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建设分析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及思考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中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在科技技术的推动下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这样的形势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
我国图书馆经历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智慧化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对“标准化”的不同见解随着实践而再次表现出来争议性。
需要通过标准研究,统一、规范智慧图书馆建设。
本文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结构、技术、服务、数据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详细谈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内容,为智慧图书馆建设、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规范引言当前,智慧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智慧社会也成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广义“智慧化”包含的范围很广,涵盖智慧感知、移动互联、数据数字化等,公共图书馆历经多年的发展,在资源整理、文献借还等方面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其外在形式也从传统图书馆演变成为智能图书馆,为当下图书馆智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借助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智慧发展模式和服务路径,构建更加全面、便捷、即时的知识服务体系,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利用水平,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
1、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于2003年首次被提出,泛指不受空间限制且能够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在我国尚处于理论发展阶段,当前学者较统一的认识是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新型信息交互方式的枢纽,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重塑了传统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智慧图书馆较之传统图书馆在信息交互的清晰度、灵活性与反应速度上均有明显提升。
智慧图书馆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强调将现代技术、读者服务、馆员队伍与流程管理融合成一个整体,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载体,以精准高效为特征,在多个维度推进读者服务实现质变。
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源自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也是在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及智慧服务分析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升高,“互联网+”的概念随之衍生出来,图书馆需要由原本的数字图书馆不断地迈向高阶,整合VR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明确智慧服务在智慧图书馆当中所占据的地位,实现跨时空、广泛互联的发展目标,供给用户智慧化的服务。
1 智慧图书馆界定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在我国产生的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短,王世伟学者认为,我国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和发展仍处于一种初步的时期,所以不管是在建设实践方面,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度化的探索。
数字图书馆过渡到智慧图书馆,不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同时还需要时代的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去解放劳动力,转变当代人们固化的学习及生活观念,让图书馆能够从原本的馆藏书籍功能过渡并转变成为一个学习的重要场所。
学者董晓霞认为,将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和感知智慧化相融合构建而成的产物就被称之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起源于数字图书馆,对其一系列的优化和处理。
我国学者对于智慧图书馆的认知越来越深,其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包含的内容以及知识面不断地拓宽,应用到的各类理念也极具先进性的特征。
以往纸质化的传统图书馆过渡为数字化的图书馆被称之为图书馆发展历程的重大转折点,由此可见,构建智慧图书馆可以被当作图书馆发展史上的再创新。
无论是数字图书馆,还是新型的图书馆的构建,都需要以智慧图书馆为核心进行形象的定位。
坚持以人为本的构建原则,让读者能够和智慧图书馆的灵魂高度的契合。
综上所提及的学者们的观点以及定义,大多会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石,其注重的是媒介之间的互联互通性,需要实行智能化的管理。
2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智慧图书馆的特征比较显著,其可以大致分成三类:互联互通、智能化以及全方位感知。
借助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各类新兴的技术,使得图书馆的功能模块可以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同时还极具自动化、智能化等的特征,用其技术来强化整体图书馆智能化的服务性能,让其服务更加趋向人文化,管理的模式也会更加的便捷,阅读及沟通不会受到空间或者时间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可以更好地凸显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优势。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智慧图书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图书馆进行升级与改造的产物,旨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1. 丰富的数字资源: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使得读者可以在线浏览、检索和借阅,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种类和数量。
2. 网络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服务,无论身处何地,读者都能够方便地查询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借阅图书、预约座位等。
3. 智能化的管理: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包括自动化采编、自动化存储、自动化借阅等,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4. 个性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的借阅习惯、阅读偏好等信息,为每个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1. 建设和整合数字资源:图书馆需要将纸质图书、期刊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设一个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以便读者能够方便地在线检索、浏览和借阅。
2. 搭建网络化的服务平台:图书馆需要建设一个网络化的服务平台,为不同终端设备提供统一的接口和用户界面,读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方便地获取图书馆的服务。
3. 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图书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图书的采编、存储、借阅、还书等流程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 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荐:图书馆需要收集读者的借阅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偏好,从而为每个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三、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 技术挑战:智慧图书馆建设涉及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需要图书馆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能力。
