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2
8.2幂地乘方与积地乘方教学目标:1.能说出幂地乘方与积地乘方地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会运用幂地乘方与积地乘方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地依据。
3.经历探索幂地乘方与积地乘方地运算性质地过程,进一步体会幂地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地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地能力。
教学内容个人主页(一)情境创设:除课本提供地情境外,教学中还可以举一些学生熟悉地问题,比如,一个正方人本地棱长是100mm,即102mm,它地体积是多少?引导学生体会进行幂地乘方运算地必要性。
(二)探索活动问题一我们知道100个104相乘可以记作(104)100,你能说说(23)2、(54)3地意义吗?问题二请你计算(23)2、(54)3,并说明每一步计算地理由。
问题三你能说说(a3)4(x4)3地意义吗?问题四请你计算(a3)4、(x4)3,并说明每一步计算地理由。
问题五从上面地计算中你发现什么规律?能说明你地猜想是正确地吗?(三)例题教学例1 计算(1)(106)2; (2)(a m)4(m是正整数);(3)-(y3)2(4)(-x3)3例1地教学,建议不要直接套用公式写出结果,通过写出计算过程,以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幂地乘方地运算性质”;例2 计算(1)x2·x4+(x3)2;(2)(a3)3·(a4)3例2地教学,应让学生在说明算理地基础上,充分交流各自地做法,以利于正确地理解和区别幂地乘方运算性质和同底数幂地乘法运算性质。
例3 ①已知(b2·b x)2=b12,求x 地值。
②求27m·q n地值。
③比较2555,3444,4333地大小(增加性质地逆应用)4、思维拓展建议本节课进行一些幂地乘方运算性质地逆向运用地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地习惯。
如:(1)填空:①108=()2;②b27=(b3)( );③(y m)3=()m;④p2n+2=( )2。
(2)请你比较340与430地大小。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难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探究过程及应用.教学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情境引入、探究新知、落实基础、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幂的意义及幂运算的运算法则:1.幂的意义:nanaaaa=⨯⨯⨯个2.a m·a n=a nm+(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法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增进学生符号感.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幂的意义知识在本节课中仍旧是法则推导的主要依据,其地位不可小觑,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推导过程,其中包含的算理知识在本堂课中仍是精神主旨,因而复习要细致.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带领学生回忆并探讨以下实际问题:1.乙正方体的棱长是2cm ,则乙正方体的体积V 乙=cm 3.甲正方体的棱长是乙正方体的5倍,则甲正方体的体积V 甲=cm 3.2.乙球的半径为3cm ,则乙球的体积V 乙=cm 3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10倍,则甲球的体积V 甲=cm 3. 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n 倍,那么甲球体积是乙球体积的倍.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球体.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约是地球的10倍和102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倍和倍.活动目的:正方体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它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琅琅上口,但是当其棱长扩大一定的倍数后,新的正方体体积与原来正方体体积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这是学生以前很少考虑过的.课本上的问题情境从木星、太阳和地球的体积大小入手,直观的表现体积倍数之间的关系,非常吸引人.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幂的乘方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得出木星、太阳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体积103和106倍.第三环节: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通过问题情境继续研究:为什么()6321010=?让学生清楚运算之间的关系,题目所描述的是10的2次幂的三次方,其底数是幂的形式,然后根据幂的意义展开运算,去探究运算的过程.2.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1)(62)4;(2)(a 2)3;(3)(a m )2;(4)(a m )n .仿照前面,来研究以上四个题目的运算情况,实际上做到(3)题时可以猜想(4)题的结果,也为后面幂的乘方的法则推导带来指导性.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活动目的: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问题环节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大,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有成功的体验.第四环节:落实基础活动内容:【例】计算:(1)(102)3;(2)(b 5)5;(3)(a n )3;(4)-(x 2)m ;(5)(y 2)3·y ;(6)2(a 2)6-(a 3)4.随堂练习1.计算:(1)(103)3;(2)-(a2)5;(3)(x3)4·x2;(4)[(-x)2]3;(5)(-a)2(a2)2;(6)x·x4–x2·x3.2.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1)(x3)3=x6;(2)a6a4=a24.活动目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运算法则时,往往会感到十分的生疏,或者说对它的感觉仍旧停留在“雾里看花”状态,怎样拨开迷雾见真相?这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精选基本习题,所以在处理例题与随堂练习时,一定要“精心”,无论是基本的习题,还是变化的习题,都要以透彻为最终目标.第五环节:联系拓广活动内容:把所学知识面拓广,幂的运算都在指数上做文章,这节课的拓广题,也是以指数变化为主.(1)a12=(a3)()=(a2)()=a3a()=()3=()4(2)32﹒9m=3()(3)y n3=3,y n9=.(4)(a2)1 m=.(5)[(a-b)3]2=(b-a)()(6)若4﹒8m﹒16m=29,则m=.(7)如果2a=3,2b=6,2c=12,那么a、b、c的关系是.活动目的: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独立的,互相关联的内容和习题较少,而学习的目的不应是单独的模仿,根据多个知识交叉和综合点所涉及的问题处理也是早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渐摸索掌握的,经历这个过程实际上对所学的单独的知识又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应该让学生掌握,个别有困难的同学不做要求.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本堂课上应该掌握的幂的乘方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发现的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给以强调.特别要注意已经学习过的两种幂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它们之间的整合也是这堂课要掌握的.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学生发言进行鼓励,对于两个知识点整合,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学习了两种幂的运算后,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请你记录在作业本上.2.完成课本习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2.