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1

甘草1

甘草1
甘草1

甘草

文章目录*一、甘草的概述*二、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三、甘草的分类*四、甘草的药方选录*五、甘草的服用方法*六、甘草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甘草的概述

1、甘草的概述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2、甘草的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

3、甘草的性状形态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形成层呈棕色环状,常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有时呈

偏心性。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心有髓。气微,味甚甜而特殊。

4、甘草的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

5、甘草的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6、甘草的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棕钙土及含盐分较少、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钙质草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1、甘草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本品主要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а-羟基甘草次酸、

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黄酮醇、三萜皂苷、香豆素等成分。

2、甘草的功效作用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

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3、甘草的毒副作用实证中满腹胀、呕吐者忌服。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且与远志相恶,故以上均不可一起使用。

注意:甘草生用和蜜炙的区别。

生用甘草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疼,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长期大量食用甘草,容易引起浮肿。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 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 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 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 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

光甘草定应用

1.光甘草定(美白黄金)能深入皮肤内部并保持高活性,美白并高效抗氧化。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别是抑制酪胺酸酵素活性。同时还具有防止皮肤粗糙和抗炎、抗菌的功效。光甘草定是目前疗效好、功能全面的美白成分。光甘草定为日本MARUZEN公司1989年推出的美白化妆品添加剂。经过多年来的使用,作用明显,安全性好。是目前国际上高档美白化妆品的主要功效成分。除日本、韩国的化妆品公司广泛使用外,Lanc o me、Dior、Sonia Rykiel、Chanel也普遍使用该成分。 光甘草定分子量为324.37;分子式为C20H20O4;CAS号为59870-68-7。 2.光甘草定产品功效 ①美白,抑制黑色素原; 实验采用了紫外光照射豚鼠褐色的背部,然后用0.5%光甘草定供试品涂抹。发现光甘草定能显著减少由紫外照射引起的色素沉着。经过表面组织研究可发现使用光甘草定后的黑色素细胞减少了,并且还能增加皮肤的光泽。 ②抗炎作用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甘草定的抗炎活性,给豚鼠照射紫外引起色素沉着,然后使用0.5%光甘草定溶液涂抹,发现光甘草定减轻了由紫外刺激引起的皮肤炎症。 ③抗氧化作用 它在细胞色素P450/NADPH氧化系统中显示出很强的抗自由基氧化作用,能明显抑制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以免受对氧化敏感的生物大分子(低密度脂蛋白LDL,DNA)和细胞壁等被自由基氧化损伤。 ④抗菌 ⑤抗自由基氧化作用,防治与自由基氧化有关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细胞衰老等。 ⑥有一定的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 ⑦意大利研究还证实光甘草定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它能减少脂肪却又不减轻体重。 3.光甘草定产品特点 ①产品生产量大,供货能力强; ②质量稳定,远销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③溶解性好,完全溶于1,3-丁二醇、丙二醇、乙醇中; ④有效成分含量高,光甘草定的含量大于20%40%90%98%(HPLC检测)。 4.用量 化妆品中,为了达到美白效果,专利推荐用量为0.001-3%的光甘草定,最好为0.001-1%。与1,3-丁二醇1:10或者与PEG-400以1:8比例溶解,于配方最