■ 郇楠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461 引言源:智库中国于1994年。
建设。
王红[3]作用。
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资源利用最大化,不断提高为智库服务的水平,是图书馆服务智库的重点。
调研这10所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的策略,如表1所示。
摘要:[目的/意义]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现状谈起,引导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建设相结合,在服务智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磨练,更好地为高校、为社会服务。
[方法/过程]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全面分析了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能力、原则以及具体的创新服务模式和途径,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不仅为智库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撑和空间服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为图书馆高效服务智库建设做出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智库 服务 策略分类号:G252.6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1.01.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郇楠(ORCID :0000-0003-1457-9183),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E-mail :*******************。
第6卷 第1期 2021年2月表1 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策略Table 1 Service of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ink tanks in some university libraries信息资源配套资源智库人才成果转化区域性联盟馆藏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专业分析工具研讨空间研究人员专业馆员网络宣传行业数据报告区域联动服务区域资源共享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总体看来,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智库建设方面主要提供信息资源、配套资源、智库人才、成果转化、区域性联盟等服务。
双一流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双一流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社交化发展。
而在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中,智慧图书馆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
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学术资源集聚地和信息服务中心,让读者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传播知识。
同时,智慧图书馆也是数字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是双一流高校走向国际一流的重要保障。
二、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智慧图书馆应该具备以下功能:1. 资源共享:将全球的学术资源集聚于此,实现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资源。
2. 社交化服务:构建读者社群,提供个性化阅读推荐,举办学术讲座和读书会,搭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
3. 知识传播:挖掘、整合和传播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
4. 教学辅助:作为全校的教学资源中心,为师生提供帮助,提供教学服务和课件下载等辅助功能。
5. 科学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资源和资料,建立知识服务平台,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1.数字化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数字化建设作为基础,包括建立数字化文献馆和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数字文献的存储、检索和传播。
2. 数据分析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分析应该是全面而细致的,从读者的借阅记录、阅读时间、阅读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阅读推荐,优化图书馆服务。
3.智能化技术智慧图书馆应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建立智能阅读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分析用户的查询需求,优化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提高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4. 社交化服务智慧图书馆的社交化服务应该具备展示个性化阅读列表,赠送读书资讯资源,线上互动发起个性需求,讲座活动邀请。
5.智慧馆舍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还需要配合智慧馆舍建设。
室内装配电子书架、智能阅读器、自助借还书机、十字路口T字型钢格栅等器材,将氛围和便捷程度整合到室内之中。
论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提升。
在教育领域,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论述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一、可行性1.技术支持现实可行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具备了现实可行的条件。
现代高校已经非常注重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数字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为智能图书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2.校园网络环境适合智能图书馆建设高校拥有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构建智能图书馆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网络设备可以得到保障。
同时,高校广泛覆盖的Wi-Fi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图书借阅和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必要性1.智能图书馆提升图书资源利用率高校拥有众多的图书资源,但传统的图书馆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而智能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可以将海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和分类,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查找和利用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2.智能图书馆提升图书借阅效率传统的图书借阅需要学生亲自前往图书馆,在借还过程中还需要查找书籍、填写借阅单等操作,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而智能图书馆通过自动化的借阅设备和智能化的借还流程,可以减少学生借阅图书的时间,提升效率。
3.智能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智能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阅读记录,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推荐相关图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建议等。
