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 格式:pdf
- 大小:241.07 KB
- 文档页数:6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发布时间:2022-06-30T06:31:45.93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康鹏李赟熊宇轩[导读] 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康鹏李赟熊宇轩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深部找矿;预测分析甘洛-小江断裂两侧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带上的重要产地之一。
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作为矿集区一大型典型层控矿床,研究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而对深部找矿进行预测,能有效提高临近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察效率和质量。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甘洛铅锌矿集区北部,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北段,属滇东碳酸盐台地(VIII1-5),夹持于安宁河断裂与峨边-雷波断裂之间。
主体构造近南北向平行产出。
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盖层为震旦系-中生界。
以稳定-次稳定系列内源干旱型白云岩、藻白云岩建造为主。
区域地层分区属于上扬子分区峨眉小区(Ⅵ43-3),除缺失石炭系、白垩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区内主要褶皱有:马拉哈背斜、沙岱向斜、特克向斜、马鞍山背斜、阿兹觉背斜、苏雄向斜等。
主要断层有:特克断层、马拉哈断裂、脚古断层、马厂断层、田坝断层、凉红断层等。
其中马拉哈断裂为区域上的控矿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矿区铅锌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Z2dn3),沿沙岱向斜外围呈环状产出(图1),主要出露在矿区东部,矿区西南部有少量出露。
可细分为三个岩性层,主矿体产于第二岩性层(Z2dn3~2)上部层间破碎带内,为主要赋矿层位。
贵州纳雍水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李坤;刘波【摘要】纳雍水东铅锌矿床共圈定7处铅锌矿体,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呈透镜脉状产出.铅锌矿体平均厚度为1.50m,平均品位Zn 9.06%,Pb 1.05%.估算锌铅金属资源(332+333)总量分别为7.91万t和0.92万t,为小型矿床规模.通过在区内多年的勘查工作,并结合区内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铅锌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以及矿石特征,并论述了矿床成因及Pb-Zn-Ag-Cd找矿前景.【期刊名称】《化工矿产地质》【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7页(P148-154)【关键词】断裂;铅锌矿床;灯影组;贵州纳雍【作者】李坤;刘波【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勘查开发局104地质大队,贵州都匀 558000;贵州省地质勘查开发局104地质大队,贵州都匀 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 区域地质概况1.1 大地构造位置黔西北铅锌矿成矿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分布在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黔中隆起南部,康滇地轴的东缘,属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端与右江造山带毗邻(谭华等,2007)。
该区域内并没有元古代的变质基岩出露,沉积序列由晚震旦世到三叠纪的海相沉积岩和侏罗纪到第四纪的陆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1】。
区内发现矿点较多,纳雍水东铅锌矿也是黔西北铅锌矿的代表性矿床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已达小型矿床规模,矿区研究程度低。
笔者通过在该区的工作,将矿床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深化未来的找矿认识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1.2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y)、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є1n)和明心寺组(є1m)、石炭系下统大埔组(C1d)、九架炉组(C1jj),上统黄龙组和马坪组(C2h+m),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为一套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边缘滩相和泥坪相陆源碎屑岩及为半局限台地浅海陆棚相、台盆相及边滩相碳酸盐岩组合(李坤等,2012)。
浅析黔西北五指山地区构造样式及对铅锌矿的控矿作者:黄林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黔西北五指山地区构造样式分析,总结了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期次构造对铅锌矿的控制作用,认为北西向构造控制了区内矿田的产出,北东向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而北西向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对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找矿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黔西北五指山地区;构造样式;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和实践均表明,不同地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构造样式,对区内的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黔西地区找矿不断突破,其主要是基于对构造演化及控矿的不断研究而深入研究的认识结果。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黔西北五指山地区近年新的找矿突破或认识。
