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15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颈椎前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式。
但是,手术后可能会发生颈部切口血肿,这是一种可能会导致颈动脉或其他神经血管受压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术后早期观察和及时急救十分重要。
术后早期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颈部切口血肿等并发症。
1.注意吸气困难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吸气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颈部切口血肿导致气管和食管受到压迫。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通知医生并采取积极措施。
2.注意颈部肿胀和疼痛颈部切口血肿可能会导致颈部肿胀和疼痛。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检查颈部切口处,观察有无异常,如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3.注意指标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有助于发现颈部切口血肿对患者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急救1. 提高头部位置一个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患者的头部位置。
这有助于减轻颈部血肿对气管和食管的压力,并促进血液回流。
2.检查血肿情况为了了解血肿的具体情况,可通过超声、CT等方式进行检查。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肿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从而指导治疗。
3.积极治疗治疗措施包括按压止血、介入手术、开放手术等,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手术后颈部切口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术后早期观察和及时急救方面要格外重视。
同时,患者术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来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
颈椎前路手术多久恢复文章导读颈椎前路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患者在手术以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至于恢复时间的长短,这要看患者的手术的效果,患者的具体的病情,以及身体的体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手术以后几天就能够下床适度的运动了,在手术以后一定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要加强调理。
\xa0\xa0 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注意事项\xa0\xa0 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症一般是三个节段以下的颈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患者出现根性症状经保守治疗三个月以上不缓解;或出现髓性症状,病人双手或双下肢行走受累。
目前采用的手术方式:ACDF或ACCF。
ACDF指切除椎间盘后将相邻手术节段椎体间融合;ACCF指将椎体切除后将相邻手术节段融合。
二者均需使用前路钢板保护。
\xa0\xa0 术后处理:1)由手术室回病房后,患者一般佩戴颈托固定,平卧位,心电监护,其后24小时是术后的关键时间,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重要的是引流管情况和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引流液少,考虑为术后血肿形成,紧急情况下必须在床边行切口探查,否则窒息致死。
2)术后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观察引流管引流液,一般会大于40ml,建议再放置一天观察。
可以将床头摇高40°左右,注意佩戴颈托。
3)术后第三天,患者引流量少于40ml,拔除引流管,术后复查X线片及颈椎MRI片,患者佩戴颈托下地活动。
4)如果患者一般情况好,伤口无明显红肿及渗出,患者可以出院,嘱其一定要佩戴好颈托。
5)术后6周,行颈椎x线检查,与原片对比,无明显变化,去除颈托,开始颈椎轻度功能锻炼,包括旋转及屈伸活动,但范围一定不能太大。
6)术后12周,再次复查颈椎x线片,无明显异常后,患者可以恢复至术前工作状态。
7)术后1年,患者再次来院复查,行颈椎x线及过伸过屈位片,与原片对照,注意观察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有无明显变化。
8)术后1年后,嘱其酌情考虑复查。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外科常用的术式,常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因其局部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早期并发症多,发生率为13%-30%[1]。
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现对颈项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颈深部血肿1.1 原因及表现术后早期致命性并发症中颈部血肿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颈部组织结构疏松,缺乏严密的肌肉覆盖,术后出血常难以通过组织间的压迫上血[2]或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的线头脱落,骨质创面难以止血,术后引流不畅等原因引起,其危险性大,严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导致死亡。
表现为手术后当日(尤其12h以内)出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喉咙有异物感,重者可出现口唇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
1.2 预防及护理措施1.2.1术中彻底止血,认真结扎好血管,防止线头脱落。
1.2.2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有无渗血、肿胀,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症状及四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术后可不立即戴上颈围,待病情稳定后再戴,以便及早发现血肿。