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4.智能图书馆拓宽学习渠道传统的图书馆只能提供纸质图书的阅读,而智能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书、在线期刊等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渠道。
同时,智能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智慧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包括硬件设施、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等方面。
一、硬件设施1.智能化门禁系统: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自助借还书服务,提高图书借阅效率。
2.数字展示屏:在图书馆内设置数字展示屏,展示最新图书推荐、活动信息等,吸引读者眼球。
3.自助借阅机:提供自助借阅还书服务,缩短读者借书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4.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手机App或导航设备,帮助读者快速找到目标书籍的位置,提供更便捷的阅读体验。
二、数字化服务1.电子资源访问:建设数字化数据库,提供电子书、期刊等在线阅读服务,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2.虚拟阅览室:搭建在线图书馆平台,让读者能在线阅读图书、参加线上讲座等活动,实现虚拟阅览室的功能。
3.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荐:通过读者阅读行为数据分析,向读者推荐符合其兴趣的图书,提升阅读体验。
三、智能化管理1.图书管理系统升级:采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自动借还检索,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管理效率。
2.智能化学习空间预约系统:利用预约系统可视化管理图书馆学习空间,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
3.智慧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监控图书馆内情况,保障读者安全,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学习和阅读的理想场所。
智慧图书馆不仅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的服务,更推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满足了读者对于知识获取的需求,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智慧图书馆由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服务资源等要素构成,以人为本,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慧服务等特征,能够为读者提供既可深度学习,又能多面交流,更可多元实践的高效平台,是未来新型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
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图书馆为例,在分析智慧图书馆建筑形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智慧图书馆空间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策略。
1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追溯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发展历史,第一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是注重收藏;第二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是注重交流,为读者营造交流与休憩空间;第三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是注重创新,为读者提供学习中心以及打造方便、灵活、舒适的空间形式。
当下,图书馆服务已从以文献服务为中心,悄然转化为以空间服务为重点。
从第一代图书馆到第三代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变化,体现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服务理念的变革。
第一代高校图书馆多为旧馆,重视静空间的设计,即藏书空间与阅览空间的设计,但是建筑比较陈旧,缺乏交流与休憩空间,需要改善馆舍的内部空间与内环境,并调整馆藏分布与空间布局。
第二代高校图书馆多为新馆或改扩建后的馆舍,注重阅览空间建设,包括休憩和交流探讨空间,并注重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动静的分区。
第二代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是自助借还等科技类技术和服务系统未全面覆盖,智能化程度不足,服务效率不高,针对用户的创新服务实践不够深入,尤其是智能知识服务体系需要重点加强。
第三代高校图书馆是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空间形式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不仅提供了安静的研究区域,也设置了气氛活跃的交流研讨空间,同时引入了校园书店、文创空间等文化新元素。
智慧图书馆集合了建筑设计、信息技术、视觉传达、空间内外环境设计等作者简介:刘曼,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借阅服务部,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资料研究。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必然趋势。
智慧图书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实体图书馆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针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设指导和参考。
一、智慧图书馆概述智慧图书馆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管理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融合了传统图书馆和现代科技的优势,不仅拥有海量数字资源,还提供高效便捷的图书管理和服务流程。
二、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1.智能化的图书管理系统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拥有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图书的自动分类、自动借还、自动定位等功能,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图书,并便捷地进行借还操作。
此外,系统还应当具备数据分析和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兴趣偏好,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图书和资源。
2.网络化的资源共享平台智慧图书馆的资源不再局限于实体图书,还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数字资源。
为了提供用户更广泛、更便捷的资源服务,建设一个网络化的资源共享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该平台可以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实现资源存储、检索、借阅等功能,让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资源。
3.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智慧图书馆需要提供一个智能、舒适的学习环境,使用户能够在其中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
这包括提供无线网络覆盖、个性化座位预约、自动调节的照明和空调系统等设施,满足用户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各种需求。
4.创新的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可以引入社区参与的概念,与周边的学校、机构和社区进行合作,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讲座。
此外,还可以建立在线问答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咨询和解答,增强互动和沟通。
5.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数字化服务的推进,智慧图书馆面临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规划方案智慧图书馆的规划方案智慧图书馆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将传统图书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规划方案,从空间设计、技术应用、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空间设计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该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
