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法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级语文学案(140903)

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摘要

注意:请同学们择要记录到“积累本”上。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有三种形式:

1、有标志词“者”“也”,构成“……者,……也”、“……,……者也”、“……者,……”、

“……,……也”形式。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译为“是”或“不是”。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不用判断词,根据上下文判断。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②(对话省)(此)忠之属也。 (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①投(之)以骨。(《狼》)

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①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②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①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②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③二(个)男新战死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毋”、“莫”等。

如:①“时人莫之许也。”

②“忌不自信。”

③“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常见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

如:①“何陋之有?”

②“沛公安在?”

3、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标志词“者”“之”等:

如: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②“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是“千里之马”的倒装。

2、数量结构:出现“数词+量词”作定语时常后置。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双声或叠字的形容词作定语时常后置。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4)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于”“以”组成的介宾结构,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如:①“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告之于帝。”

③“屠惧,投以骨。”

④“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如:①不拘于时。

②“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④信而见疑。

2、没有标志词语,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即“以何”。如:“何以战?”

何为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

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这时名词具有动词的性质。

如: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狼不敢前。”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③“不枝不蔓。”枝,蔓: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

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这时形容词具有动词的性质。

如:①“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②“风烟俱净。”净:消散、散净。

③“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

量的事物。

如: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③“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1、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①“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的使动用,“使……臣服”的意思。

②“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做王

2、动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使后面的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②“聚室而谋”聚:使……聚在一起

③“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使……变绿。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③“饿其体肤。”饿:使……受饥饿

1、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

②“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2、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①“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②“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异

③“予怪而问之”怪:认为……奇怪

如: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为……而死

②“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

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彩一样;响、景:像回声、影子一样。

②“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

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①“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亡、北:败逃的人。

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

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①“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③“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