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 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范本

丄、八、亠

1 .冃I」言

叙述基本概况、测量目的等,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9带坐标,即中央经线为117度,三度带分带。

2. 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工程测量规范》(CJJ8— 99)。

4、《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 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 41'、北纬26° 47'附近。

本工程位于的四至,面积约 5.0k川;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 500地形图之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 500地形图测量布设E 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 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XX、D级GPS点XX、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XX—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之1: 1万地形图,1: 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基本等高距1:500为0.5米。

3)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6365500m大气折光系数

K=0.14

4)1:500图幅采用自由分幅,1:2000图幅采用50*50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 丫之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丫坐标在后,1:500中间以短线相联;图号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之应标注图名。

5 )图幅编辑时;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图幅上方右侧标注工程名称;图幅左下方标注测绘单位名称。

2. 4施工质量、进度保证及技术难点解答

1)经过实地踏勘,本测区位于丘陵地区、测区内山地广布、丘

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这些都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之困难。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施工进度及后继工程服务,我公司组织专业技术小组进行踏勘、搜集资料、编写设计书,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操作运行。

2)组织了以xx.xx等5名工程师,5名专业技术员,18名测工组成共4小组之队伍。

3)组织了下列主要测绘仪器:天宝5700、南方灵锐S86型全球定位接收机6台、瑞士徕佧型全站仪4台(2”级)、索佳2B拓普康211D全站仪3台(5”级)、瑞士NA2自动安平水准仪3台、东芝便携式手提电脑1台、HP4411笔记本电脑3台,HP800喷墨式打印机2台、摩托罗拉GP88型对讲机6台及各相应配套设备。

4) 公司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对以后之质量跟踪、后继服务等起到一定

之保障。

5) 为了保证工程之顺利进行,公司组织了各小组对本工程可预

见之技术难点、工程质量及进度、安全生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工程是块状地形约5.0平方公里,经讨论决定平面位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联测高等级控制点,以边连式、点连式推进布设E级GPS^四个, 高程测量由于一般之四等附合水准路线控制之路线不长,路线过长时

最弱点中误差难以保证,故决定采用布设四等水准网之方式进行施

测,以确保四等水准高程之精度,平差时按结点网进行严密平差,在施测过程中,与三角高程进行比较发现问题便及时处理。

3. 控制测量

3. 1平面控制

1. GPS网之主要技术要求。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当GPS网之世界大地坐标系统转换成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时,应满足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5cm/km;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o带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

2.5cm/km时,可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之高斯正形投影3o带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 布网原则与设计

1) 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GPS网之点应有二点以上之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之应用。

2) 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之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之沿用。

3) 为求定GPS点在地面坐标系之坐标,应与附近之国家高级控

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

4) 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各等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之边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1)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之各项资料:测区1:1 万地形图;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之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之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2)GPS点位之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之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之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之物体。

3)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

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4. 仪器设备之技术要求

1)接收机之选择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附测量成果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6年01月 1.工程简介 2.作业依据 2.1 任务依据 2.2 作业时所依据的规范和文件 本控制网的设计及实施根据以下规范和文件: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2.3 原有测绘资料的收集 3.控制网方案设计 3.1 观测方案的选择 控制网观测方案一般有两种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相对更成熟,可靠性更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要求相邻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以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图形条件;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

术,它具有实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灵活等优点,它不要求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且布网灵活。由于地形面积有8平方公里,有些区域可能通视条件不好,要满足任意两相邻点都通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布设控制网的方案上选择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其优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平面精度将大大提高;另一个是布设及其测量时间缩短。 3.2 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在平面精度方面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D级网精度的要求施测GPS网,要求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 1/40000;在高程精度方面也达到相应的等级。 3.3 GPS网形设计 3.4 控制网的坐标系统 4.GPS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4.1仪器选型 GPS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1ppm。 所有仪器在观测前均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4.2仪器检验 四台套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测,检测项目有:静态测量精度、静态测量重复精度、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一致性等。检定结果四台套GPS双频接收机均合格,可以应用于生产。 4.3 GPS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 机(四台套); 2、 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平均重 复设站数大于2,独立闭合环边数小于5条,同步观测时 段长度为9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仪器对中误差 不大于1mm,天线高量测误差小于2mm; 3、作业前应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择最佳观测时 段。根据接收机台数,网形等编制作业调度表。 接收机天线的安置、观测数据记录及重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相关要求执行。 4.4 GPS点制做规格 所有GPS控制点的选埋都将严格按照现场勘察后选定的点进行埋设,规格也严格按照D级GPS控制点制作规格来制做。其GPS控制点的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 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坤博测绘技术 审批意见:编制者: 审批者:审核者: 审批日期:2012年月日日期:2012年4月10日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已有资料情况 (2) 四、作业依据 (3) 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 (3) 六、技术方案 (5) (一)仪器、设备 (5) (二)作业流程 (6) (三)基础控制测量 (7) (四)地形图测绘 (15) (五)业处理 (37) 七、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37) 八、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38) 九、其它 (39) 十、提交的成果资料 (41)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2.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引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渗漏严重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灌溉管理落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市利通区2012-2014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市利通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市利通区“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2012年7月编制完成《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上报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进行竞争遴选,8月初,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分,原则上通过《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2万亩(微灌2.09万亩,喷灌面积4.03万亩)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为此我公司受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的委托,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工作。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利通区基本情况 市利通区地处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首府市60㎞。土地面积1384平方公里(207.6万亩)。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0′~107°39′,北纬35°14′~39°23′。