传统图书馆通常采用封闭的空间布局,而智慧图书馆应该打破这种局限,创造更加宽敞、开放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其次,要注重多功能性。
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储存和借阅图书的场所,还应该具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的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最后,要注重舒适性。
智慧图书馆应该提供舒适的座椅、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让读者在这里能够享受到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二、技术应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方便读者在线查询和借阅。
其次,应该引入智能化设备。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导航系统,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书籍的位置;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读者推荐个性化的阅读材料。
此外,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技术的应用将使智慧图书馆更加高效、便捷,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服务创新智慧图书馆在服务方面也应该进行创新。
首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偏好,智慧图书馆可以为每位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图书和资料,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
其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除了举办讲座和展览,智慧图书馆还可以开展读书俱乐部、写作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其中。
此外,智慧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安全保障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重视安全保障。
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
智慧图书馆的数字化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网络安全能力,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和阅读记录不被泄露。
December2020No. 24 Total No. 4662020年12月第24期总第466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途径探究——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许惠,娄家星(山东大学 图书馆,山东 青岛266237)摘 要:以山东大学图书馆及青岛校区新馆建设实践为基础,调研了国内有资料可查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现状,分析探讨了在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服务创新、资源建设等内容,并对“双一流”背景下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思路及实施方式进行了思考,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一些有意义 的参考(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图书馆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0)24—0137—02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 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带来了人类社会多方面 的转型及变革°新兴技术在图书馆领域逐渐发展# 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应用大量涌现,必定会影响图 书馆的业务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以及服务能 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探索智慧化建 设,是助力高校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加 快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 书馆楼2017年9月正式启用,正值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及建设 学科名单°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了服务“双一流”建 设,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强资源整合利用、深化服 务模式创新改革'作者结合山东大学图书馆及青岛 校区分馆实践经历,通过调研国内几所典型的“双一 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阐述现代高校图书馆 智慧化建设的思路、实施方式及几点思考°1 山东大学图书馆及青岛校区新馆建设现状1. 1 新技术应用情况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新馆馆舍面积8万多平方 米,空间充足°怎样利用好新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 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地服务,是全馆 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图书馆引进了 多种新设备,设置多种功能空间,是一次深入的新技 术应用拓展实践°首次使用RFID 技术,在RFID 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种互联互通的应用,主要有 RFID 书库管理系统#自助委托预约取书柜,手机导 航及借阅应用,建设虚拟图书馆,实现了虚拟环境中 的图书查询和寻书导航功能°在学生公寓区域设置 自助图书馆,利用RFID 技术及校园统一认证系统 实现了 24h 无人值守开放°配置自助查询机、自助 打印机、咨询服务机器人、VR 设备、电子云桌面阅 览室等°开设多媒体制作空间、智造空间、路演区 间、研讨交流空间、虚拟展示区间等,利用空间预约 系统,使得图书馆内空间实现了全程自助使用°针 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新旧系统对接不畅、 数据内容不完备、操作流程不合理等,图书馆根据数 据资源、应用系统、空间设置、服务流程等情况,对新 技术和新设备进行了多种个性化的定制及功能改进1. 2 资源建设实践利用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智慧服务,关键要打好 资源基础,资源整合及挖掘利用是山东大学青岛校 区图书馆建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书馆收集 多方面数据建设智能咨询服务机器人数据库,整合 馆内空间及馆藏资源建设3D 虚拟图书馆数据库° 山东大学图书馆分布在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共9个 分馆#019年进行了纸本文献资源整合及功能重 建,实现了一校三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分馆之 间互联互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下了基础,解决了 资产管理分散、系统数据割裂等问题,实现文献流通无障碍、多地服务无感知’手机借阅、手机导航、虚 拟图书馆寻书导航系统与书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 共享,RFID 数据管理系统与汇文书目管理系统无 缝对接#同时在线提供服务,是大数据的一次深度挖 掘应用实践1. 