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理工大学—TCP IP协议【第三次实验】【DNS及HTTP工作原理、DHCP及FTP工作原理验证】何天从

桂林理工大学—TCP IP协议【第三次实验】【DNS及HTTP工作原理、DHCP及FTP工作原理验证】何天从

实验五:DNS及HTTP工作原理分析与验证

一、实验目的

1.分析验证DNS迭代查询过程。

2.分析DNS包格式。

3.分析验证DNS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

4.分析验证TCP连接建立与释放过程。

5.分析验证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

6.分析HTTP包格式。

二、预计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步骤

1、用PacketTracer(5.3或以上版本)打开文件51_DSN&HTTP_Testing.pkt.pkt。

2、DNS工作原理验证:

1)保证所有DNS服务器的高速缓存为空(可以通过重新加载文件来实现)。

2)在simulation模式下,用PC0 Ping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观察并记录下DNS解析过程。

3) 分析DNS包格式。

DNS报文格式

0 7 8 15 16 23 24 31

字节DNS

报头

资源记录(resource record)

0 15 16 31

dns请求和应答都是用相同的报文格式,分成5个段(有的报文段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为空),

如下:

+---------------------+

| Header | 报文头

+---------------------+

| Question | 查询的问题

+---------------------+

| Answer | 应答

+---------------------+

| Authority | 授权应答

+---------------------+

| Additional | 附加信息

+---------------------+

Header段是必须存在的,它定义了报文是请求还是应答,也定义了其他段是否需要存在,以及是标准查询还是其他。

Question段描述了查询的问题,包括查询类型(QTYPE),查询类(QCLASS),以及查询的域名(QNAME)。剩下的3个段包含相同的格式:一系列可能为空的资源记录(RRs)。Answer段包含回答问题的RRs;授权段包含授权域名服务器的RRs;附加段包含和请求相关的,但是不是必须回答的RRs。

ID请求客户端设置的16位标示,服务器给出应答的时候会带相同的标示字段回来,这样请求客户端就可以区分不同的请求应答了。

QR1个比特位用来区分是请求(0)还是应答(1)。

OPCODE 4个比特位用来设置查询的种类,应答的时候会带相同值,可用的值如下:

0 标准查询(QUERY)

1 反向查询(IQUERY)

2 服务器状态查询(STATUS)

AA授权应答(Authoritative Answer) - 这个比特位在应答的时候才有意义,指出给出应答的服务器是查询域名的授权解析服务器。

注意因为别名的存在,应答可能存在多个主域名,这个AA位对应请求名,或者应答中的第一个主域名。

TC截断(TrunCation) - 用来指出报文比允许的长度还要长,导致被截断。

RD期望递归(Recursion Desired) - 这个比特位被请求设置,应答的时候使用的相同的值返回。如果设置了RD,就建议域名服务器进行递归解析,递归查询的支持是可选的。

RA支持递归(Recursion Available) - 这个比特位在应答中设置或取消,用来代表服务器是否支持递归查询。

Z保留值,暂时未使用。在所有的请求和应答报文中必须置为0。

RCODE应答码(Response code) - 这4个比特位在应答报文中设置,代表的含义如下:

0 没有错误。

1 报文格式错误(Format error) - 服务器不能理解请求的报文。

2 服务器失败(Server failure) - 因为服务器的原因导致没办法处理这个请求。

3 名字错误(Name Error) - 只有对授权域名解析服务器有意义,指出解析的域名不存在。

4 没有实现(Not Implemented) - 域名服务器不支持查询类型。

5 拒绝(Refused) - 服务器由于设置的策略拒绝给出应答。比如,服务器不希望对某些请求者给出应答,或者服务器不希望进行某些操作(比如区域传送zone transfer)。

6-15 保留值,暂时未使用。

QDCOUNT无符号16位整数表示报文请求段中的问题记录数。

ANCOUNT无符号16位整数表示报文回答段中的回答记录数。

NSCOUNT无符号16位整数表示报文授权段中的授权记录数。

ARCOUNT无符号16位整数表示报文附加段中的附加记录数。

各字段含义如下:

NAME资源记录包含的域名

TYPE2个字节表示资源记录的类型,指出RDATA数据的含义

CLASS2个字节表示RDA TA的类

TTL4字节无符号整数表示资源记录可以缓存的时间。0代表只能被传输,但是不能被缓存。

RDLENGTH2个字节无符号整数表示RDATA的长度

RDATA不定长字符串来表示记录,格式根TYPE和CLASS有关。比如,TYPE是A,CLASS 是IN,那么RDATA就是一个4个字节的ARPA网络地址。

4)观察并记录下各DNS服务器中高速缓存的变化情况。

5) 在不清空缓存的情况下,重新做一次2) 观察并记录下DNS解析过程。

6) 总结DSN的迭代查询过程以及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

答:

迭代查询是指一台DNS服务器发往另外一台DNS服务器的查询。当前DNS服务器收到其他DNS服务器发送来的迭代查询请求后,如果不能在该服务器上查询到资源记录,则当前DNS服务器将告诉发起查询的DNS服务器另外一台DNS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再由发起查询的DNS服务器向另外一台DNS服务器发起迭代查询,依此类推,直到查询到资源记录为止。如果最后一台DNS服务器没有查询到相应的资源记录,则查询失败。

DNS服务器发往其他DNS服务器的迭代查询的工作过程如下:

1、本地DNS服务器收到DNS客户端发来的迭代查询

2、本地DNS服务器向根服务器发出迭代查询的请求

3、根服务器做出响应,提供靠近所提交域名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

4、本地DNS服务器向靠近所提交域名的DNS服务器发出迭代查询

5、依此类推,直到本地DNS服务器收到要查询的资源记录的信息

6、将该资源记录信息发送给DNS客户端

DNS服务器采用递归或迭代方式处理客户端查询时,将发现并获得大量有关DNS命名空间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会由服务器缓存起来。

缓存为DNS解析常用名称的后续查询提供了加速性能的方法,同时大大减少了网络上与DNS相关的查询通信量。

当DNS服务器代表客户端进行递归查询时,将暂时缓存资源记录。缓存的资源记录包含从DNS服务器获得的信息。对于在进行迭代查询以便搜索和充分应答代表客户端所执行的递归查询过程中所获知的DNS域名而言,此信息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稍后,当其他客户端发出新的查询,请求与缓存的资源记录匹配的资源记录信息时,DNS服务器可以使用缓存的资源记录信息来应答它们。

当信息缓存时,生存时间(TTL)值适用于所有缓存的资源记录。只要缓存资源记录的TTL 没有到期,DNS服务器就可继续缓存并再次使用资源记录来应答与这些资源记录相匹配的客户端提出的查询。将大部分区域配置中资源记录所用的缓存TTL值指定为“最小的(默认)TTL”,它被设置为用于区域的其实授权机构(SOA)资源记录。默认的最小TTL为3600秒(1小时),但是可以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可以再每个资源记录上分别设置各自的缓存TTL。

3.HTTP工作原理验证。

1)在PC0上通过浏览器或自定义HTTP数据包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2)观察并记录TCP连接的三个步骤,特别注意其中SYN、ACK、序号及确认序号的变化情况,深入理解TCP连接的建立过程。

3) 修改网站首页,使下载整个页面所需的字节数分别处理1500个字节以内、1600-6000个字节之间,分析HTTP请求及应答的报文格式。

4) 观察TCP连接释放过程,特别注意FIN、ACK、序号及确认序号的变化情况。

5)总结HTTP的工作原理,总结TCP的连接管理(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答:

总结HTTP的工作原理

HTTP协议定义Web客户端如何从Web服务器请求Web页面,以及服务器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

以下是HTTP请求/响应的步骤:

(1)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2)发送HTTP请求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

(3)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4)释放连接TCP连接

Web服务器主动关闭TCP套接字,释放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TCP套接字,释放TCP连接。

(5)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

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总结TCP的连接管理:

TCP使用三向握手过程建立连接,交换两个方向上数据传输的起始序号并协商相关的参数:

客户->服务器:SYN(seq=x)(没有确认号与窗口大小)

服务器->客户:SYN+ACK(seq=y, ack=x+1)

客户->服务器:ACK(seq= x+1, ack=y+1)

SYN消耗一个序号!

数据传输过程:

(1)为了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递,发送方必须把已发送的数据包保留在缓冲区;

(2)并为每个已发送的数据包启动一个超时定时器;

(3)如在定时器超时之前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应答信息(可能是对本包的应答,也可以是对本包后续包的应答),则释放该数据包占用的缓冲区;

(4)否则,重传该数据包,直到收到应答或重传次数超过规定的最大次数为止。

(5)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先进行CRC校验,如果正确则把数据交给上层协议,然后给发送方发送一个累计应答包,表明该数据已收到,如果接收方正好也有数据要发给发送方,应答包也可方在数据包中捎带过去。

TCP使用四向握手过程终止连接

主机A->主机B:FIN(seq=x)

主机B->主机A:ACK(ack=x+1)

主机B->主机A:FIN(seq=y)

主机A->主机B:ACK(ack=y+1)

如果B收到A的终止请求时,数据也发送完了,则第2、3步可以合并。

FIN消耗一个序号!。

实验六:DHCP及FTP工作原理分析与验证

一、实验目的

1.分析验证DHCP工作原理(IP地址获取、IP地址释放、中继代理)。

2.分析验证FTP工作原理(连接建立与释放管理,控制信息传输方式)。

二、预计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步骤

1、DHCP工作原理分析与验证。

1)用PacketTracer(5.3或以上版本)打开文件61_DHCP_Testing.pkt,在各PC机上使用ipconfig /renew命令,检查是否可以获得IP地址等信息,检查各PC机及服务器之间是否是互通的。

