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模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514.35 KB
- 文档页数:34
第二章制造业信息化的建模方法制造业信息化中很重要的工作是对信息化对象进行建模,包括功能模型、组织模型、过程模型、信息模型和知识模型的建模,其作用是帮助信息化咨询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进行沟通和知识转移,帮助确定信息化的需求,帮助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需要一套体系结构的支持。
2.1节将首先讨论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的需求,然后介绍国际上两个著名的制造业信息化建模体系结构,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的L3型体系结构。
2.2节将介绍若干制造业信息化模型设计方法,包括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型设计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模型设计方法、面向软件开发的建模方法等。
2.3节将分别介绍一些常用的功能、组织、过程、信息和知识模型。
2.1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需求和体系结构2.1.1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的需求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的需求主要是:不同专业技术和知识交流的需要、软件工程的需要、制造企业间信息交流的需要。
1. 不同专业技术和知识交流的需要制造业信息化需要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例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员协同开发;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设计技术的人员协同开发;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工艺技术的人员协同开发。
如果对整个企业进行信息集成,则需要熟悉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
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熟悉各种技术。
因此需要建立包括有关方面人员的项目组,在项目开发和实施中,进行各种业务知识的交流。
为此,需要有一套能够完整描述业务过程、信息系统等的模型。
2. 软件工程的需要软件工程就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方法、工具和过程。
在早期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纯属一种开发人员个体单干的智力产品。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说明:本文档详细展示了“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的UML建模过程,供大家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建模时参考。
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 (2)一、需求调查 (2)二、建立用例图 (2)三、描述用例 (3)第二章系统分析 (5)一、寻找系统中的类 (5)二、建立交互图并寻找类的操作 (6)三、建立类图 (13)第三章系统设计 (15)一、类图的调整与完善 (15)二、人机界面设计 (16)三、数据库设计 (19)第四章系统实现 (21)一、开发环境 (21)二、建立数据库 (21)三、程序设计 (22)四、系统测试 (29)五、使用说明 (33)第一章需求分析一、需求调查为提高学生选课的准确性,提高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特开发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调查,发现该系统的需求如下:教务科管理和维护学生和课程信息。
查看所有的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对以上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学生在线选课。
选择好课程后进行提交,系统要记录学生所选择的课程和提交的时间;学生也可以撤销提交。
选课中心处理选课数据。
查看选课信息,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停开选课人数少于规定人数的课程。
二、建立用例图从以上需求陈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教务科、学生、选课中心。
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下图所示。
用例图三、描述用例用例图中仅仅给出了用例的名称,每一个用例的内部细节尚不清楚,需要对此进行描述。
描述用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文字或表格,另一种是活动图。
下面分别用表格和活动图描述一个用例。
1、“添加学生信息”用例的描述采用表格的形式描述用例,如下表所示:“添加学生信息”用例的描述用例名称添加学生信息用例标识UC1001基本操作选程1、通过查询确认学生信息不存在2、将学生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3、将学生信息在页面上显示出来可选操作流程如果要添加的学生信息已经存在,则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2、“删除选课人数不足的课程”用例的描述采用活动图描述该用例,如下图所示:“删除选课人数不足的课程”用例的活动图第二章系统分析一、寻找系统中的类1、实体类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实体类有:学生信息类、课程信息类、选课信息类。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调度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调度。
本文将介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和优化调度技术,并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挑战。
二、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是指将传统的电力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系统。
它包括能源供应、传输和消费过程中的物理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环境。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具有时空分布复杂、多尺度、多领域和多用户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物理过程、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
三、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方法1. 传统电力系统模型传统电力系统模型主要以潮流模型和状态估计模型为基础,用于分析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功率损耗和电压稳定等问题。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和数学原理,能够较好地描述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情况。
2. 信息物理系统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模型主要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
其中,物理层模型涉及到能源供应、传输和消费过程的建模,网络层模型涉及到通信网络的建模,应用层模型涉及到系统调度和优化问题的建模。
3. 多学科融合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和优化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研究者们开始将电力系统的模型与其他学科的模型相结合。
例如,融合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优化理论的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问题。
四、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优化调度技术1. 能源调度能源调度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供需状况和能源结构的要求,合理安排和调度能源的生成、传输和消费。
能源调度的目标是最大化能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和保障供电可靠性。
常用的优化调度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混合整数规划等。
2. 功率调度功率调度是指根据负荷预测和电网安全要求,合理调整电力系统中各个发电单元的输出功率。
功率调度的目标是保持系统频率稳定、降低功率损失和满足电网负荷需求。
