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正确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3.探索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互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会解决简单的“发芽率”“成活率”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几幅图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就已经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了不少接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可以分两个层次教学: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百分数及自己举出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百分数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教材先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为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3.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百分率问题,要理解什么是百分率,弄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应该用谁除以谁,而不是靠死套公式来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解答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两类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要弄清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在分析几种不同的做法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和理解。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1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及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体会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实物投影及投影片。

1.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说一说以上两个分数哪个表示具体数量,哪个表示倍数关系。

2.老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学习百分数的意义。

投影出示教材第82页的图。

(1)学生试着说出每幅图中的信息,并了解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百分数?

展示学生搜集的含有百分数的句子:

例如:河北省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去年的125%。

春运期间北京站的列车正点发车率达到98.7%。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2)说一说下面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写法指导:先写分子,再写“%”。

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示范。

例如:百分之九十写作:90%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3)读法指导: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例如:50%读作:百分之五十7.5%读作:百分之七点五

100%读作:百分之一百

(4)老师强调:在读、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读出下面各百分数。

1%6%43%0.5%100%245.6%

2.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三百分之七十二百分之五十六点三

百分之一百四十百分之三百百分之九十九

1.一条路,修好了85%,这句话中,( )是单位“1”,( )是( )的85%。

2.在一瓶饮料瓶上标有“100%果汁”,这句话中百分数的含义是(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百分之一百分之六百分之四十三百分之零点五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四十五

点六

2. 3%72%56.3%140%300%99%

思维训练

1.一条路修好的路这条路

2. 这瓶饮料中全部是果汁

教材习题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1. 1%28%0.5%

2. 百分之十七百分之四十五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一百四十百分之零

点六百分之七点五百分之三十三点三百分之一百二十一点七百分之三百

3. 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或量)的比,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或量)的比,还可以

表示具体数量,表示具体数量时,可以带单位名称。

练习十八

1.百分之八十六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六十三点二百分之三十六点八百分之六十点二

百分之三十六点四百分之三点四

2.(1)50%(2)29%(3)90%10%

3.略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因此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需要注意:一是任何一个百分数都不能带单位名称;二是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母是100的分数也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1.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百分数,会读百分数,有些学生知道一些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时,最容易借助已有的分数知识,也用等分单位“1”的方法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此时老师要明确指出:等分单位“1”是分数意义,今天学习的百分数要用另一种方法来理解它的意义。

3.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得不错,但对于用语言表达百分数的含义的题目,学生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需要统一说明。对于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学生还是把握不准。

4.部分老师利用自己的教具贯穿整节课,可能使教材的主题图和例子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内完成,但如果不讲解,让学生自己领会,可能效果不够明显。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在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1.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探究欲望。

大多数的学生知道类似“50%”这样的数是百分数,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少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只知其名,不知其意义,学生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鉴于此,老师可将教材设计意图稍微改变,不用常规的方法创设情境,而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呈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数据,在交流中说出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认识,进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掌握。

2.强调本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在本课的设计中,应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来设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

心和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在老师提供信息、同学交流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材第84、第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4~15题。

1.使学生学会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实物投影。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0.367

2.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三十二点六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六百

3.把下面各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到原来的

3.670.52 1.2610.7

4.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为百分数,只要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就可以了。

老师: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统计和比较时,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所以我们应当很好地掌握它们之间互化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学习把小数化百分数。

(1)出示例1。

老师: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每个人投篮的总次数和分别投中的次数;所求问题:求他们的命中率,并比较他们谁的命中率高)

提问:命中率指的什么?

(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列式计算:3÷5=0.6,4÷6≈0.667。

(2)小组讨论: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百分数?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尝试把0.6化成百分数。

(5)把中间转化的过程用方框圈起来,如下:

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如果不看这个过程,怎样很快地把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呢?

(6)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即可。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

(2)把中间转化的过程用方框圈起来,如下:

向学生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如果不看这个过程,怎样很快地把百分数直接化成小数呢?

