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负离子发生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负离子远红外线剂,纳米负离子粉,负离子剂

负离子发生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负离子远红外线剂,纳米负离子粉,负离子剂

负离子发生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负离子远红外线剂,纳米负离子粉,负离子剂
负离子发生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负离子远红外线剂,纳米负离子粉,负离子剂

负离子纺织产品的开发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200082)

陈芸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3/7-8 p77-79

摘要分析离子的种类和性质,阐述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舒适效能,以及负离子的测试标准。重点介绍了负离子类产品及其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整理印花负离子纺织品

1 前言

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背后加速了大气污染等环境的破坏,人体本来应该持有的体内调节平衡的恢复力也正在衰退。特别是在居、住工作场所方面,目前大多采用空调设施等,基本上处在封闭状态,室内的空气与户外相比,负离子浓度在1/2,1/3左右。另外,饮用水也由于地表水质低下而依赖于矿泉水或人工纯水。根据美国统计的数据,20世纪初,大气中正离子:负离子的比例为1:1.2,但现在的比例是1.2:1,完全破坏了自然界的离子平衡。正离子的增加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追求舒适生活的结果,如汽车废气、工厂产生的各种煤烟、焚烧垃圾时的污染、使用农药和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空调和冰箱使臭氧层破坏、各种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波等。

因此负离子间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人类随着全球性的氧化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疲惫,特别是活性氧成了生活中诸多疾病的原因。改善离子平衡就可增加舒适性,使身体恢复健康。

2 离子的种类和性质

所谓离子就是带电荷的微粒子,其中在空气中浮游的带电荷的微粒子叫空气离子;从原子数为几十的微小粒子一直到像煤烟那样的直径为0.01μm左右的大粒子。正像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样,离子也有正离子和负离子。根据所带

电荷和粒子大小不同,离子性能也各不同。自然界所产生的离子基本上都是小离子,而人类社会在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中含有很多的大离子,其中带正电的大离子使空气的质且不断恶化。原来在自然界里大量存在的负离子被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带正电的大离子所耗费,形成了恶化人类身体状态的环境[1]。

第一个在学术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功效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德博士。他认为地球的自然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负离子存在最多的地方是瀑布的周围。瀑布的小水汽有负离子效果,这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学说。基于他这个功绩,人们把在瀑布周围吸入负离子时心情舒畅的状态叫作莱昂纳德效应。负离子有很强的吸附性,而瀑布周围的空间密集了大量可供其吸附的微细水汽,为负离子的大量存在提供了所需条件。正因为在瀑布周围存在大量负离子,所以瀑布边的树木都长得非常茂盛,空气也特别新鲜,这在后来的研究和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3 负离子实用性

3.1多效而显著

·抑制体内的活性氧;

·便全身的细胞活性化,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体质;

·使心肺功能的活泼化来恢复疲劳;

·使脑的活性化以及精神的安定,以提高学习能力;

·促进血液中钠、钙的离子化率(阳离子效果),使正在酸性化的血液变为弱碱性,以后达到净化作用。

3.2 拥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采用负离子技术开发的产品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空气清净器可用于医院、浴场、大楼空调、生物、农业、药品制造、电器商场、娱乐、住宅、办公室、地铁场所等各种场合。

3.3 负离子纺织产品的开发

从衣服、纤维材料产生的负离子,因为可以通过叫作第二呼吸器的皮肤来取得,所以可以说是一种取得这种舒适效果最有希望的一种方法。负离子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品种类繁多,用途也非常广泛,可用于内衣、服装、床单、被套、室内装演等。

(1)采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有稳定资源、并在化妆美容品和家禽饲料等正在使用及具

有安全性、可信度高的古代海底矿物层的组分作为负离子的发生体。这种矿物层是数十万年前海中的鱼类、微生物海藻埋没堆积在地层,经地壳变动隆起于地表的物质,是硅酸和铝、铁等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无机系多孔物质。这些多孔物的平均细孔半径约为500?比表面积非常大,约37.8m2/g。因此,从这些物质可以得到通常附加量以上的负离子,并产生明显效果。为最大限度发挥古代海底矿物质层成分的负离子发生能力,产品一般不采用纺丝加入,而采用后加工方式,也就是把上述负离子发生体与对应于各种材料的粘合剂树脂固着于纤维表面。粘合剂过多不但手感粗糙,而且将负离子发生体埋没于粘合剂中,不能充分发挥负离子效果。所以要选择对负离子发生影响小、使用量少,耐洗涤的粘合剂[2]。

(2)把能产生负离子的天然矿石微粉化(其中50%微粒直径在lμm以下,最大5μm)后,分散于粘合剂中,制成阴离子型、pH值为弱酸性,在水中易分散的淡灰色弱粘性分散液体。其处理纺织品的工艺为:

浸轧→干燥→定形(15O℃x3min)。

浸轧液处方:分散液体10%,分散剂0.1%,柔软剂5%。

(3)森林浴纤维。这类产品把森林空气中的树木挥发的成分萜烯化合物微胶囊化,然后附着于纤维或纺织品。闻到这种香气后人们会心情爽朗和愉快,这就是所谓的森林浴。从远处看望山的话,就可以看到白色雾气笼罩在上面,这种雾气就是从树木中散发出来的萜烯内酯类化合物,这种成分具有森林浴效果。森林浴纤维经摩擦、碰撞后微胶囊释放出香气及负离子,使人感到空气新鲜、心情愉快,就像走在树林里时那样,还可消除周围的气味。

(4)炭粉印花纺织品。选择合适的木炭、竹炭(因原料种类、炭化温度、炭化炉等不同而不同),如将柏树炭微粒化(10-2Oμm)后加粘合剂,在棉、涤棉上以水墨画、书画、艺术格调较高的艺术形式进行印花,制成被套、花毡、窗帘等产品。这种炭粉具有产生负离子效果的特点,还具有抗菌、消臭作用。