togaf标准的五级建模方法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是一个开放的企业架构框架,它提供了一套用于设计、规划、实施和管理企业架构的方法和工具。
TOGAF标准的五级建模方法是TOGAF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企业将复杂的架构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并提供了一种层次化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企业架构。
第一级建模方法是企业架构的整体描述。
在这一级别上,企业架构师需要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
他们需要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收集相关信息,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全面的企业架构描述。
这个描述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级建模方法是业务架构的描述。
在这一级别上,企业架构师需要将企业的业务需求转化为业务架构。
他们需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需求,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致的业务架构描述。
这个描述包括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和信息需求图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级建模方法是信息系统架构的描述。
在这一级别上,企业架构师需要将业务架构转化为信息系统架构。
他们需要分析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并将其映射到信息系统的组件和功能上。
这个描述包括信息系统的组件图、功能图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信息。
第四级建模方法是技术架构的描述。
在这一级别上,企业架构师需要将信息系统架构转化为技术架构。
他们需要分析信息系统的组件和功能,并将其映射到技术基础设施的组件和功能上。
这个描述包括技术基础设施的组件图、功能图和网络拓扑图等方面的信息。
第五级建模方法是实施和管理架构的描述。
在这一级别上,企业架构师需要将技术架构转化为实施和管理架构。
他们需要定义架构的实施计划和管理策略,并确保架构的有效实施和持续管理。
这个描述包括实施计划、管理策略和监控机制等方面的信息。
TOGAF标准的五级建模方法提供了一种层次化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企业架构。
它帮助企业架构师将复杂的架构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并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设计、规划、实施和管理企业架构。
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信息系统逻辑模型是指用于描述和设计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清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在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
1. 数据流图(DFD)数据流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数据的流动。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系统的输入、输出和数据处理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2. 实体联系图(ERD)实体联系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实体(如人、物、事件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实体联系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系统中的数据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数据管理。
3. 状态转换图(STD)状态转换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状态变化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系统中的各个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
状态转换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控制和流程设计。
4. 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决策的工具。
它通过对问题进行层次化分解,然后进行比较和评价,最终得出权重和优先级。
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
5. UML建模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的标准化语言。
它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图形符号和建模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UML建模可以帮助人们理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6.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数据的工具。
它通过表格的方式表示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元素以及它们的定义、属性和关系。
数据字典可以帮助人们统一管理系统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7. 用例图用例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功能和用户交互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系统中的各个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例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实景三维模型具有直观、真实、全面的特点,能够为城市规划、旅游、教育、军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的方法,分析了三维模型构建技术,并提出了数据融合与优化。
本文旨在为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融合0引言随着城市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已经成为城市规划、旅游、教育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一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实景三维模型的构建中。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探讨数据获取、处理、三维模型构建、数据融合和优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实景三维模型的质量和精度,促进城市规划和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相关学科提供更为丰富和精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1数据获取与预处理1.1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方式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两种类型。
卫星影像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遥感数据,具有广域覆盖和周期性更新等特点;航空影像则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可以精细地获取地面物体的信息。
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遥感数据主要用于地表模型和建筑物模型的构建,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和影像分割等。
通过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面和建筑物等重要信息,然后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型重建。
遥感数据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模型的真实感和准确性,为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精细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1.2地形数据地形数据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测量仪器和卫星等多种手段获取,可以提供地表的高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