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住院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7)

2019年住院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7)

2019年住院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7)
2019年住院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7)

A1型题

1.下列穴中、即是输穴又是原穴,还是八会穴的穴位是

A.太溪

B.太渊

C.大陵

D.神门

E.太冲

答案:1.B

2.肝经实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泻

A.太冲

B.曲泉

C.行间

D.大敦

E.中封

答案:2.C

3.下面的骨度分寸不正确的是

A.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B.岐骨至脐中8寸

C.两乳头之间8寸

D.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

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

答案:3.E

试题来源:2019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题库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咨询,请添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群:45082011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线体验住院医师考试题库。

4.与目内眦和目外眦均发生联系的经脉是

A.小肠经

B.胆经

C.膀胱经

D.三焦经

E.胃经

答案:4.A

5.脐旁0.5寸的穴位是

A.肓俞

B.中柱

C.大赫

D.气穴

E.四满

答案:5.A

A2型题

1.女,43岁。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针灸时选

A.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

B.神门、三阴交、心俞、肾俞、太溪

C.神门、三阴交、心俞、胆俞

D.神门、三阴交、心俞、丘墟

E.内关、郄门、神门、巨阙、太溪

答案:1.E

2.女,28岁。2年前经期淋雨后出现痛经。经期腹痛拒按,经色紫红有块量少,得暖痛减,苔白腻,脉沉紧。针灸时选

A.肾俞、大赫、命门、关元(灸法)

B.肾俞、肝俞、太溪、太冲

C.中极、地机、次髎、三阴交

D.气海、地机、太冲、三阴交

E.关元、阴陵泉、昆仑

答案:2.C

河南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三审批稿

河南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三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单选题: 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D)。 A.曲针 B. 小针刀 C. 铍针 D. 砭镰 E. 刀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A)。 A.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D.《吕氏春秋》 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E) A.神农 B.黄帝 C.伏羲 D.扁鹊 E.俞跗 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B) A.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B.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C. 宋慈《洗冤集录》 D.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E.王肯堂《证治准绳》 1、有一患者长时间步行引起第2跖骨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D)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强烈收缩 D、持续劳损 E、拼力岔气 2、损伤内因与下列因素关系十分密切(A) A、年龄体质解剖结构 B、直接暴力 C、间接暴力 D肌肉收缩力 E、外感六淫 1、摸诊(触诊)时,往往最先使用的是(A) A、触摸法 B、挤压法 C、叩击法 D、旋转法 E、屈伸法

2、对骨伤科来说,望诊之首要是(D) A、望肿胀 B、望畸形 C、望形态 D、望神色 E、望创口 3、“捻发音”的检查主要用在(D) A、腰肌筋膜炎 B、臀肌筋膜炎 C、腱鞘炎 D、腱周围炎 E、滑膜炎 4、通过膝关节弹响声可以诊断为(D) A、骨折 B、脱位 C、侧副韧带损伤 D、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E、肌腱周围炎 5、紧脉主病(E) A、气滞 B、血瘀 C、骨折 D、胸痛 E、腰痛 6、芤脉主属(C) A、血瘀气滞 B、气虚血瘀 C、出血过多 D、出血过多 E、肾虚腰痛 7、摸肤温时,一般用什么部位测试(C) A、手指指端 B、手掌 C、手背 D、掌根 E、大鱼际 8、常用以鉴别骨折与挫伤的检查法是(A)。 A、挤压法 B、旋转法 C、屈伸法 D、摇晃法 E、触摸法 9、颈部活动正常范围是(B)。 A、前屈60~800 ;后伸35~450 ;左右旋转各60~800 ;左右侧屈各450 。 B、前屈35~450 ;后伸35~450 ;左右旋转各60~800 ;左右侧屈各450 。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1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 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 3.通里是心经的( )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 4.徐疾补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 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 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 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8.大肠的下合穴是: ()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 9.天灸又称为( )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 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 12.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 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治疗血滞经闭,宜取( ) A.任脉穴 B.足太阴脾经穴 C.足阳明胃经穴 D.足太阳膀胱经穴 E.足厥阴肝经穴 2.风阳上扰型眩晕耳针取穴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肝 B.胆 C.脾 D.缘中 E.胃 3.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厥阴肝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针刺睛明穴要注意: () A.闭目 B.眼球向外固定 C.不提插不捻转 D.针刺1-1.5寸 E.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下列各穴中,平第4肋间隙的穴位有(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资料精选汇总

