英国大约每十三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个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确切比例为7%)。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的外国学生一般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英国共有2,400所私立学校,其中多数为声名卓著的老牌学校。 英国制定了全国教学大纲——该大纲对儿童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作出了规定。公立学校必须服从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私立学校并不受此限制。但是多数私立学校在实际教学当中仍然教授全国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十六岁之前的教育 公立学校一般不接纳十六周岁以下的外国学生,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私立学校 三至四岁:许多儿童在三岁或者四岁时便进入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学校的幼儿班接受教育。 五岁:儿童通常在五岁时进入幼儿学校。 七岁: 公立制度-儿童在七岁时从幼儿学校升入初级学校。按照公立学校制度,幼儿园与低年级部往往合并为一所学校(称为小学),供五岁至十一岁的儿童就读。 私立学校-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在七岁时入读预备学校。 如果是外国学生,则有可能需要在预备学校“寄宿”,即在学校吃住起居、生活学习。与学生们以往的经历相比,寄宿是一次更为有趣的经历。实际上,一些预备学校正在考虑更名为“寄宿”学校,以体现学生们趣味盎然的寄宿生活。 在预备学校学习的费用一般包括学费、住宿费、膳食费、文具费、课本费、体育音乐等活动所需的基本设备费用。家长们可能要负担专项学费、或者购买乐器、以及学生向家中打电话的费用。还可能要交付一笔数额较小的人身意外事故保险金。校服以及运动服亦由家长出资购买。 一些外国学生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预备学校接受严格的教育,并且通过住校尽快地参加体育运动以及社交活动。 十三岁: 私立制度 预备学校的儿童在十三岁时即可转入私立中学学习。多数外国学生在这外年龄开始赴英留学。 ☉私立学校 有些私立学校亦称为“公立学校”。这一名称具有误导性。因为这些学校并非公立,而纯并且一起延,这些学校在几个世纪以前创立之时起名为公立学校属录取自费学生的私立学校。. 用至今。 认证以及注册 私立学校联合会是私立学校统一组织机构,其成员包括: 女子学校联合会校长会议预备学校联

在英国读本科一年要花多少钱

在英国读本科一年要花多少钱? 英国作为老牌的留学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含金量高,学制短,留学坏境佳,相 对费用低等原因深受留学生的青睐。根据留学费用根据留学阶段不同,专业, 学校所在地区,学校的等级等有比较大的区别。而生活费方面的开销,根据学 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下是英国优越教育的伦敦办公室的顾 问婷婷老师根据其多年的申请经验关于英国留学学费的访谈。 在英国拥有超过10年历史的英国优越教育,从2010年开始真正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短短几年间,其已经在英国留学领域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优越 教育致力于打造英国留学的高端品牌,这个品牌的最终目标,是真正提升学生 们的留学质量与留学体验。用优越教育伦敦总部执行总监与首席顾问Jade老 师的话,“打造真正致力于提升留学质量与留学体验的高端品牌,并非噱头, 也不仅仅是口号,它是作为留学教育机构的一个使命!” 1 英国留学学费 婷婷老师介绍,在英国,高中学制是4年,有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之分。 除非是短期交换,国际学生一般不能就读公立高中。私立高中每年学费包学费、生活费(住宿、伙食)大约20,000-30,000英镑。非寄宿学校稍微便宜一点,每 年大约15,000,那学生需住英国家庭或学生公寓一年的生活费约: 9,000英镑(包括:住宿、伙食、交通费等,剑桥、伦敦地区费用稍贵)。另外,英国规定18岁以下去英国留学的学生是必须找监护人,也有些中学学校规定即使年满18 周岁,也是需要监护人的。监护人的费用组成:注册费:100-200镑(只收一次) ,定金:500镑左右(可退还的) ,每年监护服务费用:1,000-2,000镑等等。 本科学制为3年,对于文科类专业每年学费大概每年约12, 000-15,000 英镑,理科类专业是每年约15, 000-25,000英镑,医科则为每年约25, 000-35,000英镑。 绝大多数研究生课程学制为一年,分为讲授式和研究式。对于授式课程, 只需在教室授课的本科课程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具体来说,硕士类商科专业, 如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都是讲授式课程,学费相对于文科和理工 科要贵,学费一般为12,000英镑左右,传媒专业约为14,000英镑;而教育专业则是12,000到15,000英镑;金融会计专业则为12,000到18,000英镑;艺术设