甘草的研究概况

疗.中医正骨,1993,4(3):13. 〔3〕张国忠.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1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4):29.〔4〕于康冉,韩宜印1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4例.四川中医,1995,13(4):49.〔5〕梁立.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2,33(11):39.〔6〕刘佳珍.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 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1993,6(1):7.〔7〕刘珂军.健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94.10(6):19.〔8〕马禄林141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热敷治疗.中 国骨伤,1993,6(2):31.〔9〕范增源.愈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观察.四川中医,1995,13(1):43.〔10〕邵金莹.龙牡壮骨冲剂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 松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5(4):25.〔11〕赵咏芳,石印玉,沈培之,等1仙灵骨葆对卵巢 切除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12(4):3.〔12〕冯坤,刘月桂,张灵菊,等1中药坚骨液对卵巢 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血、尿生化的影响.中医正骨.1996,8(1):3.〔13〕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补肾密骨片对大鼠 卵巢切除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中 华骨科杂志,1996,16(7):462.〔14〕王贤才主译.临床药用大典.青岛:青岛出版 社,1994.1709~1728.〔15〕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 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394.〔16〕柴本甫.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及治 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58.〔17〕张华俦.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 的初步疗效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50.〔18〕陆强.1(OH )亚乙基二磷酸盐长程、间歇、周期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计量学变化.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3,1(3):封3.〔19〕陈慧.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异丙氧黄酮. 医学综述,2000.6(3):136.〔20〕刘忠厚,薛延.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1992.208~210.345;423.〔21〕蒋位庄,王和鸣1中医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9.258.〔22〕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华骨 科杂志,1995,15(5):312. (收稿日期:2000-07-18) 甘草的研究概况 李 明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李明(1963-),女,黑龙江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摘 要:从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栽培及综合利用几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甘草的研究概况。随 着对甘草的深入研究,甘草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今后应加强开发甘草在食品、轻工方面的产品研制及在防治爱滋病方面的机理和临床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栽培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0)03-0059-04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 lycyrrhiza )植物。其根和根茎是最常用的中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愈来愈深入和广泛。甘草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它应用于环保方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8-94)。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可有血清I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illi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光甘草定

光甘草定 【分子式】:C 20H 20 O 4 【分子量】:324.36 【英文名称】:Glabridin 【主要作用】:GD-40是从特定品种甘草中提取的天然美白剂,它有强烈的抗菌、防止紫外线引起的发炎、色素沉着和皮肤粗糙等作用,能清除超氧离 子、抑制由过氧化氢引起的溶血作用,它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和DHICA氧化酶的活性,是一种快速、高效、绿色的美白祛 斑化妆品添加剂,具有与SOD(过氧化物歧化酶)相似的清除氧自由基的 能力,同时也具有与维生素E相近的抗氧自由基能力。 【主要用途】: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衰老、吸收紫外线、美白亮肤、祛斑。【使用方法】:将本品在常温下用1.3丁二醇溶解,溶解比例1︰100,再按工序需要添加于化妆品配方中即可。 【使用剂量】:建议使用量为0.1‰-5‰,客户可按自身产品的要求做适当调整。 【包装储藏】:1kg/铝箔袋。注意避光、密封、防潮保存。 【质量标准】: 【含量】:≥40% 【检测方法】: HPLC 【产品性状】:黄色精细粉末 【炽灼残渣】:≤0.5% 【水份】:≤4% 【重金属】:≤10ppm 【砷盐】:≤2ppm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0CFU/g 【霉菌及酵母菌】:≤100CFU/g 【沙门氏菌】:无 【大肠杆菌】:无 光甘草定Glabridin是光果甘草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之一。它在细胞色素P450/NADPH氧化系统中显示出很强的抗自由基氧化作用,能明显抑制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以免受对氧化敏感的生物大分子(低密度脂蛋白LDL,DNA)和细胞壁等被自由基氧化损伤。从而可以防治与自由基氧化有关的某些病理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细胞衰老等。此外,光甘草定尚有一定的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意大利研究还证实Glabridin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它能减少脂肪却又不减轻体重。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解析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解析 摘要:《本草纲目》记载:甘草甘、平、无毒,主治二十二种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甘草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现已发现其在治疗炎症、过敏、肝病,提高人体免疫缺陷以及肿瘤、癌症等治疗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甘草;药理活性;有效成分 甘草实为中性药材,别名蜜草、甜草等。属豆科,英文Leguminosae,其根及根状茎部最有价值。甘草分多种,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洋甘草 (G1ycyrrhizaglabra L)和欧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医药界中甘草用途极广,主要作为复方药予以配合,味偏甘甜,能中和药物苦味,性既不寒亦不燥,能滋补脾胃、补充气血,亦可解燥热、减痰量,清疼痛。现在为止,由甘草提取的黄酮混合物总数已有300种之多,皂苷元化合物种类高达20余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能护肝、抗炎消毒、抵抗病菌,亦可防咳嗽,抵抗癌症,增强免疫力。 1.甘草有效成份 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糖类、三萜类等。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黄铜与其他酚类化合物等方面。其中,皂苷类化合物又以甘草酸(glycyrrhizic)和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为主,甘草黄酮与其他酚类化合物则以甘草素( liquiritigenin)、光甘草定(glabridin)、甘草查耳酮( licochalcone)、其他黄酮类成分等为主。 2.甘草黄酮提取方法 2.1水提取 甘草黄酮提取方式中最古老的是水提取,即将甘草粉和水以既定的比例调和,温度达80至95摄氏度,进行甘草粉提取。因甘草、黄酮能溶于水,所以借助其溶水特性进行分离提取。这种方法提取的甘草、黄酮通常杂质较多,耗时较长,虽然所需设备较简单,但回收率极低,因此已很少被使用。 2.2有机溶剂提取 有机溶剂提取是当下提取黄酮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黄酮化合物能溶于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操作过程包括冷水浸入和加热抽离。甘草的总黄酮提取步骤为先把甘草根茎置于干燥环境,放置时间60Day,后用浓度95%的乙醇浸泡48Hour,同时对过滤后的液体提取,并将提取完成的滤液放于温度为70℃的水中浓缩,直至溶液浓度ph值达到5-6之后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提取液进行萃取,采取5%Na2CO3为萃取液。Na2CO3的PH值可以采用浓盐酸进行调整控制。最佳提取方式应该遵循一定比例,一般按照20:1的比例调配甘草粉和酸液含量,提取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处理,则提取得率为2.56%。 2.3超声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依靠超声波的震荡过程来完成有效物质的提取过程,使组织细胞在短时间内空化,加速了细胞破裂速度,缩短了有机溶剂进入细胞的过程与时间,加快黄酮化合物溶解的速率。超声波方式可确保提取物质的纯度,减少了耗时,节省了成本,而且无需耗费过多的有机溶剂。但在采用超声波提取时,需注意时间的把握,最佳时长一般为80min。此时物质所含黄酮比例为1.312%,回收比率可达99.2%。 2.4微波提取 微波提取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不同性质,尤其是提取物中的分子结构不同,在微波提取的过程中,微波和分子之间可相互作用,微波的能量致使分子分子剧烈运动,导致了提取体系的升温,依靠所产生的热效果来实现黄酮的提取,由于热效应使介质直达细胞壁并破坏组