使学生能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导积的乘方法则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难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探索交流、知识扩充、巩固新知、公式逆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有关幂的三个知识点.1.幂的意义:na n a a a a=⨯⨯⨯ 个 2.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3.幂的乘方运算法则(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第二环节:探索交流活动内容: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334r V π=.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km ,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 本环节是这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充分借助教材提供的求地球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6×103)3等于多少”,同时分析这种运算的特征,展开对“积的乘方”运算的探索,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可以对直接学生进行升级式提问:(1)根据幂的意义,(ab )3表示什么?(2)为了计算(化简)算式ab ·ab ·ab ,可以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又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由(ab )3=a 3b 3出发,你能想到更为一般的公式吗?活动目的:经历了前两节课的探究,在本课中可以启发学生自主从具体特殊的数字问题到抽象的字母,新的挑战更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环节:知识扩充活动内容: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ab )n =a n b n积的乘方,等于每一因数乘方的积.公式拓展: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质?怎样用公式表示?进一步探讨出答案(abc )n =a n ·b n ·c n第四环节:巩固新知活动内容:1.计算:(1)(3x )2;(2)(-2b )5;(3)(-2xy )4;(4)(3a 2)n .2.完成引例的求地球体积问题.3.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1)844)(ab ab =;(2)2226)3(q p pq -=-.4.课本随堂练习第五环节:公式逆用活动内容:计算:(1)23×53;(2)28×58;(3)(-5)16×(-2)15;(4)24×44×(-0.125)4;(5)0.25100×4100;(6)812×0.12513.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本堂课上应该掌握的积的乘方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发现的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给以强调.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习题2.拓展作业:你能用几何图形直观的解释(3b )2=9b 2吗?。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1课时)》精品教案
2
() 510
2⋅=
a a a
5
() [()]315 333
-=-() (5)248 455
⨯=通过练习来巩固
幂的乘方法则的
运用,帮助学生
巩固新知,学以
致用。
化。
课堂练习 1.若a m=2,则a3m=______.
2.已知a12 ,则(a x)y,则正整数x,y 的值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3.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通过课堂习题练
习,进一步理解
并掌握新知,训
练学生举一反三
的能力,并理解
掌握幂的乘方的
运算。
通过练习巩固
本课所学,创
设学生活动的
机会,及时发
现学生掌握新
知识的情况,
巩固并学习新
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幂的乘方法则: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 学生回顾总结学
习收获,归纳本
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系统归纳。
帮助学生归纳
总结,巩固所
学知识。
板书幂的乘方法则: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2.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两个概念,让学生在已有幂的运算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幂的运算范围,为后续学习指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幂的定义和基本的幂运算,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实例。
2.准备纸质教材和练习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练习。
3.准备教学视频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回顾幂的定义和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过程。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2.熟练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3.能够在复杂的算式中加快计算速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复杂算式的快速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2的4次方等于多少?–4的3次方等于多少?•引出幂的乘方及其定义:如果一个数的指数是n,那么这个数的幂就叫做n 的乘方,记作a^n。
•引出积的乘方及其定义:n个数的乘积的乘方等于这n个数的乘方的积,即(a_1 x a_2 x … x a_n)^n = a_1^n x a_2^n x … x a_n^n。
2. 讲解新知识•讲解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就是先算幂,再算指数。
•举例说明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23)4 = 2^(3x4) = 2^12。
•讲解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就是先将各个底数的幂算出来,然后再将它们乘起来。
•举例说明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2^3 x 3^2 x 54)2 = 2^(3x2) x 3^(2x2) x5^(4x2) = 2^6 x 3^4 x 5^8。
3. 练习新知识•给学生几个计算题目,让他们自己计算并进行课堂练习。
4. 知识系统化•讲解幂的乘方的性质:a^m x a^n = a^(m+n),即相同底数、不同指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举例说明幂的乘方的性质:2^3 x 2^4 = 2^(3+4) = 2^7。
•讲解积的乘方的性质:(a_1 x a_2 x … x a_n)^m = a_1^m x a_2^m x … x a_n^m。
•举例说明积的乘方的性质:(2^3 x 3^2 x 54)2 = 2^6 x 3^4 x 5^8。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4的4次方可以写成4的2次方的乘方形式吗?为什么?•解答:4的4次方可以写成(4的2次方)的2次方,因为4的4次方等于(4的2次方)的2次方。
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在推导幂的乘方法则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幂的乘方法则.
学习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幂的乘方
一、情境引入:
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102cm,则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100个104的乘积,谁能有简便的写法呢?根据乘方的定义,100个1 04相乘,可以写成(104)100。
你会计算吗?
二、探究学习:
1.尝试:做一做:先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再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⑴ (62)4= ⑵ (a2)3 =
⑶ (am)2= (4)(am)n=
问题: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概括总结.上面各式括号中都是幂的形式,然后再乘方.请你给这种运算起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