英国旅游简介

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于欧洲西北面,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一个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它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崩溃,已失去昔日荣光。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经济,金融仍居世界前列。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 国土面积:243,610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62,262,000 主要城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 英国主体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由于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其余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 英国(The United Kingdom)英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国家。英国的艺术、音乐、文化和饮食一直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民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并与许多国家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直到现在,它仍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保持着牢固的关系。英国是欧盟成员国,25年来,在维护和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方面,它是始终不渝和热心的支持者。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英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占第七位[1],而且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英国旅游资源介绍

世界旅游地理

英国旅游资源介绍 ( xxxxxxxxxxxxxxxx学院 xx级xxxxxxxx班 xxxxxxxx xxxxx ) 摘要:英国是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自然风景秀色可餐,还有着独特的社会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论文将从英国的自然环境、人文概况、社会风情、著名景点四个方面来分析英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英国景点旅游资源 一、自然环境 英国是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雾。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塞文河、泰晤士河为境内主要河流,湖泊众多。 东南部的田园风光有“英格兰花园”之誉,“花园”中一座四季如春的小城坎特伯雷是英国基督教圣地;西南拥有全国最温暖的海滨和历史名城巴斯;北部奔宁山西侧是山清水秀、风光迤逦的大片湖区;南部的埃夫伯里及巨石阵遗址世界闻名;苏格兰地区山高谷深、林草茂密,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尼斯湖水怪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南部的爱丁堡是著名的文化名城,其峭壁嶙峋的死火山、冰川侵蚀的山谷、巍峨的宫殿教堂和丰富的收藏以及古风犹存的建筑使爱丁堡赢得了“欧洲最美丽的城市”及“北方雅典”的美誉。 二、人文概况 英国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许多城市,如“万城之花”伦敦、“北方雅典”爱丁堡、大学城牛津、剑桥、古色古香的约克城、莎翁故乡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游名城。 伦敦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痕在诉说过去,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着历尽霜雪的风采。如果到伦敦塔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寻游览,一刹那间,你会觉得似乎又回到了数百年前,而为迎接千禧年而建造的英航“伦敦眼”则会令你为之一振。 而伯明翰呈现出来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只有少数的高楼大厦,大部分建筑都是维多利亚式的二层楼房,古朴典雅。伯明翰是英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文化

中美英教育现状对比

近几年,网上大量文章和书籍也对英美教育进行大篇幅的介绍,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家长在中美英教育之间作对比……然并卵,无论大家怎样努力,这一切对比和思考基本都属于纸上谈兵。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要社会环境不变,中国教育就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和改变。 美国高中——教育注重广度和深度 说实话,David每天都在忙碌中开始,也在忙碌中结束,但是每天过得丰富而充实。 David就读于美国顶尖寄宿高中圣保罗中学,学校生活非常丰富,可以自由选择和支配的时间也多,不会出现为了学习成绩而牺牲其他时间的情况。每天早晨,David都会参加学校的晨会,晨会实际上就是个信息发布的平台,老师或者学生社团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信息的。之后,他会被安排进行大约7节课的学习,其中有一节自由安排的课。 小而精的校园课堂,最大的优势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足够的关注。为了实现精英教育,在每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中,也要贯彻小班教学的理念。David班上,同学8人,这种精致的小班教学保证了课堂上每个学生,无论积极与否,上课时都有发言或被老师提问的机会。 经过一天紧张而有序的课程之后,下午三点左右,David最喜欢的环节来临——参加为时2-3个小时的体育训练,比如篮球、排球、足球、游泳、击剑等。美国校园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俱乐部、合作教育、研究以及文化活动等。如果一个学生某项成绩中等,但课外活动十分出色,知名大学也会抢。这些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同时还极为看重一个学生的领导能力,出色的个性以及特殊的才能。 体育训练之后,安排的是晚餐和参加社团的时间,晚自习一般是学生在宿舍里学习,学校的老师管理秩序并监督学习。 英国高中——精英教育一点也不轻松