(3)引导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然后把它的小数点向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老师强调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要补0占位。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4~1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

0.09=0.025= 4.2=0.37=0.463= 3.478=

2.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32%=35%=1%=105%= 1.5%=10.5%=0.6%=332%=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有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1)3.2%=32( ) 改正:

(2)2=200%( ) 改正:

(3)0.8%=80( ) 改正:

(4)0.008=80%( ) 改正:

4.计算,并把所得的商化成百分数。

27.69÷3912.21÷1.5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9%

2.5%420%37%46.3%347.8%

2. 0.320.350.01 1.050.0150.1050.006

3.32

3.(1)?0.032(2)√(3)?0.008(4)?0.8%

4. 0.71=71%8.14=814%w

教材习题

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小数:0.050.20.420.580.750.95

为百分数时,比较得更快。

13. (1)1200÷2500=48%(2)1300÷2500=52%

14. 800×52%=416(人) 750×54%=405(人) 416-405=11(人)

城关一中男生多,多11人。

15. 6915%391+69=460(人)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1)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它写成百分数。

(2)可以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加上

百分号。

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可以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分数化成小数。

(2)可以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1.学生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和百分数的意义。

2.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上。

3.练习方法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4.部分学生在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出现不知向左移还是向右移动小数点的情况,有时还漏添百分号。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小数来进行的,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学生以前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因此,学习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会很困难。在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和百分数的意义十分必要。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没有先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直接提出:“百

分数和小数怎么互化呢?”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从而使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1.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兴趣;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回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探索例题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

2.肯定各种互化方法,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有些学生把小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需要借助分数的意义理解,并不需要去否定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时候显得更为简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时要避免为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实物投影。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

2.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就作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6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4.揭示课题。

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哪个量是标准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

老师: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出示例3。

(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老师说明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3)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4)启发学生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

板书:多造的÷原计划的(单位“1”)

(5)讨论,列式计算。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14-12)÷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提问:“14-1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不除以14呢?

(6)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14÷12≈1.167=116.7%

116.7%-100%=16.7%

老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

2.拓展。

将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提问: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学生列式,老师板书:(14-12)÷14

如果有学生列式为14÷14-12÷14也是允许的。

(3)观察比较。

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学生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比的对象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要注意找准单位“1”。

1.分析数量关系。

(1)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 )比,所以用( )÷( )。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 )比,所以用( )÷( )。

2.看线段图填空。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列式: 列式: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列式:

3.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4.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甲校学生人数比乙校多2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去年小麦的产量今年小麦的产量去年小麦的产量今年小麦的产量去年小麦的

产量(2)去年小麦的产量今年比去年增产的量去年小麦的产量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的量去年小麦的产量

2.(1)37.53÷8(2)66.7(5-3)÷3(3)40(5-3)÷5

3. (25-20)÷25=20%

4. 168÷312≈0.538=53.8%

思维训练

25%÷(100%+25%)=20%

教材习题

教材第89页“做一做”

(10-9)÷10=1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质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即两个数的差量占另一个数(即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

用A表示一个数,B表示另一个数。

求A比B多百分之几:1. (A-B)÷B 2. A÷B-1

求B比A少百分之几:1. (A-B)÷A 2. 1-B÷A

注意:找准单位“1”,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1.画线段图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习惯使用。

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3.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较难把握,教学时前松后紧,注意调控好教学活动的节奏。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学生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1.注重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的练习。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学会发现未知的问题,自主探索解决。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大胆地处理教材,力求多元化地处理已知的信息,将学习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

3.编题改题,系统内化。

这一教学过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理解”“消化”,并形成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练习

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1~8题。

1.熟练分析和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正确、熟练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集体交流。

1.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2题。

(1)指名读题。

(2)什么是“增加到”?什么是“增加了”?

(3)求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哪两个量相比?

板书:增加的数量÷1999年的数量

(4)列式计算。

(5)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6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试做。

(2)分析问题。

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比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减小了多少?怎样求?

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第93页练习十九的第1、第3、第4、第5、第7题。

1.操场上有男生50人,女生40人。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男、女生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某工程原计划用48天完工,实际用了50天才完工。实际用的天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3.某手机原价1200元,现价900元,降价百分之几?