正常切口处放引流管或负压引流,术后4~8h引出血性液体量一般在40~60ml,如超过100ml,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3]。
1.2.3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颈部肿胀程度,气管是否居中。
若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紧缩感或表现呼吸困难,应警惕有发生术区严重渗血或引流不畅形成血肿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并积及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的治疗措施[4]。
如协助医生给予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除去血肿,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待呼吸情况稍改善后再送往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它处理[5]。
2.术后吞咽困难?2.1 原因及表现麻醉插管,手术中牵拉和分离、术后内置物的刺激食管致喉头水肿、痉挛,是造成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
轻者有短晢的咽喉疼痛和吞咽困难,一般术3~5d消失,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5]。
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见方法,手术后颈部切口血肿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之一。
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和急救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急救进行探讨。
一、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 颈部肿胀:手术后颈部切口处出现红肿、触痛等现象,颈部皮肤明显紧绷。
2. 血肿压迫症状:颈部血肿压迫周围血管、神经,可能导致头部疼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吞咽困难:颈部切口处血肿对咽部造成压迫,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4. 呼吸困难:极其严重的颈部切口血肿可能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5. 伤口渗血:手术切口处异物、渗血、渗液,尤其是大量深层渗血是有颈部切口血肿的一大征兆。
1. 仔细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特别是颈部手术切口处的情况。
2. 定期测量患者颈部切口处的周径,及时发现颈部肿胀情况。
3.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 根据患者自述和现象判断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时处理。
5.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颈部是否出现血液堆积或者肿胀情况。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2. 纠正体位:对于颈部血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可以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以减轻颈部血肿对气管的压迫。
3. 及时释放压迫:如发现颈部切口处血肿压迫颈部周围血管、神经,应及时进行手术或者穿刺释放压迫。
4. 减轻疼痛和恶心:对于出现疼痛、恶心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
5. 定期监测:对于颈部切口血肿的患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颈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措施1. 术后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术后护理:术后颈部切口处护理工作要做好,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术后康复锻炼:术后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减少颈部切口处的血肿风险。
【手术技巧】颈椎前路手术(上)颈前路(Smith-Robinson)切口和浅层分离·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顺着颈部皮纹的横切口会比较美观,而且能够暴露三个节段的椎间盘。
·纵切口美观上可能会差些,但却能提供更大范围的暴露(从C2到胸椎)。
当有三个或以上节段的椎间盘需要暴露,或者患者的颈部粗壮,应考虑使用纵切口。
·选择切口时可以根据颈前部一些解剖结构作为标记(例如C3在舌骨平面,C4-5平甲状软骨,C6在颈动脉结节处,C7平环状软骨)(技术图1A)。
·术前的侧位X线片也可以粗略确定要暴露的椎间盘的切口位置。
·术者应尽量使切口与要暴露的椎间盘位于同一平面(技术图B)。
·横切口应从胸锁乳突肌前2/3到超过颈部正中线。
·更长的切口和更多的组织剥离可以暴露更多的节段,如果切口在皮纹内,以后愈合后瘢痕会很小,不影响外观。
·如果使用纵切口,应沿着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切开。
·切开皮下脂肪到颈阔肌(技术图1C)。
·使用电凝将颈阔肌沿皮肤切口方向切断。
·用剪刀钝性分离颈阔肌的边缘。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有利于暴露更多节段的椎间盘并提供足够大的术野来置入钢板和螺钉。
·术野的浅表静脉应予结扎以利于暴露(技术图1D)。
技术图1 切口。
A.切口位置的选择根据可触及的解剖标志来决定。
一般来说,这些标志与特定的椎体或椎间盘位于同一平面,例如舌骨(C3)、甲状软骨(C4-5)、环状软骨(C7)、颈动脉结(C6)。
B.或者可通过术前的侧位X线片,术者可以估计最佳的切口位置(上端箭头所示为C4-5切口位置,下端箭头所示为C5-7切口位置)。
C.应切开皮下脂肪至颈阔肌。
沿皮肤切口方向将颈阔肌切开。
D.术者应尽可能地避免损伤切口内走行的组织结构,但术区的浅表静脉应予结扎以利于暴露。
深部分离·确定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钝性分离颈深筋膜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颈椎前路手术第一节一、前路手术适应症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
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
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
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
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
1955 年Robinson RA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
