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命题的三个维度与五大选题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924.11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命题的三个维度与五大选题策略

中山市华侨中学许长荣

每年6月高考季,经常看到这样报道,在学校教学楼前,不少学生在欢呼声中,将一张张书本和试卷抛下,如同冬日里漫天飞舞的雪花。仔细观察,其中大多数是平时考试和练习

做的试题。当高考结束,我们老师一看到高考真题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从高二下学期第

一轮复习开始,学生做了不计其数的试卷,我们也讲了不计其数的题,最后以大小15题来

检测衡量一年多来的付出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我们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高三学生“撕书减压”

的不当行为,但是,作为高三教师,更应该反思,学生真的需要做那么多题吗?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其工作和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切。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

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也意味着“史海题山”出现了。做题讲题考试贯穿整个

高三复习过程,复习课怎么上,筛选试题的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

素养,选题、编题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深层次把握课程与教材的过程;是深

入了解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测量的过程;是学习和运用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选好试

题,编好试题,组好试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通过剖析高考真题,深入

研理学史的这也是高考复习更具针对性的前提。

一、高考试题怎么考?

考试根本导向: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考查主干知识,不追求考点的全覆盖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

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考试

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共102个考点。考点

分布如下:中国古代史16个;中国近代史10个;中国现代史24个;世界古代史3个,世

界近代史13个,世界现代史19个;选修部分:选修一6个,选修二6个,选修三5个。其

中多频考点50个左右。如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继续保持往年的这一特点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如西周分封制、西汉郡国并行制、明朝经济发展、洋务企业开平煤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经济全球化、古代雅典人文主义、工业革命、苏联工业化、20国集团、三民主义、民

族主义等。

要知道高考历史复习如何选题,就必须了解出题人是如何命制高考试题的?个人认为高考试题命制围绕着三个维度:历史核心素养、历史学术素养和历史学习能力。

(一)维度一: 高考命题的立意集中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

教育部修订的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可或缺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它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高考命题的立意,在经历了知识立意时代、能力立意时代、素养立意时代之后,自2016年正式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纵观2017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各个学科,各套试题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根本导向和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出发点。

1.时空观念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

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例1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释】本题把分封制置于先秦三代和秦汉这一历史长时段来考查,既要发现它与商代时期

内外服制政治制度的异同,也要发现它不同于春秋战国秦汉的如郡县制政治制度,命题的出

发点是考查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答案为A项。

2.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

的态度与方法。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

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

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例2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

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A、B两项秦王和太宗称呼与时间不和;\D项“太宗有疾”只是题干表中的《新唐书·太宗本纪》有记载,未见表中其他史籍的记载,证据孤单,不足以“被认定”,D不正确。C项的分析符合题干材料所有信息,C项正确。

3. 历史理解: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1)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

(2)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4)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建构历史叙述。

(5)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例3.(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官修史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官修史书与私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虚伪的史料,故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点,与私家还是官修无关,故B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4.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