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2020届高三复习备考讲座《基于高考历史命题规律的备考复习策略》
- 格式:pptx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55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核心素养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历史学科中,如何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进行高三历史复习策略呢?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
针对历史学科,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处理和利用历史信息资源。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获取相关历史资料,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并且要教育学生如何运用适当的搜索方法和技术,了解历史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人们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归纳、类比等方式思考历史事件和现象。
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不同历史事件,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讲解热点问题和讲解分析题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表达与交流素养表达与交流素养是指人们有效地表达思想和交流知识的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能够与他人交流探讨。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以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经常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讨论的热情。
四、团队合作素养团队合作素养是指人们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团队研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信息共享。
通过运用小组会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科研究的能力。
五、实践与创新素养实践与创新素养是指人们在实际情况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实践。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历史考察和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我们需要明确核心素养是指什么。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必需的,也是高考历史考试所重点关注和考察的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策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针对高三历史考试的复习策略,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历史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试卷,总结出历史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
也可以结合老师的建议和教材的内容,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复习。
历史知识的复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还需要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收听讲座、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历史知识。
学生还需要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做到历史知识的理性理解和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
第四,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死记硬背,更需要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历史的思考。
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论文的写作、历史研究课题的设计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还可以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历史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历史实物的观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历史情感,使历史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
历史复习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历史素养和综合素养是历史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历史情感态度和历史文化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即是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积极的历史情感态度和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复习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系统化复习历史知识。
学生在复习历史时,应当将历史知识系统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根据高考大纲和历年历史试卷,将所有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分类,形成一张详细的知识点表格,这样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又能够系统化地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其次是注重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复习历史时应该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即通过做历年历史试卷,解析历史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等方式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深刻分析。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推理历史发展的逻辑,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等方式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即通过了解历史文化的精髓,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从而逐渐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下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讲座一,细读“考试说明”,明白考什么?(一)建立考点解读表格,知识的梳理与清理(二)地理考核7项内容的梳理二,温故比知新重要(一)重温教材,把教材作为例子,提炼“本质知识”(二)整理试卷,把试题与考点对应(三)整理试卷,从试卷答案中提取“答题思维模板”三,熟练的答题技巧与应试心理四,后期重点把握的考试内容(一)内容解读建立表格1.生活中的日出日落2.漠河的白夜现象3.曲线图的描述和判读及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解读4.等压线为载体的试题(气压值,风向,风速,气温,锋面,阴晴)5.山谷风与工业,住宅区的规划6,城郊环流(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垃圾处理厂的布局)7.三圈环流(风带形成描述,气压带的性质).8.气候特征描述,成因,分布规律(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形成原因)9.特殊地区气候(低纬度高山高原,回归线附近的雨林,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大陆性气候)10植被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11.城市内涝产生原因,海绵城市的意义12.山脉对河流的影响13.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形成解读(河流水文特征变化原因解读)14.30°附近一支洋流从北向南流,合理的说法有哪些?(北半球是大陆西岸,寒流,南半球大陆东岸,暖流)15.航运为载体的综合考察(一月轮船从上海港出发去汉堡,线路,沿途地理现象解读,判断)16.洋流地理意义精细化考核(某个渔场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对航运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污染物扩散特点,亚欧大陆同纬度分布的自然带不同)17.根据地层变化推测地理环境的演变18.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生活19.陆地沉积地貌(丹霞地貌形成过程)20.内外力的表现形式21.板块的划分22.印度尼西亚火山国的原因23.影响侵蚀,搬运能力的主要因素页 124.自然地理环境的描述(位置或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5.印度河水量减少,对入海口地理环境影响(湿地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6.山地垂直自然带描述,原理阐释,雪线的影响因素27.土壤盐碱化形成过程,内流湖水盐度形成过程28.中国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为载体考察,人口分布特点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9.某地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原因30廉租房的区位因素(高级住宅区的布局条件)3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含等地租线为载体,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32城市化的影响因素33描述城市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条件34城市群的发展条件35建立新都的原因和对所在区域发展的影响36.某条河流对种植业的影响37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和合理布局原则38.台田—鱼塘模式的意义39.影响农业市场的因素(湟水谷地种植草莓供应京津地区,相对于河南具有的市场优势)40.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以荷兰乳畜业为载体)41.昆明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42.北粮南下的原因4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44.分析任一农业地域形成条件和生产特点45.特色农产品带发展条件(温县铁棍山药扩大生产的依据)46.家具厂布局变化的原因(伊春建大型家具厂的合理性)47.大连造船厂的发展优势48.跨国公司分散布局飞机制造产业的意义49工业地域形成条件,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50.比较交通方式的特点51.交通方式选择的理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靠近航空港的理由)52.从某条线路谈影响线路的自然因素53.描述交通线路的变化,分析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54.城市地铁的修建对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作用55.交通网(线路)的评价原则56交通枢纽的形成条件57.新疆过度发展长绒棉种植引发的环境问题58.“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59.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60.清洁生产的具体表现61.酸雨的分布特点,产生原因,危害,措施页262.区域特征比较方法63.风能,太阳能,地热形成条件;钱塘大潮形成条件(东部沿海潮汐能开发的意义)64.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意义6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原因,对双方发展的意义66.产业转移的原因(关注绕开贸易壁垒,和我国到发达国家建厂的原因)67.湿地的变化描述,湿地对地理环境影响,东北退耕还湿,耕地减少了,农业出路在哪里68.河流航运价值的比较(莱茵河曾经是世界内河航运价值最高的原因分析)69.港口的区位因素(洋山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的条件)70.“石漠化”的形成,治理措施关注的世界区域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土耳其非洲:赞比亚,利比亚或索马里欧洲:冰岛,芬兰北美洲:加拿大中美洲:古巴南美洲:智利大洋洲:图瓦卢和新西兰南极洲中国地理1.