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检测试题(含14最新模拟,含解析)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38.1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D.维新思潮

解析:探讨世界本原,又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的,以道家及宋明理学最具代表,比较备选项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到,《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了。由此可知朱熹所倡导的“格物致知”

( )

A.强调探讨人类认识的现象与结构

B.突出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C.充分探求事物外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D.强调人们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等可知,这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选项A错在“现象”,应该是本质;选项C错在“外在”,应该是“内在”;

选项D错在“征服自然”,应该是“改造社会”。答案为B。

答案:B

3.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2014黑龙江二模)《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

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C

5.“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解析:朱熹发展了理学,排除A项;政治需要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含义;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儒家思想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日益走向僵化,“儒家的政治化”

就是指儒家思想受封建专制主义控制而失去活力,D项符合材料。

答案:D

6.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提倡人人平等

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的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尊贵的地方;王侯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材料里未涉及个性解放,也未谈到封建礼教,所以,排除A、C两项;D项也属于李贽的主张,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但与本题无关,可排除。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7.(2014哈三中模拟)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C.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人之是非,初无定质”表明李贽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A项表述错误,排除,李贽自身便是一位儒学家,他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D两项错误。

答案:C

8.(2014汕头模拟)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工商皆本

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历史潮流,也都是黄宗羲的观点,但是A、B、D三项与“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的信息不符。材料体现了平等的思想,只有C项正确。

答案:C

9.(2014宜宾一模)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②陆九渊“心即理也”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王夫之

“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明清之际”“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陆九渊“心即理也”是南宋时期在思想方面的发展,故排除②,①③④皆与题干相符。本题答案为B。

答案:B

1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把握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反动”指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C。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均不符合三大思想家的主张,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2014苏州检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少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