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地质特征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0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发布时间:2022-06-30T06:31:45.93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康鹏李赟熊宇轩[导读] 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康鹏李赟熊宇轩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深部找矿;预测分析甘洛-小江断裂两侧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带上的重要产地之一。
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作为矿集区一大型典型层控矿床,研究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而对深部找矿进行预测,能有效提高临近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察效率和质量。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甘洛铅锌矿集区北部,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北段,属滇东碳酸盐台地(VIII1-5),夹持于安宁河断裂与峨边-雷波断裂之间。
主体构造近南北向平行产出。
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盖层为震旦系-中生界。
以稳定-次稳定系列内源干旱型白云岩、藻白云岩建造为主。
区域地层分区属于上扬子分区峨眉小区(Ⅵ43-3),除缺失石炭系、白垩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区内主要褶皱有:马拉哈背斜、沙岱向斜、特克向斜、马鞍山背斜、阿兹觉背斜、苏雄向斜等。
主要断层有:特克断层、马拉哈断裂、脚古断层、马厂断层、田坝断层、凉红断层等。
其中马拉哈断裂为区域上的控矿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矿区铅锌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Z2dn3),沿沙岱向斜外围呈环状产出(图1),主要出露在矿区东部,矿区西南部有少量出露。
可细分为三个岩性层,主矿体产于第二岩性层(Z2dn3~2)上部层间破碎带内,为主要赋矿层位。
49M ine engineering矿山工程成县甘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史 莉(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甘沟铅锌矿分布于我国西秦岭巨型铅锌成矿带西和-成县矿田中段北部区域上,是当地发现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该矿床属于成控型铅锌矿,矿体和围岩具有相同的产状特征,表现为层状,具有相对简单的矿石矿物成分,区内的地质构造和甘沟铅锌矿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变质作用在后期阶段对成矿影响较大,侵入的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为后期改造矿体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并进一步活化地层当中的成矿物质再富集。
甘沟铅锌矿是受构造因素影响与深部渗流热卤水喷溢和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功层控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甘沟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成县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4-0049-2 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史莉,女,生于1988年,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地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工程。
甘沟铅锌矿是近年来呈现发现的以重要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秦岭巨型铅锌成矿带的西和-成县矿田东段北侧区域上。
多年来针对该区地质研究工作从未间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现诸多矿场点,如李坝金矿田、西成铅锌矿田规模都属于大型,该区有着十分优越的成矿条件,宝矿前景良好。
前人针对西成矿田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区内的地质条件与赋存规律,取得的地质矿产资料非常丰富,但过去的地质研究工作中,除毕家山、厂坝等地质研究工作较为深入之外,其他地区地质研究工作相对较低,很多都是以寻找铅锌矿为主。
下文当中以成县甘沟铅锌矿为背景,对其地质特征与矿长成因进行探讨,以供参考[1]。
1 区域背景(1)地层。
泥盆系是区内的主要地层特征,同时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与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图1),特别是泥盆系和区内矿产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省份之一,铅锌矿是其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至建水县一带。
主要岩石类型为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其中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石英岩和云母片岩,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和山梁岩,沉积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灰岩。
该矿床属于变质岩型铅锌矿,主要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
黄铜矿通常呈块状或脉状,呈灰黑色,比重为4.5-4.8g/cm3,硬度为3.5-4.0,断口呈略带金属光泽。
方铅矿常见于夹杂在黄铜矿中,呈银白色、暗灰色或暗黄色,比重为
7.2-7.6g/cm3,硬度为2.5-3.0,断口呈贝壳状。
黄铁矿通常呈脉状或块状,呈黄色,比重为5.2-5.5g/cm3,硬度为4.0-4.5,断口呈类似玻璃的光泽。
闪锌矿呈簇状生长,呈银白色,比重为4.0-4.5g/cm3,硬度为3.0-4.0,断口呈贝壳状。
该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至古元古代的变质作用期间,主要岩石类型为变质岩,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变质期后的热液阶段。
矿床的形成与周围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受到区域构造和局部构造的控制。
周围构造类型为大规模褶皱和断裂构造,局部构造类型为围岩的脉状和层状变形。