白金汉宫简介

白金汉宫简介 英语名称:Buckingham Palace 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St. James’ Park)的西边,17 03年为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61年由英王乔治三世购得,作为王后的住宅,称为女王宫。1825年,英王乔治四世加以重建,作为王宫。从1837年起,英国历代国王都居住在这里。维多利亚女王是居住在这里的第一位君主。白金汉宫宫内有宴会厅、典礼厅、音乐厅、画廊、图书馆、皇家集邮室等600 多个厅室,收藏许多绘画和家具,宫内还有一座面积约40英亩的御花园,宫前有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 白金汉宫历史 白金汉宫,位于圣詹姆士宫与维多利亚火车站之间,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兴建,故称“白金汉宫”。这是19世纪前期的豪华式建筑风格,庞大的规模甚至比华丽的外表更加引人注目。1702 年白金汉公爵开始建造第一所房子,60年后被卖给乔治三世,成为王室成员住所。1761年乔治三世加以扩建。由白金汉屋转变为白金汉宫的工作由乔治四世和他所器重的建筑师约翰·纳什(John Nash)完成。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若皇宫正上方飘扬着英国皇帝旗帜时,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正式成为王宫,此后白金汉宫一直是英国王室的府邸。1847年,左右两翼被连接起来,正门道路,即大理石拱道迁至今址。1863年始成为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集合办公与居家功能于一身。 伦敦圣詹姆士公园西端有一座宏大建筑,它便是久负盛名的神秘王宫———白金汉宫。白金汉宫因1705年白金汉公爵的兴建而得名。1726年由乔治三世购得,一度曾做过帝国纪念堂、美术陈列馆、办公厅和藏金库,1825年改建成王宫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起正式成为王宫,现仍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见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请外宾及其他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白金汉宫于1931年用石料装饰了外墙面,最近的一次外墙清洗使其重放异彩。然而,令人印象最深的仍是其内部。王宫有600多个厅室,收藏有许多绘画和精美的红木家具,艺术馆大厅内专门陈列英国历代王朝帝后的100多幅画像和半身雕像,营造出浓厚的18、19世纪英格兰的氛围。宫前广场上竖有胜利女神金像和维多利亚女王坐像,此外还辟有一座占地40英亩的御花园。 第一代白金汉公爵(1592~1628年)在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三剑客》中,是位重要人物。他是英国首相,又是法国王后、奥地利安娜公主的情夫。在其最后一位后代1703年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安娜,就把白金汉公爵的头衔赐给了穆尔格拉夫伯爵约翰·舍费尔德。而在这之前几年,他已获赠阿灵顿的住处,并在这时将它改名为“白金汉府”。 这座府邸同英国王室发生关系是60年之后。1761年英国王室以21000英镑将其买下。后来“疯狂国王”乔治三世想要一所私人住宅,离那座令人悲伤的圣詹姆士宫稍远点儿。再到后来,他的儿子即后来的乔治四世,英国历史上最大手大脚,最放荡的君主把白金汉公爵的一处乡间寓所改建成一座真正的宫殿,由他最喜欢的建筑师约翰·纳什负责将其修建得金碧辉煌,共花费432000英镑,是楼房收购价的20倍。纳什新建的宫殿基本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白金汉宫背后的那一面,即朝向花园的那一面。直到1845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王室寓所才建成了今天的模样:其北翼和南翼的两侧宫殿得以延伸,且被第四翼、即东侧的宫殿封闭,成了一座四方的宫殿。这个东侧的外立面上有一座宽阔的阳台,王室成员的传统性亮相就在这里。最后的一次改建算是最小的