总结针灸学考试资料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 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内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针灸学》毕业考试试题

针灸学毕业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奇经八脉: 2、特定穴 3、交会穴 4、腧穴 5、郄穴 二、选择题A型(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下面有4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只许从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后面括号内。 1、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A、梁门 B、梁丘 C、条口 D、阴市 2、既可治心动过速又可治心动过缓的腧穴是() A、神门 B、心俞 C、巨阙 D、内关 3、治疗小儿疳积的奇穴是() A、四缝 B、四白 C、四环 D、四关 4、根据骨度分寸法中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长度是() A、6寸 B、9寸 C、12寸 D、8寸 5、胆经的五输穴是() A、足窍阴、侠溪、足临泣、悬钟、阳陵泉 B、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C、足窍阴、侠溪、丘墟、外丘、阳陵泉 D、足窍阴、侠溪、丘墟、阳辅、阳陵泉 6、下列各穴中,心包经的“合”穴是() A、劳宫 B、间使 C、巨阙 D、中府 7、手厥阴心包经募穴() A、中脘 B、天枢 C、大陵 D、曲泽 8、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善的针灸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甲乙经》 D、《十四经发挥》 9、手厥阴心包经起于() A、心中 B、心包 C、胸中D中指端 10、下列穴位中,既是胃之募穴,又是腑之会穴的是() A、中脘 B、章门 C、中极 D、气海 11、十二经穴是() A、各经起始穴 B、各经终止穴 C、位于四指上 D、阴经木阳经金