该矿床的勘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探明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勘探工作需针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加先进的勘探技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1、矿床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概况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
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
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
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
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
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上升成为导矿通道,仅在微裂隙内充填呈羽毛状铅锌微脉,使整个规模很大的糜烂棱岩带在成矿过程中普遍产生铅锌矿化,但没有形成工业矿体,仅局部地段出现厚度薄而规模短小的铅锌矿脉。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铅锌矿矿区矿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效率和质量,就成为地勘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今,随着地质勘探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的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勘探找矿工作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本文主要探讨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铅锌矿矿区矿床面临着枯竭的问题,而寻找新的铅锌矿矿区矿床的任务又比较迫切。
因此,地勘单位要分析如今铅锌矿矿区矿床勘探找矿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铅锌矿矿区矿床勘探找矿水平和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通过不断地研究分析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来达到开拓地质技术人员的找矿的视野。
这也要求地质技术人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找矿标志进行准确定位和探测,使铅锌矿矿区矿床找矿勘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1 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1.1铅锌矿矿区的矿层特征通常来说,矿层分为上、中、下三个矿化比较集中的部位。
上部的岩层间破碎相对较弱,缺乏方解石脉,黄铁矿的含量较少,铅锌矿的含量较低。
中部与上部相反,岩层间破碎较强,方解石脉较多,铅锌矿含量高,但是黄铁矿的含量依然较少。
下部铅锌矿的含量较低。
三个矿化集中区部位的差距较大,地勘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对各个矿层的具体情况有充分的掌握,便于在勘探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
如今,在地质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于矿层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铅锌矿矿区矿床的找矿勘探效率。
1.2铅锌矿矿区矿床的矿体特征矿层中往往包含着铅锌矿体,并且对矿体的产状、形态和规模等起到控制作用,因此,铅锌矿体的产状与矿层的产状大体相同,沿走向通常在310m-520m 之间。
主矿体的长通常在900m-1250m之间,厚在0.78m-2.48m之间,矿体单位工程铅品位在0.36%-5.32%之间。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铅锌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
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矿床的成因、矿石的赋存状态以及后续的选矿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的滇东南地区,属于石灰岩型铅锌矿床。
地质勘探和实际开采的情况表明,该矿床的铅锌矿石主要赋存于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节理中,形成了含矿脉、包矿脉和斑状矿体。
该矿床的石灰岩属于寒武系,主要由灰色的晶质石灰岩和板状的页岩组成,岩层呈波浪状、褶皱状和断裂状分布。
在地质构造上,该矿床所在地区受到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节理和裂隙系统。
这为铅锌矿石的生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
在矿床的成矿过程中,石灰岩经历了多期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多期次的矿化事件。
这些变形和活动不仅对石灰岩岩层产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破碎,也为铅锌矿石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场所。
岩浆活动还向矿床中输送了大量的热液和气体,这些热液和气体中含有丰富的铅锌矿物化学物质,促进了矿石的沉积和富集。
在矿床的矿石赋存状态上,铅锌矿主要以黏土矿石和硫化矿石的形式存在。
黏土矿石主要是以含铅、锌的粘土矿物的形式赋存于石灰岩裂隙和节理中,形成了含矿脉或包矿脉。
硫化矿石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和菱锌矿,它们以斑状的形式存在于石灰岩中,与黏土矿石相互交错、混杂分布。
该矿床的铅锌矿石具有较好的品位和赋存规模。
经过地质勘探和实际开采的证实,矿石的含铅量在5%以上,含锌量在6%以上,属于中高品位的矿石。
并且矿床的规模较大,矿石的赋存量可观,对于未来的选矿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石灰岩型特征,赋存于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节理中,成矿条件良好,品位较高,规模较大。
这为未来的选矿开发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前景。
其地质勘探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研究郁恩平摘要:铅锌矿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尤其是铅元素和锌元素的含量尤其多,属于十分珍贵的矿产资源。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有色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重视度不断提高,许多产品与生产线对于金属矿产品的应用需求大量提升。
因此相关部门对于铅锌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远景展开详细分析,旨在为精准了解铅锌矿矿产的分布情况及其实际结构,为顺利开采与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远景中国现代化生产对于有色金属铅元素和锌元素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由于这两种金属元素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被大量地应用在现代化机械作业、供电产业、天然气产业、冶炼产业、军工产业以及商用环境等,因此,成为不可忽略的金属矿产。