4.某超市10月的营业额是34.5万元,比9月增加了4.5万元。10月的营业额比9月增加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10月用水700吨,比9月节约了100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某厂今年第三季度计划生产1500台计算机,实际生产了1620台。实际生产的台数比计划增产了百分之几?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40÷50=0.8=80%(2)50÷40=1.25=125%

(3)50÷(50+40)=50÷90≈0.556=55.6%40÷(50+40)=40÷90≈0.444=44.4%

2. (50-48)÷48≈0.042=4.2%

3.(1200-900)÷1200=0.25=25%

4. 4.5÷(34.5-4.5)=0.15=15%

5. 100÷(700+100)=0.125=12.5%

思维训练

(1620-1500)÷1500=0.08=8%

教材习题

练习十九

1. (1)520(2)100020

2. (10-7)÷7≈0429=0.429%

3. (16-14)÷16=0.125=12.5%

4. (4350-2700)÷4350≈0.379=37.9%

5. (1)1600÷40%=4000(个) (2)4000-1600=2400(个)

6. 长方体现在的体积:5×4×3=60(cm3) 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体积:3×3×3=27(cm3)

比原来减少了:(60-27)÷60=0.55=55%

7. 2400×(1-5%)=2280(只)

8. 1.3×(1+10%)=1.43(m)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做到学以致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列式:2500×60%=1500(吨)

老师说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路是一样的,都用乘法计算。

1.出示例4。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读题。

(2)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哪个量是单位“1”?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把原来图书的册数看作单位“1”,先画原来的,再画现在的。

(3)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方法一:原来的册数+增加的册数=现在的册数

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方法二:根据“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可知今年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1+12%),求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就是求1400册的(1+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400×(1+12%)

=1400×112%

=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老师说明: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复杂在哪儿呢?我们从第二种解法可知,和所求的“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这个数量对应的百分率没有直接告诉,因此必须先求出现在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概括:这两种解题方法的相同点是都把原来的图书册数看作单位“1”,都是用乘法计算。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用原来的图书册数加上增加的册数,算出的就是现在的图书册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现在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再算出现在的图书册数。这两种算法都是对的,今后,大家在解这样的题时,可以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3.出示例5。

投影出示: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的是多少?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所求问题: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追问:商品的原价未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汇报。(用假设法计算)

老师板书:假设3月的价格是100元。

100×(1-20%)=80(元) 80×(1+20%)=96(元)

96÷100=0.96=96%1-96%=4%

假设3月的价格是1。

1×(1-20%)×(1+20%)=0.96(1-0.96)÷1=4%

老师总结:解这种类型的题,设未知是多少很关键,一般情况下,把未知量设为1。

1.看图填空。

4.合唱小组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有男生多少人?

5.用80粒大豆做发芽实验,大豆的发芽率是95%。有多少粒大豆没发芽?

根据下面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果园里共有1200棵果树,其中梨树占10%,桃树和苹果树各占20%,其余的是柿子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

4. 120×(1-20%)=96(人)

5. 80×(1-95%)=4(粒)

思维训练

(答案不唯一) 柿子树有多少棵? 1200×(1-10%-20%-20%)=600(棵)

教材习题

教材第91页做一做

1. 2800×(1-0.5%)=2786(人)

2. (25-12)÷12≈108.3%

3. 1×(1+50%)×(1+10%)=165%

练习十九

9. 14÷(1+85%)≈7.57(吨)

10. (答案不唯一) 例如:二等奖有多少幅?125×16%=20(幅)

11. 由题意知,8月初鸡蛋价格为7月初的(1+10%),则9月初为7月初的(1+10%)×(1-

15%)=93.5%。

显然9月初的鸡蛋价格比7月初要低,故9月初跌了1-93.5%=6.5%。

12. 由题意知,3月第一周为2月最后一周的(1+5%),即105%。3月第二周为2月最后一周的

105%×(1+5%),即110.25%,因此两周一共涨价110.25%-1=10.25%。

13. (1-8%)×(1-5%)=87.4%1-87.4%=12.6%

14. 由题意知,去年的植树数量为前年成活的1+50%,即150%。则去年的成活率为前年成活的

150%×80%=120%。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1.学生已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决方法。