12、膀胱经的合穴是() A、委中 B、至阴 C、束骨 D、昆仑 13、回阳救逆首选() A、丰隆 B、膻中 C、中脘 D、关元 14、根据骨度分寸法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长度是() A、12寸 B、13寸 C、14寸 D、15寸 15、八会穴中气会穴是() A、中脘 B、气舍 C、气海 D、膻中 16、有固定名称、位置和归经的是() A、特定穴 B、经穴 C、奇穴 D、阿是穴 17、最佳的拔罐方法是() A、闪火法B、投火法C、架火法D、贴棉法 18、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四肢部 B、胸腹部 C、头面部 D、下肢部 19、下列不宜针灸的穴位是() A、睛明 B、乳中 C、神阙 D、太渊 20、下列各穴中,既是原穴,有是八会穴的是() A、合谷 B、太渊 C、内关 D、列缺 三、选择题B型(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每一组备选答案下有二至三个问题,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为 密的答案,可将答案的号码写在括号内,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一次,也可以选 择多次或一次也不选。 A、晕针 B、滞针 C、断针 D、弯针 E、气胸 1、患者感觉疼痛,稍加捻转或提插则疼痛加剧,应考虑是() 2、患者感觉胸痛、胸闷、气短、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时,应考虑是() 3、患者感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精神疲惫,出冷汗等症状,应考虑() A、354个 B、360个 C、369个 D、361个 E、349个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 5、《针灸逢源》载穴() 6、《针灸大成》载穴() A、短针的进针 B、长针的进针 C、皮肤松弛部位进针 D、皮肤浅薄部位进针 E、特殊部位腧穴的进针 7、指切进针法适用于() 8、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9、提捏进针法适用于() A、阳明经 B、少阳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10、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前额头痛属于何经?(‘) 11、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巅顶头痛属于何经?() 12、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两侧头痛属于何经?() A、天府 B、中府 C、尺泽 D、孔最 E、太渊 13、肺的募穴() 14、手太阴肺经的郄穴()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公布,文都医考网特搜集整理相关内容如下,供备考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预祝考生能顺利通过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 奇经八脉的名称 2. 奇经八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十五络脉的分布 细目五:十二经筋 要点: 十二经筋的分布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 1.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 诊断方面 2. 治疗方面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分经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r 1■特定冗的分类忌概念 Z五輪兀匾穴*络穴、背前凡募冷八拣交会穴、丿I会穴、那穴、下令九交会 穴的內容艮临床应用 第為单元腌穴的宦位方法 要总 1.智度分寸宦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W8同身寸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腌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婪 3■常用喻冗的定隹和主治要点t尺泳列嚴太渊、复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第 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内庭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第十 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 要点: 1. 经脉循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5、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6、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7、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 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 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 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9.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答案:丰隆;水沟 10.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小肠下合于经,三焦下合于 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11. 腧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12.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________穴,虚证取_________穴。 答案:尺泽;太渊 13.退热要穴是_______、通乳要穴是_______、祛湿要穴是_______。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 ) A、感觉区 B、言语一区 C、言语二区 D、言语三区 2、浮郄穴在人体的( ) A、臀部 B、背部 C、大腿部 D、小腿部 3、腧穴是指( )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 ) 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 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 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 A、气海神阙 B、内关大陵 C、神门灵道 D、神庭曲差 7、留针可起到( ) A、得气的作用 B、候气的作用 C、行气的作用 D、催气的作用 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9、刺络拔罐适用于( ) A、咽喉肿痛 B、痄腮 D、咳喘D、神经性皮炎 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 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 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 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 ) A、大椎曲池 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 D、风池风门 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 ) A、风池曲池天池 B、百会哑门足三里 C、廉泉列缺照海 D、人中腰阳关委中 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经络系统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其络属如下: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脉包括正经十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正经十二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阳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汇,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汇,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什么是腧穴?腧穴的作用? 穴位又称腧穴,是经气出入人体的门户,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集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也就是常说的联系内脏于体表的桥梁。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调整人体机能,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三个穴位指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这三个极有代表性的穴位。其中合谷穴管头面和上肢,内关穴管胸腔,足三里穴管下肢、全身以及五脏六腑,对它们的按摩可以使全身气血通畅,为祛病健身打下重要的基础。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桡侧边缘处。“面口合谷收”。所以经常按摩合谷穴除了对大肠经循行之处的组织器官的不适与疾病有一定作用外,还对头痛发热、口腔疾病、面瘫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心包取内关”。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治疗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针灸学》试题及答 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五输穴 2、拇指同身寸 3、得气 4、骨度分寸法 5、热则疾之 二、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我国最早铸造针灸铜人的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 2、经穴数目最多的经脉是__________,一侧含穴___________个。 3、在十二经穴中,既是原穴以是输穴的穴位有_________个。 4、在十二经脉中环绕或挟口唇的经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四总穴歌》说:“肚腹__________,腰背_________求,头项寻 ___________,面口_______收。” 6、在常用骨度分寸中,两者之间距离为12寸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急性胃痛,取郄穴可用___________,八会穴可用____________;八脉交会穴可用________。 8、艾炷灸是常用的针灸法,根据其施术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两类。