3 管理模式及服务模式创新实践近年来,山东大学图书馆从管理机制、组织架 构、人员考核、服务开展模式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 一方面成立情报研究所,学科服务中心等部门,建设 高水平学科馆员队伍,开展科研及教学支持智慧化 工作探索,成立阅读推广及文化宣传团队,强化阅读 推广及宣传,打造文化服务平台,助力学校由大到强 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图书馆尝试转变思维方式,创新 服务模式,使新技术新设备充分发挥作用,使用户深 层次的融入图书馆,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增强读者 入馆体验感 青岛校区新馆创新服务模式的主要措 施有:①与校内学生管理部门合作,吸纳学生团队参 与服务管理,配合馆员专业培训及指导监督等办法# 有效解放了专业馆员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利用学 生团队的天然优势,搭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 流平台,并从年轻读者的视角,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②基于新应用新系统进行用户数据整合及分析,以 此改进运行机制、业务规则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 力°③利用新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空间,增强宣传 效果 在学生公寓区开设无人值守自 助服务图书 馆,将智能咨询机器人安置到学校大型活动的宣传收稿日期:2020 —06-12作者简介:许惠(1979 —'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智慧服务、下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137・总第466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场所°④重点推动移动设备功能开发,显著增强了用户使用图书馆的便利性,例如移动图书馆、手机借阅、手机导航、虚拟图书馆等°2智慧化建设调研及思考2.1国内高校智慧化建设现状智慧图书馆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图书馆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从研究主题内容来看,国内研究集中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界定、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应用、智慧馆员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研究广度较广,且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囚’国内图书馆界普遍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不同视角下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仍处于细化具体模块设计的持续探索阶段,到具体实施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距离较远°近年来,多家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线了新技术体验或创新体验专区,涉及智慧平台应用、3D展示检索导航、VR应用、移动图书馆、移动认证打印等内容'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南京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图客&已发展到第四代,图书盘点效率每小时超过20000册,漏读率低于1%,定位精度高达98%,实现了厘米级图书定位;另外,南京大学图书馆还与软件公司深度合作,研发了Libstar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也已经在多家图书馆推广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运用AR移动视觉搜索技术,实现了特色化资源的虚拟展示,为读者带来了智慧化的体验°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已利用AR技术建成了书籍导航系统°重庆大学智慧图书馆借助大数据分析,以满足读者需求为驱动力,通过整合资源管理、读者管理、服务应用管理三大模块,实现了基于文献大数据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门户⑷’宁波大学研发了“智慧图书馆”App,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想对传统借阅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2.2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根据陈进等提出的智慧图书馆是集技术、资源、服务、馆员和用户五要素于一体的智慧协同体⑸,结合山东大学图书馆近年建设的实际经验,作者提出几点思考°2.2.1图书馆专业知识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是关键°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专业性的要求,目前图书馆方面技术的应用,多数是厂家根据某家图书馆的要求开发,各家个性化需求不尽相同,产品也就多种多样°因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提供、信息安全等方面未确立全国统一标准,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缺乏深度和广度,有明显的滞后现象°这就导致资源的多元整合、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程度有限,阻碍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途径:①制定统一的下一代平台框架,图书馆界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过程,图书馆、数据库供应商、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等多方面协作研究,整合各种应用系统,实现多系统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有统一调度指挥°②需要一种基于现代技术的图书馆顶层规划布局,统一的物理传输网络连接云端大数据平台、图书馆及用户,由标准化的基础需求带动功能开发,才能形成局部具有特色、整体协同合作的智慧化图书馆系统°2.2.2依据智慧化发展趋势研究用户服务创新・138・根据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经历了从基础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再到智慧服务的递进式改变,近年来,智慧服务已成为当前智慧化图书馆研究的热点’智慧服务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不受时间空间束缚,同时这种服务与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也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技术手段、智能设备与人员智慧间高度又高效的融合,才使图书馆服务愈加个性化#实现了无所不在的智慧服务./°图书馆成为科研的协同、合作之地,馆员不再是普通的咨询员和管理员,而是教学、科研的协同者、合作者m°目前,国内图书馆开展的智慧服务主要有支持教师教学的信息素养培训、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科研的学术评价支撑、提供网络或者馆内智慧交流空间、传统服务台功能自助化等2.2.3引进专业馆员及加强现有馆员培训’掌握专业技能的图书馆员是智慧服务的人力资源基础馆员队伍要转变思想,满足用户需求始终是各时期图书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目标,同样以用户为中心也是开展智慧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的智慧图书馆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馆学、计算机系统、数据挖掘及大数据管理技术,还要掌握组织、分析海量知识的本领,能够支持用户对知识创新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知识型产品ra°图书馆员将使智能导读更精准、数据计算更个性、赋能参考更有效./°因此#智慧化环境下,建立馆员队伍培训管理机制及激励机制,培养一支专业素养精湛、服务意识强烈、团队精神良好的馆员团队,成为支撑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核心保障.10/°目前正值“双一流”建设大力发展阶段,各大高校均出台了相关建设方案,图书馆处于资金及人才申请的有利时期,是发展智慧化系统应用及引进专业人才的大好时机2.2.4用户使用培训及宣传工作必不可少°智慧型图书馆建设需要的图书馆大数据,包括多种方面多种类型的数据,比如电子资源,图书馆建筑空间信息,环境及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用户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等°用户数据在很多方面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用户的主动参与是提高图书馆资源整体数量、价值密度、准确性和可用性的关键.11/°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基于新技术,智能技术贯穿智慧服务整个过程#多数用户对新技术新环境并不熟悉#自主获取智慧化的创新服务较难,尤其是深层次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应与用户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种交流和学习方式,让用户适应图书馆的最新发展,培养用户利用图书馆设施和服务的能力,增强用户信息素养、数据素养、数字素养、技术素养教育,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并进一步愿意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促进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服务创新发展的同时,宣传工作同样重要°目前各大高校图书馆常用