第二十一章 杂项食品

第二十一章杂项食品 注释: 一、本章不包括: (一)税号07.12的什锦蔬菜; (二)含咖啡的焙炒咖啡代用品(税号09.01); (三)加香料的茶(税号09.02); (四)税号09.04至09.10的调味香料或其他产品; (五)按重量计含香肠、肉、食用杂碎、动物血、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其混合物超过20%的食品(第十六章),但税号21.03或21.04的产品除外; (六)税号30.03或30.04的药用酵母及其他产品; (七)税号35.07的酶制品。 二、上述注释一(二)所述咖啡代用品的精汁归入税号21.01。 三、税号21.04所称“均化混合食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配料,例如,肉、鱼、蔬菜或果实等,经精细均化制成供婴幼儿食用或营养用的零售包装食品(每件净重不超过250克)。为了调味、保藏或其他目的,可以加入少量其他配料,还可以含有少量可见的小块配料。 21.01 咖啡、茶、马黛茶的浓缩精汁及以其为基本成分或以咖啡、茶、马黛茶为基本成分 的制品;烘焙菊苣和其他烘焙咖啡代用品及其浓缩精汁: —咖啡浓缩精汁及以其为基本成分或以咖啡为基本成分的制品: 11 ——浓缩精汁 12 ——以浓缩精汁或咖啡为基本成分的制品 20 —茶、马黛茶浓缩精汁及以其为基本成分或以茶、马黛茶为基本成分的制 品 30 —烘焙菊苣和其他烘焙咖啡代用品及其浓缩精汁