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上扬子地块六盘水裂陷槽褶皱带内北东缘织金穹盆构造变形区[3],黔西北地区位于小江深大断裂的东部,未见基底地层出露,沉积盖层出露震旦系至白垩系,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页岩、砂岩次之,其中以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出露全、分布广和沉积厚度大为特點(图1)。
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在黔西北地区广泛分布,但在五指山地区被剥蚀殆尽。
区内的铅锌矿床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至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中,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石炭系是主要赋矿层位。
区内主体构造呈NNW,NNE—NEE和EW向展布,主要有NW向紫云垭都断层、NEE向大院和五指山背斜、EW向纳雍-开阳断层和NE向安顺平坝断层等。
紫云垭都断层是一条深切基底的高角度逆冲断层,走向NE310°,NW向进入云南,SE直抵开远-平塘深大断裂,在贵州境内长约350km,该断层始于加里期的都匀运动具多期活动特点,影响着晚古生代同沉积活动及其SW侧下陷,形成威宁-水城断陷盆地;安顺平坝断层为印江木黄贵阳-安顺-普安隐伏深大断裂的中段,向南延至云南师宗,向北延到湖南慈利,走向近NE,长大于520km,其东段出露煌斑岩,推测其为隐伏的岩石圈深大断裂,主要活动时间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及其后,在中段也为三系沉积岩相急变带,对燕山期变形有一定制约;纳雍-开阳断层为纳雍-开阳-余庆隐伏深大断裂的西段,东、西两端分布玉屏-施洞-三都和垭都-紫云构造带交汇,走向近EW,长约290km,其活动时期主要为燕山期,性质主要为左行走滑,喜马拉雅期又有复活。
证据权重法在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铅锌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姚永龙(辽宁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朝阳 122000)摘 要:根据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铅锌成矿地质特征,建立研究区综合地质数据库,提取了13个有利成矿的证据权因子,以证据权重法为预测方法对该区进行成矿远景预测,最终划分了三个远景区级别,圈定出十三处成矿远景区,其中三处远景区内尚未发现铅锌矿产地。
关键词:成矿远景预测;证据权重法;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铅锌矿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7-0266-2Application of the weight evidence method of lead-zinc metallogeneticprospecting prediction in Hongluoshan~Wuzhishan regionYAO Yong-long(№3 Geological Brigade of Liaoning Province Co.Ltd,Chaoyang 122000,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of lead - zinc mineralization in Hongluoshan-Wuzhishan area,established the spatial database of the predicted area, as well as extracting thirteen favorable ore-forming factors, apply the weight evidence method to simulate the general-information evaluation of the predicted area. Determined three Prospective levels, delineated thirteen Prospective areas,three of which have not been found any mineral deposits by now.Keywords: ore prediction;the weight evidence method;hongluomountain ̄wuzhimountain region;lead-zinc mine成矿远景预测是以地质理论和科学方法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建立成矿预测模型,来计算各预测单元的远景级别及成矿概率的[1]。
SerialNo.613May2020现 代 矿 业MODERNMINING总第613期2020年5月第5期 苏翠兰(1987—),女,地质工程师,551400贵州省清镇市红枫大街301号。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及保管意义苏翠兰1 涂小梅2 杨 乐3,4(1.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2.江西铜业集团地勘工程有限公司;3.青海省隐伏矿勘查重点实验室;4.青海省有色第一地质勘查院) 摘 要 五指山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以东,是贵州省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
