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13 2019.1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SEIZE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FINANCE用公益的理念,商业的模式,金融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刊记者 胡文娟 于志宏 |于志宏他把昔日的一家“小银行”变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缔造了中国金融界一段传奇。
退休后的6年里,马蔚华依旧热度不减,他担任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跨上全球舞台,探索潮流,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和影响力投资不断探索、实践,被称为中国影响力投资领域的“旗帜性人物”。
11月5日,北京冬日的一个下午,本刊记者见到了刚刚为可持续发展100ETF 基金产品进行完路演的马蔚华,这是他带领社投盟团队与博时基金联合推出的基金产品。
一见面,马蔚华就颇为自豪地聊起了“中证可持续发展100”指数以及ETF 基金,并称这是中国首创。
从谈话中记者了解到,现在的马蔚华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和影响力投资上,他笑称,“虽然很忙碌,但是很愉快。
”马蔚华为何如此“青睐”影响力投资?影响力投资之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价值?影响力投资在中国又该如何落地?从本刊记者与马蔚华的访谈中,大家也许可以探寻到答案。
为什么需要影响力投资?什么叫影响力投资?马蔚华给出的解释是,一笔投资既要有正面的财务回报,同时又要对社会、环境有可量化的、正面的且可以测量的影响。
“它强调在投资一开始就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先把GDP 搞上去,把环境破坏了,再拿出利润来去对话马蔚华:访谈嘉宾简介马蔚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
LEADERSHIP | 领导力领导力 | LEADERSHIP治理。
”近年来,影响力投资在全球发展迅速,得到了发达国家主流投资市场的认可。
隆中对的战略眼光与历史机遇“隆中对”,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时所提出的一番战略构想。
这一战略,不仅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战略眼光,更是巧妙地把握了当时的历史机遇,对刘备集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一个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时代。
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相互攻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备虽然素有兴复汉室的志向,但一直未能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实力弱小,四处漂泊。
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首先对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行了精准的分析。
他指出,曹操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刘备不能与曹操正面抗衡。
孙权则“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在江东根基深厚,刘备可以将其作为盟友而非敌人。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占据荆州。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当时荆州的刘表“不能守”,这为刘备夺取荆州提供了机会。
第二步,夺取益州。
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刘璋“暗弱”,统治不得人心。
刘备可以以仁义之名,率军入川,取代刘璋,从而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第三步,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这一战略构想,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
他不仅准确地判断了各方势力的强弱和特点,还敏锐地捕捉到了荆州和益州的可乘之机。
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刘备规划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使刘备不再盲目地四处征战,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隆中对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机遇。
首先,东汉末年的乱世为刘备这样的英雄提供了崛起的舞台。
各路军阀之间的争斗,使得局势变幻莫测,新的势力有机会在混乱中脱颖而出。
其次,荆州和益州的局势为刘备的夺取提供了可能。
刘表和刘璋的无能和软弱,使得这两个地区的统治出现了漏洞,为刘备的介入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三十年,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1978年—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这三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年、是人民财富迅速积累的三十年、是引进来走出去的三十年、是人性充分解放的三十年。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改革开放三十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人”是其中最刚毅的线条、最浓重的色彩。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三十年来,是他们打破制度的桎梏、是他们创造社会的财富、是他们引入先进的文化,是他们推动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就是几代人不断努力奋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
人民缔造历史、历史也牢记人民。
记住他们的快乐、痛苦、激动、彷徨、辛酸与欢笑。
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体的命运出现了迥异的变化,有的人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取得了成功。
有的人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逐渐的边缘化。
但无论是谁,他们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这里,我们记录下改革三十年中几个亲历者的成长故事,这些典型的样本人物反映了这段历史的一个侧面。
通过他们的经历,可以管窥到三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展现出在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如何把握自身的命运。
《钱经》50期,恰逢奥运盛会在中国的召开,中国经济发展也处在转型的节点。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依然会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你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分享者,你,能否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关键词:央企改革、调剂外汇制度、商品许可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
这个过程中,国企改革的命运最牵动人心。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国企改革的历史。
目前来看,国企改革仍未结束。
陈光全:亲历国企改革14载如今,44岁的陈光全在四环生物产业集团CEO位置上已经干了近8年。
而此前的14年,他则一直在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现中国中化集团)工作,从普通的业务员到一方“诸侯”,“官”至副局级企业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试论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意义摘要: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随着中国自身发展提质增量,中国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者为主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弱势者逐步转变为强势者,从国际体系的被动适应者转变为国际体系改革的推动者,从周边环境现状的被动维护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