(5)采用适度放射线刺激促进健康的纺织品。这是把具有能释放微量放射线的无机矿石微粉化后,用特殊粘合剂固着于纤维后的产品。到目前为止,人们都认为不管怎么低的放射线对身体总是有害的。其理由是,即使放射线本身的能量换算成热量是非常低的能量,但放射线活动直接作用于原子、分子,所以对生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用基本上无法感觉热能的使体温上升0.002℃的放射线进行辐射也能置人于死地,可见放射线的威力多么强大。

但是如用极低的放射线进行辐射的话,相反对身体带来有益的效果,这个就是放射线刺激、促进效果。这与以前定论相反的学说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托马斯·拉克教授在1982年提出来的。目前,很多研究机构正在对这个效果研究。但实际上在这提法以前,对同样的效果已从经验上得知,那就是氡温泉浴等放射线温泉效果。在日本有很多这种含有镭、氡的低线量放射线的温泉存在,从古代开始,日本人已习惯利用了那个所谓微量放射线的刺激、促进效果。当然温泉的效能有非常广的范围,不能把一切都作为是刺激、促进的效果,但可充分理解它对身体的活性化作用。

采用钍、镭等放射线发生源,其产品的放射线是低线量的,加工后纺织品的测定量约为0.003μSv/h/m2(不包括地表的放射线)。一件服装用料布的测定量约为0.014μSv/h,一年约为157μSv/h/年,日本法定的除自然放射线的放射线辐

照量的当量限度是1000μSv/年(自然放射线量一年为2400μSv ),这种产品比此还低,所以是安全的[3]。

4 负离子的标准性

负离子具有能稳定精神、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恢复疲劳、维持健康等功效,这在最近对身体的舒适性效果的研究中以实验方式不断得到了验证。一般而言,舒适的环境中负离子的发生量要在300-400个/ml以上。测定方法是用美

国产的阿贝尔特式测定器,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采用手揉搓10s的物理刺激后进行测定,用下式算出负离子发生量(个/ml):

负离子发生量(个/mL)=负离子检出量-正离子检出量

因为如果采用放射线物质作为负离子发生体,那么在发生负离子的同时也会产生正离子,所以采用了上式计算法[2]。

5 负离子功能性纺织品的前景

如前所述,在森林或瀑布周围因存在大量的负离子,人们的心情会很舒畅,而在空气污染的市街工厂地带和大楼办公室等,因存在大量的正离子,人们会感到郁闷不爽、易烦躁。

把负离子功能性纺织品带进日常生活,对于自然恢复力正在不断衰退的现代社会来说,可以认为是"回归自然"的一个契机,商家自然不会坐失良机。现在仅日本开发负离子等功能性产品的公司就已超过1000家,市场规模已超1000亿日元,中国市场无论就其规模或潜在发展都数倍于日本市场,然而负离子纺织产品方面的生产国内却十分罕见,因此可以说存在非常大的潜在市场。

参考文献

[1]负离子纤维<加工技术>2002,37(6):1-3。

[2]健康、舒适的纤维与加工,<加工技术>2002/3(5);10-12

[3]傍鸟光郎;健康、舒适的纤维与加工<加工技术>2002,37(5):13-15。

摘自<印染>(2003/2)

负离子的基本知识

负离子概念 空气是由氧、氮、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不带电(显中性),但在射线受热及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失去一些电子,即所谓空气电离,这些失去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它又会与其它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得到电子的气体分子带负电,称为空气负离子。空气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获得,形成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在带有正电颗粒离子的污秽空气中发生中和作用,从面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另外,负氧离子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调节机能平衡,令人心旷神怡,被喻为“空气维生素”。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离子迁移率大于 0.14平方厘米/伏特×秒为小离子,而只有小离子、或称之为小离子团才能进入生物体,而其中的小负氧离子、或称之为小负氧离子团,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吸入人体的多是以负氧离子团的水合物和碳酸根氧离子团的结合物为主。 负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科研人员研究了小的负氧离子团对人体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肺部呼吸的三个途径: (1) 局部的可加速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 (2) 体液的进入血液后,放出电荷,作用于细胞、蛋白质,进而氧化、抑制血液中的5-羟色胺; (3) 反射的刺激内感受器官、神经系统传导、而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其电荷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直到影响神经功能。 因此,负氧离子在医疗上,对早期高血压,闭锁性、痉挛性血管病变、神经衰弱、慢性胃炎、上呼吸道炎症、气管哮喘、萎缩性鼻炎、烧伤、阿夫他口腔炎等,均有疗效。并实验证明空气负离子可降低血中5-羟色胺含量,增强神经抑制过程;有镇静、催眠、降低血压作用,使脑电波频率加快,运动感觉时值加快,血沉变慢,使血液粘稠性降低、血浆蛋白、红细胞血色素增加,使肾、肝、脑等组织氧化过程增强,使肺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功能增加,减少血糖及肌肉中的乳酸,提高网状内皮层系统的功能,促进体内合成和储存维生素,提高基础代谢,促进蛋白质代谢,加强免疫系统,对保健、促进生物生长、发育有好的功效。空气离子用于治疗的临床经验表明,负离子对某些疾病有比较明显疗效。例如对过敏性枯草热(花粉热),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粘膜炎,溃疡性口腔炎,萎缩性鼻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失眠以及烧伤等,均能起到缓解轻症状及治愈效果。 例如,西德1962年用负离子治疗3000名支气管哮喘病人,在小于20岁年龄组中,83%治愈,15%显着好转,在40~60岁组中,53%治愈,44.6%大有好转:治疗800名儿童百日咳,全部痊愈。在苏联用负离子治疗支气管哮喘,治愈率达55%,症状显着改者达35%。我国用以治疗高血压84例,单一治疗有效率达到52.4%。几乎所有报道表明,用负离子直接作用于伤患处,能使分泌量和感染数显着少,恶臭控制,疼痛制止,加速痊愈,非一般药物治疗所能相比。 负氧离子对工业卫生环境的影响 由于小的空气正、负离子与荷电及未荷电的污染物相互作用、复合、扩散而影响着污染物的变化,或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改变痕量气体的毒性,尤其对小至0.01祄微粒,在工业上难以除去的飘尘、亦有明显的沉降去除的效果。一些皮毛制作车间、控制空气负离子浓度为 1.5×105pcs/cm3时,尘埃可由0.42mg/m3降至0.05mg/cm3。其中一些小于10祄的飘尘,几乎是永久性悬浮于大气中的微粒,对人们危害最大、而在数量上又是占大气悬浮总粒子90%的这些微粒(这些粒子不受呼吸器官的纤毛阻挡,可穿过肺泡,直到血液及至全身而带来毒害),它们在空气离子的电荷作用下容易吸附、沉降,使得空气得到很好的净化。 负氧离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人造空气负离子的环境中,可明显见到设备、场地上飘尘的沉降,经测定空气的霉菌、细菌数可降低90%以上,据国外报道空气负离子能预防“新城疫”(鸡瘟病毒)的传播,对肉鸡饲养、增重、产蛋、孵化率均有显着增加,并可降低饲料用量,对牛、猪疾病预防、生长、发育亦有促进作用。章太戊等对小鼠S-180肉瘤影响观察结果,空气负离子有抑制生长作用,对小鼠吸入105~107/cm3浓度的空气负离子2天,每天2次,每次3小时,在水中运动耐力试验结果,死亡时间由209分钟延长至460分钟,水中耐受