本税号包括: 一、咖啡精汁及浓缩品,可用真咖啡(不论是否去咖啡碱)制得或用真咖啡与任何比例的咖啡代用品混合制得,呈液状或粉状,通常浓缩程度很高。这类产品还包括名为速溶咖啡的产品,即经浸提并脱水或经浸提后冷冻及真空干燥的咖啡。 二、茶或马黛茶的精汁及浓缩品,加工方法与以上第一款所述情况相同。 三、以上述一、二两款的咖啡、茶或马黛茶精汁或浓缩品为基本成分的制品。它们是以咖啡、茶、马黛茶的精汁或浓缩品(而不是以咖啡、茶、马黛茶本身)为基本原料制成的制品,包括加有淀粉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的精汁等。 四、以咖啡、茶、马黛茶为基本成分的制品,主要有: (一)“咖啡膏”,由磨碎、烘炒咖啡和植物脂肪,有时还加其他配料混合组成。 (二)茶制品,由茶、奶粉及糖混合组成。 五、烘焙菊苣和其他烘焙咖啡代用品及其精汁和浓缩品。它们是用于替代、仿制咖啡(用热水冲开)或用于掺入咖啡内的各种烘炒产品,有时人们把它们称为“咖啡”,但在“咖啡”两字之前加上其基本物料的名称(例如,大麦“咖啡”、麦芽“咖啡”、橡果“咖啡”)。 烘焙菊苣是通过烘炒税号12.12的菊苣根制得,为棕黑色,有苦香味。 其他的烘焙咖啡代用品包括用甜菜、胡萝卜、无花果、谷物(特别是大麦、小麦及裸麦)、分瓣的豌豆、白羽扇豆、食用橡果、大豆、椰枣核、杏仁、薄公英根或栗子制得的产品。本税号还包括其包装式样明显看得出是用作咖啡代用品的烘炒麦芽。 这些产品可呈块状、粒状、粉末状或浓缩的液体或固体状,它们之间可以混合或与其他配料(例如,碳酸盐或碳酸碱)混合,也可用各种容器包装。 本税号不包括: (一)含任何比例咖啡的烘焙咖啡代用品(税号09.01)。 (二)加香料的茶(税号09.02)。 (三)焦糖(焦糖化的糖蜜及糖)(税号17.02)。 (四)第二十二章的产品。 21.02 酵母(活性或非活性);已死的其他单细胞微生物(不包括税号30.02的疫苗);发 酵粉: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

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光甘草定

中文名称:光甘草定(光甘草啶) 英文名称:Glabridin CAS号: 59870-68-7 化学式:C20H20O4 Glabridin 分子量:324.37 储存方法:2-10℃保存 熔点:156~158℃ 外观:无色片状结晶 性状:光甘草定为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二醇等。 主要用途:生化学用试剂基因工程学研究用试剂 药理作用:光甘草定是光果甘草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之一。它在细胞色素P450/ NADPH氧化系统中显示出很强的抗自由基氧化作用,能明显抑制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以免受对氧化敏感的生物大分子(低密度脂蛋白LDL,DNA)和细胞壁等被自由基氧化损伤。从而可以防治与自由基氧化有关的某些病理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细胞衰老等。此外,光甘草定尚有一定的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意大利研究还证实Glabridin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它能减少脂肪却又不减轻体重。 光甘草定在化妆品界:从Glycyrrhiza glabra L. (syn. Liquiritae officinalis Mo enc., Fani. Fabaccae)的根中提取得到的,用作化妆品原料。Glycyrrhiza glabra L.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欧洲南部、亚洲、地中海地带,在俄罗斯、西班牙、伊朗和印度地区广泛h种植。G. glabra植株高约1-1.5米,叶片细小显深绿色,花有黄色、兰色、紫罗兰色,根茎尝之有甜味。 光甘草定(美白黄金)\(甘草美白精华素PT-40)能深入皮肤内部并保持高活性,美白并高效抗氧化。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别是抑制酪胺酸酵素活性。同时还具有防止皮肤粗糙和抗炎、抗菌的功效。光甘草定是目前疗效好、功能全面的美白成分。光甘草定为日本MARUZEN公司1989年推出的美白化妆品添加剂。经过多年来的使用,作用明显,安全性好。是目前国际上高档美白化妆品的主要功效成分。除日本、韩国的化妆品公司广泛使用外,Lancome、Dior、Sonia Rykiel、Chanel也普遍使用该成分。 光甘草定在化妆品应用:1、美白,抑制黑色素原;2、抗炎;3、抗氧化。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 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 )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调节免疫反应,还有抑制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毒、降脂、保肝、镇咳、祛痰、抗利尿、解痉、镇痛等作用[2],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如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甘草也是我国的常用工业原料,在制药、食品、化工和印染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甘草制品还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4],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我国对甘草的年需求量就为6万多吨,位列诸药之首。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甘草的市场行情逐年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甘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同时由于对西北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草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小,使我国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的资源现状及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甘草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甘草的分布及资源状况 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北纬37°~50°、东经75°~123°的范围内,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全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吉林、

