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闭合性脾脏破裂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8.21 KB
- 文档页数:2
超声诊断脾破裂的价值宋女士因车祸致左上腹疼痛,疼痛2h后入院,医师建议超声诊断,经腹腔各切面进行扫描,在肝肾间隙,可见约7mm深的液性暗区,且胆囊窝内可见液性暗区,深度在13mm左右,且腹腔下可见液性暗区,深度约51mm左右。
此外,超声下可见脾脏大小、形态无异常,但回声不均、包膜不光滑,且脾实质内存在不均回声,范围约40X40mm,存在腹腔积液,提示脾破裂,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那么脾破裂者为什么要开展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有哪些价值呢?下面就超声诊断用于脾破裂检查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1.脾脏生理解剖特征有哪些?脾脏处于左上腹区域,于第9-11肋前线与腋后线间,脾脏上极处于脊柱左2-4cm区域,为长椭圆形,可分为脏面、膈面。
观察膈面,具有隆起、光滑征,与侧胸壁、膈肌相邻;观察脏面,存在凹陷征,下方邻近胃底、左肾、结肠。
脾脏中部是脾门,其内部神经、血管丰富,共同构成脾蒂。
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迁曲,行至脾门附近生成分支4-7个,流入脾脏,脾动脉直径处于4-5mm左右,脾实质可分为前支、后支。
分析脾脏生理功能,主要如下:①能够调节血液循环、储存血液: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脾脏能够发挥储存血液作用;人体处于剧烈运动,脾脏随之收缩,可随血液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提升血容量。
②能够生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尤其急性传染病发病期,可见脾脏肿大,且存在吞噬作用,能够将细菌消灭,同时生成抗体,增强免疫力。
③作用于衰老红细胞,刺激机体释放胆红素,同时分解铁质,存储于皮内,进而调节脾脏内铁代谢。
④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进而保障血细胞平衡。
2.超声如何诊断脾脏破裂?超声诊断脾脏破裂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卧位,提起左手至头上,增宽肋间距,将探头放在第7-11肋间获取斜切面,对脾脏结构、大小进行监测[1]。
此外,还可将探头放在左侧肋缘下,逐渐向脐部探查,观察脾脏肿大情况。
获取脾脏斜切声像图,多呈新月形,观察其包膜,具有光滑、薄特征,其外侧缘呈外突弧形,而内侧缘呈内凹陷中部,属于脾门。
超声在诊断脾破裂的作用发表时间:2016-08-26T15:39:59.5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汪文杰[导读] 超声检查方法简单,诊断符合率高,为闭合性脾破裂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特别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黑龙江省绥滨农场职工医院超声科 156203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闭合性脾破裂诊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近5年来75例超声诊断为闭合性脾破裂病人的声像图表现。
结果75例病人中临床诊断为闭合性脾破裂的68例,诊断符合率达90. 7%。
其中手术病人57例,超声正确诊断56例,诊断符合率达98. 2%。
结论超声检查方法简单,诊断符合率高,为闭合性脾破裂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特别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关键词:超声;脾破裂;诊断;作用脾脏是腹部极容易受损的器官。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约占20%~40%。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行超声检查的闭合性脾破裂患者共75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1例,女性14例,共计75例。
年龄最小13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37.6岁。
其中坠落伤21例,车祸伤41例,撞击伤11例,挤压伤2例。
1.2检查方法 75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LOGIQ——P5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5~5.0MHz。
患者取仰卧、左侧或右侧卧位,从剑突下→左肋间→左肋缘下依次扫查脾区,中下腹扫查、左肋缘下扫查肝区,观察脾包膜回声是否连续,如有回声中断,记录中断处部位及数目,并观察实质内回声是否均匀,附近是否有液暗区,常规全腹部探查有无腹腔积液。
注意检查中切莫用探头加压检查,亦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出血或引起再出血。
2 结果75例病人中临床诊断为闭合性脾破裂的68例,诊断符合率达90. 7%;其中手术病人57例,超声正确诊断56例,诊断符合率达98. 2%。
不同类型脾破裂超声表现为:⑴真性破裂:因破裂的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较大,多数表现为脾包膜连续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回声区。
超声诊断脾脏外伤4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超声在脾脏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综合超声检查,并由手术或CT证实的脾脏外伤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及CT符合率达96%。
结论:综合超声检查是诊断脾外伤的首选方法。
标签:超声诊断;脾脏外伤;临床分析在腹部损伤中,脾脏受损破裂概率较大,患者可短时间内并发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尽快正确的诊断对其抢救至关重要[1]。
现对本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48例脾破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其声像特征,总结漏诊、误诊原因,优化检查方法,进一步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脾破裂患者48例。
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7~69岁,平均(38±13)岁;伤后至检查时间为30 min~72 h。
其中,交通伤24例,坠落伤11例,腹部撞击伤4例,背部打击伤3例,跌伤3例,刀刺伤3例。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痛、贫血貌和脾区压痛、腹肌稍紧张、休克症状。
其中,29例患者并发失血性休克,16例患者合并下位肋骨骨折,23例患者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和各部位骨折。
