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由姓孙——孙悟空(本领)——四大名著

t: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s:我喜欢刘备,他待人谦虚

t:我喜欢诸葛亮,他神机妙算

s:我喜欢刘备,他胸怀大志……

t: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t: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s:(开始沉默还不够有勇气)

t: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s:我的理解是三次去拜访。

t: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s: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t:(激励)这次说得很准确,看来没有你小小的错误哪来他大大的正确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t:“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s:上官

s:夏侯、司马、玄武……

t: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杳杳字典。

t: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

s: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t:下面我们就带着你们三个人的问题去读课文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

s:(读书)

t: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t:(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请同学读第一节

愿意读的请举起你们的手,举手的都是勇敢的、自信的,将来你们也一定是成功的,孙老师就喜欢举手的同学。

s:(读第一节)

t: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s:读第二节

t:(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

s: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第3段比较长,请同学们限度前半部分,描写“卧龙岗景色的”(这一次举手的要喊,不举手的也要喊。)照顾整体。

s:个别读。

t:隆中怎样景色呢?作者写了山冈、溪流和竹林,哎,写“山冈”用了什么词?]

s:蜿蜒

t:“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s:就是弯的意思

s: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

t:中国汉字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

s: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t:像谁?

s:诸葛亮

t等待谁让他腾飞?

t这里描写竹林还有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t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t景色“秀丽宜人”“秀丽”?“宜人”

s美丽迷人

t噢,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之为卧龙。大家再一齐读读s读

t接下来刘备是怎样拜访的呢?往下读

s“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t这节我们将在下一节重点讨论,请大家齐读第四节

s“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t最后一段请女同学读(生读)抓住“如鱼得水”

t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就纳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

s四个字“诚心诚意”

t哎,了不得哎,孙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还有别的吗?

s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s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s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s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s刘备待人诚恳

s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t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到课文中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引导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第二课时: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

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

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

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s:“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图示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

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s:“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t: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t: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

齐读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t: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

s: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t:板书(如鱼得水)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板书:拔云见日)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s:“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t:(延伸)刘备“三顾茅庐”*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s:待人诚恳,谦虚

s:不要摆架子

s: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二、请看练习4

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我来到玉龙河,这里山绵延不断犹如一条盘旋的龙,这里树郁郁葱葱,河面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4、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部编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2.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3.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 yè纶.巾 guān 鹤氅. chǎng 愧赧. nǎn 沔. miǎn 存恤. xù箪.食 dān鄙.贱 bǐ 2.作者与作品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备课时间:2018.11.20 授课时间:2018.11.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过程与方法: 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教法学法:比较阅读法、视频直观赏读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四、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意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可以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读懂了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再问: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二)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三)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由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

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课前预习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自学,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略知一二,没有通读过原著,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不够透彻。希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很重要,而且要注重艺术性。 2、先扶后放,合作学习 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人物对话部分,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人物动作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评议。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三顾茅庐一、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三、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教学要点: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2、读通课文。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读后检查:1、指名读生字。2、指名分节读课文。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

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3、学习汇报:出示(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4、齐读上述几句话。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生:(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1)大将军(2)汉朝的皇叔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回答:(1)读书人(2)普通百姓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学生回答:(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

三顾茅庐 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成功: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晰。

三顾茅庐教案

8三顾茅庐 教材分析: 我讲的这一课《三顾茅庐》是说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我以刘备如何打动诸葛亮,成功邀他出山?诸葛亮何德何能值得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交流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请之前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刘备的责斥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请之中,以刘备的表现反映出他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交流第二个问题,我首先讲了隆重的景色,让学生明白这种美景能不养育旷世奇才吗?再通过隆中对,出山后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这样的人才刘备能不诚心诚意的去邀请吗?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王老师早就听说咱班同学聪明好学,知识面广,老师呢想考一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招?(敢)下面老师说一些人物的名字,你们来说它们出自哪故事里,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唐僧()武松()贾宝玉()刘备(),同学们真聪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历史瑰宝。今天我们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一篇《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三顾茅庐》典型课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教是为了不教”,本课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定位于课堂的主体,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教学重点设在品读表演悟虔诚、赏析比喻明贤能、诵读佳句试笔锋这三个环节当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随文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比喻句运用的精妙。 4、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领悟以景衬情的写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质疑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会问:“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的良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自然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字词学习交流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学生交流自认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的识字方法及书写注意事项。 3、生字描红。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识字写字心得,主动识字写字,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避免字词教学过程中平均用时,省时提效。) 三、从“顾”入手,体悟诚心诚意 1、刘备三顾茅庐,课文重点写了第几顾?哪几自然段写第三次顾茅庐? 2、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上路前——到隆中——见面后) 3、学生细读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细节之处。 4、学生交流。 5、品读: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从刘备的动作和等的时间之长感受刘备对贤才的虔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man man)埋怨 只得(de dei)(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 she)(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三顾茅庐_教案

三顾茅庐 一、教材简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入手,打破平常第一课时简单的学习生字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读文、学习生字词、感悟课文内容为一体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并创造性地设计了编演独幕剧、课文原文对照阅读等教学环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全身心的感受,激起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

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4、激发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重点: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看看咱们班的小书柜里放满了书,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爱看书啊。大家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吗? 2、四大名著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3、全班齐读。 4、“顾”是什么意思?拜访。 同学们注意,“顾”的最后一笔是竖提而不是竖