2)在Realtime模式下,使用命令ipconfig /release释放掉PC0拥有的IP地址信息。切换到simulation模式,在PC0上使用命令ipconfig /renew,跟踪分析DHCP协议分配IP地址的过程,记录下每个包目标源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DHCP操作类型,归纳总结DHCP获取IP 地址信息的过程。

PC0---------- DHCP Server

DHCP Server---------- PC0

3)在simulation模式下,在PC0上使用命令ipconfig /release,跟踪分析DHCP协议释放IP地址的过程,记录下每个包目标源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DHCP操作类型,归纳总结DHCP释放IP地址信息的过程。

4)在Realtime模式下,使用命令ipconfig /release释放掉PC1拥有的IP地址信息。切换到simulation模式,在PC1上使用命令ipconfig /renew,跟踪分析DHCP中继代理分配IP地址的过程。

PC1----------→Switch2

DHCP Server----------→Switch0

5)在simulation模式下,在PC1上使用命令ipconfig /release,跟踪分析DHCP中继代理释放IP地址的过程。

2、FTP工作原理分析与验证。

1)用PacketTracer(5.3或以上版本)打开文件62_FTP_Testing.pkt,验证PC机与FTP服务器之间是否是互通的。

2)在simulation模式下,在PC0上根据提示信息依次执行如下操作(红色部分是输入的,忽略了相关提示信息):

PC> ftp 192.168.1.254

Username: cisco

Password: cisco

ftp> dir

ftp> get c2950-i6q4l2-mz.121-22.EA4.bin

ftp> quit

跟踪并分析如下信息:

(1)FTP控制连接的建立过程;

第6章TCPIP协议与IP路由

本章提要: 在TCP/IP 网络中,主机用IP地址来标识和区分。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或称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IP地址分为A、B、C、D和E五类。对前三类地址,还可划分子网。划分子网后,IP地址可视为由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三部分组成。划分子网是通过改变子网掩码的代表网络号的二进制位的长度来实现的。 与子网划分相反,把若干个网络地址用一个统一的网络号来表示的编址方式称为超网编址,超网编址及其寻址方式称为无类域间路由。 路由是指对到达目标网络的地址的路径做出选择,也指被选出的路径本身。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就像一张“网络地图”,记录有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路径。 对路由表中“记录”的填写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由路由协议自动进行,这分别称之为静态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配置需要制定目标网络地址和下一跳IP地址或本路由器(连接下一跳路由器)的端口名称。 6.1 CP/IP协议 TCP/IP协议,作为Internet事实上的协议标准,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TCP/IP指的是整个TCP/IP协议族,它是一个具有四层结构的协议系统,由若干协议组成,这四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Internet层和网络接口层。我们把这样的协议组合称为TCP/IP协议栈,也称之为TCP/IP模型。 由于TCP/IP在设计时就是要使得异种机型、异种网络能够互联,要与具体的物理传输媒体无关,故其没有对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做出规定,只是简单地把最低的一层命名为网络接口层。 除网络接口层外,其余各层都由多个协议组成。 在Internet层,IP协议封装的数据报文能够被路由器从一个子网传送到另一个子网,故称IP 协议是可路由的协议;IP数据报的路由称为IP路由。通过配置路由器,使IP数据报在路由器之间传送并到达目标网络,相关的配置称为IP路由配置。 以下介绍TCP/IP的组成。TCP/IP实际上是许多具体协议的总称。这些协议适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下面就各层的主要协议做一简介。 1. 应用层 TCP/IP的应用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除了HTTP外主要的协议还有:

实验五-IP协议分析

实验五IP协议分析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将研究IP协议,通过执行traceroute程序来分析IP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过程。我们将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详细学习IP数据包的分片。 一、捕获traceroute 为了产生一个IP数据包,我们将使用traceroute程序来向一些目的地发送不同大小的数据包,这个软件我们在第一个实验已作过简单的尝试了。 但我们试图在IP头部首先发送一个或者更多的具有TTL的数据包,并把TTL的值设置为1;然后向同一个目的地发送一系列具有TTL值为2的数据包;接着向同一个目的地发送一系列具有TTL值为3的数据包等等。路由器在每次接收数据包时消耗掉一个TTL,当TTL达到0时,路由器将会向源主机返回一个ICMP的消息(类型为11的TTL溢出),这样一个TTL值为1的数据包将会引起路由器从发送者发回一个ICMP的TTL溢出消息产生一跳,TTL值为2的数据包发送时会引起路由器产生两跳,TTL值为3的数据包则会引起路由器产生3跳。基于这种方式,主机可以执行traceroute观察ICMP的TTL溢出消息,记录每个路由器的ICMP的溢出消息的源IP地址,即可标识出主机和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路由器。 我们要运行traceroute让它发送多种长度的数据包,由Windows提供的tracert程序不允许改变由tracert程序发送的ICMP的回复请求消息的大小,在Windows下比较好的一个是pingplotter,它可以在以下网站下载共享版本(现在已下载好存在共享文件夹的压缩包中): 安装pingplotter标准版(你有一个30天的试用期),通过对你所喜欢的站点执行一些traceroute来熟悉这个工具。ICMP回复请求消息的大小可以在pingplotter中设置:Edit-> Options->Default Setting->enginet,在packet size字段中默认包的大小是56字节。pingplotter 发送一系列TTL值渐增的包时,Trace时间间隔的值和间隔的个数在pingplotter中能够设置。 按下面步骤做: 1启动Iris,开始包捕获; 2启动pingplotter,然后在“Address to Trace”窗口输入目的地目标的名字:

实验三 DNS 协议分析

Q1.运行nslookup,查询并记载你的本地DNS 服务器名称及其IP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的 权威DNS 服务器名称及其IP地址; 答:本地DNS 服务器名称及其IP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210.33.16.2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的权威DNS 服务器名称及其IP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210.33.16.3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210.33.16.2 Q2.运行nslookup,查询并记载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的IP 地址、其权威DNS 服务器名称 和IP地址; 答: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的IP 地址:61.153.22.54 权威DNS 服务器名称和IP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221.204.186.6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115.236.151.140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119.167.195.8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183.60.59.232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183.60.57.139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183.60.58.173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60.28.1.34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nternet address = 115.236.151.141

ipv6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ipv6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AR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学院年级 20XX 班级 4班 学号 3013218158 姓名闫文雄 20XX 年 6 月 17 日 目录 实验名称----------------------------------------------------------------------------------- 1 实验目标-----------------------------------------------------------------------------------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 1 实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实验结论----------------------------------------------------------------------------------- 1 一、实验名称 ARP协议分析 二、实验目标 熟悉ARP命令的使用,理解ARP的工作过程,理解ARP 报文协议格式 三、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步骤: (局域网中某台计算机,以下称为A计算机) ARP(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ARP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

实验1: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协议分析

实验报告 ( 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协议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胡素君 指导单位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教学中心 日期2015.5.10

实验一: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方法,并用它来分析一些协议; 2、截获数据包并对它们观察和分析,了解协议的运行机制。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相关重要协议原理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规则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Pc机、双绞线、局域网 四、实验步骤 1.用Wireshark观察ARP协议以及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 (1)打开windows命令行,键入“ipconfig -all”命令获得本机的MAC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结果如下: (2)用“arp -d”命令清空本机的缓存;结果如下 (3)开始捕获所有属于ARP协议或ICMP协议的,并且源或目的MAC地址是本机的包。(4)执行命令:ping 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观察执行后的结果并记录。

此时,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截图表示) 2.设计一个用Wireshark捕获HTTP实现的完整过程,并对捕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截 图加分析) 3.设计一个用Wireshark捕获ICMP实现的完整过程,并对捕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要求:给出捕获某一数据包后的屏幕截图。以16进制形式显示其包的内容,并分析该ICMP 报文。(截图加分析) 4. 设计一个用Wireshark捕获IP数据包的过程,并对捕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截图加分析) 要求:给出捕获某一数据包后的屏幕截图。以16进制形式显示其包的内容,并分析在该数据包中的内容: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片偏移、寿命、协议、源Ip地址、目的地址 五、实验总结

tcpip协议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章 ?TCPIP和OSI分层模型,包含了哪些层,作用是什么 tcp五层 osi七层 ?每层名称,作用不用原话背下来,理解就可以,能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就行。

?上下层的关系,谁封装谁(tcp),谁在谁的内部(外部) ?TCPIP协议和OSI协议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层次结构,按照功能分层 不同点:一个是五层,一个是七层;OSI之间有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间进行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底层所提供的服务,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效率更高。 ?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所有的网络环境默认为以太网 第三章 ?以以太网为例,搞清楚帧的最短和最长的限制分别是多少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u012503786/article/details/78615551 46-1500 数据部分 计算完整的帧长,需要加上头部和尾部,头部+尾部18字节,所以帧的范围是64-1518 64是怎么来的?46+18 ?CSMA/CD 载波监听冲突检测 一个帧从节点到其他节点发送时,如果其他节点也发送数据,则发生冲突。标准以太网最长距离的往返时间是51.2微妙,这个时间称为冲突窗口。如果发生了冲突,则会在冲突窗口内检测出来,如果没有发生冲突,之后其他节点再发出数据帧时,就会侦听到信道忙,所以就不会发送数据,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冲突。他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次试探性地发送,这种产生随机时间的算法叫退避算法 ?每个层上传输数据的名称大家要掌握 第一层比特流 第二层帧