中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其核心还是中国的变化。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抓住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键字:中国;战略机遇期;国际体系;改革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显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准确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成为切实抓住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做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各项对外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一、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战略机遇期的完全表述应当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其前提和基本要求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其核心内涵是和平、安全与稳定。
也就是说,国家外部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大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
要确保国家的主权、领土、政治制度安全,要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
国内要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
归根结底,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相互结合,要有利于国家的和平发展。
形成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主要条件是:外部没有武装入侵威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直接、严重影响我国安全与发展的大规模战争;国内没有大规模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危机。
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国际大环境和周边环境,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国就处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种战略机遇期就不复存在。
30海外文摘纵观十五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历史,尤其近代中国屈辱史、战争史和发展史,我国已经失去至少七次关系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和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社会发展远落后于西方。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才逐渐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差距,之所以取得全世界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一条: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主动作为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要抓住此时期战略发展机遇期,可从历史上九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得到启示。
1 第一个战略机遇期: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十五世纪以来,新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交往更加紧密,从此世界历史开始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性发展,落后的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没落。
历史关头,谁率先抛弃封建制度,建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谁就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成为世界强国。
这是500多年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战略机遇期”,然而我们并没有抛弃封建制度,反而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启示之一:要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决策者必须摒弃愚钝无知落后的思想观念,以放眼看世界的姿态,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全新视角看待新事物新的社会发展路子,抛弃落后的政治制度。
2 第二个战略机遇期:洋务运动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半个多世纪里,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着力开展洋务运动;反观日本,1868年明治天皇开启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近代化政治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努力日本国力迅速超过中国,日本以甲午战争战胜国姿态成为亚洲强国。
在这个半个多世纪里,中日两国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期,清王朝面对世界大潮,采取“中体西用”,不愿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错失了第二次战略机遇期。
启示之二:要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决策者必须实事求是吸取教训,切实发现自身存在各种险境,拿出“治标治本”态度和决心彻底社会变革,主动向强者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
第30卷第1期2008年1月水运管理抓住海运历史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1我国海运发展形势海运在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近5年来,航运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12%和62%。
目前海运承担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
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t,进口铁矿石3.26亿t,其中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均依靠航运完成。
2006年,我国港口完成吞吐量55.7亿t,集装箱吞吐量9361万TEU,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1。
2004—2006年,我国年均进口谷物650万t,年均进口大豆2502万t。
2006年,我国铁矿石海运量占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45%,预计未来两年我国铁矿石海运增量将占全球铁矿石海运增量的80%左右。
海运的发展与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相辅相成。
我国大陆现有12个亿吨大港,其中5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从吞吐量来看,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第1大港。
上海洋山港区规划布局约50个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1500万TEU以上,配套建设全长3的东海大桥及芦潮港区配套工程。
洋山港区5年开港当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4万TEU,2006年完成324万TEU,预计2007年可完成550万TEU。
国务院新近又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
滨海新区也计划打造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这必将为天津乃至渤海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
我国航运企业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中远、中海、招商、长航、中外运集团等大型骨干航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正式登记在册海船共18757艘、3500万总吨,船队总吨位居世界第9,船舶数量排行世界第4。
在航运大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航运安全,安全监督和人命救助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计划