氢元素和锌元素能够被应用在金属制造产业,石油产业和动能产业之中,其中铅元素在某些地方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占据铅金属资源,并做好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的高效率利用,提升生产和消费的应用比例,成为现代社会高度重视铅锌矿的原因。
1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分布现状以及用途铅锌矿产资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国家工业的建设,小到人们日常生活都需要运用到不同程度的铅锌矿产资源,包括我们的交通运输、电信医药等都需要前期矿产资源的加入。
当前的高新产业以及动能产业、石油产业也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铅锌资源,据相关科学资料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铅锌资源能够用于核酸电池的生产,锌元素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之一,以其自身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性能够制作出性能优良的合金,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应用仅低于铜和铝,总而言之,铅锌矿产资源与社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运用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铅锌矿产资源分布范围较广,储存分量较大,拥有非常丰富的总体数量。
大体上来看,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甘肃、广东、云南湖南等几个省区,从经济区域分析来看,铅锌矿产资源分布量最多的主要集中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3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吴兴城,赵海波,冯宝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火烧云铅锌矿分布于新疆和田县境内,是近年来在该区金属矿产勘查的一大找矿突破,火烧云铅锌矿规模达到超大型。
侏罗系碳酸盐岩是铅锌矿体的主要产出地层,矿体呈层状与似层状整合产出,原生铅锌碳酸盐是其主要的矿石矿物组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矿为“原生喷流-沉积铅锌碳酸盐型铅锌矿”,为SEDEX 型铅锌矿的新类型。
该矿取得的找矿突破具有非常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与成矿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火烧云中图分类号: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7-0034-2收稿日期:2020-04作者简介:吴兴城,男,生于1986年,汉族,四川金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云铅锌矿石新疆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重要的铅锌矿床,分布于和田县境内,距离和田县城西南195°方向,与喀喇昆仑山区直线距离280km,该区为青藏高原无人区。
前人针对该区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目前已在该区发现多宝山铅锌矿、宝塔山铅锌矿、落石沟铅锌矿与火山云铅锌矿以及甜水海铅锌矿和长山岭铅锌矿等,显示该区铅锌矿巨大的找矿潜力。
本文主要针对火烧云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进行探讨,分析该矿找矿突破的价值意义,希望能为喀喇昆仑乃至藏北地区寻找同类型铅锌矿床潜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1]。
1 成矿地质背景华南板块(Ⅳ)-羌塘微板块(Ⅳ2)之喀喇昆仑中生代陆缘盆地(Ⅳ23)是该矿大地构造位置所在,矿区的南侧区域上有乔戈里-空喀山口大断裂在此穿过,在其北侧区域上穿过天神达坂―乔尔天山大断裂。
该区的呈现北西-南东走向的构造格局,区内发育断裂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同时还发育北东向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河尾滩断裂以及乔尔天山断裂是北西向断裂的代表,区内的倒转背斜驼峰山-碧龙潭倒转向斜以及河尾滩断裂和该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图1)。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
在云南省境内分布着众多的金属矿产,其中铅锌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铅锌矿在云南省的分布比较广泛,而且储量也比较丰富,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有所帮助。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矿化特征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矿区处于滇东—滇西成矿带的西北部,地处横断山脉北端的伸展构造环境中。
区内地质构造以南北向的断裂带和块状滑动构造为主,矿区周边常见的构造有垂直的断裂构造和次生节理构造。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
其次是矿床类型特征,铅锌矿床可以分为矽卡岩型、碱性岩型、沉积型和热液型等多种类型。
某铅锌矿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等。
矽卡岩型矿床多发育于构造活动带,是构造—岩浆—热液三位一体的矿床,具有成矿规模大、富集程度高、赋存形式多样等特点。
矿床以片理、构造裂隙和岩浆充填蚀变共生大体积和富集型铅锌矿床为主。
然后是矿化特征,矿化特征是认识矿床的重要依据之一。
该矿区的矿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成矿物质的富集和分异上。
矿区成矿作用起始于古近纪晚期,经过了多期热液活动,形成了丰富的铅锌矿化。
铅锌矿化主要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伴生有黄铁矿、菱铁矿等。
矿石主要产于石英脉和蚀变围岩中,矿脉的产状多呈近南北向、次北东向倾斜,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矿石呈株状、条带状和网状产出,矿体产状倾向尚不清楚,地质条件复杂,矿体产出规律性较差。
再者是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是研究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
矿区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其次为银、铜、金等。
矿床中主要铅矿矿石中Pb含量较高,达到了5~10%,Zn含量在3~5%范围内。