新疆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和评价,风能丰富原因,开发条件评价;上海纺织业转移新疆的原因,新疆发展的优势2.内蒙古: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自然带分异形成原因;与新西兰比较,草场载畜量低的原因,改造措施,乳制品的加工企业布局原则,肉类产品网络销售3.甘肃:祁连山对河流的影响,祁连山的生态问题,兰新高铁的建成意义,敦煌与陇南气候特征比较,原因4.东北:多湿地原因,气候对种植业的有利影响,农业地域生产特点,商品粮基地地位提升原因5.河北省:气候对棉花种植的影响,商品棉基地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雄安新区对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变;首钢的搬迁对北京的意义(产业转移).6.浙江:舟山渔场形成,水产品加工业,钱塘江大潮形成与潮汐能开发条件,钱塘江的梯级开发,7.四川:夏季气温高的原因,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人口迁移新特点(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夏不入川”的原因,夜雨,水能开发利用前景(二)训练的试题2015年某日,北京的李先生从位于央视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一座办公楼中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中间位置的照片,完成1.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A. 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页 3C. 夏季的上午D. 夏季的下午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除该日外,一年中可拍摄到同样景观的机会还有A. 零次B. 一次C. 二次D. 三次图3为南半球某地(30°S)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 坡度为 45°,沿虚线 L2 坡度为 30°。
核心素养理念下历史高考复习知识整合的策略研究唐长春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421005摘要:在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历史复习工作的开展,要注重立足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高中生有效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复习当中,对历史知识点加深理解和掌握。
本文在对高考历史复习问题研究中,注重把握历史核心素养,探讨知识整合复习策略,使高中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复习,以提升历史复习实效性,使高中生有效地应对高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历史复习;知识整合前言: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知识整合策略的应用,注重引导高中生对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做好把握,使高中生从整体视角出发,对历史知识进行更加有效地复习,从而使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及掌握,以提升历史复习效果及质量。
联系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历史复习,教师要注重把握历史核心素养内容及内涵,联系历史价值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史观等,把握历史复习方向,做好历史复习知识的有效整合,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条理的划分,加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升高考历史复习效果及复习质量。
1.把握唯物史观,做好知识整合联系核心素养推进高中历史知识整合复习,要注重引导高中生对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发展规律做好把握,使高中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复习和理解,对历史知识能够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加深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掌握[1]。
高考复习过程中,知识点整合复习,使高中生在历史知识复习中,能够整体性、全面性的把握历史知识点,使高中生由浅层复习向深层复习方向过渡,使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到针对性的培养[2]。
例如,联系唯物史观进行历史复习知识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复习的主题,并结合主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开拓高中生历史复习视野。
以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知识复习,围绕主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点,引导高中生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变革进行把握,深入地思考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历史复习作者:杨玉娟来源:《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第37期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教育改革时代背景,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考命题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线教师开始重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这一过程中高三历史复习课作为连接历史课堂和高考的关键环节时常被忽略,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三历史复习策略有其实际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历史、复习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188一、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并不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历史时所了解和掌握到的历史课程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要去培养高中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从而让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通过历史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具备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也要强调唯物主义思想是教师培养学生对为关键的知道思想。
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高中历史授课时,除了要以唯物主义为核心思想外,还要重点为学生传递“时空”概念,这种时空概念也是学生所需掌握的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具体措施(一)转变观念,主题立意,强化训练如何在高考二轮复习环节中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呢?首先它要求教师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
比如,在具体每一堂设计时可以更多确立主题鲜明的立意,避免把二轮复习上成纯知识的重组课。
如二轮复习的秦汉通史专题复习就可用“走向统一的秦汉”的主题来立意。
引导学生在对秦汉这一特定时空环境下,在史料实证基础上,对秦汉走向统一的必然性形成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这一统一多国家的家国认同。
老师在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有明确且侧重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将五大素养的培养渗透进具体的教与学中去。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一、实践考察
第一种复习策略是通过实践考察历史知识,例如大量去做历年高考试题和模拟试卷,并将错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巩固知识点,增加对考点的认识,也能够在做错题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弥补差距。
二、拓展阅读
第二种复习策略是通过拓展阅读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而且,拓展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三、知识整合
第三种复习策略是通过知识整合来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
因此,学生应该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将历史事件归类,划分时间段或者按照地域划分,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张清晰的知识地图。
四、思维串联
第四种复习策略是通过思维串联来提高思维层次。
历史学科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高考历史试题大多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学生将历史知识进行串联,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思维拓展。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跨领域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行思维的跨领域融合,来提高高考的成绩。
以上就是几种复习历史知识的策略,这些策略都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通过实践、拓展阅读、知识整合和思维串联等方式,从多个方面提高历史学科素养,为高考打好基础,让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历史人才。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一、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构建能力、历史信息获取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献分析能力和历史观念。
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应当将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通过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学生才能够在历史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为将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注重思维拓展高三历史复习不应该局限于死记硬背,更应该注重思维拓展。
学生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运用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原因,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2. 多维度知识构建历史复习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但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需要进行多维度的知识构建。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延伸,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3. 学会信息获取历史学习离不开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历史信息。
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参考书籍,积累历史资料,更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最新的历史信息,从而更好地补充和完善历史知识。
4. 强调解释能力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高三历史复习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学生在复习历史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更需要学会对历史进行解释,包括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5. 提倡多样性学习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该进行多样性的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加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多种途径,拓展历史学习的视野,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