的服务推送方式主要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馆内宣传屏等,服务通知有专业宣传团队参与定制,但是个性化不足°在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特定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推送非常有必要°3结束语很多图书馆走在智慧化建设探索的前沿,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任重道远高校图书馆或者整个图书馆界作为一个群体,应该加强研讨、交流,加强自身技术力量的同时向数据厂商寻求合作,单一的依靠数据商是不可行的°(下转第141页$杨丽莎・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选模式的实践探索一一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2020年第24期PDA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完全依靠读者自主选购与当前形势不符,图书馆应该利用传统采购和PDA采购模式中的优势,将传统采购和PDA有效结合,既可以保证馆藏体系的学术性、系统性,又可以满足读者即时的需求,提升读者对资源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二者互相配合,共同促进馆藏建设的和谐发展°3.2选择合适的PDA模式PDA发展至今,已衍生出多种模式,每个图书馆实施PDA,需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馆发展目标,满足读者实际需求的模式°然后根据选择的模式制定荐购制度,从荐购类型、信息整合,采访入库、上架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荐购标准和工作流程,保证服务开展的持续性°3.3加大读者决策采选宣传力度PDA采购需要读者的大力支持,所以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图书馆要在主页、官方微信、微博、QQ群等各个互动平台进行读者荐购服务的宣传,吸引读者的关注与兴趣’在网络宣传的同时,图书馆也要重视线下宣传°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信息素养课程、图书馆资源利用讲座等机会引导新老生,培养他们的荐购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借助读书会、阅读分享与推广活动、专题书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读者对荐购服务的了解'3.4及时反馈,提升读者参与满意度读者荐购图书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快获取图书#因此读者推荐的所有图书均属于加急批次,图书馆在考虑及时处理荐购信息时,更要注重一些后续服务的落实,做到及时采购、加工处理图书,让读者尽早可以借阅到所荐购的图书,提升读者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3.5重视评估PDA的采购效果在选择合适的PDA模式实施后,对PDA的采购效果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评估PDA 项目的实施效果时,要根据自身实际和评价内容,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经费使用效率、参与PDA的读者情况、所购图书的主题内容、质量、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实施策略,提高PDA的服务效益°[参考文献%「1"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50.!"樊国萍”读者决策采购-----用户需求驱动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6):57〜61,82”!"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中国图书馆学报&011,37(():36〜39”「4"王显燕”基于读者决策采购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研究情报探索,2013,(10):68〜71.!"王玲”"读者决策采购$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图书与情报&012,(5):117〜119”!"刘华”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美国学术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研究D".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89〜93,127. !"胡振宁”纸本图书PDA应用模式分析及案例研究图书馆论坛,2018,38(8):126〜13".!"赖群”"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实证研究!"■图书馆界&013,(3):74〜77”!"贾朝霞,李力文”基于读者决策采购理念的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模式探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57〜60.(上接第138页)图书馆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前沿动态的关注及分析,研究或探讨其对图书馆服务的适用性,帮助或引导新技术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要有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才能成功,智慧图书馆建设要在资源基础、技术支持、革新的理念或精神同时具备的条件下,才能加快推进,并进一步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参考文献%「1"曹树金,刘慧云”以读者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3〜"9.!"段美珍,初景利”国內外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图书馆论坛&019,39(11):104〜112”!"许天才,杨新涯,田琳”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图书馆系统研发历程——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论坛&017,37(4):〜17. !"陈进,郭晶&余璟,等”智慧图书馆的架构规划:J".数字图书馆论坛,018,6):2〜7”!"印蓉蓉,刘婧”基于用户视角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D".图书馆学研究,2018,(3):6〜75.!"宋文秋,刘敏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与启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019,(9):91〜96.!"宋生艳,段美珍”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內涵、服务与建设路径图书情报工作,018,6"(3)51〜58.!"王世伟”关于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7)2〜10.!"陈进,郭晶”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之关键:J".大学图书馆学报,018,36(05):8〜3".「10"赵苹”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39所#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019,(5):4"〜48.「11"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018,(4):85〜90.・141・。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智慧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形式,以其便捷、高效、智能化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就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和便捷化。
传统图书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势在必行,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知识获取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原则。
1. 个性化服务原则,智慧图书馆应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开放共享原则,智慧图书馆应该将自身的资源向外界开放,与其他图书馆、机构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率。
3. 创新发展原则,智慧图书馆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三、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1. 建设数字化平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将馆藏图书、期刊、文献等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方便用户进行在线查询和借阅。