矿石中含有较多的Ag、Cu等有用元素,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最后是成矿规律特征,研究矿床的成矿规律对于勘查找矿和资源评价非常重要。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
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
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
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1.1地层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
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
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
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1.2.1褶皱构造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矿区内火山碎屑岩所分布的区限,包含部分粗粒碎屑熔岩的分布范围,基本上是张家冲火山口的边缘界限,总形状呈椭圆形,长约1300m,平均宽约950m。
按工程初步控制的火山颈投影位置,相当在于ZK006~ZK402附近,仍呈椭圆形,长约470m,宽约200m。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带,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
其中,云南省的铅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区广泛分布。
本文将重点介绍云南一铅锌矿的地质特征。
该铅锌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离省会昆明市约300公里。
据勘探资料显示,该矿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构造活动的影响,并且是在古生代晚期的构造变动作用下形成的。
矿区地质构造类型属于褶皱-断裂带,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古隆起,形态为长条状。
整个矿区的构造运动强烈,形成了多个断层和褶皱,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该矿床的岩性类型主要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等。
其中,石灰岩是铅锌矿床系主要的地质储层,也是矿体的主要赋存岩石类型。
石灰岩常常經過多次褶皺變形和斷層劈裂,形成了长度百余米至千米不等的不规则形状的矿体,矿脉经常呈“乘式”分布,或者“串珠式”赋存。
由于该岩石赋存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该铅锌矿产矿脉较为断续,单体矿脉平均长度不足百米,并且赋存富集程度较低。
铅锌矿床的产状以石灰岩岩壁上的断层石英脉为主要标志,断层脉较窄,但脉中的矿物化学成分含量非常高,脉内矿物赋存丰富,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白云石等。
其中,白云石是该铅锌矿床中的主要非金属矿物,占矿脉中的比例非常高,其含量甚至可以比金属矿物含量更高。
综上所述,该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变,矿物赋存富集程度较低,但矿物化学成分非常高,矿脉赋存较为断续。
因此,该铅锌矿床一直是云南省地质专家十分关注的重点矿产资源之一,也是近年来铅锌矿产资源的主要储备地之一。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一、引言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部,是我国西部的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该矿床具有丰富的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模式,本文将对大东沟铅锌矿进行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分析,以期为矿床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二、地质特征大东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属于祁连山造山带。
矿区内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硅卡岩及大理岩等。
矿区内出露着不同程度的褶皱、断裂等构造地质现象,形成了多个矿化体。
在地质构造方面,大东沟铅锌矿区位于一条明显的NE向断裂构造带上,与褶皱构造有关。
在成岩作用方面,大东沟铅锌矿床经历了变质作用和矿化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
三、找矿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大东沟铅锌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等构造。
在区域构造方面,矿区处于祁连山造山带上,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
局部构造表现为NE向断裂构造及次生断层等,这些构造对后期的矿化作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 矿体特征大东沟铅锌矿床的矿体主要呈层状分布,矿体厚度不一,可达数米至数十米不等。
矿石主要以黏土矿物为基质,内部包含着大量的黏土状铅锌矿,呈脉状、片状或块状分布。
大东沟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硅化、石英化、碳酸盐化等。
在岩石内部可见明显的硅化蚀变,石英脉的形成和石英化现象比较普遍。
矿化作用还导致了矿区内部分岩石的碳酸盐化,形成了丰富的碳酸盐矿化体。
四、成矿模式分析大东沟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地质构造、岩石成因、热液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断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等过程。
1. 矿床的形成与断裂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
随着区域构造的调整,形成了一系列次生断裂和韧性剪切带,这些构造对后期的岩浆热液作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断裂构造还为热液流体提供了通道,促进了矿化物的富集和沉积。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陈家寨矿段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王朝东摘要: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矿床属于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而陈家寨矿段位于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区中部,其铅锌矿主要产于栖霞组一段(P2q1)灰岩破碎带中,其次为望城坡组(D3w)、尧梭组(D3y)、摆佐组(C1b)、黄龙组(C2h)、茅口组(P2m)等地层破碎带中。