负离子的发展史

负离子的发展史 18 世纪,物理学家库仑实验发现,绝缘的金属导体所带的电荷会在大气中消失。物理学家伦琴和贝克勒尔研究发现,电解质溶液中的气体带有正极性或负极性的电荷微粒,由于这些带电微粒的存在,使气体具有导电的性能。物理学家艾斯特尔、盖特勒和威尔逊也用大气导电性的理论对库仑的实验结果作出解释。这种空气中的导电微粒,被物理学家法拉第称为“离子”,“空气离子”因而得名。 经历100多年后,J .Thomson第一个以公式方法来表达离子的特性,同时建立了正、负离子的模型,接着Eiseer和Geieel两人证明了离子的存在,即带有正、负电荷的粒子,其粒径略大于分子的直径。1905年Langerin在大气中发现了第二种离子称为Langerin离子或大直径带电粒子,又称为重离子。到1909年A.Pouer发现了第三种离子即中等直径的离子,称之为中离子。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Dessauer开创了大气正、负离子生物的研究。他首先使用了电晕离子发生器,从此形成了关于负离子生物效应的第一次研究高潮,有数以百计的论文,研究和实验报告,证明了负离子对人体有明显的有益作用,而正离子则相反,特别对人的血压和新陈代谢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这些研究由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终止。美国加州大学的 ALbeter Pani Kragan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创了离子生物效应的微观研究与实验,把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推向了第二次开发与使用的高潮。 Kragan教授做了大量的动植物和人体试验,从人体的内分泌和机体内部循环及各种酶的生成反应等方面去论证负离子是如何影响人体和动植物的,是如何产生各种生物效应的。世界各国许多研究者也在他们各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上的试验,认为负氧离子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不少新型负离子发生器以供实验研究与在空调房间和医疗卫生领域中使用。 从 1889年德国科学家Elster和Gertel发现了空气负离子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Philip Leonard博士第一个在学术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到1902年Asamas等肯定了空气离子存在的生物意义.1903年俄罗斯学者发表了用空气负离子治疗疾病的论文,相继1932年美国RCA公司Ham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半个世纪以来,空气负离子研究在欧、美、日各国已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应用阶段。我国自1978年由伊朗的沙啥瓦特博士引进一台电子仪器——生物滤器(biological filter),即我国负离子发生器的前身,至今我国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已经历了80年代初、90年代初两个发展高潮。近代生物医学进展、动物试验研究结果、环境意识的深化及空气离子测试仪器的完善,推动着空气负离子作用机理的研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生产、应用。负氧离子在医疗上已成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在旅游生态环境评价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已列为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要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存在的效应已带给人们揭开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我国多省的气象台每天有负离子浓度预报,每个地方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嘈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

负离子是如何产生的

负离子如何产生的 物理学中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其旋转的电子组成,得到电子时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时显正电性,我们把正负电子运动现象称为:离子现象。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即:不带电荷。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微量元素辐射、雷击闪电等作用下,空气分子会失去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使空气发生电离,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当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后,就形成带负电荷的空气负离子。以上是自然现象中产生的负离子。随着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据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目前人工产生的负离子已达生态级负离子时代,可产生易于进入人体的小粒径负离子。 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存在让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得到了最好证明,研究发现,巴马地区人口百岁率之所以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负离子浓度高,可达3万/cm3。在巴马,几乎找不出一个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患者,大部分老人无疾而终,而糖尿病患者在此地居住月余,就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打胰岛素。巴马负离子最高的百魔洞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7万/cm3,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付费在这里呼吸负离子。基于负离子的作用,它又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无数临床研究发现,负离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通畅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失眠、哮喘,缓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顽疾具有显著疗效,相关研究在陈景藻主编的《现代物理治疗学》以及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主编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等著作中都有详细阐释。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氮占78%,氧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氮对电子无亲和力,只有氧和二氧化碳对电子有亲和力,但氧含量是二氧化碳含量的700倍,因此,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空气负氧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负离子具有极佳的净化除尘,减少二手烟危害、改善预防呼吸道疾病、改善睡眠、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空气维他命”等美称。 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小粒径负离子具有迁移距离远,活性高的特点,空气负离子按其迁移距离和粒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对人有益的是小离子,也就是小粒径负离子。目前,人工生成生态级小粒径负离子主要依赖两项技术,负离子转换器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这两项国际领先的技术突破了负离子行业发展的瓶颈,使人工生成小粒径负离子成为可能。 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的负离子由于活性高、迁移距离远从而在长寿地区上空形成负离子浴环境,目前很多负离子家电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采用传统负离子生成技术很难生成小粒径的生态负离子。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一般,只有除尘降尘作用,一般用在空气净化领域较多。

