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震颤麻痹36例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16.73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震颤麻痹36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07T14:26:25.3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2期作者:徐占雨

[导读] 探讨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疗效。

(双鸭山矿业集团双矿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震颤麻痹患者36例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效果。结果:36例震颤麻痹患者经2个疗程的治疗,显效12例(33%);有效19例(53%);无效5例14%,总有效率为86%。结论:头针与体针结合,标本兼治,达到补肾益肝,抗衰除颤的目的。

【关键词】震颤麻痹;帕金森病;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98-02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要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本病多由肝风窜犯四肢所致。年过五十,肝肾亏虚,水不涵木;或平时多郁易怒,肝阳偏亢;或素体脾虚,湿痰阻滞脉络,经筋失养;或肝风横窜,扰乱脉络,发为震颤。本证属中医“颤证”、“震掉”的范畴。针刺治疗本证可改善症状及延缓病情进展[1]。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震颤麻痹患者36例采用针灸治疗的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震颤麻痹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3.5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3.5±1.5年。36例患者表现:轻度15例,中度21例。

1.2 方法

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型最为多见。肢体不自主颤动,烦躁易怒,头晕面赤,耳呜咽干,腰膝酸软,便干尿赤,面油汗出。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平肝熄风,滋补肝肾。取穴百会、风池、太冲、太溪、三阴交、合谷、肝俞、肾俞。头项强直加天柱;下颌颤动加下关、颊车;痰涎壅盛加廉泉;四肢颤动明显者加曲池、阳陵泉、外关、足临泣;大便秘结加上巨虚、天枢。刺灸方法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均用补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震颤甚者大椎深刺,使患者产生触电感并向四肢放射为度,不提插、不捻转、不留针,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许,每星期施术1次;僵直甚者大包、期门加灸,每穴10min;百会、大椎两穴若用灸法,应重灸20min以上,使患者感到艾灸热力达到颅内和穴位深层[2]。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太冲为足厥阴经之原穴,三穴合用,以平肝熄风。合谷与太冲穴相伍,可熄风止痉。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用以滋补肝肾,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他为对症和循经选穴。

头针取穴:双侧舞蹈震颤区,点头流涎者加两侧运动区下2/5。操作法:进针后快速捻转,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30分钟,其间间歇运针2~3次。每天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休息一周后再开始下一疗程,用于震颤麻痹。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生活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主要体征如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体位不稳有半数以上进步;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主要症状至少有一项进步;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2.结果

36例震颤麻痹患者经2个疗程的治疗,显效12例(33%);有效19例(53%);无效5例14%,总有效率为86%。

3.讨论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属中医学“颤振”、“风颤”、“痉”等病证范畴,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主要由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水不涵木,或平素多郁易怒,肝阳偏亢,均使肝风内动,发为本病。临床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基本治疗大法。西医学认为本病为老年人黑质、纹状体退化变性所致;其主要原因是纹状体内胆碱能与多巴胺能递质之间的不平衡,多巴胺分泌减少;病理改变主要在黑质、苍白球及纹状体内,肉眼可见黑质有明显的黑色素消失,脑室可轻度扩大。镜下可见病变部位神经细胞消失,黑质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消失,伴胶质细胞增生[3]。另外,当发生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梅毒、脑炎、一氧化碳中毒及椎体外系肿瘤时也可出现类似于震颤麻痹的症状或病理改变,统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

震颤先出现于肢体的远端手指,静止不动时即可发生,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然后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一般最后受累。至晚期,震颤则变为经常性,随意动作中亦不减轻或休止。但在入睡或麻醉中则震颤完全停止。促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受到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或见“齿轮样强直”。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表现为书写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呈“慌张步态”,面具脸,身体转弯时出现平衡障碍等。

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所致。病属疑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药不能阻止病情进展,需要终身服药,药物副作用非常明显。针灸治疗本病可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对僵直症状的改善比对震颤症状的改善明显,病程短者疗效较好。本病病位在脑,病脏主要在肝。百会位于巅顶,通过督脉内入络脑,乃局部取穴以醒脑、宁神、定惊。风池祛风、宁神定痉。曲池、合谷属手阳明经,可通经络、行气血。太冲乃肝经原穴,可平肝熄风,与合谷相配属四关法,可通行气血,调和阴阳,养血柔筋,疏筋通络[4]。诸穴合用,共奏柔肝熄风、宁神定颤之效。治疗的同时,应鼓励患者量力活动,并可配合体疗、理疗。晚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和生活照顾,加强营养,防止并发症,延缓全身衰竭的发生。患者应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起居有节,饮食清淡,劳逸适度,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还要注意避免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等侵害。

【参考文献】

[1]丁淑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震颤麻痹87例疗效观察[C]//天津国际针灸暨中医临床学术会议.2000:737-737.

[2]张晶,刘璇,刘琛,等.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震颤麻痹3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62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