为探讨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及保管意义,从五指山铅锌矿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及保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采集了具有重要性、典型性的钻孔岩芯和代表性、特殊性的不同类型矿石标本,能够全面反映五指山矿区内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和科普意义,可为贵州省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和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铅锌矿 实物地质资料 采集 保管DOI:10.3969/j.issn.1674 6082.2020.05.0081 区域地质背景五指山铅锌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段,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西段,南邻右江造山带。
矿区位于3条深大断裂中部,即西为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北为纳雍—息烽深大断裂,南为安顺—镇远深大断裂[1]。
其中,紫云—垭都深大断裂与纳雍—息烽深大断裂与区内矿产关系密切。
区域内主要构造形迹方向为北东向(图1)。
图1 五指山铅锌矿区域地质 五指山地区是一个铅锌矿分布相对较集中的区域,从北东至南西分别为杜家桥铅锌矿床、新麦铅锌矿床、那雍枝铅锌矿床和那润铅矿床,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寒武系、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二叠系中上统、三叠系、侏罗系中下统、白垩系上统和第四系;岩性以白云岩、灰岩为主,其次为泥岩、砂岩和页岩。
五指山铅锌矿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62组,其次是震旦系灯影组,后者主要分布在织金县杜家桥一带。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贵州安顺五指山铅锌矿矿床成因及靶区预测吕祖华【摘要】贵州安顺五指山铅锌矿矿床的发现,填补了贵州区域没有大型铅锌矿的空白.本文首先研究了该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并对贵州安顺五指山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对找矿靶向区进行预测,为安顺五指山地区后续的找矿和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参考.【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贵州安顺五指山;铅锌矿;矿床成因;靶区预测【作者】吕祖华【作者单位】贵州泛华矿业有限公司,贵州安顺5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上世纪80年代,贵州安顺五指山地区发现小型铅锌矿藏,经过十几年的勘察,以确定寒武统清虚洞地层中有大型铅锌矿体。
该矿体是迄今为止贵州发现最大的铅锌矿床,但由于埋藏较深,因而并没有实现资源的开采[1]。
如果能够确认矿藏位置,并予以资源开发,将会对贵州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2]。
1.1 区域地质概况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床位于水城-紫云、安顺-贵阳和纳雍-息烽三条古断裂的围合区域。
经过分析,该地区表层构造定型于燕山期,具有明显的滑脱构造特征。
该区域地层还表现为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志留系缺失,含铅锌矿床位于震旦系等应组和寒武系清虚洞组。
该地区二叠纪晚期岩浆比较活跃,具有代表性的纳雍枝、新麦、喻家坝等矿床正是这一时期形成[3]。
1.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该区域表现为铅、锌、银、铜等十多种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其中共生的铅、锌、银等元素由北东向断裂展开。
初步探明异常面积达到75.43平方千米。
通过对铅、锌、铜等元素化学异常分析,表现为分布面积大、浓度分带明显,具有较高的找矿靶向性。
1.3 区域地球物理性质和深部构造已经探明的铅锌矿床位于乌蒙山重力梯级带,属于青藏高原周边大型重力梯级带东南分支范畴。
六枝北侧断裂呈北东向,但地表断层与深部断裂方向并不一致。
对应的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化探异常表现,可知该地区断裂带分布较大,矿藏埋藏深度大,因而找矿难度较高。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闪锌矿分散元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叶太平;王小娟;黄苑龄【摘要】五指山铅锌矿田是川滇黔成矿区贵州境内唯一大型铅锌矿床,从北东至南西,由杜家桥、那雍枝、新麦、那润和喻家坝5个矿段组成,以那雍枝铅锌矿段规模最大.文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矿石中原生矿石单矿物闪锌矿中分散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复杂,富集Ge(均值为144×10-6)、Ga(均值为102.9×10-6)和贫Mn(均值为66.83× 10-6)、In(均值为0.937× 10-6),其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与夕卡岩型、喷流沉积型及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不同,而其特征与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会泽和杉树林)中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一致.该矿床闪锌矿富集Ge和Ga等低温成矿元素,其ln/Ga比值中等,暗示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结合矿床产出地质特征,认为五指山铅锌矿田成因与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会泽和杉树林)具有一致性.【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9(010)002【总页数】7页(P274-280)【关键词】五指山铅锌矿矿田;闪锌矿;分散元素;贵州【作者】叶太平;王小娟;黄苑龄【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贵阳550005;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1;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18.43分散元素一般是指在地壳中丰度很低(一般为10-6~10-9,多为10-9级)(刘英俊,1984)、在岩石中极为分散的元素,包括镓(Ga)、锗(Ge)、镉(Cd)、铟(In)、铊(Tl)、硒(Se)、碲(Te)和铼(Re)8种元素(涂光炽,2004)。