第三层IP数据报 第四层UDP数据报 ?TCP报文 各个层上常用的设备名字 设备都是向下兼容的 物理层传比特流 链路层帧 网络层ip数据报 ?链路层依靠MAC地址进行寻址,网络层依靠IP地址进行寻址 ?MAC地址怎么来的,网卡在出厂时封印在网卡上的,不能重复,不能改变,所以网卡具有唯一性。 ?既然MAC地址是唯一的,为什么还需要IP地址呢? 局域网内IP地址一般都是靠DHCP动态分布的,所以IP和计算机不是绑定的,假设一台机器是192.168.1.1,当这台机器下线了,这个IP就被分配给其他机器了,此时通信就要出问题了。但是MAC和计算机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局域网内使用MAC进行通信。早期的以太网只有交换机,因为那时网络规模比较小,没有路由器的,以太网通过MAC方式寻址,后来有了互联网,为了兼容原来的模式,采用了IP+MAC地址通信的方式,为啥不干脆取消MAC呢,因为MAC技术基础和应用太广泛了,如果推倒重建代价太大,看一下现在的IPV6为什么不能推广起来就是这个原因。 机器刚开机时,没有IP地址的,所以要通过MAC地址通知DHCP服务器给他一个IP地址才能使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C地址也不能取消。 第六章 ?ABC类地址前缀 ?ip数据报头部长度是多少,最大长度是多少 头部是20 最大1500-20 1500是帧数据部分最大 ?具体的数据报格式不用背,但是字段的含义和长度要知道

TCPIP协议分析试验报告

..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实验项目编号: B03862704 实验项目名称:传输控制协议TCP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 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3. 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4. 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5. 理解TCP重传机制。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server 2003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教学实验平台 三、实验原理(或要求): TCP报文格式 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 位序号32 位确认序号32F P U A R S 4位首6保留(16I 位窗口大小 C 部长R S S Y 位)N N T G K H 度位紧急指针16位校验和16 选项数据 连接的建立TCP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 TCP是面 向连接的协议。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对于一个 要建立的连接,(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ackseq始化序列号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 确认的应答号。ACK,应答信号写为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 号写为SYN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 优质范文.

连接的释放TCP附加标记的报FIN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如图。文段) TCP重传机制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优质范文. .. 四、实验步骤: 练习一: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主机B、C、D启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进入TCP连接视图。在“服务器信息/IP地址”中填入主机C的IP地址;使用“端口扫描”获取主机C的TCP端口列表,在“服务器信息/端口”中填入主机C的一个TCP端口(大于1024);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字段名称报文1 报文2 报文3 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ement Number ACK SYN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maximum segment size”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主机A断开与主机C的TCP连接。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TCP-IP协议与网络编程(A答案)

适用班级:06011102?04 5、OSI 的 _____ 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 (A ) A 、物理层 C 、数据链路层 ,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 B 、表示层 D 网络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试卷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TCP/IP 协议及网络编程(A 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RP 欺骗是由下列哪种类型的报文实现的? A ARP 应答报文 C 组播报文 2、 关于传输控制协议 TCP 描述正确的是 A 、 面向连接的协议,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B 、 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C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数据的传输 D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SNMP 协议大传输层使用哪个协议 A ICMP 服务 C TCP 服务 4、 逻辑地址 202.112.108.158,用Ipv4 二进制表示 (A ) B 、ARP 请求报文 D RARF 报文 (B ) (B ) B 、UDP 服务 D 、SMTP 服务 32地址正确的是: (A ) A 11001010 01110000 01101100 10011110 B 、 10111101 01101100 01101100 10011001 C 10110011 11001110 10010001 00110110 D 01110111 01111100 01110111 01110110 6、套接字是指下列哪几项的组合? A 、IP 地址和协议号

B 、IP地址和端口号 C 、端口号与协议号 D 、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ip协议实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ip协议实验 篇一: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 班级:0906401姓名:吴朋发学号:36实验日期:评分:_____________ 1.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实验2.实验学时 2学时3.实验类型 设计型4.实验目的 1、分析ip基本ip报头结构,给出每一个字段的值及其含义,加深对ipV4协议理解。 2、分析http报头结构 3、分析tcp、ip、http封装关系5.实验内容 借助于网络分析议etherreal捕获http、tcp、ip报文,分析ip报文头结构,理解其具体意义。6.实验原理网络实验室40台学生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络,并连接学校校园网络,每台主机均能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对internet 的访问。学生机所装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20xxserver。7.实验步骤(包括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步骤1:认真阅读文档《ethreal的使用方 法》,熟练掌握windows下ethereal的使用方法。 步骤2:在学生机上启动etherreal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在ie浏览器上输入,分析截获的http报文、tcp报文,试找出http协议数据包,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填写下表。 步骤3:找出对应的ip报文,试分析ip数据报文头中各字段值的含义,并填入下表 步骤4: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填入下表。 步骤5:根据实验截获的报文写出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的解析过程。 步骤6:综合分析截获的数据报文,概括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从在浏览器上输入 步骤7:选择一条计算机发出的dns请求报文和对应的dns应答报文,填写下表。 步骤8:简述dns域名解析的过程。 1、当客户机提出查询请求时,首先在本地计算机的缓存中查找。 2、客户机将域名查询请求发送到本地dns服务器,。 3、如果本地服务器不能在本地找到客户机查询的信息,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2014年 6 月 29日