颈椎前路术后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恢复颈部肌肉力量:颈椎前路手术后,颈部肌肉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康复训练需要帮助患者恢复颈部肌肉的力量。
这种训练包括颈部肌肉的有氧练习、抗阻力训练等。
2. 恢复颈部灵活性:手术后,颈部肌肉往往会出现僵硬,影响颈部的灵活性。
康复训练需要帮助患者恢复颈部的灵活性。
这种训练包括颈部的伸展、旋转、侧弯等训练。
3. 改善颈部的姿势: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需要改善颈部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者仰头等不良姿势。
康复训练需要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姿势。
4. 改善颈部的稳定性:颈椎前路手术后,颈部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
康复训练需要帮助患者改善颈部的稳定性,避免颈部的不稳定性导致的疼痛或者复发。
总之,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逐步恢复颈部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姿势以及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颈部的功能和舒适度。
- 1 -。
颈椎前路手术(脊髓损伤、颈椎病等)知情同意书疾病介绍及治疗建议:(1)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颈部脊髓损伤,考虑颈部脊髓损伤优先处理,目前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
颈部脊髓损伤系外伤后由于颈椎椎间盘、韧带或骨性结构压迫颈髓,造成颈髓水肿、出血等损伤性改变,患者进而出血躯体及四肢感觉、运动变化,严重者会出血瘫痪,如不积极治疗,压迫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症状。
(2)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临床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如果不治疗,可以发展为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感觉、运动障碍、甚至高位截瘫风险。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如下颈椎前后路手术可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1)颈椎前路手术可能会损伤:①颈动脉、椎动静脉、甲状腺上下动脉、脊髓前动脉、动静脉瘘,这些损伤导致截瘫或肢体功能障碍,在上颈段的损伤会导致死亡;②视网膜动脉栓塞导致视力障碍;③可能会损伤迷走神经、喉上及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变调和吞咽困难等;④食道损伤而导致食道瘘;⑤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时喉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⑥血肿形成、上呼吸道梗塞、窒息;2)应用内固定器械时可能出现:①内固定物压迫、损伤神经、血管等等周围脏器;②固定钉的脱出、断钉、融合器移位塌陷、固定部位的骨折等;③植入物的排异反应而产生发热等症状,必要时需将植入物取出④存在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物可能;3)进行脊柱融合术时可能出现:相邻间隙的退变加速、椎间盘突出等继发性改变,长节段融合固定而致术后病人活动度丧失;4)如由于脊髓受压病程较长、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导致脊髓已变性(MRIT2加权像见脊髓异常高信号影),减压后症状及体征改善可能不明显,甚至加重。
颈椎前路手术后注意事项颈椎前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下面是关于颈椎前路手术后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净。
手术后,患者需要将手术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洗擦手术部位,避免使用化学剂或药物等刺激性物质。
2. 注意手术创口的伤口护理。
手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且要保持伤口干燥。
患者需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避免过度活动。
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需要注意避免提重物、弯腰、侧睡等动作,以减少颈椎的负荷。
4.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
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睡姿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的动作。
床垫的选择也应注意,可以选择较硬的床垫来保持颈椎的正常曲度。
5. 定期进行康复锻炼。
手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量的康复锻炼,帮助加强颈椎肌肉的力量,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锻炼时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拉伸颈部肌肉。
6. 注意饮食营养。
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骨组织的生长。
7. 定期复诊。
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诊,及时了解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避免潜在的并发症或复发症的发生。
8. 心理调适。
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恢复期的困难,需要积极调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可以适当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医师进行交流,获得心理的支持。
总之,颈椎前路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避免过度活动、保持正确的姿势、定期进行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定期复诊和心理调适等。
患者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并且在生活中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促进颈椎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