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01.36 KB
- 文档页数:4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类天然来源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来自小单胞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卡那霉素B抗菌谱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敏感对沙雷菌属,嗜血杆菌属,痢疾杆菌,沙门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有良好的作用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G-球菌,肠球菌,厌氧菌,链球菌不敏感抗生素后效应(PAE)细菌与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至低于MIC或消失时,其对细菌生长仍有持续性抑制效应意义:氨基苷类对G-杆菌和G 球菌有明显的PAE,临床给药方案设计时应加以考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抗菌机制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面造成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导致细菌死亡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环节:耐药机制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酰化酶,磷酸化酶)。
主要机制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及胞内转运功能异常修饰抗生素靶位蛋白(肠球菌、结核杆菌)临床应用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严重感染需与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不良反应:1、耳毒性前庭功能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听神经损伤:耳鸣,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
机制:药物阻碍毛细胞糖代谢和能量利用,使细胞膜Na -K -ATP酶功能障碍,毛细胞受损。
耳毒性防治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进行听力监测“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避免与掩盖耳毒性药物合用,抗组胺药给药剂量,监测血药浓度,血药峰浓度不超过12 mg/L,谷浓度不高于2 mg/L2、肾毒性药源性肾脏衰竭。
表现:蛋白尿、管形尿、血尿、氮质血症和肾功能减退。
机制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防治:避免合用增加肾毒性药物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表现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与剂量及给药途径(腹膜内或胸膜内)有关。
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焦显芹;肖方;刘河冰;李新生;杜向党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9(0)6
【摘要】16S rRNA甲基化酶的出现可直接导致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作者简要概述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的发现过程、作用机制、医学和兽医临床分布、遗传背景及扩散机制,以期引起对该类药物耐药机制的关注.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焦显芹;肖方;刘河冰;李新生;杜向党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9+6
【相关文献】
1.鸡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检测 [J], 肖方;李新生;刘河冰;杜向党
2.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检测[J], 李德喜;李新生;杜向党;连明香;张素梅;刘建华
3.16S rRNA甲基化酶导致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研究进展 [J], 余方友
4.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J], 张
晓文;邵海枫;王卫萍;李晓军
5.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新机制——16S rRNA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 [J], 陈琳;陈杖榴;刘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标识码:A红霉素耐药肠球菌ermB基因检测刘晶,翟燕红,赵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6)摘要:目的研究我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特点。
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0株肠球菌进行菌株鉴定、表型测定和ermB基因检测。
结果 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9株(78%),屎肠球菌11株(22%);红霉素耐药率为88%(44株/50株)。
在44株红霉素耐药肠球菌中,ermB基因总的携带率为84.09%(37株/44株)。
结论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
关键词:肠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肠道内的定植菌,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不仅能引起泌尿系感染,还能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腹腔感染及皮肤伤口感染。
由于肠球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高水平除外)、磺胺类、克林霉素等具有天然耐药性,同时易被诱导产生新的耐药,因此对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所能提供选用的抗生素非常有限,红霉素常被选用于肠球菌感染引起的治疗。
近几年,我院临床感染的肠球菌不断增加,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肠球菌耐药情况变得日益严重,尤以红霉素为重。
本研究收集我院临床感染的50株肠球菌进行分类、红霉素表型分析及ermB基因检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分离株:来自2008年1月-2010年2月北京妇产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共50株, 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选择首次分离菌。
来自阴道、宫颈分泌物29株,伤口分泌物6株,血液5株,胎盘母面、子面及新生儿咽5株,盆腔、腹腔引流液2株,尿液2株及肛拭子1株。
其中,粪肠球菌39株, 屎肠球菌11株, 未分离到其他种的肠球菌。
质控菌株:粪肠球菌(ATCC29212) 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 试剂与仪器:MH琼脂培养基(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霉素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生产);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及PCR检测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
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王雪松,刘威,魏晓,邹大洋,黄留玉,袁静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0071[摘要]近年来肠球菌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VRE )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了解VRE 的耐药机制对有效控制其扩散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就VRE 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分子生物学[中图分类号]Q78;R3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12)06-0883-04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of Vancomycin Resistance EnterococciWANG Xue-Song,LIU Wei,WEI Xiao,ZOU Da-Yang,HUANG Liu-Yu,YUAN Jing*Institute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PLA,Beijing 10007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yuanjing6216@[Abstract ]Enterococci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as pathogens in a growing number of severe nosocomial in ⁃fections.Especially worrying is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 ).Knowledge of the drug resistant mechanisms of VRE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it from spreading.In this review,the progress in genom ⁃ic and proteomic research of VRE were summarized.[Key words ]enterococci;vancomycin-resistance;molecular biology综述doi:10.3969/j.issn.1009-0002.2012.06.028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以及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应用等因素,导致肠球菌属感染和耐药性日益增多,已成为院内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占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16%[1]。