本文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浅析该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陈家寨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矿床是典型的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为贵州省目前最大最重要的铅锌矿资源产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勘查,隐伏产出的陈家寨、水潮堡、猪拱塘等矿段构成了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矿床超大型矿床。
1 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两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
工作区位于垭都一蟒硐断裂带北西盘,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层次之。
区内为以逆冲断层为主的逆冲断层系与北西向展布的断层夹块组合,及与断层有关的牵引褶皱,主要的控矿断层为F1、F2、F3、F4断层及隐伏F20和F30,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沿断层破碎带、层间碎裂带展布,产状与断层破碎带基本一致。
2 矿区地质特征2.1 矿区地层陈家寨矿段位于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矿区中部,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w)及尧梭组(D3y)灰岩与白云岩;石炭系下统祥摆组(C1x)砂岩、砂质泥岩,旧司组(C1j)及上司组(C1s)灰岩,摆佐组(C1b)白云岩及灰岩,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灰岩、白云岩及泥岩,马平组(C2m)灰岩;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石英砂岩及泥岩,栖霞组(P2q)灰岩及白云岩,茅口组(P2m)泥岩及灰岩,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玄武岩,龙潭组(P3l)页岩及粉砂岩;第四系(Q)为褐黄色黏土、亚黏土夹少量碎石。
89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广西容县龙塘顶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邓 毅(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 贵港 537100)摘 要: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内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
认为矿体主要受角闪黑云石英二长岩中及石英斑岩中形成的断层破碎带控制,矿化富集与破碎带构造作用强度、构造叠加及蚀变强烈程度密切相关,破碎带内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矿化蚀变是该区铅锌矿的一种地表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标志;龙塘顶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2-0089-2 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邓毅,男,生于1987年,汉族,广西玉林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矿区位于容县城区东南约38km 处。
近年来广西第六地质队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圈定了铅矿体4个,铅银矿体1个。
共估算资源量(334)矿石量89kt,铅金属量738t,伴生锌金属量169t,伴生银金属量1011kg。
本区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内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为周围及邻区地质找矿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博白—岑溪弧后盆地、云开岩浆弧与粤西弧内盆地三个Ⅳ级构造单元结合部附近,水汶盆地的西北边缘。
该区经历了燕山至华力西期的构造运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按断裂走向划分,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三组,其中,北西向断裂切割北东向断裂,矿区的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中。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岩体的展布方向基本与区域主构造方向一致,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区内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源和热源。
2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前泥盆系上奥陶统至中下志留统岭脚变粒岩、白垩系新隆组砾岩、粉砂岩和西垌组熔结凝灰角砾岩、凝灰熔岩以及第四系等。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铅锌矿矿区矿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铅锌矿矿区矿床的需求不断的加大。
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在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开采方面,获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从各个方面来说,我国在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因此,在现今的發展中,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标签:铅锌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1成矿地质背景为了更好的研究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本文主要以铅锌矿矿区矿床为例进行讨论。
首先从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一定的分析。
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区内出露地层有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等。
其中前泥盆纪地层最为发育,并普遍遭受浅变质作用和多次构造变形,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极为发育且十分复杂。
区域断裂主要有NNE向和NW向两组,以前者最为发育,构成密集的NNE向断裂带。
由此可见,对于铅锌矿矿区矿床来说,成矿地质背景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更加的难以捉摸。
2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2.1矿(化)层特征含(矿)化层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矿化富集部位。
上部:白云岩层间破碎较弱,适应方解石脉较少,含黄铁矿较少,含铅锌矿较低。