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测量工程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0 二、工作内容 0 三、作业依据 0 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1) 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 (1) 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 (1) 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 (1) 2、软件配置 (2) 3、工期进度计划 (2) 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2) 8.1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2) 8.2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 8.3高程点精度要求 (3) 九、技术路线 (3) 十、控制测量 (4) 10.1等级控制测量 (4) 10.2各等级控制点标石规格、整饰与编号 (9) 10.3高程控制测量 (10) 十一、地形地籍修补测 (12) 11.1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方案 (12) 11.2图根控制测量 (12) 11.3数据采集 (15) 11.4测绘、表示要求 (16) 11.5数据接边 (17) 十二质量控制 (18) 12.1作业组自检 (18) 12.2部门级检查 (18) 13.3 公司检查 (19) 十三、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20) 13.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0) 13.1.1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 (20) 13.1.2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因素 (20) 13.2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21) 13.2.1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学习 (21) 13.2.2 加强中间检查 (21) 13.2.3 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1) 十四、提交测绘成果 (22)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总则 1 项目概况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5′-119°41′,北纬35°05′-36°00′,东临黄海,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总面积5348平方公里。海岸线99.6公里。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1.7万。 2 目的、任务 全面完成日照市市辖二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约222.9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区及建制镇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扎实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各项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共包括八个测区,总调查面积约222.94平方公里。 测区A:约21.2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日照北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同三高速东侧铁丝网,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B:约27.1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西岸,南至迎宾路中心线,西至日照北路、日照南路中心线。 测区C:约50.1平方公里(暂未扣除万平口等水面面积),北至山海路南侧路沿石及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西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东岸,北半部西至青岛路东侧路沿石。 测区D:约21.5平方公里,北至铁路(含铁路)、迎宾路,东至沙墩河、西宁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测区界址点座标及铁路(含铁路)。 测区E:约50.8平方公里,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深圳路南测路沿石,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三亚路北侧路沿石、南沿海路北侧路沿石。西至沙墩河、西宁路中线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F:岚山区驻地,包括岚山头街道办事处、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建成区,面积约34.6平方公里。 测区G:东港区镇驻地约11.48平方公里,其中南湖镇驻地1.38平方公里,三庄镇驻地1.07,河山镇驻地1.05,涛雒镇驻地2.4,西湖镇驻地0.38,陈疃镇0.70,两城4.5平方公里。 测区H:岚山区镇驻地约6.16平方公里,其中,碑廓镇驻地1.44,虎山镇驻地里0.57,巨峰镇驻地0.93,高兴镇驻地1.61,黄墩镇驻地0.83,后村镇驻地0.78平方公里。 实际工作成交量以实测面积(测区内无需测绘的水域和山体范围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进行计算。 3 技术路线 按照《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源,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RTK、全站仪、外业数字测图软件等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建立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库。 3.1 基本要求 所有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均应通过质检部门的检定; 充分利用RZCORS系统运用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 充分利用日照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获取图根点高程; 利用统一的CASS二调城镇版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属性入库,建立满足要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库; AutoCAD平台选用2004版本; 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点位中误差为±5cm。 3.2 数学基础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和投影方式与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的一致。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9°10′;

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园1:500地形测量 技术设计方案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刘希真 年月日 审批人(签章):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 2016年9月