对于工业利用而言,分散元素的伴生矿床(如铅锌硫化物矿床)是其重要来源之一(顾雪祥等,2004)。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诸多矿床不同程度富集多种分散元素,对这些矿床中分散元素富集规律,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李发源,2003;顾雪祥等,2004;付绍洪,2004;涂光炽,2004;司荣军,2005;王乾,2008;周家喜等,2008;王乾等,2010;刘伟等,2011;周家喜,2011;陈随海等,2012;张羽旭等,2012;王干,2013;李珍立等,2016;张茂富等,2016)。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发展与创新 |·267·2020年第12期砂岩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坑涌水量预测李 军(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贵州 贵阳 550000)摘 要:砂岩铅锌矿区位于五指山背斜南东翼,文章通过对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了矿床充水水源与途径以及矿区的岩溶特征,划分了水文地质单元,并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了矿坑涌水量,为安全采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测中图分类号:TD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2-0267-02作者简介:李军,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1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1 地层岩性及富水性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
区域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的碎屑岩、碳酸岩,出露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石炭系、寒武系。
在岩性、构造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下,矿区形成了以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为主、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次之、松散岩类孔隙水零星分布的地下水格局。
2 富水岩组的划分2.1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Q )残坡积层中,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形较平缓的低洼地带,岩性主要为褐黄色黏土夹少量碎石的砂土等残坡积物、冲积物。
地下水属孔隙水类型,孔隙水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易于疏干,富水性较弱。
2.2 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1)石炭系下统祥摆组(C1x )。
出露于矿区东部老马岩砂场附近,分布局限,为灰褐色薄层砂质泥岩夹劣质煤线。
厚度5~30m ,富水性弱,为区内相对隔水层。
(2)寒武系下统金顶山组(∈1j )。
主要由灰、灰绿色页岩、泥质粉砂岩组成。
厚69~252m ,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
富水性弱,为区内相对隔水层。
2.3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1)石炭系下统大浦组(C1d )。
8.3 铅锌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开发应用38贵州省水城地区铅锌矿找矿前景分析刘福明1樊正烈2王林2王安科2杜红毅2(1.贵州省环境监测院凯里分院,贵州凯里556000;2.贵州省地质矿产局一○六地质大队,贵州遵义563000)摘要:通过对贵州省水城县地区铅锌矿床(点)的产出层位、区域分布、成因类型、典型矿床(点)地质特征及各矿床(点)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品位情况的初步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铅锌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产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的中低温热液层控型铅锌矿床”,并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控制。
利用有利的成矿要素寻找铅锌矿。
关键词:铅锌矿;找矿前景;水城地区;贵州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4.03.0161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滨太平洋两大全球巨型构造域结合部位,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
测区属北西向垭都-紫云深大断裂和北东向师宗-盘县深大断裂带、北北东向小江深大断裂所挟持的昭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铜铅锌银锰成矿带,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建造多样、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
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垭都-紫云断裂带,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容矿层位较多,主要为石炭系大埔组、黄龙组、马平组和二叠系栖霞组。
