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闯关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雪骤.撒.盐

柳絮.无奕.王凝.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的义理)

C.俄而

..雪骤(不久,一会儿)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B.与.儿女讲论文义(和)

C.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腋成裘

B.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C.与.儿女讲论文义我寄愁心与.明月

D.撒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D.公/大笑/乐

6.根据课文《咏雪》填空。

(1)本文选自南朝宋(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书名)。

(2)《咏雪》一文用“”“”“”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

二、阅读感悟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与儿女

..讲论文义

③公欣然

..曰

④撒盐空中差.可拟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咏雪》的“公大笑乐”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

①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③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原因。

四、类文阅读提升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③方王④,吟啸⑤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⑦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①谢太傅:谢安。②唱:提议。③神情:精神兴致。④王:通“旺”。⑤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⑥说:通“悦”,愉快。⑦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太傅神情方.王

②诸人皆.喧动不坐

③公徐.云

④如此

..,将无归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仔细品味文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一句,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谢太傅当时的动作和神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①令:美好的。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限断两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俄而

..雪骤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④魏文帝闻.之

(3)下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与【乙】文中“魏文帝闻之”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样。

B.【乙】文中“卿面何以汗”和“汗出如浆”中的“汗”字意思和用法一样。

C.【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人物、时间、事件等要素。

D.【乙】文第一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交代了魏文帝召见他们的原因。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文章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却说得很得体、巧妙。从【甲】文作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补充交代中可以看出的言语更巧妙。【乙】文的言语显得更加聪明、机警。

1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等词语表示过了不久,一会儿。

B.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已而”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适”“向”是“刚才”的意思;“食顷”指一顿饭工夫;“既而”相当于“不久”“紧接着”的意思。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

五、基础闯关

1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期.行在不.

相委.而去友人惭.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舍弃)

C.去后乃.至(才)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欣然.接受

B.友人惭,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D.太丘舍.去舍.生取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下车引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元方入.门不顾江春入.旧年

D.白雪纷纷何.所似水何.澹澹

1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D.君与家君/期日中

16.根据课文《世说新语二则》内容填空。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文章主要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

(2)本文中元方从和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具体表述是和。

一、阅读感悟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太丘舍去.

②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请说说你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的评价。

(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类文阅读提升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

会:约定。③罢:取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文侯与虞人期.猎君与家君期.日中

B.是日.与群臣饮酒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今日饮酒乐.公大笑乐.

D.命驾将适.野适.得其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虞人期猎与.人期行

B.乐,而.天雨相委而.去

C.公将焉之.下车引之.

D.是.日与群臣饮酒魏于是.乎始强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②乃往,身自罢之。

(4)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19.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③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

②不忍委.之

③友人语.巨伯曰

④子可去.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 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的性格;

【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的性格。

2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卷

(4)

参考答案

一、基础闯关

1.é;zhòu;sǎ;xù;yì;nínɡ;2.D;3.D;4.C;5.D;6.刘义庆;《世说新语》;内集;欣然;大笑;寒雪日;谢太傅及其小辈;讲论文义;

二、阅读感悟

7.聚集;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高兴的样子;大体;

四、类文阅读提升

8.正;都;慢慢地;像这样;9.不久;相比;年少;听说;B;兄女;钟会;10.D;

五、基础闯关

11.qī;fǒu;wěi;cán;12.D;

13.B;14.D;15.C;16.元方;语言;行动;信用;礼貌;父亲的朋友失约在先,此为“无信”;父亲的朋友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此为“无礼”;

一、阅读感悟

17.离开;放弃;拉;回头看;

一、类文阅读提升

18.D;A;19.;;;;诚信、守信;珍惜友情;20.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