1.2 检查方法对疑诊脾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分级,对常规超声诊断的Ⅰ、Ⅱ级脾外伤患者及可疑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未行手术的患者复查CT确诊。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CT检查确诊。
1.2.1常规超声使用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3.5~6.0 MHz,取右侧卧位,探头置腋前线至腋后线7~11肋间逐一斜切,加压排除气泡,充分显示脾脏和血管损伤程度,并对周围液性暗区进行比值判定。
对合并胸部损伤或骨折而不能移动的仰卧位患者,探头置于其腋中线至腋后线做冠切。
观察脾脏大小、形态、包膜完整性,实质回声,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等特点,注意膀胱直肠窝、两侧腹部有无移动性液性暗区。
脾脏破裂的超声诊断及部分漏误诊病例原因分析姚显明;何茂春;李玲【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脾脏破裂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通过对超声图像、术后病理诊断及门诊超声随访进行回顾性综合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确诊脾脏破裂75例,超声诊断正确70例,误诊3例,漏诊2例.结论:超声对脾脏破裂具有很高诊断价值,超声随访及临床病史对减少漏误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3页(P298-300)【关键词】超声诊断;脾脏破裂;漏诊;误诊【作者】姚显明;何茂春;李玲【作者单位】苍溪县人民医院特检科,四川广元628400;苍溪县人民医院特检科,四川广元628400;苍溪县人民医院特检科,四川广元62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657.6脾脏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居首位[1]。
脾脏破裂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院3年来确诊为脾脏破裂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声像图、术后病理诊断及门诊超声随访进行回顾性综合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超声对脾脏破裂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8例,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确诊脾破裂患者75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16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45岁)。
本组有明确的外伤史75例,无明确外伤史3例。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SIEMENS-X300PE、东芝SSD-58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便携式B超诊断仪,探头频2.5~6.0 MHz。
患者中除2例为前列腺术前超声检查发现自发性脾脏破裂,其余为急诊彩超或床旁超声检查,来院时间10 min至2 h不等。
仰卧位探查,必要时辅以右侧卧位。
常规行全腹检查,多切面观察脾脏、肝脏及肾脏,重点观察脾脏大小形态、包膜连续性和实质内回声情况、脾脏周围及腹腔有无积液。
脾破裂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肝胆外科。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
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
其发生率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约占20%~40%。
脾破裂也可见于左上腹或坐下胸部的穿通伤,约占6%~10%。
在病理性脾肿大时,更易破裂。
按病理解剖脾破裂可分为中央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三种。
二、临床表现: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其特征,并常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伤情十分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
随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多,才出现休克前期的表现,继而发生休克。
(二)腹痛:可有腹膜刺激征,腹痛起始在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同时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有时有左肩牵涉痛,深呼吸时加重,此即Kehr征。
(三)其他:胸痛、呕血与黑便、代谢性酸中毒。
三、检查:1、腹腔灌洗: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对损伤脏器不能特异定位,也不能说明损伤的程度。
同时存在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2、B型超声: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较常用,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
3、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对诊断脾脏实质裂伤或包膜下血肿的准确性很高。
4、核素扫描:可采用99m锝胶态硫扫描或γ照相等技术诊断脾损伤,方法安全。
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操作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
但诊断脾破裂的准确性颇高,能显示脾脏受损动脉和实质的部位。
仅用于伤情稳定而其他方法未能明确诊断的闭合性损伤。
6、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提示有内出血。
四、治疗: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用以下手术方式:(一)脾修补术:适用于脾包膜裂伤或线形脾实质裂伤。
高低频超声诊断脾破裂临床应用心得与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在脾破裂诊断中采用高低频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需采用超声确诊的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性研究方式分析高低频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在46例研究对象中,手术证实有43例脾破裂患者,2例误诊,其中有1例患者为肝破裂,1例为左肾挫裂,均被误诊为脾破裂;1例漏诊,该例患者在超声中并未检查出异常,后因腹痛采用CT检出。