甘草的鉴别方法

甘草的鉴别方法 2013-01-11来源:康美中药网-中药鉴别大全作者:佚名 【简述】 甘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疡等病症,并缓解诸药毒性和烈性。(近期甘草价格查询)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及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茎和根。 【产地分布】 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产于内蒙古西部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者为优质草,习称“西草”,尤以内蒙伊盟、巴盟产者为道地药材。 产于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者(包括新疆部分产品),习称“东草”。不同品种的甘草产地不同: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以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者品质最优,习称“内蒙甘草”(CT1-48-1,23); 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陕北三边及甘肃河西走廊,习称“新疆甘草”或“西北甘草”(CT1-48-4);

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且欧州有产,故习称“欧甘草”或“洋甘草”(CT1-48-5)。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茎基,切成适当长度的段,晒干。亦有把外皮削除,切成长段晒干者,习称“粉甘草”;扎成把者称“把甘草”。 【性状鉴别】 1、内蒙甘草 根呈圆柱形,不分枝,长30-120cm,直径0.6-3cm;带皮的甘草,其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沟纹、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两端切成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2、新疆甘草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呈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断面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3、欧甘草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呈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较少。 4、甘草片 呈类圆形、椭圆形片状,厚3-6mm,大小不一。 5、蜜甘草 形如甘草片,表面显金黄色或棕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 【规格等级】 商品一般分西草和东草2大类。目前主要以品质区分,而不受地区限制,其中质优者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药用价值的成份。甘草提取物一般包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甙、甘草类黄酮等。甘草提取物的美白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和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的活性、阻碍5,6—二羟基吲哚(DHl)的聚合,以此来阻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产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甘草提取物 【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 【英文名称】:Licorice Roots Northwest Origin 【提取来源】:甘草属植物甘草的根茎 【产品性状】:黄色至类白色粉末 【产品规格】:甘草酸7%-98%/甘草酸二钾98%/光甘草定40% HPLC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 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原产地】: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家种甘草主产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化学成分】: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产品功效】:在化妆品界的应用 甘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在印度草药医学中它可以辅助治疗眼疾、喉咙感染、胃溃疡、关节炎和肝病。原因在于它可以化痰、润肤、抗炎、抗滤过性病原体,抗肝毒素和抗菌。 甘草中含有甘草酸、皂角苷、天门冬素、糖、树脂、苦味素、一些挥发油和其他化合物。甘草里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甘草酸,以及甘草酸钙盐和钾盐的混合物。其他成分包括:三萜皂苷(光甘草定、美草醇、光甘草内酯、异甘草内酯、光甘草酚),异黄酮(7羟基-4甲氧异黄酮,新甘草苷、光甘草酮、欧甘草素),三萜固醇(芒柄花醇、β-香树脂素和豆甾醇),香豆素(伞花内酯甲醚和伞形酮)。甘草中疏水成分是光甘草定,也是用于化妆品中的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得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得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 但对成人得急性湿疹有丰富得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得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 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就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得作用,同日寸使局 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就是临床比较常见得婴儿皮肤病,好发得部 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得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 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