弯钩,请大家用钢笔在课后田字格里把这笔清晰地描红出来,提醒自己不要写错。 5、“茅”,大家看它的部首是——草字头。指的就是——茅草。这个字特别容易把撇丢了,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老师再写一遍,牢牢地记住它。 6、“茅庐”的意思就是——茅草做的房子。 7、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呢?加上人物。 8、由这个故事演变到现在,“三顾茅庐”已经成为一个成语,谁来说说它现在的意思?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全班齐读“三顾茅庐”。 (设计说明:我们班的学生课外阅读面比较广,以他们熟知的四大名著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在教学生字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地进行“顾”与“茅”教学。)(二)课题质疑,初读解疑 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 A、谁三顾茅庐,去拜访谁? B、为什么会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说明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敬安镇唐楼小学张旭刚2016、9、22 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八课《三顾茅庐》。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②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

意思。 2、能力目标: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人物形象,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懂得只有尊重人才,广纳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说明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提示: 一、课型: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播放视频)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生词一定难不倒大家。 [屏显] Array这里,山冈的“冈”的读音,半晌的“晌”的读音,茅塞顿开的“塞”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读一遍。 好,下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的9个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生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尤其要注意哪些笔画? [屏显] 3、这9个生字中, [屏显] 不是小,右边是两点。 4、同学们,记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完成书上的描红练习。 [屏显]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的时候,想一想:“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哪些地方读错了? [屏显]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上课讲义

《三顾茅庐》公开课 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 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 (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 (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三顾茅庐 优秀教案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名著《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人物和性格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结合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吗?简介当时群雄纷争的局面,喜欢谁?为什么?(学习生字:诸葛)。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三顾茅庐》板书时学写“茅”。 3.理解课题“顾”:①看、②照顾、③拜访。 [设计意图]从学习和理解“诸葛”、“三顾茅庐”等词语中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为下文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铺垫,另一方面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下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打下基础。 二、初读。 1.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读准: 半晌、讨论、草堂、没有见着、茅塞顿开 (2)读好:

蜿蜒起伏的山冈、疏疏朗朗的松林 清澈见底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 秀丽宜人的景色 诚心诚意地邀请、恭恭敬敬地等候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读准和读好中又深化字词的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讲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一圈、划一划,再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①刘备生气地说……(抓住刘备的语言突出他的真诚,跟张飞的语言一对比,诚心更为突出) ②离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引导:张飞不满地说:“大哥,还有半里多路呢,干吗要下马步行呀?”刘备会怎么说呢? ③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④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出示:等了半晌工夫,张飞耐不住了,气冲冲地跑到刘备跟前说:“大哥,都站这么久了,他倒躺得安稳,太欺负人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关羽也忍不住对刘备说:“大哥,咱不等了,改日再来吧!” ⑤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迫切想见诸葛亮,诚心去拜见诸葛亮) 3.老师小结:作者抓住刘备的几个动作,几个细节进行描写,把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刘备的诚意。(学生齐读) 4.引发辩论:咦,这么长时间诸葛亮真的睡着了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5.总结:刘备就以他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这段话时,紧扣“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主探索,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教师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 ..: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 ..: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 ..:爱惜,体恤。 总揽 ..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2.作者链接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谁“三顾茅庐”干什么? 【交流点拨】刘备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 2.以各种形式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读课文,了解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诸葛亮满腹经纶,智慧过人。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二)深层探究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你知道这部书中的一些故事吗?说说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二、初读感知"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含义深刻,比较难理解。我们边读边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老师提示一下:说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上的一些词句。开始。(引导学生说出: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打动,出山辅佐刘备。指出:顾:拜访)三、由词入境师:课文中有些四字词语很值得积累。课件出示: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恭恭敬敬、诚心诚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1、开火车读。2、这里的哪几个词是写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的?通过这三个词你感受到什么?(对诸葛亮尊重。)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三个词。3、哪几个词是写隆中的景色的?这几个词在那个自然段出现,请画出来。课件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1)指名读。(2)隆中这个地方怎么样?(美)(3)从那体会到隆中很美?(4)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5)你注意到"来到......,只见......"这个句式吗?指导学生可以用这个句式写一处景物。(6)谁在这居住啊?(诸葛亮)诸葛亮是杰出的人才,这灵秀之地出现这样的杰出的人物,你会想到那个成语?(板书:人杰地灵)4、老师

来板书两个词,虽然不是课文中的,但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品格。(板书: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引导学生说说意思。这两个词是形容谁的?(刘备)(1)引言:是啊,刘备从司马徽水晶先生那得知诸葛亮是当今的大贤,得到他的辅佐就可以成就大业时,求贤心情急切。曾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成功了。刘备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板书:诚心诚意)(2)刘备的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好好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在字里行间写一写。(3)品读第二自然段a、通过读第二段感受到刘备诚心诚意了吗?b、课件出示张飞、刘备的对话。c、同桌之间分角色读读,读出人物的特点。e、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为什么要写张飞?(对比的写法,更能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4)品读第三自然段a、边出示课件边说:看看第三自然段的这段话,你从哪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引导学生抓住:"半里路,下马步行、轻轻敲门,不要惊醒、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半晌工夫,一个时辰"的词语体会。)b、围绕"恭恭敬敬"体会。①"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非常尊敬别人。)②你还在哪里见过恭恭敬敬的情景?(大臣对皇上;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③刘备当时是什么身份?刘备又是什么身份?你总重体会到什么?你读 懂了黑板上的哪个词?(礼贤下士) 2020-03-13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你知道这部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