其中,低频超声检测出41例,准确率89.13%;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出14例,准确率30.43%;采用高低频超声技术结合的方式检测出42例,准确率91.30%。
结论:将高低频超声技术应用于脾破裂诊断中发现,低频较高频超声技术准确率更高,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采用高低频超声技术结合的方式对疑似脾破裂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其临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低频超声;诊断;脾破裂;临床应用;体会脾脏属于淋巴器官,富含血窦,外有包膜包裹,位置表浅,质地脆弱,这些特点导致脾脏十分容易受到创伤,进而引发出血问题。
脾破裂患者的超声表现具有如下特征:受损脏器附近区域多存在凝血块;存在腹腔积液相关征象;受损部位存在反跳痛或者探头压痛等[1]。
当前,救治脾破裂的最有效途径是及时对症治疗,这就需要临床上对脾破裂患者的病情及早做好准确的诊断和分型,进而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2]。
本文主要探讨在脾破裂诊断中,采用高低频超声技术的临床有效性,现作如下详细报告: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需采用超声确诊的脾破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均在12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78)岁,全部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表情痛苦、腹部疼痛,也有少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休克的临床表现。
48例闭合性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诊断、术式选择和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不同的脾破裂分级,选择相应手术方法。
结果本组治愈45例,好转1例,死亡2例(为2例Ⅳ级损伤);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4例,经换药、抗感染及胸腔穿刺治疗后痊愈。
无脾切后凶险性感染发生。
结论早期诊断和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脾破裂治愈率。
【关键词】脾破裂; 诊断;手术治疗脾脏是腹部内脏最容易损伤的器官,特别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1]。
2000年5月至2009年5月,本科共手术治疗48例闭合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平均38.5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8例,碰撞伤9例,挤压伤16例,拳打脚踢伤5例;受伤部位为上腹部或左季肋部;就诊时间:3 h~2d;临床表现:脉搏细速,其中100次/min以上者40例。
血压不稳,其中30例在50~70/90~100 mm Hg,18例收缩压低于90 mm Hg;受伤局部疼痛,淤血,持续性腹痛,伴有轻度腹膜刺激征。
及时腹腔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B超,CT检查均提示脾破裂征象。
脾损伤依据2000年9月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脾脏外科学组和脾脏外科协作组制定的脾损伤程级分级标准[2]根据脾脏损伤、血肿、脾撕裂伤及血管损伤的程度不同,分为I~Ⅳ级:Ⅰ级:2例,Ⅱ级28例,Ⅲ级16例,Ⅳ级2例;合并损伤:肋骨骨折6例,左侧血气胸4例,肝挫伤2例,左肾损伤和腹膜后血肿2例。
1.2 治疗方法1.2.1 补液抗休克治疗平衡盐溶液,全血,止血等。
1.2.2 保脾手术生物胶合止血、物理凝固止血和单纯缝合修补3例,脾修补加脾动脉结扎术3例。
脾部分切除2例。
1.2.3 脾切除术40例,其中脾切除并大网膜囊内自体移植术3例。
2 结果2.1 疗效标准治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好转:经手术后,一般情况好转,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未愈:术后脾热未全消退,或保脾术后脾血肿继发感染,膈下脓肿等,需二期手术处理者。
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临床分析董朝辉;薛军【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4【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脾破裂;急诊处理;外科治疗【作者】董朝辉;薛军【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韩城715400;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韩城71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62脾破裂在腹部闭合性创伤中占30%,严重脾破裂患者,其死亡率高达10%[1]。
因此,在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临床处理中,必须采取准确的诊断方式,进行及时的急诊处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法,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为探索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临床诊治水平,笔者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4~75(38.46±2.46)岁;入院就诊平均时间为(2.34±0.34)h;伤后平均失血量为(2577.33±533.67)mL;单纯脾破裂28例,合并休克、骨折、液气胸、小肠破裂等各种外伤32例;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22例,打击挤压伤14例,高处坠落伤13例,其它11例。
1.2 临床表现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患者大多合并压痛、腹胀、恶心呕吐、胸痛胸闷、四肢厥冷、脸色苍白等症状。
严重者处于昏迷状态,合并重度颅脑损伤、腹膜刺激征等并发症。
本组病例均给予腹部B超、CT检查等方法确诊,同时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根据脾包膜裂口的长度与深度,判断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严重程度。
1.3 急救处理首先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建立深浅静脉通路,采取快速补充血量抗休克措施,未配好血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适量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平衡液、高渗氯化钠液、代血浆等,以维持血压稳定,确保顺利配血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