百度百科——负离子

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照迁移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存在让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得到了最好证明,研究发现,巴马地区人口百岁率之所以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负离子浓度高,可达3万/cm3。在巴马,几乎找不出一个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患者,大部分老人无疾而终,而糖尿病患者在此地居住月余,就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打胰岛素。巴马负离子最高的百魔洞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7万/cm3,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付费在这里呼吸负离子。基于负离子的作用,它又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无数临床研究发现,负离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通畅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失眠、哮喘,缓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顽疾具有显著疗。 清华大学博导、中科院专家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如下定义: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离子迁移率大于0.4 cm2/(V`s)为小离子,小于0.04 cm2/(V`s)为大离子,介于s两者之间则为中离子。接近分子大小的荷电原子团或分子团,都属于小的空气离子。这些小的空气离子具有高的运动速度,在大气中互相碰撞,又不断聚集,形成大离子或中离子。 只有小离子、或称之为小离子团才能进入生物体。而其中的小负氧离子、或称之为小负氧离子团,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负离子的产生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自然界的负离子(也就是在身体内起好的作用和还原作用的负离子)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与还原力。 2.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物质分子形态转换过程。 3.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4.部分地壳岩石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负离子。 5.通过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产生生态级小粒径空气负离子,模拟自然界雷电高压电离空气产生负电子,以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作为载体传播。 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十分钟。空气中负离子的多少,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嘈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一般而言,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负离子,而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这种供求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往容易导致肺炎,气管炎的呼吸疾病。集中采暖以及冷气设备的空调系统,负离子常被驱除。合成纤维、地毯带有正电荷易吸收负离子。钢筋、纤维板都吸收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

对人体作用 简述 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此外,对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就能够借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一般来说,燃料燃烧、电热器具热源等放出的红外线多属于近红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因此产生大量的热效应,长期照射人体后会产生灼伤皮肤及眼睛水晶体等伤害。波长更短的其它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等,会使原子上的电子产生游离,对人体更有伤害作用。远红外线则不然,由于波长较长,能量相对较低,所以使用时相对较少烫伤之危害。 远红外线也和家用电器所放射出的低频电磁波不同,家用电器所释出的低频电磁波可穿墙透壁及改变人体电流的特性,而被人们高度怀疑其危害性。远红外线在人体皮肤的穿透力仅有0.01至0.1厘米,人体本身也会放出波长约9微米的远红外线,所以和低频电磁波不可混为一谈。远红外线被用在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上,例如筋骨肌肉酸痛、肌腱炎、褥疮、烫伤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疾病,都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作用 1、令水分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 人体约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达80% 若血气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结成惰性水(即四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不能通过细胞膜。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即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提高身体的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精神更畅旺、头脑更灵活.进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2、改善微循环系统 独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细胞之间,再透过共鸣共振,转化为热能,令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微丝血管扩张;微丝血管开放愈多,心脏的压力便可减少,微丝血管的功能是向人体60兆个细胞供应氧气和营养,同时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若微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

(十三) 将下列的自由基按稳定性大小排列成序。 ⑴ CH 3 ⑵ CH 3CHCH 22CH 3 ⑶ CH 3CCH 2CH 3CH 3 ⑷ CH 3CHCHCH 3CH 3 解: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⑶>⑷>⑵>⑴ (一) 完成下列反应式: (3) (CH 3)2C=CH 2 + Br 2 (CH 3)2C CH 2Br Br (CH 3)2C CH 2Cl Br (CH 3)2C CH 2OH Br + + (4) CH 3CH 2C CH CH 3CH 2CH 2 CHO CH 3CH 2C CH OH H 3222- (5) CH 3+ Cl 2 + H 2O CH 3 OH Cl CH 3 Cl OH + (6) 33 CH 3CH 3 (1) 1/2(BH )22 (7) CH 3 CH 2 Cl 500 C o (A) (B) CH 3 CH 2 Cl HBr ROOR CH 3 CH 2Br Cl (9) CH 3CH 2C CH + H 2O 4H SO CH 3CH 2 CH 3O (10) COOH + CH 3 COOH 4 CH=CHCH 3 (12) Br + Br 2 o (13) Br + NaC CH

(14) C=C C 6H 5 C 6H 5 H H 33 C C O H 6H 5 H C 6 (六) 在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哪一个比较稳定?为什么? (1) (A) H H CH(CH 3)2 CH 3 , (B) H CH(CH 3)2H CH 3 (2) (A) CH 3 , (B) CH 3 (3) (A) , (B) , (C) (4) (A) , (B) (5) (A) , (B) , (C) 。 (6) (A) CH 3 , (B) CH 2 (七) 将下列各组活性中间体按到稳定性由大小排列成序: (1) CH 3CHCH 3Cl 3CCHCH 3(CH 3)3C (A)(B)(C) (2) (CH 3)2CHCH 2CH 2 (CH 3)2CCH 2CH 3 (CH 3)2CHCHCH 3(A)(B)(C) 解:(1)C >A >B (2)B >C >A (八) 下列第一个碳正离子均倾向于重排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试写出其重排后碳正离子的结构。 (1) CH 3CH 2CH 2 (2) (CH 3)2CHCHCH 3 (3) (CH 3)3CCHCH 3 (4) CH 3 (1) CH 3CHCH 3 (2) (CH 3)2CCH 2CH 3 (3) (CH 3)2CCH(CH 3)2 (4) CH 3

