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7
用心 爱心 专心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比较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金属的通性 教学内容要求 实验与活动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了解(知道)金属的通性
2、了解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3、了解(知道)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4、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5、稀土金属及其用途(选学)
6、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选学) (1)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2)观看录像:金属材料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述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实验:几种金属盐的焰色反应。
2、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3、查阅资料并讨论: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碱金属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
2、懂得(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3、知道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加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实验: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制取碳酸钠,对产品进行检验。
金属及其化合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等
金属的化学性质 几种重要的金属
化合物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铺垫
包括 包括 包括
内容编排特点 基础 感性认识
的材料
2 4、知道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5、知道焰色反应 热分解
镁 (选修)掌握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
(硬水及其软化) 演示实验:
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
铝及其化合物 1、懂得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2、知道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3、了解(知道)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述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 调查或实验: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2、查阅资料:新型合金的用途。
铁及其化合物 1、懂得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2、知道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懂得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三)原教材、现行教材的比较(金属单质部分)
1、金属知识的内容提前(取消镁)
2、抓住核心内容整合教学
3. 化学性质介绍突出重点,强调特性
4、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培养学生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2.通过金属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归纳钠、铝、铁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类、比较等方法在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钠、铝、铁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领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对钠与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
二、教材处理
(一)课时安排(共3课时)
第1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2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二)学生活动的处理
1.学生实验
钠与水反应;钠的燃烧;加热铝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演示实验
铁与水蒸气反应;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三)、 教材实验的具体处理
1.改进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
2.增加铜树、银根的实验成果展示
注意事项:铝丝要去膜,下部弯成螺旋状
3.增加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检验实验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任务驱动、比较等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4 四、教学程序
(一) 新课导入
(二)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具备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金属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归纳钠、铝、铁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比较等方法在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钠、铝、铁性质的探究,培养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复习: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2、根据图片和实验成果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是离子反应的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3、结合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与金属化学性质的关系。
一、金属与水的反应
1. 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打开瓶塞,闻一闻气味 瓶中的钠在煤油的___ 钠的密度比煤油__,且与煤油___反应。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滴入酚酞试液后的溶液呈___色. 溶液呈____性。
用镊子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一块黄豆粒大的钠,其余放回原瓶,立即观察新切开的钠的断面.(严禁用手触摸钠) 用小刀切割时,感到钠比较___,新切开的断面呈____色。
钠的硬度____,钠具有_____光泽。
把切下的钠放入水中,迅速用玻璃片盖好烧杯,观察现
5 象.(参照教材提示)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讨 论:
①为什么用“黄豆粒大的钠”进行实验?
②为什么“严禁用手触摸钠”?
③为什么“剩余的钠必须立即放回试剂瓶”?
④金属钠如何保存?为什么?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铁与水蒸气反应科学探究的流程图
回忆初中学过哪套类似的实验装置(固+气
气) 分析原教材实验装置各部分的作
利 用教材提供的仪器、物品设计实验 评价各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演示改进实验
3Fe+4H2O(g)===Fe3O4+4H2
思考:
不同金属与水反应,条件、产物 不同,本质原因是什么?
应用:
可以根据金属与水、酸反应的情况推测金属的活动性。
二、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玻璃片上,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颜色。
断面很快_______。 钠在空气中很容易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切取一小块钠放在坩埚或蒸发皿内(如教科书图3-5所示),加热至熔化后,把坩埚或蒸发皿移离火焰,稍加摇动,至钠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
钠受热熔化后,液体表面呈_____形,钠在空气中燃烧_____发出_______火焰,烧杯壁附着_______。 稍加摇动使熔化后的钠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钠与氧气的反应 △
6 4Na+O2=2Na2O
2Na+O2 === Na2O2
结论:
1.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加热条件下反应剧烈.
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科学探究:铝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
1.铝是一种活泼金属,铝制品为什么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2.怎样证明铝制品表面覆盖氧化膜?(已知: 铝的熔点660℃ ,Al2O3的熔点2050℃)。
3.去掉氧化膜的铝箔在空气中能否稳定存在?怎样证明?
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取一小块铝箔(箔厚0.1mm))仔细观察。 铝箔呈_____色。
铝箔表面________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铝箔熔化____。
轻轻晃动熔化后的铝箔______。 铝箔熔化后不滴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另取一块铝箔,用细砂纸打磨(或用酸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铝箔表面___,铝箔熔化___,
轻轻晃动熔化后的铝________ 铝在空气中加热至熔化,失去了金属光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三、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科学探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发现与提出问题阶段——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2.猜想与假设阶段——可能是氢气
3.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如何提高气体的纯度、浓度
4.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阶段——气体是氢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在试管中注入2mL,30%的NaOH溶液,再放入一段铝片,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铝片开始反应速率___,后来_____,触摸试管外壁感到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能听到_____,
试管内看到_____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2NaOH+2H2O=2NaAlO2+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