甘草甜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李晨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甘草的功效越来越得到重视,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本文中概述了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药理作用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甘草甜素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甜度、低热值混合物质的通称。,包括甘草酸及其盐类。甘草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解毒、增强抗体、促进药效、愈合伤口、润肺健脾、活血健胃等功效,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加工中。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一300倍。甘草甜素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所以人们又常常把甘草酸称为甘草甜素,甘草酸约占甘草根茎的3一14%,分子式为C42H62016,分子量822.92,熔点212℃一217℃,其结构式为五环三菇皂贰,结构图如图1所示。 1.甘草甜素的生产 1.1 工艺流程 1.2 工艺要点 (1) 浸提:将含10%水分甘草切碎过20目筛,加6倍水,在85℃一100℃热水中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 (2)蒸发:将提取液蒸发浓缩至原提取液体积约20%。 (3) 萃取: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后加95%食用乙醇,使浓缩液含乙醇65%,静置24小时后过滤。 (4) 酸析:滤去沉淀的植物蛋白和多糖,将所得滤液加硫酸调至pH3,使甘草酸完全沉淀,可得甘草酸粗品,进一步萃取可得甘草酸精品。 1.3 提纯方法 1.3.1 化学处理法 将粗甘草甜素粉末用95%乙醇溶解,搅拌、静置、过滤。收集滤液,向其中通入氨气使pH值达到7一7.5,过滤得甘草酸钱。用冰醋酸处理得粗甘草酸单钱盐。用85%工业乙醇溶解,用活性炭除去有色杂质,趁热过滤,经冷却、静置、过滤得结晶的甘草酸单钱盐。若再用95%乙醇重复处理一次,即可得到白色的甘草酸单钱盐结晶,纯度约95%。 1.3.2 物理吸附法 将上述粗甘草酸单钱盐溶于水中。使浓度达到10%,将pH值调节为中性,将溶液通过装填有大孔吸附树脂的柱子,产物则完全被吸附在树脂上。用蒸馏水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得淡黄色的甘草酸单钱盐,纯度约91%。若再经一次树脂吸附处理,纯度可达98%以上。 1.3.3 离子交换树脂法 将上述粗甘草单钱盐的水溶液通过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柱子,可得到甘草酸单钱盐的纯品,纯度可达99%。甘草甜素的收率,日本的工业生产中一般可达75%以上。 2. 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 2.1 抗溃疡作用 甘草甜素可有效地防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尽管甘草甜素并不直接减少胃酸的分泌,但能抑制乙酞胆碱等物质所致的胃液分泌,所以该品是抗溃疡的有效成分。 2.2 抗炎症、抗菌作用 甘草次酸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皮下肉芽肿性炎症等均有抑制作用,也可有