中部:白云岩层间破碎较强,石英、方解石脉较多,含黄铁矿较少,含铅锌矿较高。
下部:含铅锌矿较低,一般Pb品位在百分之零点零一八到百分之零点八五之间。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三个矿化富集部位具有一定的差距,相距二点七米到十二米不等。
由此可见,对于铅锌矿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来说,有效的掌握矿化层的特征,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良好的帮助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有效的处理一些问题。
在实际的工作中,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常为了一些问题摸不着头脑,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矿化层的特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掌握。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矿化层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对整个铅锌矿矿区矿床领域的研究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2020年 7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9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探析甘肃厂坝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丁 宁(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西秦岭地区物产丰富,是我国最为主要的铅锌矿产区域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具有非常大的找矿潜力。
甘肃厂坝铅锌矿床主要包括厂坝、小厂坝、李家沟铅锌矿等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提交不同类型铅锌资源储量超过了1000万吨,对于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厂坝铅锌矿床为对象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希望能够对类似区域地质分析及找矿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4-0093-2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hangba Pb Zn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DING Ning(Lanzhou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Lanzhou 730000,China)Abstract: The West Qinling area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ad-zinc mineral areas in China. So far, 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lead-zinc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which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prospecting. Changba Lead-zinc deposits in Gansu Province mainly include Changba, xiaochangba, Lijiagou lead-zinc deposits, etc. since the 1960s, the reserv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ead-zinc resources have exceeded 10 million tons, which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hangba Lead-zinc Deposi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similar regional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prospecting.Keywords: lead zinc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丁宁,女,生于1989年,满族,黑龙江鸡东人,本科,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铅锌矿资源特征及地质勘查技术探讨黄朝进,苏广钦,韦 锋摘要:铅和锌是两种用途较为广泛的金属,这两种金属均从同一种矿石铅锌矿提炼而来。
铅和锌都属于有色金属,且其提炼和应用的历史较长,它们都是古代七种有色金属之一,还是制作各种合金的原材料,我国当前的机械、电气、军事装备、化学冶金、医药、民生、石油重工等行业都对铅锌金属有较多需求。
地质勘查是了解地理信息、地质状况的技术方法,主要应用于采矿业发展、工程勘查、环境改造等工程中,对于铅锌矿来说,地质勘查技术主要用于找矿、勘查矿产储量、矿产开采、矿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地质勘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矿产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铅锌矿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基本特征,其次说明了铅锌矿地质勘查作业的常用技术和基本原则,最后详细阐述了铅锌矿地质勘查技术及作业要点分析。
关键词:铅锌矿资源;地质勘查技术;矿产资源特征铅和锌这两种金属用途十分广泛,世界上80%的铅都用来制作电池,而金属锌的延展性、抗腐蚀性、耐磨性都十分优秀,因此锌金属的消费量在所有有色金属中仅次于铜和铝。
铅和锌通常伴生形成矿石,铅锌矿中还含有银、铁、锰等多种金属,我国的轻重工业发展都离不开对铅锌矿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在各类矿产资源日益紧缺、浅层矿脉开发殆尽、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提高矿产勘查的准确性和效率非常有必要。
本文则对当下矿产勘查作业中应用到的技术、仪器、方法与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侧重叙述了勘查作业的要点,望给广大勘查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1 铅锌矿资源的应用及特征铅锌矿属于共生矿,我国的铅锌矿大多形成于燕山期,成矿环境较为复杂,主要与岩浆活动和地质运动有关。
一般来说,铅锌矿有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似层状或顺地层状产出;另一种则是以脉状和细脉浸染状产出;铅锌矿矿床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矿床附近有火山活动的可能性较大,铅锌矿的断裂带较多,矿物被石英包裹,开采后需要进行铅锌分离提取作业。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富集省份,而铅锌矿是其中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云南的铅锌矿地质特征十分丰富,具有许多独特的地质特点,下面将对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介绍。