2. 构建智能检索系统,智慧图书馆应该引入先进的智能检索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快速的检索服务。
3.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在线阅读、数字化资源下载、学术交流平台等,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4.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智慧图书馆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阅览室、虚拟导览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5.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保护用户隐私和知识产权,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保障措施。
1. 技术支持保障,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支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技术更新。
2. 人才培养保障,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具备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管理的双重能力,为图书馆的运营提供保障。
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和渠道也不断变化和扩展。
而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参考意见。
本文将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2.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高效管理和服务平台,具备自主选购、自动分类、自动借阅、自动归还、智能查询、信息交流等功能,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知识服务、智能化管理的系统。
智慧图书馆不仅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更是一种信息化的转型。
3.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智慧图书馆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1.提高阅读效率。
智慧图书馆将实现自助借还、自动分类等功能,优化借阅流程,提高借阅效率。
2.提升服务质量。
智慧图书馆提供更加精准的图书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查询到书籍的详细信息,获得更尽责的阅读指导。
3.加强管理效能。
智慧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读者、书籍、图书馆运营情况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跟踪,方便管理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4.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流程:方案制定→技术选型→系统定制→实施上线→运维支持。
1.方案制定。
在确定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可行性调研报告,组织实施项目立项。
2.技术选型。
选择适合图书馆使用的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如智能借还机、RFID标签等。
3.系统定制。
定制符合图书馆需要的软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4.实施上线。
在软硬件系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数据迁移和系统测试,完善运维体系,最终完成系统上线。
5.运维支持。
根据实际情况,对智慧图书馆系统进行日常运营和维护管理,反馈读者意见和建议,及时更新升级系统。
5.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技术构建一个智慧图书馆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下面介绍一些关键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建设分析研究 作者:文彤民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第07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服务 摘要: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改革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两个方面出发,剖析了国内外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智慧校园的要求,提出未来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7-0054-03 1智慧图书馆的含义 智慧图书馆[1]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慧图书馆拥有知识共享性、服务高效性、使用便利性的特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除了为师生提供借阅文献的传统服务,还肩负着助力教学科研的重任。因此,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已迫在眉睫。
2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 2.1发文量及学术关注度分析 笔者通过统计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智慧图书馆”研究主题的发表文献,得到相关数据(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智慧图书馆主题的理论文献量呈不断增加的态势。基于此数据,笔者通过热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展示研究量的发展趋势。
学术关注度[2]是指以CNKI知识资源总库中与某主题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该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从而形成的学术界对该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笔者对以“智慧图书馆”为研究主题(2008—2016年)的国内学术文章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从2010年开始,智慧图书馆开始得到我国研究者的关注,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到2014年,研究量大幅提升;2015年,关注度上升趋势略有减缓;2015年后重现大幅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库期刊文献数据检索有数月延迟),2017年相关研究高达172篇,这是因为智慧图书馆的出现深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影响。可以预见,智慧图书馆在未来仍旧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主题之一。
2.2高被引文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近几年智慧图书馆的热门被引文章来看,前十位基本出于2011—2013这三年间,且均刊载于权威性极高的国家级核心期刊。从热门被引文章可以看出,除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特点、构建等基本理论探讨,基本都是结合物联网、智慧图书馆构建、RFID技术等主题进行研究。
2.3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分析 笔者以“智慧图书馆”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共搜索到文献764篇,通过CNKI可视化分析功能对这些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得到图1所示的聚类结果。在图1中,球的直径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越粗,代表相连的一组关键词相关度越高。从图1可以看出:①与智慧图书馆紧密相连的关键词有物联网、RFID、云计算、智慧服务、大数据、高校图书馆等。②从关键词共现频次来看,从高至低前五位依次是物联网(96次)、智慧服务(80次)、RFID和RFID技术(共68次)、图书馆(60次)、高校图书馆(47次)。③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分支,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理论研究中出现的频次比其他类型图书馆要高,说明它们走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前列。④相关关键词中,智慧馆员、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均出现20余次,由此可见,这些内容是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重点。
