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四》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5
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四1-7题教案电子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完成练习四的1-7 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通过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练习四中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尤其是涉及到的运算规则。
难点: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题目,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题意,不知如何下手。
例如第7 题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多步运算和分析,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方法1. 趣味引导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练习四的题目,比如讲述小动物们进行数学比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讲解法:针对每一道题,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
比如讲解第3 题时,可以用实际的物品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题目。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家神奇的商店。
这家商店里的东西都不标价格,而是用一些数学问题来表示价格。
有一天,小明来到了这家商店,他看到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旁边的标签上写着一个数学问题:“一个数加上35 等于72,这个数是多少?”小明想了一会儿,很快就算出了答案,然后开心地买下了文具盒。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小明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其实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问题中的一种类型。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练习四,看看还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我们吧。
(二)题目讲解1. 第一题:先计算,再验算。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题。
这里有一些算式,我们要先计算出结果,然后再进行验算。
大家还记得怎么验算吗?对啦,就是用结果反过来去检查原来的算式。
比如说,如果我们算出一个加法算式的结果,就可以用减法来验算。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第一题吧。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个算式:427+354。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计算这个加法算式。
《练习四》教材解析第1题的第(1)题,重点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因为剩下的米数=水渠全长-已经修好的米数,而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已经修好的米数,所以先要算出已经修好的米数。
第(2)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图意,重点要让他们说清楚面粉袋数与大米袋数的关系,以及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第2、3、4题都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解决教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分别先算了什么,是怎样想到的。
其中,解答第4题的第(2)题时,要提醒学生利用第(1)题求出的答案。
第5题中两小题的共同点是:都可以从问题想起,因为剩下的页数=总页数-已看的页数,而已看的页数题中都没有直接给出,所以都要先算出已看的页数。
不同点是:第(1)题用乘法求已看的页数,第(2)题用加法求已看的页数。
如果有学生用连减计算解答第(2)题,也应给予肯定,但要让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第7题,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要算出“小宁5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此外,根据图中指路牌上的信息,要求小宁5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可以求600米与300米的差,也可以求900米与600米的差。
第8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题中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的不同含义:上半年缴纳水费168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缴纳168÷6=28(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纳24元,则是指1个月缴纳的费用,也就是说下半年一共缴纳了6个24元。
第10题,甲商店每袋牛奶的现价是42÷6=7(元),乙商店每袋牛奶的现价则是48÷8=6(元)。
乙商店卖得便宜一些。
第11题的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做完家务后是9:45,推算出离10:00还有15分钟;也可以由9:00到10:00隔60分钟,减去已经用的45分钟,还有15分钟。
思考题,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启发他们由线段图直观地看出:今年小芳与妈妈年龄的差正好是小芳年龄的3倍。
因此,可以先算小芳的年龄,再算妈妈的年龄,即:今年小芳的年龄是27÷3=9(岁),妈妈的年龄是9×4=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