一、概述 (3) 1.1测区概况 (3)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3) 1.2.1 控制资料 (3) 1.2.2 地形资料 (5) 1.3 作业依据 (5) 1.4坐标和高程系统 (6) 1.4.1坐标系统 (6) 1.4.2 高程系统 (6) 1.4.3 基本等高距 (6) 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6) 1.8 质量目标 (6) 二、地形测绘 (7) 2.1基本要求 (7) 2.1.1 成图方法 (7) 2.1.2 测图比例尺 (7) 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 (7) 2.2 图根控制测量 (7) 2.2.1图根点的布设 (7) 2.2.2图根点编号 (7) 2.2.3 图根点的测量 (8) 2.3地形图测绘 (8) 2.3.1基本要求 (8) 2.3.2 数据采集方法 (8)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8) 2.3.4 数据处理 (8) 2.3.5 平面控制测量 (9) 2.3.6 高程控制测量 (10) 2.3.7 图形编辑 (10) 2.3.8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10) 2.3.9 精度要求 (12) 2.3.10 图廓整饰规定 (12) 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12) 3.1 成果检查与验收 (13) 3.1.1 检查验收内容 (13) 3.1.2 检查与验收方式 (13) 3.2 资料提交 (13) 3.2.1 文字报告 (13) 3.2.2 控制测量成果 (13) 3.2.3 图形资料 (13) 3.2.4 其他资料 (13)

公路测量 专业设计书

G111国道改扩建工程富裕段 (地形图测绘、中桩敷设、横断面测量) 专业设计书 2016年9月3日 1.概述 1.1任务概述 1)84公里延长线首级控制(平面控制、高程控制)计XXX点; 2)400米宽1:2000带状地形图84延长公里; 3)84公里延长线中桩敷设及纵、横断面。 1)地理位置:起点位于约东京124°30′36″,北纬48°00′36″;终点位于约东京124°04′48″,北纬47°27′00″。 2)行政隶属:道路全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2.自然概况与已有资料 2.1自然概况 改扩建道路北段、南段在原G111上进行,中断(富裕镇建成区以南的20公里)为新建路段,道路经过富裕县、两个镇(二道湾镇、塔哈镇)8个村屯(前长远、安居村、小榆树、群力村、县良种场、五家子、中和村、冯屯)跨越北引嫩总干渠、塔哈河两个较大水系,新建路段为草地沼泽区,首级控制、带妆测图、中桩敷设、断面测量都较为困难。 2.2已有资料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的1:50000地形图用于本项目的生产计划用图。 平面控制得到CORS站的授权服务,用于本项目的平面控制联测。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等水准点个,用于本项目的高程控制联测 3. 技术文件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4.技术指标 4.1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米; 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124° 成图比例尺为 1:2000。 5.控制测量 5.1施测要求 (1)一级控制点必须采用网络RTK测量。 (2)二级控制点宜采用网络RTK测量,也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或导线测量。 (3)图根控制点上述测量方法均可使用。 (4)一级平面控制点、首级高程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联测,路线控制桩采用五等(含)以上水准联测。 (5)首级高程控制点也应按一级平面控制点要求施测点位坐标。 5.2精度要求 1)一、二级控制点最弱点中误差均不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二级点不大于1/10000)。 2)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成图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不大于成图等高距的1/10。 3)路线水准各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5.3控制点编号 1)采用GPS测量的一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E+流水号01——99组成,如GE01则为第1个GPS一级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测量的二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F+流水号01——99组成。如GF01则为第1个GPS二级平面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编号为T+流水号1——N 组成。 2)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D+流水号01——99组成,如BMD01则为第1个四等高程控制点,采用五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F+流水号01——99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园1:50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总工程师:刘希真 审批意见: 年月日主要负责人: 审批人(签章):

年月日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 2016年9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 地形测量 技术设计方案 为满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块规划建设的需要,受明祖涛老师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概述 测区概况 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由甲方指定范围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 数字化地形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一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40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长约380 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测区位于东经114° 23' 24〃? 114° 23' 59〃和北纬30° 31' 11〃?30° 31' 25〃之间。最高高程为,最低高程为,平均海拔高程为34m测区内有操场,球场,居民楼,池塘,教学楼,公园等地物,植被较多,品种复杂。校区分为东校区和西校区,西校区位于南望山下,东校区位于喻家山以西。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控制资料 测区内有4个三等点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系老师测量的56个图 根导线点,其点名如下,其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高程系为: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成果如下: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作者:————————————————————————————————日期: 2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1_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 概述 1.1 任务来源 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容和围 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 (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 公里; (3)将1980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