云南某铅锌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属于石灰岩型铅锌矿床。
该矿床在石灰岩地质背景上形成,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和板岩交错带的区域。
在该矿区,矿体主要分布在岩石的节理、褶皱和断裂带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矿体产状。
该矿床的矿石以黏土矿石为主,伴生有辉锑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
矿石中富含铅、锌、银等有价元素,以及硅、镁等非金属矿物。
矿石的品位较高,矿石的品位和矿石的储量在该矿区属于较为优质的水平。
在地质构造方面,该矿区处于晚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断裂和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对于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矿体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而断裂构造则为矿体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在矿区的地貌特征上,该矿区地势较为起伏,山地地貌占据主导地位。
周围山地地形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的水系和沟谷地貌。
山地地貌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矿区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地质勘探上,该矿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探工作,成功地找到了多处较为丰富的矿体。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和化探勘探,也为该矿区的矿床资源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云南某铅锌矿具有一系列丰富的地质特征,包括地质构造、矿石品位、地貌特征等。
这些地质特征为该矿区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和条件。
对于进一步的矿床勘探和资源储量评估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未来该矿区的开发利用能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三楞子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三楞子山铅锌矿经过多年勘查工作,具有品位高、构造简单等特点,矿床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该矿床受北东向构造控制,为一小型铅锌矿床,现已转为开发利用阶段,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铅锌矿;热液充填交代型;内蒙古三楞子山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三楞子山铅锌矿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属巴林左旗隆昌镇、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所辖,主体部分属于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辖区内。距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西南约40km。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三楞子山铅锌矿开展勘查工作,已查明三楞子山铅锌矿为一小型矿床,矿床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车轮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1、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上,大井子—莲花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中部,白音布统火山基底隆起的边缘。 本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满克头鄂博组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地层产状:倾向110°~157°,倾角5°~22°。局部地层倒转,形成背斜,其岩性组合主要为: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角砾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夹玄武安山岩、流纹质集块角砾岩、流纹质集块角砾凝灰岩、凝灰质含砾砂岩、凝灰质砂岩。玛尼吐组仅有小面积分布,岩性为浅灰色、灰紫色、灰色等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 本区地表出露的侵入岩较少,主要为晚侏罗世长石斑岩(J3ξπ),为矿体主要围岩。侵入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地表大多被第四系覆盖。晚侏罗世长石斑岩(J3ξπ):浅灰白色长石斑岩,斑状结构、基质具微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可见聚片双晶,表面强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大小0.15~2.00mm。角闪石:长柱状,可见闪石式解理,有的已变质为黑云母,多具暗色边,大小0.15~1.00mm。基质成分:由大小介于0.01~0.1mm的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磁铁矿、磷灰石及变质新生绢云母、绿帘石等组成。斜长石+钾长石69%、石英15%、角闪石2~4%、磁铁矿+磷灰石2%、黑云母+绢云母2%。脉岩主要为流纹斑岩脉(λπ)。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北东向构造为主要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内N-Ⅰ号矿体发育在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地表破碎带宽约6~8m,长约100m,走向65~72°,倾向北西,倾角68~75°,两侧被第四系覆盖。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同时对矿区脉岩分布控制作用,矿区内流纹斑岩脉大多呈北东、北西向产出。褶皱构造:发育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地层中,北东翼地层的产状为55~65°∠16~18°,南西翼地层的产状为230~245°∠17~19°;地层岩性为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核部位于矿区中部,被第四系覆盖。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三楞子山铅锌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段,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北矿段。 (1)北矿段发现五条铅锌工业矿体,即N-Ⅰ、N-Ⅱ、N-Ⅲ、N-Ⅳ、N-Ⅴ号矿体,主要矿体为N-Ⅰ号矿体。由于地表第四系掩盖较严重,地表矿化蚀变带出露宽约2~6.00m,长约100m。除N-Ⅰ号矿体地表有出露外,其余矿体均为盲矿体,走向北东向。 N-Ⅰ号矿体:为矿区内主要矿体,地表矿体厚度3.27m,产状342°∠75°。深部由钻孔及穿、沿脉平巷控制。370米中段控制矿体长175m,矿体厚度0.63-2.99m,平均厚度1.30m,平均品位Pb4.97%,Zn6.63%。330米中段控制矿体长200m,矿体厚度0.66-1.73m,平均厚度0.93m,平均品位Pb1.96%,Zn3.27%。矿体控制长424m,控制最大延深约580m;最大厚度6.81m,平均厚度1.66m;矿体总体走向58~74°、倾向北西,倾角65~86°。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矿体为铅锌矿体,主要以锌为主,局部含铅较高,矿体品位Pb最高40.00%、平均品位Pb为2.06%,Zn最高31.65%、平均品位为4.50%。矿体伴生银平均品位31.59g/t,铜平均品位0.09g/t。厚度变化系数71.30%,品位变化系数为98.58%,围岩为长石斑岩、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等。矿石为硫化矿石。 N-Ⅱ号矿体:为盲矿体,位于N-Ⅰ号矿体上盘,由钻孔、平巷控制。矿体走向56-68°,倾向北西,倾角68-74°,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控制矿体长110m,控制最大垂深45m,矿体最小厚度0.47m,最大厚度5.94m,平均厚度1.48m,矿体品位:Pb最高为3.31%,最低为0.20%,平均品位为1.13%;Zn最高为8.22%,最低为0.28%,平均品位为1.82%。围岩为长石斑岩、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等。矿石为硫化矿石。 N-Ⅲ号矿体:为盲矿体,位于N-Ⅰ号矿体上盘,由钻孔控制。矿体走向78°,倾向北西,倾角64°,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控制矿体长42.5m,控制最大垂深42.5m,矿体厚度2.72m,矿体品位:Pb为0.41%、Zn为2.71%。围岩为长石斑岩。矿石为硫化矿石。 N-Ⅳ号矿体:为盲矿体,位于N-Ⅰ号矿体上盘,距N-Ⅰ号矿体约160m,矿体控制长105m,最大垂深160m。由钻孔控制。矿体走向64°,倾向北西,倾角60-70°,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最大厚度1.71m,平均厚度0.82m,矿体品位:Pb最高为1.48%,平均品位0.68%,Zn最高为3.06%,平均品位1.15%。仅部分达到工业矿体。围岩为长石斑岩。矿石为硫化矿石。 N-Ⅴ号矿体:为盲矿体,位于N-Ⅰ号矿体上盘,由钻孔控制。矿体走向67°,倾向北西,倾角73°,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控制矿体长42.5m,控制最大垂深42.5m,矿体厚度1.01m,品位:Pb为0.47%、Zn为1.19%。围岩为长石斑岩。矿石为硫化矿石。 (2)南矿段主要有二条铅锌工业矿体,由于地表第四系掩盖较严重,矿体均为盲矿体。S-Ⅰ、S-Ⅱ号矿体特征如下: S-Ⅰ号矿体:为盲矿体,由钻孔控制。矿体走向90°,倾向南,倾角65°.矿体控制长度160m,控制最大垂深226m,矿体最大厚度6.46m,平均厚度2.29m,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为铅锌矿体,矿体品位Pb最高17.58%、平均品位Pb为2.33%,Zn最高5.69%、平均品位为1.82%。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等。矿石为硫化矿石。 S-Ⅱ号矿体:为盲矿体由钻孔控制,矿体走向350°,倾向北东,倾角68°,控制矿体长25m,垂深56m,矿体品位:Pb为1.32%、Zn9.19%,厚度1.63m。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围岩为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矿石为硫化矿石。 2.2矿石特征 矿石中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车轮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等。主要矿物特征如下: (一)金属矿物特征 1、闪锌矿:反射色灰白带褐色,多呈细脉浸染状、团块状集合体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可见其包裹或交代黄铁矿,反射率一般为17%,中等硬度,有内反射,对偏光关系为均质性,多为它形粒状,矿物粒径小于0.1~12.0mm,属不等粒、不均匀嵌布。 2、方铅矿:反射色亮灰-亮灰白色,多呈细脉浸染状、团块状集合体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多为半自形它形粒状,闪锌矿包裹黄铁矿,交代闪锌矿,反射率一般为43%,无内反射色,对偏光关系为均质性,低硬度,矿物粒径小于0.1~15.0mm,属不等粒、不均匀嵌布。 3、黄铜矿:反射色黄铜矿色,黄铜矿呈乳滴状细小包裹体分布于闪锌矿中,二者系固溶体,呈乳滴状、它形粒状结构,方铅矿交代闪锌矿,它形粒状黄铜矿形成比闪锌矿稍晚些,反射率一般为47%,无内反射色,对偏光关系为弱非均质性,中等硬度,矿物粒径小于0.01~0.2mm。 4、黄铁矿:反射色黄白色,多呈细脉浸染状、团块状集合体分布于脉石矿物中,黄铁矿被闪锌矿交代或包裹,反射率一般为53%,高硬度,无内反射,对偏光关系为均质性,多为方形粒状,矿物粒径小于0.1~1.5mm。 5、斑铜矿:反射色粉红带蓝绿色,含量较少,多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斑铜矿交代黄铜矿,反射率一般为21%,中等硬度,无内反射,对偏光关系为弱非均质性,多为它形粒状,矿物粒径小于0.05~0.15mm。 6、蓝铜矿:浅蓝—灰蓝色,集合体状,沿闪锌矿边缘或裂隙交代闪锌矿,呈聚集体分布。大小<0.025mm,相对含量0.03%。 7、车轮矿:反射色灰白微带蓝绿色色,多呈细脉浸染状集合体分布于脉石矿物中,车轮矿交代它形粒状黄铜矿矿,反射率一般为33%,无内反射色,对偏光关系为弱非均质性,中-低硬度,矿物集合体小于0.1~0.50mm。 主要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乳滴状)—黄铜矿(它形粒状)、蓝铜矿—车轮矿—方铅矿。 (二)脉石矿物特征 1、长石:有两种形态:其一,呈斑晶形式,均已较强绢云母化,由于蚀变强烈,大部分只保留其板状轮廓,矿物类型不易分辨,粒度1—0.3mm;其二,呈显微变晶粒状分布,为原岩基质重结晶形成,均已强绢云母化,粒度<0.2mm。长石(绢云母)含量约占脉石矿物的58—59%。 2、石英:有两种形态,其一、呈显微变晶粒状分布,为原岩基质重结晶形成,粒度<0.15mm;其二,为后期硅化石英,呈集合体或脉状分布,粒度0.3—0.05mm,石英含量约占脉石矿物的24—25%。 3、绢云母:呈显微鳞片状集合体分布,主要原长石类矿物经绢云母化作用形成,片径<0.03mm。 4、碳酸盐:主要为后期碳酸盐化作用形成,呈集合体状、脉状分布,粒度0.5—0.05mm。碳酸盐含量约占脉石矿物的16—17%。 2.3矿石类型 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地表见有少量褐铁矿、铅钒、孔雀石等。矿石自然类型为构造角砾岩型铅锌矿石;其工业类型为原生硫化物型铅锌矿石。 2.4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 1、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黄铁矿、闪锌矿呈聚集体或分散状分布在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霏细斑岩中。