药理学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第一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个氨基环醇和氨基糖分子结合而成的苷,故称为氨基糖苷类。
【抗菌作用】1.抗菌谱:主攻G-菌。
·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有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差;·对肠球菌和厌氧菌耐药。
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其中妥布霉素作用最强。
②链霉素对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效。
2.抗菌机制:1)对敏感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和终止阶段三个阶段均有影响,从而抑制蛋白合成。
2)还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完整性,致使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死亡。
·是快速杀菌剂,对静止期细菌也有较强作用。
(也称静止期杀菌剂)【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
【不良反应】重要!1.耳毒性1)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2)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
·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巴龙霉素和新霉素主要产生耳蜗毒性;·奈替米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引起前庭毒性;·妥布霉素引起前庭和耳蜗毒性反应机会可能均等。
2.肾毒性临床可见蛋白尿、管型尿、尿中红细胞,严重者发生氮质血症及无尿。
肾毒性大小依次: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3.神经肌肉阻滞引起呼吸麻痹、呼吸衰竭,进而循环衰竭而死亡。
引起神经肌肉麻痹的程度依次: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新霉素<奈替米星。
4.过敏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各种皮疹、发热等过敏症状,也能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
链霉素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
一旦发生,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进行抢救。
二、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链霉素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但毒性大,易耐药①鼠疫和兔热病;②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使用治疗结核病庆大霉素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对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全球面临的感染性疾病挑战日益严重,其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不仅在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挑战性,而且在防控上也存在诸多困难。
鉴于此,本文旨在汇总国内外关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专家共识,以期为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认识,加强防控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最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概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肠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为困难。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特别是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fm)和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VREfa)的增多,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接受长期抗生素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
感染部位多样,包括泌尿道、呼吸道、伤口、血液等。
VRE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肠球菌感染相似,但治疗更为棘手。
VRE感染的治疗选择有限,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使用替代抗生素、联合用药、调整治疗方案等。
由于耐药性的存在,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容易引发二重感染。
为了有效防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需要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护人员对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也是防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临床问题,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的关注和重视。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合理用药一、用药原则1.抗菌谱和耐药性氨基糖苷类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雷菌属、沙门菌属等。
对产碱杆菌属、莫拉菌(Moraxella)属、枸橼酸菌属、不动杆菌属、布鲁菌属、嗜血杆菌属及分枝杆菌属等亦有一定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革兰阴性球菌的作用较差,对各组链球菌(如A组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的作用弱,肠球菌属对之多数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较敏感。
氨基糖苷类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较强,Ca2+、Mg2+、Na+、NH4+、K+等阳离子可抑制其抗菌活性。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有:(1)细菌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这是临床菌株对本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
多种细菌可产生钝化酶,使药物失效。
现已知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有乙酰转移酶(AAC)3种、核苷转移酶(AAD)4种、磷酸转移酶((APH)7种。
这些不同的酶作用于氨基糖苷类不同的碳原子上,使抗生素不能再与细菌核糖体相结合。
各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不同的酶的敏感性很不一致。
有的可受多种酶影响,有的只被少数酶所钝化,故其耐药性表现不同,受多种酶钝化影响的药物,细菌的耐药现象较严重。
本类药物间显示一定的交叉耐药。
当两种药物可被同一酶所钝化时,则两药就呈交叉耐药。
卡那霉素被7种酶钝化。
庆大霉素则受5种酶影响。
而其中有4种酶是相同的。
因此,两药间存在着较密切的交叉耐药关系。
但尚有1-3种酶只对两药之一起作用。
此时,细菌对其中之一耐药,而对另—药物仍呈敏感。
即呈部分交叉耐药。
(2)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菌体内,临床上对阿米卡星耐药的细菌大多缘于此。
(3)作用靶位的改变,使药物进入菌体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这种情况较少见。
2. 体内分布氨基糖苷类口服吸收不良,仅适用于肠道感染;注射后可分布到体内许多重要器官中,可渗入胸腔或腹腔积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