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研究教学文档

案例研究教学文档

案例研究教学文档
案例研究教学文档

案例研究

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谢文成

研究的问题

“做数学”之“走进来”与“做数学”之“一起做”

研究的方法

大的方面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具体的说是根据对课题的理解,确定小的课题,有效的开展活动,发现问题后,继续研究。

研究的过程

一、深入指导,发现问题

本学期深入大绥河两次,并多次召集大绥河的老师和兼职教研员一起研究,讨论。研究中发现,农村老师对“做”数学的理念并不十分了解,对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也认识不清,结合农村教研协作体年会,进行了指导。

先是由刘春艳老师上了《打折》一节课。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学习、理解后自行设计而成。然后,所有的老师和教研员一起评课,主要以发现问题为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的。

二、研讨交流,探求方法

我们认识到要想使数学课堂真正落实“做数学”的思想,不能只是停留在学习理念上,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益。应该让广大教师明确该怎么做。方法力求通俗、可行。

三、“走进来”是实现做数学的前提条件

其实很简单,一节数学课首先是师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问题的研究之中。我给他们提出一定要去掉烦琐的开头,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更加省时。以前我们的数学课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把学生带入了“迷昏阵”很长时间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走进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故事、可以是问题、可以是复习、可以是生活等等。只要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感兴趣做即可。

师:老师今天穿的这套衣服漂亮吗?这是老师在百货大楼买的,原来的价格是600元,但是老师只花了480元就买到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亲戚开的店。(或打折,或其它……)

师:对,你说对了,我这件衣服就是打折买的。(摘自教案)

这种方法指向很明确,很快的把学生带入问题的研究之中,并且也暗示了学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我们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不能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要把教学情境与学生的最佳生长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过头让我们再看看刘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知道此时的学生已经是跃跃欲试的想知道折扣的真正含义了。那么就在这种情形下,刘老师大胆地走出教材,走进生活,采撷生活中的教学实例,去创设一个真实的老师去商店购物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新知的切入点。引导学

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答和应用的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见这一情境的教学之所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原因主要在于教者能够将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也应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去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来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从而让情境真正地为课堂服务。

诠释整节课,要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魅力,我们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出发,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适度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一起做”是做数学的关键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该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利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利用课堂的环境,利用老师的指导。对新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一起做”是把学生和老师放到了平等的位置。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

师:老师周日休息时去商场想买件衣服,(回到短片中,定格图片,棉服原价是468元,现在打七折)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买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呢?(这是求现价的题)。

商场在促销期间经常用的是打折的促销手段,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打折扣的问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打折销售吗?

生:讨论。

师: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常称为“打折”。

师:打折销售就是现在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便宜了还是贵了?同学们知道几折用分数怎么表示?用百分数怎么表示吗?

生:知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师:八折就是十分之()?也就是百分之()?表示什么?(原价的80%)

八五折呢?九折呢?

师:我打完折以后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呢?可以怎么算呢?[两种算法:(1)468-468×70%或468×(1-70%)]

商店新进一款羽绒服,进价为300元,现在标价为400元,如果你是商店经理,会怎样设计打折广告来促销?(以上摘自教案)以上问题师生共同交流、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学习知识要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要有知识意识。

本节课,刘老师用自己买车这一生活事件激发兴趣,并引发出问题。为什么现价比原价少了?引出了折扣问题。接下来做各种习题。使学生明白要想解决问题离不开数的计算,更离不开折扣这个涵义的理解和运用。课上,刘老师对折扣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理解,明确折扣就是求原数百分之几?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用题的延伸和应用。

我觉得教学的有效需要老师来静心布疑,需要老师的暂时不懂,需要老师的让位和等待。让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成为教学的资源。

习题的讲解努力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用。

刘老师在解决足球便宜了多少钱的时候就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求通、求新、求速度、求最佳。这样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不仅能找到了事物内在的联系,还能联想出更多的知识。做数学就应该把复杂的知识做得简单,把简单的知识做得深刻。

教材中的例题教学切忌就事论事,适当改装,追前挂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刘老师的本节课选择了比较容易计算的数据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来突破重点,这样做简单而有效,简约而不失精彩。刘老师引出的例题后如果能够再进行改装,如我买的车便宜了多少钱,打了几折,现在多少钱?便

宜了几折,便宜了多少钱,这样做追牵挂后,是不是更利用学生思维的开放呢,这仅是我的一点思考!

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多想一想“我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重视形式,讲究效果;重视设计,讲究效率;重视内容,讲究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追随老师一起成长!使知者的对话变成智者间的交流。

只有相信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使做数学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