英国文学问答题

英国文学问答题 Page 1----------------------- English literature The Renaissance Period 1. How to define the period of Old English literature? English literature begins with the Anglo-Saxon settlement in England at about 450 BC and ends at 1066 BC, the year of the 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 Of Old English literature, a few relics are still preserved. All of them are poems or songs by the Anglo-Saxon scop or gleemen who sang of the heroic deeds of old time. 2. What does Old English poetry includ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Old English poetry includes two groups: the religious group: the religious group and the secular one. The former is mainly on biblical themes. For example, Genesis A,<创 世纪I> Genesis B, 《创世纪II》and Exodus 《出埃及记》are poems based on the Old Testament; while the latter shows the harshness of circumstance and the sadness of the human lot. A typical example is England’s national epic Beowulf. 3. What is the plot and theme of England’s national epic Beowulf? Beowulf, nephew of the king of the Geats, hears that Hrothgar, a Danish king, is in great trouble. The kingdom of the king is harassed by a monster called Grendel. He at once sails there, grapples with the monster, and w ounds it fatally. Then comes Grendel’s mother, a she-monster, in revenge of her son. Beowulf follows her to her under-water cave and kills her with a giant sword. With these honors won, he returns to his homeland and reigns as its king for 50 years. Then a fire-breathing dragon comes out of its den and kills many people. Though old now, Beowulf still kills it single-handedly. But he, too, is fatally wounded and later died. Thematically, this poem shows how the primitive people fight against the forc es of the natural

旅游英语之英国白金汉宫英文介绍Buckingham Palace

旅游英语之英国白金汉宫英文介绍 Buckingham Palace Aug & Sept daily 9.30am-4.15pm; £9.50; advance booking on tel 0171/930 4832. Victoria tube. The graceless colossus of Buckingham Palace, popularly known as “Buck House”, has served as the monarch’s permanent Londo n residence only since the accession of Victoria. Bought by George III in 1762, the building was overhauled by Nash in the late 1820s, and again by Aston Webb in time for George V’s coronation in 1913, producing a palace that’s about as bland as it’s possi ble to be. For two months of the year, the hallowed portals are grudgingly nudged open; timed tickets are sold from the tent-like box office in Green Park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Mall. The interior, however, is a bit of an anticlimax: of the palace’s660 rooms you’re permitted to see just 18, and there’s little sign of life, as the Queen decamps to Scotland every summer.

伦敦旅游景点介绍

伦敦旅游景点介绍 推荐: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现代的文化和时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伦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伦敦的优雅、现代、时髦、嘈杂、传统等错杂交融在她的每个街角、每个建筑、每一座公园、每一个市场、每一个伦敦人身上,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细细地体会其中的况味。 白金汉宫(BuckinghamPalace) 有人说,来伦敦却没有看白金汉宫,就好像去北京没有看故宫一样。建于1703年的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至今一直是英国王室的府邸。这座四层楼的正方形建筑物包括典礼厅、音乐厅、宴会厅、画廊等六百多间厅室,此外还有占地辽阔的御花园,白金汉宫前广场有胜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闪闪,好像从天而降。 白金汉宫作为一所王宫其实只有大约200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白金汉公爵的寓所(BuckinghamHouse)。英王乔治三世在1762年正式购入这所房子,让其家人与王室成员居住,但他本人继续使用附近的圣詹姆斯宫。到1825年,英王乔治四世正式把这所房子扩充成为王宫,建筑师就是当时闻名于世的约翰.纳什(JohnNash)。 白金汉宫从1993年对外开放参观,不过,每年开放时间大致在8到9月间的8个星期,参观白金汉宫时间约一小时,要先在白金汉宫前的购票处购票。再从白金汉宫右侧的游客入口进入。 参观小贴士 ?开放时间:9点45到18点(最后准入时间是15点45分) ?票价:成人14镑,60岁以上老人及学生(需持有效证件)12.5镑,17岁以下8镑,5岁以下免票,家庭套票36镑。入口处有免费提供的语音导游,有多国语言,有中文。如需白金汉宫的简介手册,可在皇家大阳台购买,每册4.95镑。