三、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各穴,属于胆经的是() A、期门 B、章门 C、京门 D、梁门 2、下列井穴中,治疗疝气应首选() A、涌泉 B、隐白 C、大敦 D、至阴 3、下列针灸配方中,称为”开四关”的是() A、内关外关 B、上关下关 C、合谷太冲 D、腰阳关膝阳关 4、下列穴位除()穴外都是郄穴 A、孔最 B、郄门 C、阴郄 D、偏历 5、在十五络脉名称中不包括哪个名称。() A、大包 B、会阴 C、长强 D、鸠尾 6、募穴的刺激点共有() A、 12个 B、15个 C、18个 D、21个 7、下列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 A、原穴 B、俞穴 C、郄穴 D、八脉交会穴 8、除()之外,两穴之间的距离均为3寸。 A、跗阳昆仑 B、犊鼻足三里 C、蠡沟中都 D、伏兔阴市 9、下列经脉中,除()外循行均经过脊。 A、足少阴经 B、冲脉 C、督脉 D、足少阳经 10、根据五输穴的主治特性,治疗”体重节痛”应采用() A、合穴 B、井穴 C、输穴 D、经穴 11、拔罐法,早期称为() A、排脓疗法 B、排气疗法 C、吮血疗法 D、角法 12、斜刺角度为() A、10。左右 B、15。左右 C、30。左右 D、45。左右 13、呼吸补泻法是() A、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捶 B、呼气时提捶,吸气时捻转 C、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D、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14、下列各穴中,治疗痔疾最有效的是() A、侠白 B、隐白 C、二白 D、四白 15、治疗小儿遗尿除主方外,肾气不足者应配()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选用 A.仰卧位 B.伏卧位 C.侧卧位 D.伏俯坐位 E.侧伏坐位 1 A 2.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最适宜选用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仰靠坐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2 D 3.针刺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选用的进针方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以上都不是 3 C 4.针刺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采用的进针方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以上均可以 4 D 5.针刺胸椎、腰椎棘突下穴位 A.平刺 B.直刺 C.斜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5

D 6.在四肢上,治痰效果最好的是 A.足三里 B.丰隆 C.曲池 D.手三里 E.承山 6 B 7.下列哪种方法不是进针手法 A.单手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飞针 7 E 8.下列何穴不宜施灸 A.命门 B.足三里

C.脾俞 D.睛明 E.关元 8 D 9.容易断针的部位是 A.针尖 B.针身 C.针根 D.针柄 E.针尾 9 C 10.下列哪种疾病在针刺治疗时,适宜增加留针时间 A.外感发热 B.急性周围性面瘫 C.目赤肿痛 D.三叉神经痛 E.风疹 10

D 11.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 A.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B.祛湿逐寒、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防病保健 E.以上均有 11 E 12.治疗因感受寒邪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常选用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癜痕灸 12 A 13.被蝎、蜂蛰伤后,宜选用 A.艾炷灸 B.隔盐灸

针灸学全真试题与及答案5套

《针灸学》套题一 《针灸学》习题 时间:120分钟 一、A型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下列哪个时代。………………………………………………() A.秦汉时代 B.春秋时代 C.战国时代 D.宋金元时代 E. 远古时代 2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甲乙经》 C.《灵枢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难经》 3 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4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应是…………………………………………………………() A.脏象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经络学说 E.三焦学说 5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哪几方面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五行 D.脏腑阴阳手足 E.手足上下阴阳 6 十二经脉流注的起止经是……………………………………………………………() A.从肺经开始到三焦经止 B.从肺经开始到脾经止 C.从肺经开始到肺经止 D.从肺经开始到肾经止 E.从肺经开始到肝经止 7 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E.妇科病 8 《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的记载中,所溜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9 十二经脉中,起于本脏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阳明胃经 E.手厥阴心包经 10 下列穴位除哪一个,其余均在一水平线上…………………………………………………() A.神阙 B.归来 C.大横 D.带脉 E.肓俞 11 双手短针的进针方法宜选用……………………………………………………………() A.指切近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12用镊子夹乙醇棉球,燃后在罐内绕1~2圈,退出后将罐吸附至穴位的方法为……()A.闪火法B.投火法C.架火法D.内罐法E.推罐法 13 下列晕针处理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B.注意通风、保暖 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D.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E.首先将针全部拔出 14 散刺法的操作属于…………………………………………………………………………() A.皮肤针操作法 B.皮内针操作法 C.毫针操作法 D.三棱针操作法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讲课稿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 要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