森林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与人体健康

森林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与人体健康 1、据国内气象学家和生物园林学家测定,在不同区域森林公园中测得的空气负离子数字,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的评价分为4个等级,即很适宜(大于3 000个/ 立方厘米)、适宜(2 200~3 000个/立方厘米)、较适宜(1 100~2 200个/立方厘米、不适宜(600~1 100个/立方厘米).利用该标准对太白山森林公园和蒙山森林公园主要景区空气负离子进行了评价。 2、在我国南方选有代表性的森林游憩区,进行了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较大。(2) 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正相关。(3) 森林游憩区中水体对负离子水平的影响较大.其中动态水大于静态水,瀑布大于溪流。(4) 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还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和年变化。(5) 建筑材料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3、利用在不同森林环境中测得的大量空气负离子浓度数字,采用标准对数正态变换法,制定出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级评价标准,将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分为六个等级,即大于3000个/立方厘米的为Ⅰ级。2000~3000个/立方厘米的为Ⅱ级。1500~2000个/立方厘米的为Ⅲ级。1000~1500个/立方厘米的为Ⅳ级。400~1000个/立方厘米的为Ⅴ级。400个/立方厘米以下的为Ⅵ级。 4、河南八里沟景区风光古朴、原始、天然,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植物种类1700种,年平均气温14度,气候宜人。景区大气负离子含量达5000个/立方厘米,是一处“天然氧吧”。景区山体呈三级绝壁,剑峰千仞,沟壑奇幽,飞瀑鸣涧,潭瀑相连,林木葱茏,花草馥郁,猕猴嬉戏,群鹿呦呦,水瀑之声不绝于耳,独具“奇、险、秀、幽”之特点,是太行山水精华荟萃之地。 八里沟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植物有1100多种,景区内有七大险谷、三十六奇峰,处处皆有神秘奇异之感。这里汇萃了太行山水之精华,集奇、险、峻、秀、幽于一谷,自古

负离子详解

负离子简介 根据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国际联盟大气联合委员会采用的理论,空气负离子的分子式是O2-(H2O)n,,或OH-(H2O)n,或CO4-(H2O)n。这里所说具有环保功能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指前两种小分子负离子。简单的说是指带负电荷的氧离子,无色无味。空气是由无数分子、原子组成的。 当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便形成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带正电荷的叫正离子,带负电荷的叫负离子。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因而,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 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产生 大气受紫外线 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 瀑布冲击 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物质分子形态转换过程。 光电效应 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地壳岩石 部分地壳岩石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负离子。 发现 负离子发现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第一个国际学术会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有功效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博士,他认为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负离子最多的地方是瀑布周围。 作用 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远红外辐射材料,适宜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最佳波长为9.6μm,而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远红外线的波长在2-18μm范围内,且辐射功率发射密度为0.04w/cm2略高,以上数据可充分证实,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协调很好,可被人体全部吸收。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

正丁烯的开发与利用

正丁烯的开发与利用 1、前言 我国有近2 Mt/a的C4资源,其中来自炼油厂的约有1.3 Mt/a。炼油厂的C4馏分主要山正丁‘烯(丁烯一1,顺丁‘烯一2、反丁‘烯一2)、异丁烯、正丁烷、异丁烷和丁二烯等组成。其中,1,3- 丁二烯可以用抽提的方法分离出来,用作合成橡胶的原料,剩余C4统称为混合C4)馏分中的异丁烯可以通过醚化装置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而得到有效利用。而醚化后的C4馏分中的正丁烯有很多利用方向,自从德国的德士占公司Deuscho Texaco)开发成功正丁烯水合法生产甲乙酮的工艺后,解决了过去硫酸水合法生产甲乙酮带来的设备腐蚀问题,使甲乙酮的产量和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使正丁烯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利用。 正丁烯的工业利用可分燃料和化工利用两个方而。在化工利用方而,美国、西欧与日木用于生产仲丁醇和!甲乙酮的正丁烯占正丁烯消费比例的60 %左右。在美国处于第2和第3位的利用是生产聚丁烯一1, 丁烯一1和庚烯;在西欧和日木,处于第2位的利用是生产顺丁烯二酸酐(顺酐)。正丁烯及混合丁烯作为燃料,目前,在美国及西欧占有很大的比例。美国烷基化油的总生产量约占原有处理量的6.2 %,催化裂化C4绝大部分用于制造烷基化油。 目前,我国对正丁烯的化工利用,主要是脱氢制丁二烯。我国正丁烯的化工利用率还很低,丁烯衍生物不仅品种少,产量低,而且工艺技术落后。特别是当前国外正丁烯化工利用的主要产品,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异戊橡胶、丁基橡胶、甲乙酮等产品还得依靠进口。 2、燃料方面的利用 我国炼厂C4烯烃的利用以正丁烯与烷基化反应制烷基化汽友为主。烷基化油辛烷值高、敏感性(研究法辛烷值与马达法辛烷值之差)小,具有理想的挥发性和清洁的燃烧性,是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的理想调合组分。烷基化工艺具有充分利用炼厂气体资源的优点,是炼油厂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气体加工过程。烷基化工艺有硫酸法烷基化和氢氟酸法烷基化两种,目前我国有硫酸法烷基化生产装置7套,总生产能力为443 kt/a,氢氟酸法烷基化装置12套,总生产能力为820 kt/a。 3、正丁烯的化工应用 3.1正丁烯的分离 从混合C4馏分中分离回收正丁‘烯的技术关键在于脱除丁二烯和异丁烯,由于采用技术的不同,生产正丁烯的质量、能耗、投资和成木差别很大。 从混合C4馏分中分离异丁烯的主要方法有硫酸法、树脂水合法、醚化法等。硫酸法工艺陈旧,设备腐蚀严重,维修费用高、能耗高,产品质量较差,国内在70年代先后建成的二套硫酸法装置,到80年代均因设备腐蚀问题被淘汰。树脂水合法的缺点是异丁烯单程转化率低(45 %~50 %)、能耗高,不适于生产聚合级正丁烯时对异丁烯含量的要求。醚化法通过甲醇与异丁烯在催化剂作用生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 ,因异丁烯转化率较高,从而达到分离异]丁烯的目的。醚化法具有能耗低,异丁烯转化率高最高可达99.8 %、技术成熟等特点,而日MTBE在催化剂存在下裂解可制得高纯度的异丁烯。 齐鲁石化研究院近年来开发的混相床反应(简称MPR)和混相反应精馏(简称MRD)技术,其设备结构简单、能耗低,不同于国外的催化精馏。目前采用这一技术在国内己建成10余套生产装置。 兰州化学工业公司采用齐鲁石化研究院开发的混相床反应精馏技术,于1997年建成一套1.5 kt/aMTBE装置和8kt/a正丁烯装置。该装置以抽提丁二烯后的抽余C4为原料,在国产S 型的大孔磺酸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合成MTBE,工艺流程短、能耗低,异丁烯转化率高达99.8 %一99.9 %,醚化后剩余C4中异丁烯含量0.18 %。在混相反应精馏后,得