实验1 基于ICMP的MTU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 1)掌握ICMP协议 2)掌握PING程序基本原理 3)掌握socket编程技术 4)掌握MTU测量算法 实验任务 编写一个基于ICMP协议测量网络MTU的程序,程序需要完成的功能: 1)使用目标IP地址或域名作为参数,测量本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的MTU; 2)输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的MTU。 实验环境 1)Linux系统; 2)gcc编译工具,gdb调试工具。 实验步骤 1.首先仔细研读ping.c例程,熟悉linux下socket原始套接字编程模式,为实验做好准备; 2.生成最大数据量的IP数据报(64K),数据部分为ICMP格式,ICMP报文为回送请求报 文,IP首部DF位置为1;由发送线程发送; 3.如果收到报文为目标不可达报文,减少数据长度,再次发送,直到收到回送应答报文。 至此,MTU测量完毕。

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用于传输出错报告控制信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它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当遇到IP数据无法访问目标、IP路由器无法按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包等情况时,会自动发送ICMP消息。ICMP报文在IP帧结构的首部协议类型字段(Protocol 8bit)的值=1.

ICMP原理 ICMP提供一致易懂的出错报告信息。发送的出错报文返回到发送原数据的设备,因为只有发送设备才是出错报文的逻辑接受者。发送设备随后可根据ICMP报文确定发生错误的类型,并确定如何才能更好地重发失败的数据包。但是ICMP唯一的功能是报告问题而不是纠正错误,纠正错误的任务由发送方完成。 我们在网络中经常会使用到ICMP协议,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用于检查网络通不通的Ping命令(Linux和Windows中均有),这个“Ping”的过程实际上就是ICMP协议工作的过程。还有其他的网络命令如跟踪路由的Tracert命令也是基于ICMP协议的。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网际控制报文协议)是为网关和目标主机而提供的一种差错控制机制,使它们在遇到差错时能把错误报告给报文源发方.是IP层的一个协议。但是由于差错报告在发送给报文源发方时可能也要经过若干子网,因此牵涉到路由选择等问题,所以ICMP报文需通过IP协议来发送。ICMP数据报的数据发送前需要两级封装:首先添加ICMP 报头形成ICMP报文,再添加IP报头形成IP数据报 通信术语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通信接口有关(网络接口卡、串口等)。 实验2 基于UDP的traceroute程序 实验目的 1)掌握UDP协议 2)掌握UDP客户机/服务器编程模式 3)掌握socket编程技术 4)掌握traceroute算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协议分析精编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协议 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天津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6.列举出你所抓到数据包的种类(协议名称)。列表写出客户端、网关、web服务器的IP地址和MAC地址。HTTP客户端和服务器段的端口号。 答:数据包的种类TCP、UDP、DNS、DHCP、ARP、OSPF、LLDP、SSL、TLS、NBNS、BROWSER=等。 客户端网关Web服务器 IP地址 MAC地址58:6a:b1:5d:be:3344:37:e6:04:08:9f44:37:e6:04:09:c5 HTTP客户端的端口号:80,服务器端口号:2518。 7.将TCP、IP、ARP、DNS、HTTP和Ethernet的首部字段的名字和值按照协议的格式(参见附录2)分别记录下来。(任意打开一个消息) 答:IP:

版本:4首部长度:20bytes区分服务:0x00总长度:40 标识:0x41c6标志:0x02片偏移:0 生存时间:51协议:TCP(6)首部校验和:0x4bfb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填充 TCP: 源端口:80目的端口:2518 序号:1 确认号:716 数据偏 移 保留URG ACK 1 PSH RS I SYN FIN 窗口:16128检验和0xf2e5紧急指针: 无效

选项:空填充:空ARP: 以太网目的地址:HonHaiPr_04:08:9f (44:37:e6:04:08:9f)以太网源地址: HonHaiPr_04:09:c5 (44:37:e6:04:09:c5) 帧类型:ARP (0x0806) DNS:

TCPIP协议族中文版答案.