3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 随着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兴起,我国很多高校在智慧校园、“双创”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学校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大了图书馆的建设力度。网络调研显示,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发展主要倾向于RFID应用、智能管理平台、智能机器人三个方面。
3.1RFID技术的应用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RFID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较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淡马锡理工学院图书馆等都已经使用了RFID自助借还机及自动分拣设备;内华达州立大学使用了RFID系统,实现了图书清点功能[3]。目前,我国多家图书馆已逐步投入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安全监测、图书自助式借还、图书定位与自动盘点、图书可视化导航、馆藏位置查询与自动分拣等。如: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了超高频RFID安全门禁系统、超高频RFID图书定位技术、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信息管理技术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汕头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等多所高校图书馆引进了RFID技术。
3.2智能管理平台 王世伟[5]曾提出:智慧图书馆将实现跨系统的应用集成、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跨网络的融合互通。在国外,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6]通过智能客户端完成了电子期刊的管理工作;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7]将自动化技术与高度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起来,为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户提供了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服务环境。在我国,重庆大学图书馆[8]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大数据,经过分析整合后,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智慧门户,将馆藏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利等各种文献进行统一编目,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推出智慧图书馆智能管理平台;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构建了自动办公服务平台。
3.3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有相当发达的“大脑”,正活跃于各个行业,目前已有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智能机器人服务。在国外,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曼索托图书馆提出了机器人堆叠书库管理系统;德国洪堡大学图书馆在总服务台应用机器人卸载书箱[9]。在我国,南京大学在智慧图书馆二期项目中引入了图宝机器人、盘点机器人、智能书车等,通过使用发现机器人设备具有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非接触阅读等多方面优势;清华大学图书馆拥有著名的机器人小图。但是,由于费用等问题,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4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4.1建设智能服务平台 馆藏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从纸质文献到数字化资源,图书馆的馆藏类别在不断更新和丰富。智慧化平台可将多种载体、多种类型的文献资源统一进行登记组织,并将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检索信息进行统一采集管理,实现从资源端到用户端的智能化推送,这样既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够方便读者使用。智能服务平台应包括文献管理的智能化、信息组织的智能化、学科服务的智能化等功能。
4.2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智能化服务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实现的,是通过物联网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依靠智能化设备,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可以实现智慧图书馆各种功能的智慧化,如:将优质、功能全面的智能芯片植入书刊中,可以实现书刊位置的即时呈现、智能定位与管理;应用自助系统可以实现图书的自助借阅和归还,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简化流程,使馆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工作。
4.3打造智能化的学习空间 智慧图书馆不仅要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还要打造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个性化服务空间。未来的图书馆不能再单纯地致力于馆藏资源的扩充、阅览席位的增加,而是要建设更加注重读者体验的互动性强的个性化空间,如借助于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构建智能化创客空间。
4.4培养智慧型图书馆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图书馆人员队伍的建设。为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也必须及时做出应有的转变,如引进计算机、智能系统管理类技术馆员。同时,根据智慧服务的需要,图书馆需要明确学科馆员、数据馆员、交流馆员、智库馆员、咨询馆员的工作职责。
5结语 目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属于自己的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应借助构建智慧校园的契机,优化配置图书馆资源,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水平,科学合理地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每个图书馆员以及每家图书馆应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智慧图书馆[EB/OL].[2018-03-28].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A%E6%85%A7%E5%9B%BE%E4%B9%A6%E9%A6%86/18547685?fr=aladdin.
[2]学术关注度[EB/OL].[2018-03-28].http://trend.cnki.net/TrendSearch/help.htm. [3]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4]陈兴凤.“智慧校园”平台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研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130-132.
[5]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6]Balnaves E,Chehade M.Smart Client approaches to digital archiving of e-journals [J].Electronic Library,2009(5):837-845.
[7]张丽娟,陈越,李丽萍.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带来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2):26-29.
[8]许天才,杨新涯,田琳.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图书馆系统研发历程: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7(4):9-17.
[9]Castano B,E-Martin Y,R-Moreno M D,Usero L.Intelligent System for Detection and Guidance of Users In Libraries[J].Revista Espanola De Documen-tacion Cientifica,2013(1):916.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