负离子的应用和工作原理简介

负离子的应用和工作原理简介 负离子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形成的,带有负电荷,有“空气维生素”的美誉。目前,负离子被广泛应用于净化除尘、养生保健等领域。 工作原理 一、负离子具有直接消除污染的作用 (1)负电荷能中和污染物中带正电荷的微粒,令其失去电性; (2)负离子能与空气中的有机物起氧化作用,从而消除空气中各种难闻的气味,因而具有清洁空气的作用; (3)小的空气负离子与荷正电及未荷电的污染物相互作用,使其聚集成大离子而沉降,尤其对小至0.01微米的微粒和工业上难以除去的飘尘,有明显的沉降去除的效果; (4)负离子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生长,直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抑制过敏源的作用,消除对人群的致病因素。 二、负离子具有恢复和加强环境自净能力的作用 自然环境各因素时时都在运动,从而产生自然调控能力,可以将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清除达到无害程度,这个过程称为环境自净作用。当污染严重超过自净能力时,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造成环境污染。由于负电荷的净化作用,环境的自然调控能力就逐渐恢复,发挥其固有的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的功能,相辅相成达到重塑净化空气的目的。 负离子的应用 一、净化除尘 负离子显示负电性,而空气中的粉尘等微粒带有正电性,负离子与粉尘等微粒相遇后,正负结合从而凝聚成团,增加了粉尘等的重量,使其降落在地面上,从而起到净化除尘的效果。中科院专家、清华大学博导、教授林金明先生编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多次讲到:当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

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对可入肺颗粒物PM2.5效果极佳。所以在含有高浓度小粒径负离子的空气中,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因为负离子具有净化除尘的作用,目前负离子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领域,成为空气净化的新方式。 二、改善睡眠 科学研究证明,空气负离子对改善睡眠有极佳的效果。空气负离子通过促进单胺氧化(MAO)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脑及组织内的5-HT(5-羟色胺)水平,引起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明显的生理变化,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增加食欲。负离子改善睡眠的功能使其应用范围拓展到改善睡眠的领域,成为人们改善睡眠的自然因子。 三、增强人体免疫力 调查表明,世界上几个知名的长寿村居民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与当地较高的负离子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在负离子浓度高的环境中,人体免疫力会提高,从而提高人体的自愈力,延长寿命。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负离子能够增强细胞内能量代谢,参加细胞核的基因自主修复、参加细胞离子平衡,从而达到全面活化细胞的作用,实现人体免疫力的提高。据悉,目前负离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领域,为人们在家中营造疗养院的环境提供了条件。此外,负离子还被广泛应用于机场、餐厅等场所,为这些场所营造了清新环境,为人们营造了长寿村的生活环境。。 鉴于负离子对人体保健的作用,下面4类人可以利用负离子巩固身体健康。 一、长期疲于应酬,吸烟饮酒严重的人群 据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体质是弱碱性体质,即PH值在7.25-7.35之间,若人体长期处于酸性体质的情况,则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直至癌症等一系列疾病。事实证明,烟、酒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等,在体内聚集会产生大量,使体内环境处于酸性状态。空气负离子进入人体后,会提供给人体细胞大量的多

