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案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案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

护龙初中唐利霞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采用启发教学、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四、课型:复习课

五、复习过程

(一)导入:(展示幻灯片复习专题)

导入: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历史主题。(二)知识梳理: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教师板书),要求学生按幻灯片3的知识梳理表格提示进行填空温习:(学生浏览课

(三)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解决)

活动1 图说历史

活动2、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提出两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四)中考再现------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今年是辛亥革命103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昌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06年常德市)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5.(08年.资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 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 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 都向西方学习

6.(08年.资阳)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

主要应该参考()

A. 《万国公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申报》

7.(2012·四川资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8.(2012·四川资阳)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

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

①向光绪帝上书言事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参加中国同盟会④兴办工矿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材料题

1、主题演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各1个。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级或政治派别的要求?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发起了什么运动?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请用图示法理清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5)回首近代化的学习历程和日本学习西方的过程的史实,你认为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有哪些启示?

2、实战中考

(2012·四川资阳)(8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动力。酷爱历史的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以下历史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图一所示重要历史人物是谁?(1分)指出图二所示伟人在图三所示刊物的发刊词中阐发的核心思想。(1分)在图一、图二

所示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人,简评他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4分)

(2)假如你为图四所示应确定怎样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发表?(1分)

(3)你认为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1分)

(五)、拓展升华(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请写下来。

2、归纳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

六、板书设计:

技术层面洋务运动

近代化的探索制度层面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

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 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二、梳理知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何为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第一步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结果:失败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步探索: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加深民族危机 兴起:1895 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领导者:光绪帝 内容: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结果:失败 又称:103天。百日维新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三步探索: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5 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第四步探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兴起标志:1915《新青年》的诞生(上海) 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溧阳市第二中学陈琳 第一部分:导入: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主要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考纲扫描 考试要点:经济、政治、思想、科技、社会生活(学生齐声朗读的方式);根据能及要求,教师点明中考预测。 第三部分:正式新课 一、中国近代化的背景 1、17、18世纪~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与西方社会现状的对比,分别从思想、政治、经济、对外四个角度阐述。(意图:了解中国落后被挨打的原因,此处考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出结论: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在面对近代文明的大潮时,屈辱的、被动的、茫然的走上了一条近代化的探索道路。从中西方对比的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需要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 二、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1、展示材料,选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请学生读材料,思考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总结西方近代化的特点。 学生概括得出:中国近代化: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西方近代化:思想——制度——技术 (此处可以让学生举出相关史实) 教师提问: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可让1、2位同学表达观点) 教师总结: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过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2、学练结合,此处用一位日本学者的材料。 三、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比较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形式。(教师提出要求:每一大组一个主题,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选派一名组长,汇报你们的成果)。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事件 名称 政治 派别 代表 人物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近代化的探索 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内容: 奕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同: 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方法:都主张学习西方; 艰难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影响: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经验教训: 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要依靠人民群众; 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文明; 要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4、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6、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历史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学习先进的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只有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挽救和发展中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阶段特征:从1919年至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自从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历经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最终于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重大斗争 (1)国民革命时期:1926—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②遵义会议: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红军长征路线:出瑞金、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通过大草地。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第二次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比较,明确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次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 难道: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五、复习过程: 为了有效地达到复习目的,围绕上述构想,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目标 1.掌握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 2.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近代化探索的 原因、特点、启示等,形成单元内部知识体系。 3.知识整合,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知识框 架,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4.通过看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通过背诵加强知识记忆巩固。 复习重点 记忆掌握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难点 理清单元知识联系、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 看书—讲解—背记—练习 复习教具 课本、课件、《说明检测》、练习 教学设计 一.教师首先明确近代化概念,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不同方面,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体系(如下图)

二.板书表格化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比较,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图)

三.教师串讲中国近代化探索单元知识体系 1.单元重点内容点拨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 派)。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 命派)。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两面旗 帜:民主和科学)。 2.明确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共同点 4.近代化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5.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代表事件 6.中外近代化的区别 7.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方面影响 8.关于南京、上海 9.明确推动近代化发展的原因、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启示四.教师讲解,知识整合,单元联系,中外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形成历史知识框架

近代化的探索学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学案一、中考解读: 活动一: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活动二:巩固拓展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请回答: (1)在上图所示的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请写出他的名字。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活动三:归纳总结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考再现——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