文件说明: (1)据最后一节课老师的讲解,学过的章节为1-9、13、14、15、19、22。必考章节为1-9、13、14、15、22,共十三个章节,其中4、5、6、7(checksum)、9、11(3个路由协议)章节为重点章节,具体考卷内容也许会与此有所出入。 (2)翻译之后的答案习题颜色深浅有所区别,参考之时希望注意,能力有限,个别题目没有做出中文解释,还望谅解,英文图的上方出现的Figure1.E2 Solution to Excercixe13字样,译为关于习题2的解决方法图1。 (3)此文件是所给英文答案所有习题的答案,但据整理英文答案发现,老师所给答案只有奇数题号的习题,然而整理人不确定老师是否只考所给答案的习题,还望分享一二。 (4)整理过程难免有误差,许多专业名词的翻译也会出现些许出入,望慎重参考此文件,如若有所疑问可自行在IEC群文件中下载相关英文版习题答案,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加深个人对题意的理解。 (5)如若明确文件中有错误出现,还望告知身边人,文件整理中尽量使得题意与答案处于同一页面中,如若带来不便,还请见谅,某些习题下方会有些许标注,还望注意到,以防理解出现偏差。 (6)此文件的最后会给大家一些老师提及的重点词汇、问题和整理过程中get到的一些专业名词,也许会对大家理解题意及英文版答案有所帮助。 (7)分享快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因D = T * V,D是传播距离,T是传播时间,V是传播速率,所以T=D/V,插入相应的值找寻需要的时间并在电缆中的传播。 T = D / V = (2500 m) / (200,000,000 m/s) = 0.0000125 s = 12.5 μs 【注】10base5,一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用于使用粗同轴电缆、速度为10Mbps 的基带局域网络,在总线型网络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0米。1 * 10 -6 s= 1 μs 假设最小的帧大小为65字节或者520比特,L = T * R,L是帧的长度,T 是所用时间,R是数据率,因T=L/R,可以计算时间 T = L / R = (520 bits) / (10,000,000) bits/s = 0.000052 s = 52μs 【注】Mbps:传输速率是指设备的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带宽",单位是Mbps(兆位/秒),目前主流的集线器带宽主要有10Mbps、54Mbps/100Mbps自适应型、100Mbps和150Mbps四种。1字节=8比特,也就是65字节=520比特, 填充需要46字节的数据部分,如果数据从上一层接收到的是42字节,则仍需要在这个数据上填充 46-42=4字节 (1)相同点:对媒体访问有同等的权利;都可以访问媒体。 (2)不同点:CSMA/CD: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即延迟后重发;可以引发碰撞。 CSMA/CA:它需要介质有一个特殊的时间量来通知其他站点;不会发生碰撞。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

详解TCP/IP协议的含义和参数最重要的概念是IP地址,它是32位地址,采用如下的形式: nnn.nnn.nnn.nnn 其中每个nnn为8位,范围为0~255。通常互连网上的每台机器的地址都是唯一的。这相当于身份证号码,但这号码不易记忆,后来就出现了域名的概念,它与IP地址唯一对应,实际就是网络世界的门牌号码。如网事网络: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c610035287.html, IP地址:210.77.43.3 域名的申请是有专门的管理机关负责的。常用的定级域名有行业与地区两种,以下为常见的域名: 地区: .cn中国; .hk香港; .uk英国; .tw台湾; .au澳大利亚; .jp日本; .ru俄罗斯; .fr法国 行业: .com公司;

.gov政府; .net网络; .edu教育; .mil军事; .org非赢利组织 TCP/IP协议中的三个参数 TCP/IP(Transmite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套工业标准协议。Internet网之所以能将广阔范围内各种各样网络系统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主要是因为应用了“统一天下”的TCP/IP协议。在应用TCP/IP协议的网络环境中,为了唯一地确定一台主机的位置,必须为TCP/IP协议指定三个参数,即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 IP地址 IP地址实际上是采用IP网间网层通过上层软件完成“统一”网络物理地址的技巧,这种技巧使用统一的地址格式,在统一管理下分配给主机。Internet 网上不同的主机有不同的IP地址,每个主机的IP地址都是由32比特,即4个字节组成的。为了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技巧”表示,每个字节为一部分,中间用点号分隔开来。如210.77.43.3就是网事网络WEB服务器的IP地址。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网络号表示网络规模的大小,主机号表示网络中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A、B、C三类IP地址有效范围如下表: 类别 网络号 主机号 A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

网络协议分析 课题名称:网络协议分析 指导教师:赵红敏 专业班级: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学号: 20144591 姓名:孙晓阳

目录 实验一点到点协议PPP (4) 实验目的 (4) 实验环境 (4) 实验步骤 (4)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ARP (10) 实验目的 (10) 实验环境 (10) 实验步骤 (10) 实验三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16) 实验目的 (16) 实验环境 (16) 实验步骤 (16) 实验四实现”洞”的算法 (20) 实验目的 (20) 实验环境 (20) 实验要求 (20)

实验一点到点协议PPP 实验目的 1.理解PP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2.练习PPP,CHAP的配置。 3.验证PPP,CHAP的工作原理。 实验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 2.Boson NetSim模拟仿真软件。 实验步骤 1、绘制实验拓扑图 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实验网络拓扑图如图1-1。 本实验选择两台4500型号的路由器。同时,采用Serial串行方式连接两台路由器,并选择点到点类型。其中DCE端可以任意选择,对于DCE端路由器的接口(Serial 0/0)需要配置时钟信号(这里用R1的Serial 0/0作为DCE端)。 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绘制完实验拓扑图后,可将其保存并装入Boson NetSim中开始试验配置。配置时点击

Boson NetSim程序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 并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1的基本参数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enable secret c1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word c2 R1(config-line)#interface serial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nd R1#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点击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下面过程进行路由器的基本参数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R2(config)#enable secret c1