负离子对空气微生物净化作用的监测

负离子对空气微生物净化作用的监测——《现代空气微生物学》 一、监测目的 医院由于流动人员多,带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尘埃颗粒呈悬浮状态,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长,以气溶胶方式进行传播。欲降低医院内感染,应重视对医院空气的清洁。目前空气消毒方法较多,但在人员流动或滞留状态下尚无好的净化方法。为探讨有病人条件下空气的清洁方法,我们对负离子净化空气进行了测试,目的是评价负离子净化空气的能力。 二、试验方法 (—)试验点 选择正常工作状态的急诊科(A)、内科门诊(B)、外科病房(c)做试验点。A地面积27.82㎡,每日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测试期间室温20℃,相对湿度47%,自然通风,保持4人流动。B地面积12.77㎡,空气以自净为主,测试期间室温20℃,相对湿度45%,自然通风,门诊高峰期保持8人流动。C地面积27.15㎡,空气以自净为主,测试期间室温19℃,相对湿度37%,自然通风,保持3人流动。 (二)测试方法 空气负离子产生采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该机附2块静电除尘板,换气能力40m3/h。 1.空气含菌量测定采用JWI-Ⅱ型空气微生物监测仪,采样时问1min,气流量25L/min,普通营养琼脂培养37℃,48h计数,空气含菌量以cfu/㎡表示。 2.空气尘埃粒子计数采用Y09-I型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时间1min,间隙12s,计数≥5μm 档粒子总累计数,单位为粒/L。 3.空气负离子含量测定采用CNF空气离子测量仪,迁移率1.5cm3/(sed.v),间隔5s读数1个,5个为1组,取均值为一个测量单位,单位个/cm3。 4.负离子发生器工作前测量结果为本底,工作后40min距负离子发生器出口同水平30、100、200cm点进行尘埃(尘测)、含菌量(菌测)、负离子含量(负测)测定,各取3个测量数,连续6d取均值。 三、结果 测试结果,负离子发生器工作前后负测、菌测、尘测及本底与30cm点、100cm点、200cm 点t检验,见表20-23、表20-24、表20-25。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 扼要解释下列术语. (1)有机化合物(2) 键能、键的离解能(3) 键长(4) 极性键(5) σ键 (6)π键(7) 活性中间体(8) 亲电试剂(9) 亲核试剂(10)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12) 诱导效应(13)动力学控制反应(14) 热力学控制反应 答:(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键的离解能: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以双原子分子AB为例,将1mol气态的AB拆开成气态的A和B原子所需的能量,叫做A—B键的离解能。 应注意的是,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与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分子中多个同类型的键的离解能之平均值为键能E(kJ.mol-1)。 (3)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称为键长。 (4) 极性键: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成键电子云非对称地分布在两原子核周围,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性质,另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性质,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共价键。 (5) 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6) π键:由原子轨道侧面交叠时而产生π分子轨道,所形成的键叫π键。 (7) 活性中间体:通常是指高活泼性的物质,在反应中只以一种”短寿命”的中间物种存在,很难分离出来,,如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等。 (8) 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9) 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合物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核试剂。 (10) Lewis碱:能提供电子对的物种称为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12)诱导效应:由极性键的诱导作用而产生的沿其价键链传递的电子对偏移(非极性键变成极性键)效应称为诱导效应。它可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13)动力学控制反应:在有机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可以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利用反应快速的特点来控制产物组成比例的,称为动力学控制或速率控制。(14) 热力学控制反应:在有机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可以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用平衡到达来控制产物组成比例的,称为热力学控制或平衡控制。 1-2 简述处理化学键的价键法、分子轨道法和共振论。 答:价键法要点: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两个原子如果都有未成键的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则可以配对,也就是原子轨道可重叠形成共价键;重叠部分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原子轨道让某一方向互相接近,以达到最大的重叠(共价键的方向性);一个原子的未成到电子如果已经配对,它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共价键的饱和性);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杂化,组成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这样可使成键能力更强,体系能量降低,成键后可达到最稳定的分子

负离子对健康具有五大功效

负离子对健康具有五大功效 1、能够自动的、永久的释放出负离子。 负离子的生物学效应有三个重要方面,使自由基无毒化;使体液呈弱碱性;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从而使细胞活化、净化血液、恢复疲劳、平衡植物神经。 2、能够发射出易被人体吸收的生物波,其中2~14μm远红外段的发射率可达92%。 它们对生物具有红外热效应,可以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以及占人体体重70%以上的水分子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消炎。 3、能产生生物级微弱电流。 负离子粉体可产生与人体生物微弱电流极其相似的0.06mA的微弱电流,这必然引起人体生物电的生物效应,如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对心脏节律和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都有着有益的改善作用。 4、抗菌防臭功能。 负离子织物具有抑制细菌繁殖、消除臭味的功效。 5、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能够自体或水解析出微量的硅、硼、镁、铁等矿物营养元素,这些元素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负离子对促进健康的直接效应 1、使细胞活性化 前面已经提到,细胞外液主要是,而细胞内液主要是。细胞内外、浓度在差别是由于细胞膜内有钠泵持续工作所致。钠泵是一种蛋白质。在ATP供能的情况下(由线粒体代谢产生)。钠泵将细胞内的主动泵出细胞外;与此同时,细胞外K被转动到细胞内。该泵不停运转,使细胞内浓度维持在较低浓度,而细胞内K浓度保持较高浓度,通过这种K和N的细胞内外的交换,将营养、氧输送到细胞,排泄出二氧化碳和废物,这个钠泵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被人体吸收的负离子对细胞膜发生作用,有促进K、N离子交换的作用。也就是说,负离子使细胞活化了。 2、净化血液 通过细胞的活性化促使新陈代谢的活跃,废物和毒有害物质,包括自由基都能及时有效的排除,消除了血液污染,保持了血液的净化状态。负离子有抑制血清胆固醇的直接功能,使血脂降低,降低了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3、恢复疲劳

第6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6章习题和参考答案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 (1)(CH 3)2CHCH 2CH 2CH 2Cl (2)CH 3CH 2CBr 2CH 2CH (CH 3)2 (CH 3)2C-C(CH 3)2CH 2Br 2CH 2CH 3 CH 3C CCH(CH 3)CH 2Cl ⑶⑷ C H Cl Br CH 2CH 3 CHCHCH 2CH 3Br CH 3 ⑸ ⑹ C 2H 5 2H 5 H Cl Br H C CH 2CH 3 C 6H 5 Br (7) (8) Cl Cl C H 3SO 3H (9) (10) CH 3 Br CH 2I (11) (12) CH 3 Cl Cl Cl CH 3 H Br CH 3 Br (13) (14) CH 3 C H 3C 2H 5H Cl H H C 2H 5 C CH 2 CHC CBr (15)(16) 解:(1)3-甲基-1-氯戊烷; (2)2-甲基-4,4-二溴己烷; (3)2,2,3,3-四甲基-1-溴己烷; (4)4-甲基-5-氯-2-戊炔;

