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9.15 KB
- 文档页数:2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实施护理。
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硬膜外腔持续舒芬太尼吗啡与左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
对照组为常规哌替啶注射。
观察其镇痛效果及术后开始泌乳的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等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均提前,对子宫缩复无影响。
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硬外膜镇痛可有效控制疼痛并促进剖宫产术后身体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术;镇痛;观察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71-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2-7月,在硬外膜麻醉下性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孕37-40周,年龄21-30岁,平均26.5岁,无产科合并症,乳房发育正常,选择同期剖宫产术产妇60例为对照组,术后常规哌替啶肌注,年龄23-31岁,平均28.6岁,两组产妇均无镇痛镇静药物过敏史,无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及产科的并发症。
1.2 方法两组术前均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10-15分钟首剂量注入6ml(内含吗啡2mg、氟哌啶1mg、左布比卡因15mg)入硬膜外腔,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pcea自控镇痛泵连接。
(溶液配方:含吗啡8mg、舒芬太尼0.05mg、左布比卡因1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pca2ml/h,pcea4ml/次,术后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100mg。
1.3 术后观察指标1.3.1 镇痛效果评价以视角模拟平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显效,3-4分为有效,≥5分为无效,分别评定术后6小时,24小时镇痛效果。
1.3.2 产后恢复情况观察阴道出血量,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宫底高度,肛门排气时间,产妇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尿道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
剖腹产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3-07-25T16:14:37.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汪颖[导读] 剖腹产手术是产科最常见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在48h内疼痛最为剧烈。
汪颖(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徐州 221600)【摘要】回顾性分析80例在我院行剖腹产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经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一系列护理过程,发现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良好,出现的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头晕、肠胀气及尿潴留,相关护理要点包括及时心理教育;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生不良反应要对症治疗等。
【关键词】剖腹产术后镇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25-01 剖腹产手术是产科最常见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在48h内疼痛最为剧烈。
其对患者影响以兴奋交感引起的儿茶酚胺释放所产生的作用为主包括抑制催产素分泌及减少子宫收缩。
前者导致产妇泌乳量减少,后者常引起产后出血[1]。
而近些年来镇痛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已经被视为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2] 。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剖腹产产妇80例,年龄23~35岁,胎龄37~41周,均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手术禁忌症。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术后置留麻醉导管便于自控镇痛泵接合。
自控镇痛泵所用药物包括:吗啡5mg+布比卡因125mg+氟哌利多5mg+芬太尼0.2mg混合0.9%的生理盐水100mg。
推药速度为2ml/h,持续96h左右。
患者自觉疼痛时可追加0.5~1.0ml/次。
1.3判断标准与结果镇痛效果评分标准按照VAS评分[3],其中评分<3分者镇痛效果优良,共61例,占76.3%;3~6分者镇痛效果一般,共16例,占25.0%;7~10者镇痛效果差,共3例,占3.8%。
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对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观察。
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每组33例。
芬太尼组: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地佐辛组:地佐辛25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
术后随访48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术后6、12、24、48h的镇痛效果和呼吸抑制、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地佐辛组的产妇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芬太尼组。
结论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在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下,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地佐辛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护理芬太尼已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但由于会导致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2]。
本研究观察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6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年龄21~34岁,体重55~81kg。
所有产妇术前心、肺功能,血生化指标均正常,排出吸毒史及既往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史的产妇,全部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麻醉方法所有产妇入室后用18号留置套管针开放上肢静脉并输液。
采用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
左侧卧位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轻轻放入硬膜外导管并在硬膜外腔留置4cm。
产妇平卧后硬膜外开始注入2%利多卡因3~5ml实验剂量,5min待有疼痛感觉减退平面时,硬膜外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10ml。
15min后麻醉平面满意者开始手术,常规面罩持续吸氧。
1.3 分组与镇痛方法术毕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每组33例。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单次镇痛组(a组)、pcea组(b 组)、pcia组(c组)和肌注镇痛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术后6、12、24、48小时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b组和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d两组,c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a、b、d3组,结论:pcea、pcia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哌替啶肌注,为剖宫产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 pcea pcia 舒芬太尼托烷司琼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13我们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分为硬膜外单次镇痛组、pcea组、pcia组和肌注镇痛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85kg,asaⅰ级或ⅱ级,术前均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及精神异常,均为初次剖宫产产妇(非瘢痕子宫),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50例。
麻醉方法:4组术前30分钟均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均于l【sub】1~2【/sub】行硬膜外穿刺,尾向置管3~4cm,然后经导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4ml试验剂量,5分钟无全脊髓麻醉后,分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10~15ml,四组麻醉效果均满足手术要求。
镇痛方法:手术结束后,a组予吗啡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ml,行硬膜外推注;b组在a组基础上硬膜外接pca泵,药物配方为0.75%盐酸布比卡因20ml,舒芬太尼50μ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并于手术结束前莫菲氏管壶入托烷司琼5mg;c组静脉接pca泵,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0.04μg/(kg·小时),托烷司琼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c两组pca泵参数设定均为2ml/小时,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