2010年,政府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从抑制需求、增加
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随着各项
政策的持续出台和逐步落实,综合调控力度是空前。面对这种形势下,
****全体员工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发扬了敢于拼
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年销售2.3亿、施工
面积9万多㎡、办理了五个地块的前期报建及施工许可证;同时基本
完成了“二个经济指标”的转正。2010年也是****蓄势待发,迈向
新的发展阶段的里程碑。现将2010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创新是确保年度任务、“两个转正”实现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创新已成为企业成败的
关键,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
****公司将“创新”摆在了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年初就
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利用周末举行“创新工作”讲坛,要求每个中
级以上的管理人员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难度、开展情况进行创新
演讲,同时邀请了厦门大学知名教授亲临指导,通过创新演讲,公司
管理层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创新思维意识,开阔了思路,在今后工作中
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发现之旅首创空中三合院是产品设计上的创
新;样品房装修在材料上的应用,质量、工期上的把控是工程管理上
的创新;物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是企业管理上的创新;销售部组织
全省钓鱼比赛、举办自行车协会“发现绿生活-低碳之旅”的活动、
发布首创的《后城市生活绿皮书》是营销策划上的创新。公司管理层
的创新意识是公司的一笔财富,也是确保年度任务、“两个转正”实
现的根本保证。
二、做好年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相结合是保证年度目标实现的有
力措施。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组织规模也不断扩大,业务也不
断繁多,因此计划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计划的科学合理安排,它将
使整个组织的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以发挥整体优势。****在
2010年初就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制定了符合公司及发展趋势的年度计
划,同时根据各部门的权责制定了2-6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和考核目
标;年中又根据公司土地储备及发展需求制定了八个地块前期报建的
工作计划;第三季度末公司又针对房地产市场形势提出了重点围绕完
成八大工作目标的计划。为此公司领导实时地做了要“全力以赴,奋
战100天,实现今年工作新突破”的动员报告,及时鼓舞了士气,揿
起了又一轮的工作热情。
由于公司适时根据集团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重点工作指标责
任到各部门,落实到人头。使整个团队工作协调一致、行动有序、和
谐、紧凑,有利地促进了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同时也有助于合理使用
和控制资源。
三、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素质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
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竟争激烈的今
天,企业的竟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
平的竟争,再深一层看就是企业文化的竟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
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
**公司管理团队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方
面也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中,这主要体现在:
1.公司每周例会,不但是公司各部门工作的集中反馈、部门之间
的协作与协调,更是公司领导与管理层之间的心灵碰撞,公司领导通
过例会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经营理念有步骤、有条理地向
各部门传递,对各部门管理人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和
引导企业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通
过一年的努力,各部门管理人员在思维方式、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等
方面均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也提升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奋献精神。
2.公司多次与高校、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互动,也带来了企业
品牌的传播。2010年***先后组织了福建省钓鱼协会、路虎车友会、
厦门市自行车协会、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群团和高校师生走进“发现
之旅”,在如诗如画的大环境中,人们感受到了回归大自然的亲切和
亲身体验“后现代城市生活”的魅力,由衷感叹“发现之旅”大地之
美及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同时各阶层群体也给“发现之旅”带来
了新思想和新思维。
3,与《厦门日报》、《海峡导报》、《写字楼》、《海峡商业》建
立了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为实现和传播**企业文化奠定了多元和广
泛的平台。2010年底,在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委员会的指导和支
持下,为传播绿色生活、践行低碳理念,****与海峡商业杂志社、厦
门自行车运动协会共同举办了“发现绿生活-低碳之旅”的大型活动,
同时发布了回归自然、赢得健康、倡导天人合一、在家度假、惬意生
活新居住理念的《后城市生活绿皮书》。本次活动被厦门媒体称为“是
2010年末的绿色大事件之一,它不仅是一次号召性的社会绿色低碳
行动,同时,《后城市生活绿皮书》发布盛会将引领海西生态人居走
向一个新高度”。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主的高度赞誉。
四、重视人才,发挥人才是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的关键
在人力资源市场化的今天,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吸引和保留优
秀人才,如何开发和优化人力资源,如何丰富和增值人力资本。因此,
企业在人力资源保持和发展方面势必要面对更加复杂且艰巨的挑战。
2010年也是****人员流动最频繁的一年,有从多年公司培养的,与
“发现之旅”共同成长的一线销售人员,也有公司副总经理一级的高
级管理人员,流出比例占公司总人数的30%,这在房地产企业中是不
多见的,但是**公司及时根据公司现状及长远发展战略需求,有计划、
有步骤地对**集团等公司人才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合理配制,将人员流
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不利降到了最低点。
目前,随着公司管控机制的转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
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营造尊重
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这样公司管理人员的流动将会更加理性化和合理化。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公司步入高
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公司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 销售计划指标5亿元,力争完成8亿元;
2、 C、D、E、F、L地块全面开工;
3、 大二期小高层区争取下半年开工;
4、 酒店主体工程封顶进入装修阶段;
5、 酒店两桥达到竣工条件;
6、 天成山服务中心主体封顶;
7、 天成山佛文化区的开工;
8、 物业管理品质明显提高,社区服务得到有效拓展;
9、 完成大二期92亩的招拍挂和前期报建工作;
10、 完成漳州**公司土地的过户工作;
11、 完成植物园1000亩地的植树造林工程;
12、 4000平方米的人防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