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国道G323横穿测区,测区大车路、乡村小路不多,交通条件一般。 植被以耕地、树林、灌木林和草地为主;测区属丘林地带,部分地方树木较多,通视条件困难。 2.2 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现有资料情况: (1)测区附近有国家GPS C级网,可作为一级GPS控制网的起算点。 (2)测区有1/1万、1/5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测区实地踏勘和设计用。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S236花程线郏县安良至新城区井营段改建工程》 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 技 术 设 计 书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 设计者: 日期:2013年3月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物流运输业、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文化、卫生、教育等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公路的建设。而且S236花程线是干线公路,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再加上原道路修建标准偏低,过村镇路段比较多,混合交通及横向干扰大,经常造成堵车,不仅影响车辆的通行,而且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郏县南部是汝河,现有汝河桥全宽只有13米,却担负着郏县南部大部分交通任务,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交通量增长的需求,成为制约郏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以上原因,在最近几年的市、县人代会上,两级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建议,花程线升级改建工程已经到了必须尽快实施的地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郏县人民政府提议,市政协牵头,市长批示,将本项目列为市重点工程。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宝丰、郏县,以平地和丘陵为主。起点位于郏县安良镇郏县神前陶瓷产业集聚区西南部,S236与集聚区神前大道交叉处(起点桩号K31+055),向南于安良镇南上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经王平庄、黑庙、白庙乡、杨庄村、鱼池村,至郏县北环接凤翔大道、紫云路、南环、迎宾大道、过雨霖头后跨过汝河至吕寨(与S231相交),折向东南经士庄村后下穿郑尧高速公路,经肖营村、周营村、前李庄至闹店镇(与S329线相交),继续向南经连店村、龙门口村、西吴庄、下穿平煤铁路至辛庄,止于S236与S242 交叉处(终点桩号K69+875),全长39km,以公路两侧各200米的宽度为限,测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 2 完成该工程采用的技术路线概述 利用GPS RTK测量技术,对项目区进行全野外数字测量,利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内业处理,最终形成1:2000带状地形图。 以测区已有的平顶山市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作为起算点,采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测图区域内沿路线布设四等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控制点

航测技术设计方案(范本)

精心整理 一、 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 2、 项目实施地点 3、 —成图二、 29°16.5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 8、《1 9、 10、《1); 11、《 1 2 6.1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1000为2米,从零米算起,每隔4条首曲线加粗一根计曲线。密集居民区可不绘等高线。接边时尽量保证等高线完整,不要随意中断。 6.2成图规格 图幅规格:

6.2.2成图格式 成果格式为DWG文件格式 6.3成图精度 内业加密点和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及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如表1规定 无人 采 进 软件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本测区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1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2.0(由于测区属于高山区,1米等高距大大增加作业难度和作业效率)米 地形图分幅按700米倾斜分幅。 6.3、控制网设计 6.4 ① 在能② 控制作业非常困难的地区,可根据用户的设计要求,敷设控制航线。 ③摄影时间 航摄季节应选择本摄区最有利的气象条件,并要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地表植被和其他覆盖物(如:积雪、洪水、沙尘等)对摄影和测图的不良影响,确保航摄像片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概述 (1) 1.1测区概况 (1)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1) 1.2.1 控制资料 (1) 1.2.2 地形资料 (1) 1.3 作业依据 (1) 1.4坐标和高程系统 (2) 1.4.1坐标系统 (2) 1.4.2 高程系统 (2) 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2) 1.6 质量目标 (2) 二、地形测绘 (2) 2.1基本要求 (3) 2.1.1 成图方法 (3) 2.1.2 测图比例尺 (3) 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 (3) 2.2 图根控制测量 (3) 2.2.1图根点的布设 (3) 2.2.2图根点编号 (3) 2.2.3 图根点的测量 (3) 2.3地形图测绘 (4) 2.3.1基本要求 (4) 2.3.2 数据采集方法 (4)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4) 2.3.4 数据处理 (5) 2.3.5 图形编辑 (5)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5) 2.3.7 精度要求 (7) 2.3.8 图廓整饰规定 (7) 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7) 3.1 成果检查与验收 (8) 3.1.1 检查验收内容 (8) 3.1.2 检查与验收方式 (8) 3.2 资料提交 (8) 3.2.1 文字报告 (8) 3.2.2 控制测量成果 (8) 3.2.3 图形资料 (8)

王顶堤地块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王顶堤地块规划建设的需要,受???????的委托,我院承担 了王顶堤地块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 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一、概述 1.1测区概况 王顶堤地块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农学院以北,外环线以西。测区内主要?、?,测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3米,交通便利,通视良好。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由甲方指定范围内约0.63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1.2.1 控制资料 测区内我院测量队拟于2012年4月21日利用中海达动态GPS测量二级图 根点,各个图根点采用四等水准方法引测高程值。 坐标系为: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高程系为:1972年大沽高程系,2008年高程值。 经实地踏勘,在测区范围内布设13个二级图根点用于测图,选用天津市二等水准点不1508作为高程起算点。 1.2.2 地形资料 有甲方提供的覆盖测区的1:5000航片,可用于图根选点和安排生产;有 甲方提供的王顶堤地块权属界限,按照其提供坐标准确标绘在本次所测绘地形 图上。 1.3 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