英国高中留学各项费用一览表

英国高中留学各项费用一览表 去英国留学读中学要统计哪些费用,学生们在英国学习,需要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都会提前做好费用预算,那么有哪些费用需要大家来统计呢。 去英国留学读中学要统计哪些费用——注册费(申请费) 学校收取英国留学费用50-200英镑不等。为不可退还的费用。 去英国留学读中学要统计哪些费用——学校押金 学生通过测试及申请资料评估后,学校决定录取该生时,学校会发出预录取通知书,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学位押金。 押金为可退还的费用。学生签证不成功或已读完该校报读的课程,学校予以退还。 语言学校则在学费中扣减。 寄宿中学:押金通常为一学期学费:5000-9000英镑不等。 其他非寄宿类学院:1000-3000英镑不等。 语言学校:200-1000英镑不等。 去英国留学读中学要统计哪些费用——学费

英国学费如按学期收,每学期5000-9000英镑不等,学费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伙食)。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学费通常不包括:保险,旅游,额外的运动和课程费用(如马术,另修的音乐课) 去英国留学读中学要统计哪些费用——监护费 16岁一下学生法定必须有英国公民作为监护人;16-18岁部分学校规定必须有监护人。 英国中学留学费用组成: 注册费:100-200镑(只收一次)。 定金:500英镑左右(可退还的)。 每年监护服务费用:1000-2000镑。 预付金:1000英镑左右,学生的住宿,接送等费用从中扣除。 去英国留学读中学要统计哪些费用——额外花费 包括英语作为外语,学习辅导,旅行和出游(看戏,社会活动等),考试费用,保险。书费和课本押金,文具购买,毕业照,和一些如高尔夫球,滑雪等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与否的运动。额外的费用会加到下学期的收费单中。额外收费的费用和学生的年龄和所在年级有关。主要的花费,如滑雪活动或是出国旅游都会事先通知,您可以决定是否参加。

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

四、The Renaissance (16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Greek and Roman)戏剧drama 诗章canto The term Renaissance originally indicated a revival of classical (Greek and Roman) arts and sciences. 文艺复兴最初是指经典艺术和科学在英国的复兴。 The epoch of Renaissance witnessed a particular development of English drama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key work: humanism 人文主义:admire human beauty and human achievement 2、代表人物: 1)、Thomas More 托马斯.莫尔Utopia 乌托邦 2)、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个散文家(essayist) 3)、Thomas Wyatt 托马斯.怀亚特引入十四行诗的第一人 sonnet(十四行诗):form of poetry intricately rhymed(间隔押韵) in 14 lines iambic pentameter 4)、Edmund Spenser 埃德蒙.斯宾塞poet’s poet(诗人中的诗人) The Fairy Queen《仙后》(epic poem 史诗) 5)、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弗.马洛 blank verse(无韵体:不押韵的五步抑扬格) 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6)、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姆.莎士比亚戏剧drama 四大悲剧:Hamlet(哈姆雷特),Othello(奥赛罗),King Lear(李尔王),The Tragedy of Macbeth(麦克白) 五、the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 (17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与王权复辟 prose 散文 1、文学特点:the Puritans(清教徒) believed in simplicity of life、disapproved of the sonnets and the love poetry、breaking up of old ideals. 清教徒崇尚俭朴的生活、拒绝十四行诗和爱情诗、与旧思想脱离。 2、代表人物: 1)、John Donne 约翰.多恩“metaphysical”poets (玄学派诗人) 的代表人物 sonnet 十四行诗《Death be not proud》(笔记) 作品特点:①strike the reader in Donne’s extraordinary frankness and penetrating realism.(坦诚的态度和现实描绘) ②novelty of subject matter and point(新颖的题材和视角) ③novelty of its form.(新颖的形式) 2)、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a great poet 诗人(poem 诗歌blank verse ) 《Defense for the English People》为英国人辩护 《Paradise Lost》失乐园“Satan is not a villain”撒旦不是坏人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 )、John Bunyan 约翰.拜扬a great prose writer “give us the only great allegory(寓言)”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prose 散文 该书采用的写作手法“written in the old-fashioned(旧体形式), medieval form of allegory(比喻) and dream” 六、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18世纪) 启蒙运动 prose 散文 1、Emphasized formality or correctness of style, to write prose like Addison, or verse like Pope. 强调正确的格式和写作规范,像艾迪生一样创作散文,和蒲柏一样创作诗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