TCPIP协议是基于什么硬件设备上的

TCP/IP协议是基于什么硬件设备上的 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 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包括: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 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实验一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CP/IP协议属性设置,掌握各种查看网络参数的方法。 2.了解IE功能及使用方法,理解IE 各项参数意义并会合理设置。 3.了解ping和tracert命令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4.了解arp和netstat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计算机(带网卡) 2.网线 3.交换机 4.路由器 5.因特网 三、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 (一)查看和设置网络参数 (以windows XP为例) 1.方法一:利用计算机桌面上的“网上邻居”进行TCP/IP 的属性查看本 主机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等相关信息。 【注:在windows 7中可从控制面板——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进入设置。也可从右下角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进入设置。】 【相关知识】 本地连接属性组件介绍: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有很多网络组件,可以选定某组件,然后点击―属性‖或―删除‖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点击―安装‖,安装新的网络组件。 ①―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 ---- 是Microsoft 公司在Windows 软件中内置的一个客户端程序,是Windows 环境下进行网络通讯的客户端基础,如果不安装―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大部分网络功能无法实现; ②― 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安装本组件后,将允许用户将本机的软件(磁盘上的文件)和打印机作为共享资源,提供给网络中其它的计算机。网络中拥有合适权限的其它计算机将可以使用本机提供的软件或打印机; ③― Internet 协议(TCP/IP )‖ ---- 表示在本机上已经安装了TCP/IP 协议,点击―属性‖按钮后,将进入TCP/IP 的属性设置对话框。

实验3_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V1

实验三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分析IP协议 2、分析IP数据报分片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等软件。三、实验步骤 IP协议是因特网上的中枢。它定义了独立的网络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全球户联网。因特网内的每台主机都有IP地址。数据被称作数据报的分组形式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每个数据报标有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然后被发送到网络中。如果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中,那么一个被称为路由器的中间机器将接收被传送的数据报,并且将其发送到距离目的端最近的下一个路由器。这个过程就是分组交换。 IP允许数据报从源端途经不同的网络到达目的端。每个网络有它自己的规则和协定。IP能够使数据报适应于其途径的每个网络。例如,每个网络规定的最大传输单元各有不同。IP允许将数据报分片并在目的端重组来满足不同网络的规定。 在4_1_JoiningTheInternet下打开已俘获的分组,分组名为:dhcp_isolated.cap。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有动态分配IP的实验环境下俘获此分组,此分组具体俘获步骤如下: 1、使用DHCP获取IP地址 (1)打开命令窗口,启动Wireshark。 (2)输入“ipconfig /release”。这条命令会释放主机目前的IP地址,此时,主机IP 地址会变为0.0.0.0 (3)然后输入“ipconfig /renew”命令。这条命令让主机获得一个网络配置,包括新的IP地址。 (4)等待,直到“ipconfig /renew”终止。然后再次输入“ipconfig /renew” 命令。 (5)当第二个命令“ipconfig /renew” 终止时,输入命令“ipconfig/release” 释放原来的已经分配的IP地址 (6)停止分组俘获。如图1所示:

tcpip协议详解,pdf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tcpip协议详解,pdf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tcpip协议详解,pdf 篇一:tcpip详解-卷一-协议-3.11小结 3.11小结 本章开始描述了ip首部的格式,并简要讨论了首部中 的各个字段。我们还介绍了ip路由选择,并指出主机的路 由选择可以非常简单:如果目的主机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上, 那么就把数据报直接传给目的主机,否则传给默认路由器。 在进行路由选择决策时,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路由表。 在表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特定主机型、特定网络型和默认 路由型。路由表中的表目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在选择路由时,主机路由优先于网络路由,最后在没有其他可选路由存在时 才选择默认路由。 ip路由选择是通过逐跳来实现的。数据报在各站的传输过程中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但是封装和目的链路层地址 在每一站都可以改变。大多数的主机和许多路由器对于非本 地网络的数据报都使用默认的下一站路由器。a类和b类地址一般都要进行子网划分。用于子网号的比特数通过子网掩 码来指定。我们为此举了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即作者所在 的子网,并介绍了变长子网的概念。子网的划分缩小了

internet 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通过单个表 月就可以访问了。接口和网络的有关信息通过ifconfig 和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包括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以及mtu等。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对internet 协议族潜在的改进建 议一下一代ip进行了讨论。 习题 3.1环回地址必须是127.0.0.1 吗? 3.2在图3-6中指出有两个网络接口的路由器。 3.3子网号为16bit的a类地址与子网号为8bit的b类 地址的子网掩码有什么不同? 3.4阅读RFc1219[tsuchiya1991],学习分配子网号和 主机号的有关推荐技术。 3.5子网掩码255.255.0.255 是否对a类地址有效? 3.6你认为为什么3.9小节中打印出来的环回接口的 mtu要设置为1536? 3.7tcp/ip 协议族是基于一种数据报的网络技术,即ip 层,其他的协议族则基于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阅读 文献[clark1988],找出数据报网络层提供的三个优点。 篇二:tcpip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ip 等协议报文格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