甘草基本常识

甘草基本常识 我国是世界甘草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全世界24种豆科甘草中,我国分布有11种,其中药用甘草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及黄甘草4种,以乌拉尔甘草为药用主流产品,我国甘草以皮细、色红、粉性足而享誉国际市场。 一、甘草基本情况 1、基本特征 简要形态特征40—120厘米,根茎圆柱形,多横生,主根长而粗壮,圆柱形,外皮棕红色,内部黄色,味甜、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枚,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宽2厘米,全缘,两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荚果扁平,多数聚成球状。种子宽椭圆形或圆形,略扁,长2.7—4.3毫米,宽2.6—3.7毫米,厚1.8—2.3毫米,表面暗绿色、棕绿色、棕色或棕褐色、平滑、略有光泽。千粒重7克。花期6—7月,果期7—9月。 2、现状 甘草目前野生资源短缺,商品来源主要依赖种植生产。家种甘草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现主要生产方式为育苗移栽,该品直播生长期为2~3年,育苗移栽生长期为1~2年(其中育苗期1年),产籽需生长期4年以上,目前种籽来源主要靠野生甘草的采集。传统观点是以色红、皮紧、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口感甘甜清香为佳品,现代观点以甘草酸、甘草甙、甘草素、甘草黄酮等有效成分份含量高为优。 3、分布 甘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甘草主产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杭棉、达特拉、敖汉、阿拉善右、翁中特、鄂托克、奈曼、阿拉善左、开鲁、扎鲁特、乌审;宁夏盐池、灵武、同心、中宁、平罗、海原;新疆巴楚、沙雅、阿瓦提、温宿、库车、轮名、尉犁、卖盖堤、和静、莎车、和田、于田、阿图什、察布察尔、巩留、新源、福海、布尔津、沙湾、乌苏、精河、哈密、库蒙;河北宣化;山西五台;辽宁朝阳、建平、甘肃安西、敦煌、环县、民勤等地。以内蒙古、宁夏产的甘草品质优良。 二、甘草市场分析 甘草不仅是一味用药量大的中药,还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及畜牧业等领域。甘草酸作为甜味剂比蔗糖甜200—300倍,并且低热值具保健功能,许多国家已经把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甘草中含有抗氧化剂,己被一些国家列为化妆、保健原料。甘草还可用来制作发泡剂、渗透剂。甘草渣可制做纤维板等隔热隔音建筑材料,其茎叶还是牲畜的好饲料。由于其宝贵用途,甘草不仅大量出口东南亚,而且还大量出口欧洲及美国。 1、环境恶化为甘草的狂采滥挖亮起红灯 我国甘草产地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产区,主流商品乌拉尔甘草在东起科尔沁草原西至新疆额尔齐斯河的狭长东西向带状区域广泛分布。产于新疆北部内蒙西部地区的甘草称'西草',生于海拔500-1500米,向阳干燥的半荒漠草原或黄土沙丘碱性土壤中;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麓的草称'东草',生于海拔150-500米的半干旱沙丘或草甸中。商品甘草的另一重要品种,胀果甘草分布在新疆境内的南疆,东疆及甘肃西部,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河流两岸滩地及冲积平原干旱草甸区。黄甘草则分布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海拔1000-1500米的黄土风沙坡地。从以上各种甘草的分布情况可以

甘草

甘草 黄煌 甘草是豆科多年生植物甘草的根即根茎。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地区。 东北称甜草、甜根子。粗大的甘草根甚至可以做拐杖,当年司马光就曾送给诗人梅尧臣一根甘草杖,梅曾有“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的诗句。在那半荒漠地上到处可以看到绽开的淡红泛紫的甘草花,淡雅扑鼻的馨香令人心醉,人称“抗旱能手,斗沙卫士”。 甘草是最古老的药物,公元前2100年的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中,已有甘草的记载。公元前400年的《希波格拉底全集》中则有甘草的应用记载。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则将甘草列为上品,并详细记载了甘草的性味、功效、产地。 甘草也是最常用的药物。南朝医学家陶景弘说:“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故有“十方九草”之说,尊称‘国老”。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256首处方,其中含有甘草的处方就154首,占总处方数的60%以上。有人曾对医院中的1200张中医处方进行统计,发现甘草的使用率高达85%。所以学习中医,必须了解甘草。 此外,甘草制品还可以作为酱油、饼干、香烟、糖果、卷烟、啤酒的调味剂,化工、印染工业中的稳定剂。野生甘草数量有限,

现人工种植已经获得成功。 药证如下。 1 赢瘦 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 《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如肌肉拘挛,或气逆上冲,或心下痞硬,或住来寒热,或动悸等。在大量体液丢失以后,其人必然形瘦肤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第二十一)。产后亡血,复加下利,津液更为不足,故为嘘极”。当见瘦赢之体。《玉函经》附遗记载用甘草粉蜜丸,可以治疗小儿赢瘦。其实,大人赢瘦,也是可以用甘草治疗的。如唐代的著名方书《外台秘要》就记载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赢瘦。女人枯瘦,服用甘草能增加体重,去除皱纹。日本筑后市国立疗养所安德恭演医生研究证实甘草中的甘草甜素有延缓肌肉营养不良发展的效果。赢瘦,可以看作是使用甘草的客观指征之 (1)以赢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肺结核、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艾滋病等,可使用大量甘草。 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患者常有慢性失水现象,明显消瘦,体重大都减轻5-1Okg以上。有报道口服甘草流浸膏治疗阿狄森氏病,取得疗效。 轻者单用甘草制剂见效,重者亦可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白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