(5)(Z )-1-氯-1-溴-1-丁烯; (6)2-甲基-1-苯基-1-溴丁烷; (7) (R )-1-苯基-1-溴丙烷; (8)(3R ,4R )-3-氯-4-溴己烷; (9) 3-甲基-5-氯苯磺酸; (10)5-氯-1,3-环己二烯; (11) 顺-1-甲基-4-溴环己烷; (12) 3-碘甲基环己烯 (13) (1S ,2R ,3R )-1-甲基-2,3-二溴环己烷; (14) (S )-2,2,3-三氯丁烷 (15) 4-溴-1-丁烯-3-炔; (16) (3E ),(6R )-5,5-二甲基-6-溴-3-辛烯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异丙基氯; (2) 烯丙基溴; (3) β-苯基乙基溴; (4) 对氯苄基溴; (5) 新戊基碘; (6) 叔丁基氯 (7) (S)-2-碘辛烷 (8) 6,7-二甲基-5-氯二环[辛烷 (9) 反-1-苯基-2-氯环己烷 (10) 1,2,3-三氯环己烷所有异构体的稳定构象 解: CH 3CH 2CH 2CHCH 3 Cl BrCH 2CH CH 2 (1)(2) CH 2CH 2Br CH 2Br Cl (3) (4) C CH 2C H 3CH 3 CH 3 I C Cl C H 33 CH 3 (5) (6) C 6H 13 3 I H CH 3 C H 3Cl Cl Ph (9) (8) (7)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10) 写出1-溴丁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

负离子的产生

负离子的产生 由于近年个地方再补报空气质量是都会提到负氧离子浓度,因此负氧离子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那么负氧离子如何产生的呢?读了这篇文章应该可以使您基本了解到负氧离子的产生方法。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电离的情况下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呈离子状态。森林大气中负氧离子产生的主要机理如下所述。 1、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风暴及空气和山地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物质等因素诱导而发生电离,生成负氧离子。 2、水的喷筒电效应(也叫勒纳德效应)森林中溪涧的跌失、瀑布的冲击等使水滴破碎,水分子破解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而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捕获这些电子而成为负氧离子。这种效应被称为喷筒电效应或瀑布效应。睡得流速越大,其喷筒电效应越强。 3、许多植物的茎、皮、叶等器官或组织分化成针状结构,着种曲率较小的针状结构,会发生“尖端放电”作用为诱导产生负氧离子;另外,一些树木和花草所分泌出的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能促使空气电离产生丰富的负氧离子。 人为方法产生负氧离子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1)紫外线照射法从石英汞灯产生的紫外线可以电离空气,其电子通过光电效应在附近的金属或灰尘粒子上产生,由附着形成产生了负离子。这种紫外线同时还产生臭氧。 (2)热离子发射法当金属等某些材料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会发射出电子,发射的电子数由热离子发射特性和温度决定。这些被发射出的电子通过对氧和小灰尘粒子的附着产生离子。用这种方法产生的负离子大多数是大的带电离子,只有小部分是对人的生理能起活化作用的小离子。 (3)放射性物质辐射法放射性物质可用来产生空气负离子。其中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最有效的离子发生器,如钋210的一个α粒子,可以产生约150000个离子对,它可以把氮和氧的电子排除出来。在所得的离子中,负氧离子占绝对优势。 (4)电荷分离法当细微的灰尘粒子被吹经空气管道时,便会发生电荷分离现象。进入空气管道的灰尘粒子与管壁接触,失掉一个电子,电子附着到其他粒子上便形成了空气负离子。 (5)电晕放电法是指在两个电极间加有较高的电位差,其中一个电极是直径很小的尖针,环绕该针状电极的高电场会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如果尖针状电极是负极,正离子则很快被吸收,负离子被排斥到相反的电极,产生了电晕放电的空气负离子。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负离子发生器大多数是采用电晕法产生负离子的。电极为双极性的,一般负极采用针尖状的,正极采用圆环形的。此类技术还停留在早期的研究基础上,创新不大,负离子浓度一般不高,扩展性能差,而臭氧浓度较高。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负离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的负离子数目,其单位为:个/cm3。空气离子测量 仪,主要用于测量空气本底值和各种空气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各种正、负极性的中、小离子。 基本原理是采用电容式空气离子收集器收集空气离子携带的电荷,通过测量这些电荷形成的 电流和取样空气流量换算出离子浓度,一般认为,每个空气离子只带1个单位的电荷。正、 负空气离子随取样气流进入收集器后,在收集板与极化板之间的极化电场作用下,按不同极 性分别向收集板和极化板偏转。收集板上收集到的电荷通过微电流计落地,形成一股电流I; 极化板上的电荷通过极化电源落地中和。改变极化电压的极性可以改变收集板收集到的离子 的极性,从而改变所测量离子的极性。单位体积空气离子数目(即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是: N=I/qva (1-3) 式中,N为每单位体积空气中离子数目(个/cm3),I为微电流计读数(A),q为基本电荷 电量(1.6×l0-19 C),v为取样空气流速(cm/s),a为收集器有效截面积(cm2)。 大气环境中空气离子浓度受地球环境的物理特性、气候、季节、时间变化及大气中污染 物变化所影响。空气离子的浓度、极性、大小是评价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程度、天气好坏以 及对人类带来哪些影响的重要标尺。由于各种自然条件和居住环境中激发空气电离的能量不 同,大气温度、湿度与气压的不断变化,在各种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数值有很大的差异。例 如,人们身边环境的负离子的检测数值如表1-1所示。 表1-1不同地点正、负离子浓度对比 根据我国部分省市气象部门各自公布的数据,目前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等级标准有表 l-2和表l-3两种方法。 表1-2负离子浓度与空气质量的对应标准(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