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优秀案例评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也可用于九年级中考复习) 近代化的探索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十里中学李爱梅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八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至2节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教学目标】 1、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③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面对深重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学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线索: 一、中国近代化概况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背景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内外交 困,统治出现严 重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前加 深;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 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 进知识分子的痛苦反思: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来启发国民新的 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 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的毒害。 阶级派别及代表人 物地主阶级洋务 派:曾·李·左·张 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严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黄兴等。 资产阶级知识分 陈·李·胡·鲁·蔡等。 探索层面科学技术: 器物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国 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含义近代化 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中国 近代化 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 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 产生原因外部 原因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内部 原因 ①封建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腐朽以及民族危机的严重 ②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 有利 条件①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入 主要内容经济上经济上的工业化,即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近代化的核心) 政治上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即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 (近代化的保证) 思想文 化上 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思想获得解放(近代化的前提) 两大问题实现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 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目标独立、民主、富强 四大 事件洋务运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思路设计 学校:活道中学授课教师:梁海斌 复习目标: (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抽查第六讲列强侵略的几个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事件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讲授新内容: 教师根据《中考解读》P36页的考点分析,向学生简单讲述《近代化的探索》在中考中的比重,指导其明确本讲内容是中考重点关注的内容,要认真把握。 屏幕展示“近代化”的含义,以让学生对该讲内容有初步概念,继续出示幻灯片“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考点一:洋务运动

1、出示洋务运动基础知识表格,第一大组同学用接龙的方法迅速完成相关内容。 2、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是中国的近代化。并组织学生齐读重点内容,速记洋务运动的内容、评价,然后找二三个学生检验速记情况。 3、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 4、展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图片。 5、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中的中考选择题,并简单评讲。 考点二、戊戌变法 1、展示幻灯片的戊戌变法表格,第二大组同学用接龙的方法迅速完成相关内容。 2、完成之后,教师简单对重难点进行点拨,并组织学生齐读重点内容,并布置学生用2分钟时间识记其影响。 3、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中的中考选择题,检阅答案,评讲。 考点三、辛亥革命 1、展示幻灯片的辛亥革命知识表格,第三大组同学用接龙的方法迅速完成相关内容。 2、完成之后,教师简单对重难点进行点拨。 3、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尤其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花2分钟时间对其进行快速记忆,并抽取个别学生进行背诵。 4、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中的中考选择题,检阅答案,评讲。 考点四、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复习教案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 第一、二单元《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系统掌握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的历史史实; 2.理解近代化探索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艰难过程。 3.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中华民族具有勇于反抗和探索的精神。 二、复习线索(本节课沿着三条线索展开复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史2.中国人民的抗争史3.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三、复习过程 (一)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复习1——5课完成表一、表二))(表一) 侵略战争起止时间侵略 签订的条约影响(或罪行) (国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 占中国()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次侵略战争被迫签订的条约及内容(表二) 条约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从历次列强的侵略中你有什么感悟?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表三) 侵略战争 名 称 鸦片战争中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新疆危机出现后 甲午中日战争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抗争人物 或事例 面对侵略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斗争精神? (三)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1.探索一:洋务运动(读时间轴回答问题) 前 期 后 期 19世纪70年代 (1).把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填写在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上 (2). 前后期提出的口号和创办的工业特点分别是什么? (3). 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2.探索二:戊戌变法(读时间轴,填写对应的事件) 序幕 发展 高潮 结局 1895 创报·团体 1898·6 1898·9 ( ) ( )·( ) ( ) ( ) 思考: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3.探索三:辛亥革命(根据时间轴填相关事件,思考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教学目标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 这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 舰-“平远号”在甲午海战中炮击日本旗舰 “松 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这一史实。 第6课洋务运动 江陵县熊河中学 执教者 齐心 1、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 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 洋务运动的分析、评论,培养 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分组运用讨论、 辩论以及表演等方法来认识 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 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正反两 方面进行辩论,以提高学生活 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分析, 使学生认 识到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 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 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 用。 1、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突破方法: 设计一次跨时空对洋务派代 表的采访,让学生通过表演从 中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 和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从而 更能清楚地认识到洋务运动 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动。 2、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突破方法: 设计学生辩论赛,使学生对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 影响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3、教学方法: 比较法、辩论法、 归纳总结法,并辅以多媒体投 影 教师活动 (一) 放映影片 展现近代洋务运动的背景,要求学 生谈近代中国所历经的战祸。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第二单元一近代化的探索它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它是 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 路的过程,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古老的中国是如 何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 道路上迈上重要一步的。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后学生了解近代洋务运动的背景 学生归纳近代中国所历经的战祸 预期效果 本课是第二单 元的第一课,教 师应对本单元 先进行总结概 括,让学生先有 整体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第 6课,洋务运动 (二) 放映影片 请同学们结合导入框,看录像,思 考以上录像反映了一段什么史实 呢?

【知识学习】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案 www.5y kj.co m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洋务运动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同步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同步教案(共 4套新人教版)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了解近代新式海陆军的建立。2.能力目标客观地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分别是什么?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新式海陆军。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洋务运动发展近代教育的表现有哪些?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2)洋务派创办了哪些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这些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了哪几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二、合作探究1.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性质是什么?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性质:洋务运动实际上是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军事工业?因为地主阶级认为救国应先从军事技术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军事工业的口号是“自强”。(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哪些?设想在当时这些企业起到了什么作用?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西方的侵略起到抵制作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3.建立新式海陆军洋务运动创办军队的表现是什么?洋务派创办的军队包括陆军、海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海军从70年代开始,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清朝军队的武器与战术逐步发生了变化。4.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