2.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3主要是学习百分数乘法的应用,深化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培养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除法应用。教师可运用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作为例题,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将用乘法与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加以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成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成数》的教学设计 寻旺乡中小学杨萍 教学内容:第9页“成数”、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1. 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 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成数分数百分数 二成十分之二 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 350×(1-25%)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百分数(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04—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 2、掌握的特征,明确和分数的区别。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孕含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什么?(生:第十四届亚运会) 师:对,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取得了令对手望尘莫及的金牌数(150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第十四届亚运会结束2002年10月14日。) 师: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2002年10月 师: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图中的数叫做,你们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 4、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用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04页的例题。 思考:(出示)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进行比较的?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

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师:题 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 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 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 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 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 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 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度是x米。X:320=1:10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具体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因为正、反比例体现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玻璃杯直尺水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如果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如果圆柱的体积一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二)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 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到第15页, 单元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4.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 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5.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3、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4、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5、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6、税额的计算。 课时安排:大约5课时 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利率………………………………………………………………………1课时 税率…………………………………………………………………… 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折扣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讲授法指导练习 学习方法: 自学法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元旦节来了,商场很多商品都在做打折做活动,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目标,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课本8页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自学时间:7分钟 自学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六年级数学 解比例教案 苏教版

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 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 )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 :3= 2 :1. 5 621.= 15 3 x :4= 1 :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 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 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 的值和检验过程, 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 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反比例》教学设计人教版反比例教学设计

《反比例》教学设计人教版反比例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及其性质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考数学的必考内容之一。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反比例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反比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苏教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比例》中的内容。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 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 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 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 生:(略) 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又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感知和理解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的过程中,渗透事物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观点。 由于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百分数的意义还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学生认为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课内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的过程,通过讨论、探索、概括形成百分数的概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2014年版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 百分数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100 81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100 81 。 (引导学生说出: 10081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100 81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练习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 比

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比例 1教案 苏教版

“解比例”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你看懂了吗? 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在列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解比例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题

反比例教学设计

《反比例》教学设计 郭明伟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学生初步领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类比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说说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判断下面题中的哪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1)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4)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二、创设情境 我们的总钱数一定,单价越贵,买的就……,单价越便宜,买的就越…… 提问:当总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有怎样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说: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就明白了,我们一起努力来学习。 三、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1、提问:在表一中,有哪几个量?有什么关系? 2、在表二中,有哪几个量?有什么关系? 3、表一和表二中的关系相同吗? 4、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二)课件出示情境二 提问:1、表中有哪几种量? 2、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 课件出示:10×12=120 40×3=120 80×1.5=120 4、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写出关系式吗?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小结(课件出示):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量的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速度扩大,时间反而缩小;速度缩小,时间反而扩大;速度和时间的积一定。 (三)课件出示情境三 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请把下表填完整分的杯数/杯 6 5 4 3 2 每杯的果汁 量/ml 100 1、指导学生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写完整。 2、集体讲评。 3、师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同学们计算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多少?积的实质是什么? 5、你能说出关系式吗? 师板书: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 6、情境(二)和情境(三)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课件展示):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在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 库库什一小学 热汗古力·尼亚孜 、