其成矿特征是,燕山期中低热液成矿作用相当活跃,并受主体构造垭都-紫云断裂带控制,形成一些铅锌矿(床)点及伴生金属银、锗、镓、铂、钯、钴矿(化)点,并构成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铜-铅锌(银)成矿带。
其地质发展演化和成矿地质特征与其独特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见图1)。
图1研究区大地构造分区图(据陈毓川)2贵州水城地区铅锌矿区域分布规律及其产出层位贵州水城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双嘎—水城—双水一线的南部和北部。
区内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
从石炭系下统至三叠系上统以海相沉积为主,三叠系以后则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与飞仙关组(T1f )属同时异相沉积;火成岩则为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及同源异相的浅成侵入岩—辉绿岩。
铅锌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摘要:在广西贵港-平南多金属成矿带中,铅锌是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有机组成部分。
笔者针对矿床的类型和规模的问题,综合考量了控矿因素、地质条件等因素特征,结合野外地质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归纳梳理了相关的资料,最终得出结论,依据矿床成因其归属于中一高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规模上看属于中型矿床。
从贵港-平南矿田实际的情况出发,以各大中型矿床矿化类型为前提,综合考虑实际的地质条件,阐述未来找矿的发展目标,以及其未来的远景发展。
关键词:铅锌多金属矿,贵港-平南矿岩,找矿远景引言在贵港-平南多金属成矿带中,蕴藏着丰富的铅锌多金属矿床。
在区内地质勘测中,采用了土壤剖面、1:1万地质测量等手段,结合槽探、钻探等调查方法,大体把控力岩浆岩、区内地层等基础特征,同时对矿体以及物化探异常有了一个精准的把握。
针对区内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实际工作,归纳梳理并探讨了相关资料,浅显的解析了该区域的找矿趋势,阐述其发展远景,并提供可行性依据,满足行业研究所需。
1.区域地质特征广西贵港平南铅锌成矿带,位于华南褶皱带西段大瑶山凸起的西缘与钦州海西残余地槽的交接部位,西起贵港市平酮,东至平南县旺石一带,呈N E- SW向展布,长大于100km,宽60km,向两端仍有一定延伸。
区内地层中,从寒武系到白垩系在排除了缺失的奥陶系和志留系后,普遍存在出露。
在区内古老的基底中,为寒武系,其与上伏古生代地层的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在区内构造中,近东西向基底的格架,则由加里东期构造而成。
南北向的格架,主要由印支期构造而成。
形成一组断层具有张剪性共扼正特征,从走向断裂的代表上看,北东一南西的断层代表为;塘官铺(F1)和南风(F101)等为主;北西一南东的断层代表为:铁砂坪(F2 )、子母山 (F3)等为主。
对岩浆活动和矿化的富集,带有明显的控制性。
总而言之,在整个矿区的构造中,其主体为围绕着庆丰矿区寒武系浅变质岩系,而逐步形成的弯窿,在衍生出弯窿构造以及发展过程中,断裂和褶皱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铅锌矿的矿床成因与地质特征研究铅锌矿是一种富含铅和锌的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本篇文章将重点分析铅锌矿的矿床成因与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铅锌矿的成因可以分为内成和外成两种类型。
内成矿床内成矿床主要形成于地壳内部,是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下,矿物质富集而成的。
内成矿床主要包括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两种类型。
热液成因热液成因的铅锌矿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
岩浆在地下深处循环,携带大量金属离子,通过裂隙、孔隙等通道上升,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金属离子逐渐沉积,形成铅锌矿床。
此类矿床通常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较大的规模。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的铅锌矿主要形成于古海洋环境中。
古海洋中,生物残骸、有机质等物质在沉积过程中,与金属离子结合,逐渐富集形成铅锌矿床。
此类矿床通常规模较大,但品位相对较低。
外成矿床外成矿床主要形成于地表或近地表地区,是在风化、侵蚀等地质作用下,矿物质富集而成的。
外成矿床主要包括沉积成因和改造成因两种类型。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的外成铅锌矿主要形成于古湖泊、河流等环境中。
在此环境中,金属离子通过水体悬浮、沉积,逐渐富集形成矿床。
此类矿床通常规模较大,但品位相对较低。
改造成因改造成因的外成铅锌矿主要形成于地壳表层,是在已形成的铅锌矿床基础上,经过地质作用改造而形成的。
改造过程中,矿物质重新组合、富集,形成具有更高品位和更大规模的矿床。
地质特征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床的分布、形态、结构、矿物组成等方面。
铅锌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这些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铅锌矿的形成。
铅锌矿床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层状、脉状、角砾状等。
不同形态的矿床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各有差异。
铅锌矿床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浸染状、脉状、层状等。
这些结构反映了矿床形成过程中矿物质的富集、运移和沉积规律。
矿物组成铅锌矿床的矿物组成复杂,主要包括铅、锌、硫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