第五单元:百分数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81-183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尸和综合应用能力。 |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尸,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执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掌握读法和写法。 突破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体验大量生活实例的基础上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百分数与分数意义的的不同。 突破方法:提供案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白百分数与分数意义的不同。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 学法:收集资料,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班班通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5是7的几分之几 6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10分钟是1时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班有35个同学,其中已通过体育锻炼标准的有32人,已达标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 3、比较下列每组的大小。 4/5和5/6 7/9和10/13 7/100、13/100和37/100 哪一组容易比较大小为什么 二、新授 先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题。 某小学六年级100个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200个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成分大 (2)提问: ①为了容易比较,说明哪个年级“三好”学生占的成分大,用什么数来表示好 ~ ②怎样用百分数来表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的成分,五年级“三好人数占学生人数的成分 根据回答,老师板书如下: 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17/100。 五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15/100。 ①从上面看出哪个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成分大 ②上面的两个分数表示谁和谁比 (3)老师归纳。 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和五年级“三好”学生人数都是表示一个数。 六年级全体学生人数和五年级的全体学生总人数都是表示另一个数。 17/100和15/100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4--105页,巩固所学概念。 4、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及其区别。 1、出示。 (1)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5/100。 (2)面粉的重量是大米重量的86/100.。 (3)一根电线长90/100米。 (4)实际比计划节约了6.8/100。 (5)黄花是红花的7/8。 2、提问。 (1): (2)上面各题中的分数哪些是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哪些是表示具体数量的 (3)上面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百分数为什么 (4)归纳小结。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是特殊的分数,它们之间 (1)相同: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不同:分数除了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数量。因此,分数可以不带上计量单位名称。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因此,百分数后面是不带计量单位名称的。 4、百分数的特征。 (1)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这样容易进行比较,因而能约分的不约分。它的计算单位是1/100。 (2)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和分母相等或大,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 (4)采用百分号“%”来表示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1.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师:课前让同学们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找着了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百分数 项目 姓名 投中次数 陆老师 16

13 ①出示:在一次投篮大赛中, 师:根据现有的数据你能看出陆老师和姚明谁投篮更准吗?为什么?(不知道投篮次数) ②电脑继续呈现: 项目 姓名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陆老师 16 25 姚明 13 20 师:现在可以比较了吗? ③邀请学生一起参加比赛 项目 姓名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16 25 姚明 13 20 师:必须知道这位同学的什么条件况?(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 项目 姓名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陆老师 16 25 姚明 13 20 补充数据,出示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我们三人投中次数各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师;能一眼看出我们三谁的投篮水平最高,谁的投篮水平最低吗?你打算怎么办?(通分) 项目 姓名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陆老师 16 25 姚明 13 20 10 师:三个分母为100的分数表示什么。 屏幕显示:陆老师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64/100 。 姚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65/100。 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100。 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由什么好处?(便于比较)师:因为便于比较,日常生活中产生了百分数。我们可以把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写成百分数。(显示百分数的形式)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 教 案 设 计

教师:严克飞 2013年05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

六年级百分数教案

2016六年级百分数教案 【篇一:2016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 数表格式教案】 1 2 3 4 5 【篇二:【省赛课教案】2016-2017六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百分数》教案】 《认识百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搜集了我们国家领土的一些信息。 (出示信息)请同学们先在心里念一念。

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据2003年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约占14%,林地面积约占24%,牧草地面积 约占28%,园林、交通及其他面积约占8%,未利用面积约占26%。提问:这里有一些新的数,认识吗? (认识,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篇三:2016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 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正确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3.探索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互化,会比较小数、分 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会解决简单的“发芽率”“成活率”及“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 几幅图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就已经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了不 少接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 经验,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可以分两个层次教学: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百分数及自己举出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第 二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百分数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

六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 【教材简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联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要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看新闻了吗?谁能给大家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生:第十二届亚运会于昨天在日本广岛结束,中国队共获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对,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上课当天为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的制成统计表,有的绘成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1994年10月 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见过)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见过)在哪里见过?(生:在报纸上看见过;在包装盒上看见过;在爸爸单位的办公室里看见过;在像老师给我们看的这样图上见过) 揭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2、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针对学生对体育比赛很感兴趣的特点,课上先让学生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立即吸引了学生。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百分数,引导说出在哪里看过百分数,并提出共同探求什么叫做百分数,学生非常乐意,并且兴趣盎然。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28页的例题。 思考: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 (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 (3)什么叫百分数?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是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解比例教学设计

解比例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 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模型的高度=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实际的高度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 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 师接着板书:10x=320×1。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 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